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真的有“蒙汗药”吗?

ALuLLL


先解释“蒙汗药”的字面意思,“蒙”就是使人蒙昧,通俗来说就是让人蒙了的意思。“汗”是“汉”字的俗写。“蒙汗药”就是让人昏睡的药物。

我们经常在明清演义小说中看到蒙汗药这种东西,比如《水浒传》中,杨志押运生辰纲的队伍便被吴用等用蒙汗药麻翻了,武松在十字坡也遇见了平时用蒙汗药杀人劫财的孙二娘夫妻。小说中,也写到蒙汗药还有相应的解药,但是,蒙汗药和解药究竟是什么成分都没有交代。

按现代医学来分析,蒙汗药其实就是麻醉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就是医学上的麻醉药,可惜“麻沸散”的配方并没有流传下来。

宋朝的窦材在《扁鹊心书》提到“睡圣散”这种麻醉药:把山茄花、火麻花一起研磨成末,服用后即刻昏睡,可以避免治疗时痛感。窦材提到的山茄花就是曼陀罗花,蒙汗药里的麻醉成分主要就是它来承担。

宋代司马光也曾记述过曼陀罗,在某次战争中,诱骗敌人引用曼陀罗酒,敌人便昏醉,皆束手被斩。

曼陀罗花中含有可以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的生物碱,服用后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这是现代医学证实并且利用的实事。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记载了以曼陀罗花研制麻醉药的方式:农历七月采集火麻子花,八月采集曼陀罗花,在阴干后研磨成末,用热酒调服,很快便昏昏入睡,这个时候,动手术或者火灸,都不会感到疼痛。

同时,李时珍在研制麻醉药过程中,也找到了用大豆和甘草做解药的方法。在现代医学上,人工合成的毒扁豆碱,也可以通过进行静脉注射的方式可以让麻醉病人在十分钟醒来。


麻辣一加一


首先可以肯定“蒙汗药”确实纯在,大家听到“蒙汗药”这三个字,大致都是在武侠小说或者影视剧中看到的,在这些故事里风云变幻的江湖中 ,各派江湖义士为了争夺名利互相残杀,难免会使用一些所谓的“蒙汗药”,来麻醉对方,使其失去战斗能力,甚至昏迷不醒。这样可以至对方与死地,一般都是这种情节。于是“蒙汗药”便应运而生。


那么“蒙汗药”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蒙汗药”说白了,就是一种麻醉剂,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里面含有曼陀罗花。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风茄儿等,它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冠似漏斗壮,果实为卵圆形,春秋季节开花,曼陀罗花几乎全身都是毒,尤其是它的花和叶子及种子中含有莨菪碱成分最高,也叫生物碱。这种成分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所以不小心误食到了它的叶子,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我国常见的曼陀罗品种大致有毛曼陀罗和白花曼陀罗,花色均为白色和微带淡黄绿色。曼陀罗喜欢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土地,主要生长在田间地头,山谷,河道两侧的荒野之中。




因此,在古代一般都是将曼陀罗花采集阴干后,研成粉末放在酒中,用作“蒙汗药”使用,让饮酒之人片刻之间就昏昏欲睡,最后昏醉倒地。然后轻而易举的杀之。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时用的就是这种“蒙汗药”酒,毒昏了杨志等人,轻松截取了生辰纲。

历史上江湖中又有多少英雄好汉因“蒙汗药”而被杀死,多少黄花大闺女因“蒙汗药”而失身,所以“蒙汗药”常被蒙上一种神秘的面纱,令听者丧胆,食者毙命。可见“蒙汗药”确实被人们视为一种神秘的神药。


任驰赢天下


蒙汗药常见于我国古典小说和武侠小说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但是,蒙汗药真的存在吗?

普遍的观点是蒙汗药是存在的,也就是麻药的一种,不过它跟华佗的麻沸散一样,是口服而非注射的,但蒙汗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药,众说纷纭,因为它的配方并没有流传下来。

关于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有多种说法,最为可信的有三种,一是草乌,二是曼陀罗,三是押不芦。

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的神经末梢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可以有镇痛的效果,但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因为乌头碱有剧毒,三四毫克就可致人于死地,跟小说中蒙汗药的描述不太相符。

曼陀罗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现代医学证明,曼陀罗确实是优良的麻醉药,因为其含有的一些生物碱能够阻断副交感神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昏睡,而且它能抑制汗腺分泌,使肌肉松弛无力,跟蒙汗药的效果非常相似。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李时珍也记载:“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任人戏之,吾尝试之乃验也”。

可见曼陀罗的药性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押不芦又称鬼参或尸参,产自西域,有剧毒,也有催眠麻醉作用,机制也是阻断副交感神经。

在宋朝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押不芦》中载:" 回回国之西数千里地,产一物极毒,全类人形,若人参之状,其酋名之曰'押不芦'……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虽加以刀斧亦不知也。至三日后,别以少药投之即活。盖古华陀能刳肠涤胃以治疾者,必用此药也。

要是按照周密的记载,押不芦的药效未免也太强了点。


平沙趣说历史


蒙汗药多见于古代的公案小说而非史书,因此无法从中推测出其真实“身份”。不过,《涑水记闻》中倒是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五溪蛮造反,于是湖南转运副使杜杞用金帛官爵诱他们出来并设宴,骗他们饮用曼陀罗酒,在他们昏醉之后尽杀。在这里,杜杞用以麻翻蛮人首领的药物叫曼陀罗酒——既然是用以诳骗别人饮用的,自然味道与酒无异,最大的可能就是将“曼陀罗”加入酒中,起到麻醉效果。联想到《水浒传》中白日鼠白胜以蒙汗药入酒麻翻了青面兽杨志,这里的“曼陀罗”大致与蒙汗药无异了。

那“曼陀罗”又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情花的原型。《神雕侠侣》中,人只要吃了情花,一旦动情就会痛彻心肺而死。在现实生活中,“曼陀罗”不是中国原产的药物,而是一种印度神药——《神雕侠侣》中,也正是天竺神僧发现了破解情花之毒的方法,这还真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了。不过现在生活中的“曼陀罗”倒没有情花那么神奇的效果,倒是与蒙汗药功效相似。

除了“曼陀罗”之外,《植物名实图考》还记载过一种以“风茄”为原料的迷药,这个“风茄”源于欧洲南部,也不是中国本土之物。综上,中国古代可能是有蒙汗药的,但这种药倒还真不产于中国。


切割地球


蒙汗药是个神器,再弱的人,有了它,如虎添翼,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蒙汗药出现频率最高是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最出名,孙二娘麻醉高功夫的武松也脍炙人口。


一般来说,蒙汗药下菜吃,或者下酒吃,也能当烟吹,但也有可能涂抹用。清朝乾隆年间,某家的继子和两个真儿子产生矛盾,继子没想开,决心报复,买来的就是蒙汗药。

月黑风高夜,继子潜入两人的房间,在一人下体位置,涂抹上蒙汗药,趁机拔出一把锋利而刀光闪闪的匕首,血影一闪,这人当场被物理阉割。去shi的这人浑然不知,死沉沉地和周公约会。

另外一个人瞬间被惊醒,继子连忙又将蒙汗药涂抹在他的口鼻上,一时深度睡着了。

从上述,能说明蒙汗药能起麻醉作用,当遇到口鼻时,也会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蒙汗药下菜下酒制成烟的重要原因!那蒙汗药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存在?


真实上,蒙汗药根本不存在,遗留下来的药方中也没有一种叫蒙汗药的药方。蒙汗药应该属于一类麻醉药的总称。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为两人剖胸换心时用的叫“毒酒”,迷死患者,施以手术,再服用神药,可催醒。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替人施加外科手术,被誉为“外科圣手鼻祖”。三国演义中本想再替曹操医治痛风,没想到被砍头,遗留下“阉术”,麻沸散配方尽失。

后人考证,麻沸散的配方中有曼陀罗花,明朝《普济方》中让骨科病人入睡的草乌散也提到曼陀罗花。当年,湖南转运副使杜杞在五溪蛮族造反后,利诱他们出来,布下鸿门宴,宴上的酒全是添加曼陀罗花,不一会儿,蛮族酒醉后,杜杞斩杀了几千人。


综上,蒙汗药属于一类麻醉药的总称,主要由曼陀罗花制成。


三叔小记


提起蒙汗药,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以及孙二娘的黑店这两个经典的小说情节,似乎只要是喝了掺杂蒙汗药的酒,哪怕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也会昏厥不醒,最终任由他人摆布。

不过,这些都是小说情节,似乎不足为信。在古代现实生活中,蒙汗药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关记载还真不少。

例如,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提到了这样一段故事:

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则挈箧而趋。

曼陀罗花中含有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物质,具有麻醉的作用。在这段故事中,曼陀罗花就承担了“蒙汗药”的作用,盗贼利用花干磨成粉制作的酒水,使行人饮后昏睡,最终将他们的行李偷走。

除此以外,明代地方官员魏浚也在《峤陵记》中记载道:

予官农部河南司时,曹长陵龙君,理曹事毕,遗吏承印还寓,吏途遇一人,云当赴曹谍者,引去他处,饮以酒,吏即昏迷,若及觉,印为取去矣。数日,捕得盗者,予偕往讯之,对云: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乃罢。

风茄也就是曼陀罗花。官员因为喝了掺入曼陀罗花粉末的酒,陷入昏睡,期间官印被盗取。

这两个有趣的故事,正反映了蒙汗药这种东西在古代确实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才会在《水浒传》等小说中看到类似的情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艺术虽然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吧。


HuiNanHistory


蒙汗药在水浒传里面出现过很次。最著名的几回,比如争取生辰纲,还有十字坡孙二娘那几段,都有蒙汗药把好汉麻翻的桥段。此后在众多武侠小说中,蒙汗药更是增加了神奇的色彩,什么十香软骨散,鸡鸣返魂香,使用这种邪恶玩意的,不是江湖宵小就是采花大盗,反正用这玩意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东西。

可是诸位可能想不到,正史里面,明确记载使用蒙汗药的,居然是朝廷命官!

蒙汗药是什么,就是曼陀罗花,这种花,在铁锤老家,被称为打碗花,不知道具体来历是什么,就记得家里老人们告诉我这种花有毒。铁锤现在推测,曼陀罗之所以被家乡人叫做打碗花,可能是因为人误食之后被麻醉,手端不住饭碗,会把碗打碎吧。

事实证明,曼陀罗花的麻醉药效是确定无疑的。2017年9月,成都一对夫妻看见自家的曼陀罗开花,花朵鲜艳可爱,臆断这种花有清火功效,居然用鲜嫩的曼陀罗叶片和花片炒鸡蛋,果然是无知者无畏,结果这对夫妻不但中毒,而且出现幻觉,觉得有几位蒙面人出现在家中,所幸被医生及时救治,没有出大乱子。

回头再说历史,历史上,蒙汗药不是江湖好汉谋害政府官员的,而是政府官员谋害江湖好汉的。

北宋司马光和曾巩这两位大文豪,分别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了这件事:庆历五年,也就是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前一年,广西桂林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当时镇压起义的杜杞许诺高官厚禄,造反的五溪蛮六百多人一起出来赴宴,杜杞在酒中掺入曼陀罗,几百名起义军全部被麻醉药醉倒,杜杞乘机把这些造反农民起义军屠杀殆尽!

所以说,如果你的敌人忽然向你示好,千万不要相信。百分之百有诈!

我是铁锤,一个看惯风云与风月之人。欢迎你的关注。


铁锤文史


我们小的时候总会听大人说,如果不听话就会被人贩子拐走,他们往往一伸手就能让人跟他走,因此那些有着神秘能力的人贩子可以说是很多人小时候的一个恐惧对象。在大人们的口中,那些人往往用了又有一颗糖,一瓶水就能让人,对他非常服从,这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手段到底是什么?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常用的麻醉药就变成了乙醚气体,但在古代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这种手段的,所以他们经常用的就是在江湖上让人闻风丧胆的蒙汗药。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进行严厉打击的,因为用它的人一般来说不会拿它来干什么好事。

在水浒传的里面,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梁山下开黑店的孙二娘。他们竟然在饭菜里下药,把客人迷倒之后抢劫财物,甚至还把别人做成人肉包子。他们用来迷倒别人的那种白色粉末就是传说中的蒙汗药,而这种东西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神秘莫测的,对于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古书中略知一二。

其实这种东西在小说和演艺之中让人觉得非常神奇,但在古代医生的手中,他们只是一种常见的常用的麻醉剂。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神医华佗就用它来制造了麻痹散,让病人喝下之后昏睡不醒,从而帮人进行外科手术。而这种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和蒙汗药是一样的,那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其实并不是中原本地生长的,它是古代时候由天竺传入中国的。虽然曼陀罗花非常漂亮,但它最广泛的用途不是并不是观赏,因为这种花具有让人昏睡的能力,能够帮很多人减轻痛苦,所以医生们经常用它来治愈病患。而这种东西到了那些不法分子的手中就变成了蒙汗药。

在汉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手中,这种药其实是他治病救人的常用药,只不过他在使用的时候也研究出来了蒙汗药的解药,那就是毒巴豆。因为毒巴豆含有的巴豆碱能够抑制曼陀罗花的毒性,所以在使用这种药的时候,如果为了避免自己误服,一般都会先把这些毒巴豆和甘草打磨成汁之后喝下。所以那些开黑店的人和被害人一起吃饭而不中毒就是因为已经提前服下了解药,所以才能够躲避蒙汗药。


老农民唠三农


人类的药物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自然的探索史,所谓的蒙汗药也不例外。

需要声明的是,许多古典小说与当代武侠小说中,如水浒传,七侠五义,金庸系列小说,古龙小说等,里面经常出现的蒙汗药,是和现实中的药品对应不上的。中国先民们特别是道士医家们在运用草药时,往往会发现其特殊的功效,如曼陀罗花,草乌,风茄,罂粟花等植物。

他们逐步形成一个认识,就是此类植物可以起到麻醉的作用,可以药用或作为毒药。如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

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但是,古代制药技术相当粗糙,基本是纯天然或初步处理过的药粉,基本是一个朦胧模糊的认识,谈不上对药理有所研究,故而是一个经验的阐述。

根据现代提取技术发现,曼陀罗花中包含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曼陀罗提取物)等生物碱,当然有麻醉镇静的作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药品的敏感度也不同。小说家描写的蒙汗药非常神奇,吃下去身体瘫软昏睡,几个小时后又醒来,恢复如初,这可以说是想象了。

是药三分毒,况且根据用量不同,损伤不同,稍有不慎,多用了几分含有麻醉成分的曼陀罗花,一命呜呼也有可能。

因此,古代有类似蒙汗药的初级草药,但没有小说中那么神奇的蒙汗药,需要分清楚。大家也不要迷信古人就多聪明,能制造出比现代多次实验出来的成品药,绝对是天方夜谭。


秦右史


在书中或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蒙汗药”这一事物。没见过的人,就要怀疑它是作家们杜撰出来的东西,而实际上,真有其物。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蒙汗药的一个前世今生。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蒙汗药就是麻醉药。

据考究,蒙汗药是由曼陀罗花制成。曼陀罗花含有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具有麻醉、平喘、止痛等作用。

虽然不知道蒙汗药具体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关于蒙汗药的制法,却在古书中有记载。明魏浚在《岭南琐记》及清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记到:“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意思是,用风茄花碾成粉末,投入酒中让人喝,能让人睡去,只有等酒气散了,才能醒过来。

注:曼陀罗花是一种茄科草本植物,它的花冠,中医称洋金花、风茄花。

虽然影视剧中的蒙汗药都是被人用来做坏事的,但古人发明蒙汗药本意是用来救人的。

据记载,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其主要成分也是曼陀罗花。所以,早期的蒙汗药是用来麻醉和镇痛用的,直到现代,也还是更多被用来做治病救人的良药。

延伸阅读:

“蒙汗药”也是有解药的,那就是甘草汁。《水浒传》中,孙二娘受武松威胁后用的解药可能就是甘草汁。而清人程衡也在《水浒传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

所以,不用怀疑了,蒙汗药是存在的。21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咨询,可以关注今日头条“家庭医生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