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诗词写作“借代法”修辞技巧

诗人在叙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 往往不用它的通常名称 而是借用别的名称来代替 为 艺术换名 诗词里面艺术换名常用的方法有 借代和别称

常用的借代法

对所写的事物 不是直接使用它的通称 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已成为定型的修辞格 这叫做 借代

借代 不是省略 对于一些固定的名称 比如比如 地理名词 固定名词 省略与借代是不一样的

比如 黑龙江 在省份的名称时候 不可以简称 龙江 而 龙江大地 是黑龙江省的 借代修辞

就像 狼牙山 不可以省略 狼牙 一样

在有 对于历史人物 或人物的 借代与省略是不同的

借代的几种方法 其中就有借处所代事物或人物 或官爵名称 比如 杜甫曾住在杜陵 那么 杜陵 杜陵叟 就是借代杜甫

但是 比如 屈原 可以称为 屈子 但 屈公 屈翁 等称谓就是杜撰了 是不可以的

李白 曾被流放 夜郎 那么 只看杜陵穷瘦 不曾夜郎僝僽 这里 夜郎 就是借代李白了

修辞学 把被替代的事物称为 本体 用来替代的事物叫 借体

借体与本体间关系多种多样 于是借代类型也就各不相同 主要有 借特征代事物 借部分代全部 借器用代事物 借专名代通称 借古名代今名 等等

借特征代事物

这是借代修辞格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即临时借用事物性质 状态方面的特征 以及物件的制作者或是出产地 以代事物本身

比如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里 绿 代绿叶 红 代红花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这是辛弃疾的

那么这里 烽火 是战争*时候的特征 这里代指战争

李商隐的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这里 沾衣 是流泪的结果 此代指 流泪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杜康是造酒的高手 这里指代 酒

借部分代全部

不过这个 部分 一定要有代表性 唯一性 否则将不成立

比如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

这里 秋 是一年四季的一个季节 而且一年只有一次 所以 这里 秋 可以代指一年

如果 将秋 改为 天 就不成立了 因为一年有365天 而 秋 一年只有一个秋季

再比如 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

战国时候 燕赵两国的歌舞最为发达 所以这里代指各种美妙的歌舞

借处所代事物 包括刚才讲的 杜陵 还有 比如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这里 天山是专有名词 借代抗敌前线 沧州 本来指水边之地 这里借代隐居之所

借器用代事物

是指借用物件的制造 运输 存放 使用 等方面的工具器皿 用来借代物件本身

比如 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里 粉黛 本是女子的化妆品 这里借指美女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杯欲饮无管弦

这里 管弦 本指管乐器和弦乐器 此处借以代替 音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本是古代用火烤去竹子的水分而制成的记事竹简 此处代指史册

借专名代通称

这里所说的专名 包括 人名 地名 事名 数名等 诗词里面有时候把专名用作同类事物的通称

比如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这里 三百 是一个具体数字 但这里 就是泛指了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罗敷 是古代美女名 后来因为美貌而成为美女的通称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这句 卢家少妇 本市专指 莫愁的 后来用作少妇的通称

南朝武帝萧衍 河中之水歌有句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再有比如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这里 秋娘 原是长安的一位著名乐伎 后来借指通晓歌舞演奏为业得女子

借古名代今名

诗人有时候使用古名 包括古代的人名 地名 等等 来替代当时的名称 这种修辞格 用的不多 一般多做注解 有晦涩 牵强之嫌 大家了解即可

借代 是比较重要的修辞格 那么 借代与借喻有何区别呢

借喻的基础在于相似性 借代是相关性

借喻是 喻有时还包括代 借代是 只代不喻

所有借喻都可以改成明喻 借代就不能

运用借代修辞格的时候 要注意两点

1、 借体必须有明确的代表性 让人一看就知道或能理解它所指代的事物是什么

2、 用事物特征做借体时候 一定要考虑到它的感情se彩和使用场合 切不可机械的使用 那样就教条了 也脱离了借代修辞的范畴

诗词写作“借代法”修辞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