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以前總開玩笑說,學習好累啊,工作好累啊,我要累死了。

現在玩笑成真了。--簡單心理J室長

  • 文|李孟潮
  • 編輯|Milo 簡單心理內容實驗室
  • 本文部分內容發表於《私房心情》2007年第6期

我是不會死的。

如果有一種叫做“好學型人格障礙”的話,黃凌空無疑是此病的最好代表。

從6歲那天上學開始,他就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眼中的書呆子,一口氣不停,重點中學,一流重點大學的本科、碩士,國際一流大學的博士、博士後,他刻苦讀書、奮力拼搏的腳步不曾停息。在那馥郁的季節,本該出現的青春的花落和含淚的回眸統統被學習這首手機內置鈴聲般單純的音符而替代和包含。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海外歸來,他進入了一家最好的大學的最好的附屬醫院,然後就是所有“名”醫的宿命的道路:副主任醫師、正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權威刊物論文……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黃凌空的一生就將在別人的羨慕和崇敬的目光中度過,就將在一堆讓他人嫉妒得眼睛發綠的宏大頭銜的簇擁中含笑逝去。

我好像快要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但災難的兆頭突然出現於他的博士生答辯會結束的那天晚上,上廁所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小便的顏色是褐色的。然後,接連一週都是這樣的。化驗結果是他一直擔心的事情,這就是他在醫學院學過的症狀――便血。腎內科的主任告訴他,他的情況是腎炎,需要立即住院,做透析,確診。他拒絕了。

第二天,他破天荒的沒有去上班,一整天出去坐在湖邊發呆。這個一輩子沒有逃過課的好學生,終於那天第一次翹班;這個一輩子手機不關機的好醫生,終於那天關上了手機,讓很多人急得團團亂轉;這個從來沒對老婆表達過愛情的丈夫,對女兒表達過父愛的父親,那天給老婆買了新衣服,親自下廚做飯給女兒吃,還幫她洗澡,突然,他對妻子、女兒說,“我對不起你們。”

然後他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直到病情爆發。

搶救無效,昏迷多日,死亡。

對不起,就這麼突然離去。

她的妻子不能理解,為什麼他不願意告訴家裡人事情的真相;腎內科的醫生也不理解,他自己就是學醫的,為什麼不願意及早接受治療;他的同事萬分感動――黃主任是多麼敬業啊;而他的女兒卻很痛苦,很憤怒,她認為父親只愛工作不愛她,臨死前連遺言都沒有留下。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很多人和黃凌空一樣忙忙碌碌的東奔西跑,把生命身體、親情友情拋在腦後。其實忙碌是一種瘋狂,一種自私。當然忙碌者並非作此觀想,他們會認為自己正是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才忙忙碌碌、疲憊不堪的,被家人責備自私的時候,他們會倍感委屈和憤怒。

但事實確實是,忙碌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自己卻沒有時間去享用,他們並不是為了自己去創造這些財富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確是為了“家人”而忙碌,可是他們想象著自己的家人只在乎、只需要名利,而不需要他的陪伴和愛,他眼中的家人會用比較功利的態度來對待他,利用他。而他想像的這些“貪婪的家人”其實並不是身邊的妻女。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黃凌空腦中的貪婪而功利的家人的影像來自於他的童年生活。他生於農村,家裡兄弟很多,可他從小體質弱,所以全家人都有點嫌棄他,覺得他沒什麼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村子裡面的孩子也看不起他,經常欺負他。母親憂心忡忡的對他說,你體質那麼差,在農村是活不下去的,只有讀書這條路了。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黃凌空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第一名。他真的是以“拼命”的態度來學習。學習成績就是他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的所在。這樣幾十年下來,他已經幾乎達到“人學合一”的境界。

我的一生,真沒意義。

黃凌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工作的一生,努力攀登艱苦奮鬥的一生。在學習和工作中,他忘卻了童年的創傷和痛苦,忘卻了自我的存在和無處不在的死亡。直到腎病的來襲,讓他看到了原來這一切名利成就痛苦歡樂都將要歸於夢幻泡影。

可是這種對生命真相的領悟僅僅能夠持續一天,如果他繼續保持這種領悟的話,他的精神會徹底崩潰的。所以他必須馬上回到他熟悉的用學習和工作填充生命每個時刻的生活軌跡中去。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並不是他不想告訴妻子和女兒自己的死訊,而是他一直在否認死亡,不敢面對,直到直面死亡的那一刻。

也許這個時代每個充滿慾望忙忙碌碌的人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

學習終於學死人了|“好學型人格障礙”

作者李孟潮,個體執業者,精神科主治醫師,精神分析者

著有《在電影院遇到弗洛伊德》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