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二十年,一個農村娃眼裡的農村變遷!

1.

那年他7歲,上小學一年級,放學回家就是割草餵豬,喂牛,家裡除了種地外,牲畜也是主要的來源。記得每年春天,村裡都會有人拉著嗓子喊著“賣小雞嘞……”,母親會買幾十只乃至上百隻小雞,就在院子裡散養著,到最後會養大十幾只,或賣掉賺錢,或過年時吃掉。

那時候,貌似種植也不怎麼賺錢,家裡的收支都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養殖,一部分是種植。似乎誰家養殖較好的,比較富裕一點。

記得那時糧食產量低,還得交“皇糧國稅”,一年10畝地打的糧食,大概得交給大隊一兩架子車吧(或許記憶不準確)。家裡姊妹們多,父母說得多的就是節儉,記得那時碗裡的飯菜吃的都很乾淨,真的是不剩下一粒米一口湯一根麵條。

那時家境不好的孩子,吃不飽是很正常的事情,記得有一次燒了幾根小紅薯,地裡幹活回來的父親,到了灶火裡就要拿著吃,男孩說別吃大的,父親索性不吃了,看得出來父親生氣了……這成了男孩的一個心結,記了20年,也許要記下一輩子了,童年的事總是難以忘卻,那時的自己怎麼那麼不懂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

2.

每個農村孩子的童年,都有撿麥子的記憶,跟在拉麥子的車子後面,一路撿,有時候還偷一點點麥子,夥伴們之間比的就是誰撿的麥子多,家裡父母也會因為撿的麥子多而表揚孩子,但有時候實在是天熱或貪玩,不撿麥子就會像不寫作業一樣受到批評乃至被打。這說明了當時麥子的重要性,一粒糧食就是一點汗水,那時種地比現在苦,不是為了賺錢,僅僅是為了一家的口糧。誰家裡的麥尺子存的糧食多,誰家裡就富有,白麵饅頭也都是家裡闊的人才吃的。

除了養殖外,種經濟作物也是主要收入,印象中,我的學費第一是父母做的笤帚給學校抵的學費,第二是種南瓜集市上賣了交的學費,從來沒有過賣了小麥交學費的,也不記得一畝小麥的產量有多高。

春節過年是熱鬧的,可是不少勤快的人,過了大年初一就下地鋤麥子了,第一是除草,第二是鬆土,那時種地還不用除草劑,田地鋤幾遍,既疏鬆了土壤,又避免了野草,同時還保溼,麥子就會長的好。

那時候,大人們都比什麼?除了幹活時比力氣外,就比鋤地後留下的腳印,懂行的人一看你留的腳印,就知道你這人地鋤的怎麼樣。

冬天沒事了,村裡人就拉著一年積攢的糞便往地裡拉,這是真正的有機肥,誰的地裡糞拉的多,莊稼就長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3.

後來長大一點後,村裡有錢的人都用三輪車拉麥子或玉米了。而父親還是拉著架子車,尤其是秋收遇到下雨,泥濘的路,男孩在後面用力的推著架子車,一種強烈的痛,渴望那架子車被卡車或三輪車替換掉。

二十年,一個農村娃眼裡的農村變遷!

還有割麥子,炎熱的夏天,要穿了長袖去割麥子,不然會被揦的紅黑相間。我就記得一人一壟,看誰割的快。那時的自己,有時候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半天要割完這一片麥子,割不完就不回家吃完,有時候割累了,會膝蓋跪下來割麥子,直到天黑透,跟著月光或漆黑的夜,路過那安靜的墳地,跑著,伴著呼呼的風回去,總覺得身後就有腳步聲似的……總覺得那時的自己比現在更有毅力,更堅強些,現在倒退了。

還有掰玉米,如果玉米穗長的特別大,就會掰著特有勁,如果玉米穗長的很小,掰著玉米穗會難受的想哭,種的那麼辛苦,玉米長成這樣。那時候似乎村裡人沒有人談什麼種地技術,都是憑感覺種的。現在做了農業媒體才明白,不是你是農民就會種地,種地也是一門大學問的。掰玉米,穿了長袖子衣服也是無濟於事的,鼻子裡都會鑽滿灰塵,哼一下,滿是黑乎乎黏糊糊的,難受的不得了,總想什麼時候不收玉米就好了。

4.

前面說的都是過去,今天農業完全變了,一切都變遷了。農村不再是過去的農村,農業種植也不再是過去的種植,辛苦勞作的農民不再能致富,需要的是腦子。

牛犁地被淘汰了,我不在跟著犁耙後面打坷拉;鋤頭被替換了,村裡沒有人再比誰鋤地時留下的腳印整齊了;鐮刀被替換了,今年家裡的小麥一天收完,直接就拉到收購糧食的那裡賣了,收麥子的季節變成了天;玉米也不用掰了,直接上了機器,不管收的乾不乾淨,誰管呢?現在還是人工打藥的居多,我想有一天類似植保無人機這樣先進的藥械一定會替代掉肩上的噴霧器吧?

20年前,10年前…誰有能想到,農業種植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

一個農村家裡,即使窮點也不會為吃和住擔心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上學、婚姻、生病時的醫療費、昂貴的房子、車子……

農業科技先進了很多,農村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也慢慢變得空心了,我們都遠離了家,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農村並沒有變得生機勃勃,相反關於鄉村回憶裡的美好的成分正在一點一點失去。

我有點為現在的孩子感到遺憾和悲哀,我們經歷了農村和城市兩個維度的世界,而他們一出生就去了城市,失去了一個維度的樂趣和文明,失去了體驗那一份帶著苦的真實生活,是有些遺憾了…

二十年,一個農村娃眼裡的農村變遷!

20年,農村變了很多,也進步了許多,但似乎有些面目全非了,唯一不變的好像是種地一直都不賺錢,農民一直都是這個社會的最底層,最辛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