10.16 让海天酱油“不合格”的那个NRV值,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江苏消保委放了个大招——“29款酱油不合格,包括海天李锦记”,不合格产品众多,还包括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消息一出,群情激奋,酱油行业整体“黑化”了。

让海天酱油“不合格”的那个NRV值,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不过看完那29个“不合格项目”,用句时髦的话说:我对打酱油这事儿就放心了。关于这些“不合格”意味着什么,另有长文解析,这篇只说把海天“包括进来”的那个“NRV标识值低于实际值”的问题。

在解析NRV之前,随便说说我从这个“酱油对比报告”中获得的有用信息:

1、 检测的这120个酱油样品都不存在安全问题。29个“不合格样品”中,有4个是伪劣产品,劣质、虚假声称,但无害,其他样品“标注不规范”,应该整改和纠正,但不影响吃酱油。

2、 “儿童酱油”就是一个市场营销噱头,不危害健康但忽悠钱包。其实这点我以前写过多次,这份报告给出了更多数据支持。

3、 同品质酱油,进口的比国产的贵很多。

让海天酱油“不合格”的那个NRV值,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下面来说海天的NRV标识问题。

NRV%是特定量(通常是指100克或者100毫升,有些食品是通常食用的分量,比如酱油是15毫升)食品中所含的某种营养成分占“每日摄入参考值”的比例。所谓“每日摄入参考值”,是一个计算基准值,表示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这种营养成分总量。对于蛋白质,这个值是60克。所以,酱油营养标签里的蛋白质NRV%就是每15毫升酱油里的蛋白质含量除以60,再以百分数表示。

营养标签上的营养成分值和相应的NRV%值都是根据产品配方提前确定的,而在实际生产中营养标签需要提前印好。也就是说,厂家不可能把产品生产出来,检测确定了营养成分数值才去因营养标签。

在生产中,尤其是酱油这类经过发酵的产品,因为原料和工艺条件的正常波动,不同批产品中的营养成分会有一定的波动,这也就使得营养成分的“实测值”跟“标注值”会有一定的偏差。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一个适当的波动范围,只要实测值在那个范围内就算合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对规定了下限,即实测值不低于标注值的80%。没有规定上限,是因为这些成分越高越好,商家才不愿意往低了标。而总热量、脂肪与饱和脂肪以及钠,消费者希望尽量低,而厂家就不希望往高了标,而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就是上限,即实测值不高于标注值的120%。

让海天酱油“不合格”的那个NRV值,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按照国家标准,NRV%的数值要取整表示。那款海天酱油的蛋白质含量是0.9克/15毫升,

计算出来的NRV%是1.5%,取整之后是2%,而海天标注的是1%,所以消保委认为标低了,判定为“不合格”。而海天的回应“蛋白质是对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NRV%是一个营养参考值,标签上的标示值低于计算值并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事实。

在实际生产中,当标注值为0.9克,按照实测值超过标注值的80%即为合格的规定,实际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是大于0.72克的任何数值。当实际值在0.72-0.89中的合格区间,实际的NRV%值也都小于1.5%,取整之后是1%。

NRV%是一个消费者参考的数值。对于一种营养成分,NRV%是1%还是2%,其实都没有多大的价值。对于蛋白质这种“消费者希望含量高”的营养成分,“低标”还要更符合现实情况。

简而言之,如果紧抠字眼,海天那款酱油确实应该把1.5%往上取整标为2%,而不是往下取整标为1%。但这二者的差别,对消费者并无实际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