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十七万国人生活在异乡,为了回到祖国,死伤大半,终于回到家乡

朱元璋灭元后,厄鲁特蒙古主要由五个大部族统治(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辉特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两部落首领产生矛盾,并爆发战争,土尔扈特战败,随后首领带领族人远走他乡,他们一路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才停下脚步,建国定居。

土尔扈特建国后并没有同家乡断绝联络,依然和家乡各部落以及满清有着联络,和本土势力(沙俄)也没有太过交恶,双方算是和平发展,但是这种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沙俄通过不断扩张侵略,实力越来越强大,自然盯上土尔扈特,意欲奴役土尔扈特。

十七万国人生活在异乡,为了回到祖国,死伤大半,终于回到家乡

沙俄入侵,土尔扈特反抗,双方你来我往,大战不断,最后本土势力沙俄胜出,土尔扈特成为沙俄附庸,归沙俄统治。“臣服”带去的不是“和平”,而是血腥的统治,暗无天日的奴役生活。

沙俄持续扩张,发动战争。战争需要士兵,沙俄不断从土尔扈特征召士兵,成为其扩张道路上的马前卒,人肉盾牌。族人日益衰减,沙俄的变本加厉让土尔扈特族越来越难以承受,于是首领渥巴锡决定带领族人逃离沙俄统治,回到自己思念的家乡。公元一七七一年,渥巴锡带领十七万族人东归,回家!

十七万国人生活在异乡,为了回到祖国,死伤大半,终于回到家乡

由于族人泄密,渥巴锡的东归计划被沙俄得知,这场归家之路就已经注定要用鲜血,生命堆砌出一条血路!当沙俄得知土尔扈特要举族东迁,马上派军队拦截(这么多人肉盾牌,怎么能放过),面对如影随形的沙俄军队,恶劣的气候环境,截至到同年八月同清朝军队相遇时,十七万土尔扈特人只剩下一半。据记载:当时清军所见,尽是老弱妇孺,她们走路摇摇晃晃,身上只见骨头不见肉......

此外,由于当时正处于冬季,但是却是个暖冬,伏尔加河面提前解冻,河对面还有一万多户族人来不及迁移,沙俄军队就将其全部监视起来,严防其逃走,不过最后还有两千余人成功归家。

十七万国人生活在异乡,为了回到祖国,死伤大半,终于回到家乡

当时清朝在位的皇帝乾隆得知土尔扈特举族东迁,很是看重,严令沿途官员一律好生招待,怠慢者直接罢官。土尔扈特人回到中国后,乾隆就将其暂时安置在斋尔地区,虽说他们全部回到了家乡,但是土尔扈特族刚刚经历长期迁徙,其生存仍是大问题,后来渥巴锡又找到乾隆,多次请求乾隆赐予一块适宜族人居住,放牧的草原。

面对渥巴锡多次请求,乾隆召百官前往协商,最后下令让土尔扈特族迁移到肥沃的珠裕都斯草原生活,放牧。当年东归的土尔扈特族现主要居住在新疆,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如外蒙。

十七万国人生活在异乡,为了回到祖国,死伤大半,终于回到家乡

当年被迫留在河对岸的百姓,后被改称为“卡尔梅克人”。苏德战争时期,苏联征召了数万卡尔梅克人参与战争,大部分死在战场或成为俘虏。1943年,为苏联卖命的卡尔梅克人全部背上“卖国”罪名,并被发配到恶劣的西伯利亚。58年,背负卖国罪名的卡尔梅克人终于获得平凡,百姓又重新回到伏尔加河西岸生活。现在,大概还有十五万人生活在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