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大富和窮苦之人大多信命,而中層的人大多相信科學?

梁寶明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這一句話,千萬別信!

如果馬雲相信命運,那他十八歲蹬三輪會蹬一輩子三輪,讀完路遙的《人生》,也不會立志去考大學。

如果馬雲相信命運,那他大學畢業後在杭州師範大學當教師,會一輩子當教師,看到網絡創業的商機也不會產生一絲波瀾。

如果俞敏洪相信命運,那他多次考不上大學還會繼續考嗎?老老實實當農民就行了!

如果柳傳志相信命運,會一輩子在科研所領工資,聯想集團不會有,滴滴集團也不會有!

如果喬布斯相信命運,他會按照他養父的要求,做一個汽車修理工或者工程師,蘋果集團不會有!

那麼多成功人士不信命,努力拼,獲得了成功,現在你告訴我,命運是決定性的,風水陰德比讀書努力還有效,蒙誰呢!以為就你識字啊!

必須承認,相信命運,風水陰德這些神秘力量的中國人還有很多,各個階層都有,但是,相信個人奮鬥改編命運的,才是大多數,才是這個社會的進步力量和中流砥柱!

1,大富大貴的人相信命運,原因無非兩點,違法得來的錢早晚要被收回去,自己也要進去,相信神佛,稍微有一點安慰;合法得來的錢風險也很大,相信神佛,麻痺自己不要太緊張。

2,中層的人也會相信命運,因為比他強的人太多了,如果不信命,還能改變這個現實嗎?

3,底層的人也會相信命運,因為如果有命運的存在,那麼失敗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事實上,我認為底層的人是最不信命的,是最不應該信命的!如果底層人也信命了,這個社會基本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了!


歷史知事


據我的觀察,相信運命的主要分為兩種。第一類是經商之人,他們大部分都有拜佛燒香的經歷。第二類人是最底層的民眾,把許多東西歸結於冥冥之中,進行民俗甚至迷信活動。

一運二命三風水,四陰功五貴人六讀書,這是一個從事企業管理的朋友給我講的。先說第一種。凡是賺大錢的,經營生意的,往往比較相信運氣概率。兩個月前,和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聊天,他說每個月都要去拜神,上香。我說管用嗎?他說非常靈驗。這當然可以理解,生意場上很多事情不確定太多,寄託於神靈,也是一個心理安慰。

再說第二種,至於底層人相信鬼神,自古如此。因為,生活貧苦,文化水平低,沒有希望,最終認命了,甚至嚮往未來天國或來世的美好。既是民俗,也是無奈。民俗很多都是無奈的產物,並且形成了一套世代相傳的文化儀式。

中層的人比較有意思,沒有佔據頂尖社會資源或掌握分配的權力,也沒有為基本生存問題擔憂。而且,大部分接受了現代科學的教育,對科學比較認可。

總之,民俗迷信發育的土壤,追尋命運,相信宿命,是歷史上包括之後還會長期存在的現象,需要客觀對待。


秦右史


其實大多數都相信命運,只是有的人不願承認而已。

大富之人多數資金來路不明,為了資產保值和不東窗事發,只能不斷的結交權貴,以求不被人秋後算賬,但是誰也不是己心人,和珅的大靠山是皇帝都沒能逃脫被清算的命運,所以富人只能依靠求神拜佛來讓自己提心吊膽的心理得安慰。

中層人處於中間,他們的未來有提升的空間,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些人其實是很有能力的人,正因為有能力,就有“人定勝天”、“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等思想,所以這些人會參加很多的演講,比如寫一些書,如:《你們也會成功》、《一定會成功》等書籍。當某一天,醫生告訴他,你只能活三年了,他知道科學無法挽救他,就會尋求一些其他辦法,生命最後幾天,心中吶喊:老天,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窮苦之人是放低了生活姿態的人,如果結果比預期差,也無所謂,和預期一樣,很開心,超越預期,生活處處是驚喜的感覺。所以這些人大抵是逆來順受的人,認為君權神授,每個人的功用不同,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不同,深諳一句話:不是所有人適合做皇帝,不是所有的奶子都是特侖蘇。

實際上中間人是最可怕的,別人送一塊錢,一開始還矜持,後來膽子越來越大,犯了大錯還習以為常,是最容易被溫水煮了的青蛙群體。


陝北Vlog


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詳解佛教與科學





特別提示:本文受作者(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授權發佈,也是首次發佈於網絡。

佛教與科學

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

潘宗光教授GBS,PhD, DSC JP

潘教授投身大學教育40 載, 2009 年 1 月榮休前,擔仼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長達 18 年,亦曾為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兼理學院院長。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教授及休校長。潘教授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 一級譽理學士學位及一級榮譽理學士造學位。其後,亦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及高級理學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加州學院及南加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於2009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人文博士學位。與太太及好友于2005年創辦精進金,並擔任會長一職。基金每年資名有經濟困難的內地年青人在國內大學學位課程,並幫助他們在人格品的成長,致力為國家培育人才。

潘教授屢獲殊榮,包括於1979獲「香港傑出青年」、1989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1991年獲頒英國官佐勳章(OBE) 2002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章(GBS)、2008年獲星島報業集團頒獎(教育)」。此外,潘教授香港立法局議員( 1985-1991 ) 政府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Q998一2013)。他的著作有《心經與生活智慧》、《佛教與人生》,《心經與現代管理》及《感恩這一課》

佛教是不是迷信,消極,不科學?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

很多人問我:你是科學家,是大學校長,為什麼要信佛?這是個很奇妙的問題。正因為我是科學家、大學校長若我信佛,必會先對佛教作過深入瞭解。從科學和教育的角度來看 , 我覺得佛教比任何宗教更殊勝,更科學。

2013年11月我寫了一本小冊子《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與朋友結緣 , 嘗試從佛教及最新的自然科學論 , 探討「緣起性空,度一切苦厄的智慧。小冊子受大學生及知識分子的喜愛 , 在短短半年內已再版多次,共印發了四萬冊.其後,在很多朋友的鼓勵下 ,我再寫了這本「佛教與科學」的小冊子,以簡單易明的例子幫助大家從科學的角度認識佛教.我分四個部份來探討這個主題 : (一)科學的宇宙觀,(二)佛教的「空」,(三)佛教與科學,(四)總結。在這小冊子的最新一版,我加添了自然科學及生物學對人類意識與宇宙關係的分析,並從這個角度簡略探討淨土法門,完滿我對佛教與科學這個主題的體會。

(一)科學的宇宙觀

·唯物實在論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日常體驗告訴我們一切見到的,觸摸到的東西都實實在在的存在,可以用精確的儀器量度它們的性質,例如它們的質量、大小、速度、距離、硬度及時間等等。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時空非常狹窄的地球表面,長短、高矮、輕重、快慢的相差不大。一般認為牛頓的理論是金科玉律,可以非常準確地描述我們的日常活動。所以早期的科學是唯物實在論(Material Realism)。

·宇宙的大小

隨著物理,天文及生物學的迅速發展,我們明白到地球以外有極龐大的宇宙,同時亦有細小到用任何儀器都偵察不到的微細物體。最微小的物體是基本粒子 , 例如電子、夸克(Qua「k)等,再到原子,單細胞(單細胞的生命體也非常小,一點雨水裡就包含著很多生命) ,到我們人類,地球,遠離地球有月亮、整個太陽系,跟著是銀河系。銀河系包括很多星體,太陽系只是整個銀河系的一小點。整個太空裡乂有很多類似銀河系的星系組 (Galaxy G「0up)( 大概有 00 億個星系組) ,最後到了目前可以估計的宇宙邊緣。現在很多科學家都相信我們的宇宙(Universe) 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有很多共存的多重宇宙(Multiverse)。

從最微小的電子到遙遠的大太空,若以米(meter)為單位, 基本粒子,例如電子的大小是 1 米的10的負18次方,而宇宙邊緣 (離開地球約500億光年 ) 是 1 米的 10的26次方,差距很大很大。那麼我們的地球是大還是小呢?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覺得地球非常大,但從整個宇宙來看,地球只是一粒微塵, 極為微小。所以大與小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答案。為了探索不同空間的運作,在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兩大理論的出現:

相對論(Principle Of Relativity)和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非常成功地解釋整個宇宙的宏觀現象,包括太陽系,星系,虛空等的一切運作。而量子力學則非常戓功地分析宇宙的另一極端,即最微小的粒子空間 ,包括原子,電子,光子等的一切現象。很多實驗都證明這兩個理論是正確的。兩個理論同時指出 , 在比現實環境更龐大或更細小的空間裡,唯物實在論是錯誤的過往認為一切事物是實質的存在,或一切性質可以很準確地量度,均是錯誤的理解。

·相對論

愛因斯坦指出質量、體積 ( 大小 ),空間,速度和時間是互相影響的, 比如說, 速度可以影響物質的質量,空間及時間。一切物質,空間、時間均是變數 , 不是實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科學思想突破。

( 1 )時間的錯覺

我們常常覺得時間一秒就是一秒,一分就是一分,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是肯定無誤的。但事實上,這是我們錯誤的理解。比如說晚上看天上光亮的星星,我們感覺怎麼樣?星星就在這裡 ( 頭上或在某方 ) 是不是?其實,我們明白星星離開我們很遙遠 , 它發出的光以光速計算,要經過很長時間才來到我們地球。星光可能要經過十億年的時間才來到地球,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光其實是十億年前發出的光。等於說我們看到的星星。十億年前在某個位置, 而不是現在。它現在存在於哪裡我們不知道, 可能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轉移。所以 , 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顆星星, 感覺上它是在這裡, 共實卻不是。它可能一萬年前在這裡、亦可能一億年前在這裡、甚至可能五十億年前在這裡。因此 , 我們認為是同一時間存在的東西, 可能是有很大的時間差距, 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又比如打雷閃電,我們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但其實打雷和閃電是同一時間發生的。在天空中,雲層產生變化,同時產生了聲音和光。但光比聲音的速度快很多, 因而我們先看到閃電才聽到打雷。其實,它們是同時發生的。所以,我們所看到的閃電和聽到的打雷, 包含了我們對時間錯誤的感覺。

第三個例子是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衍生出來的,可能會不容易明白。假如我站在某一位置,而一位朋友則坐在一輛時速120英里的跑車上,理論上我度過了整整30秒, 他只是度過了29 ·9999999999995秒,這個差距是非常非常細小,我們是無法感覺得到,亦無法用現有的科技測量出來,但理論上我們所度過的時間是有差距的。假如這個速度快得多,感覺就不一樣了。例如乘宇宙飛船做星際旅行,宇宙飛船以光速的87%速度飛行,時間會慢了一半。在宇宙飛船的人他們感覺過了三年,而我們在地球已過了六年了。可惜現在還沒有這樣快的交通工具,讓我們可以親身感受。

第四個例子,我們經常用的GPS導航系統、裡面實已經計算了時間差距,因為人造衛星的速度比我們在地而的速度快很多。當速度不同的時候 , 時間是有差距的。如果不調整這個差距,桹本不能準確量度地面的距離 , 因為每天大約有十公里的累積差異。因為調教了這個時問的差距,所以導航系統才能正確定位。

所以, 時間不是實在的 ! 時間是個動態,是無常的。速度快,時間就過得比較慢;速度慢 , 時間就過得比較快 , 這是相對的。但是我們一般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亦察覺不到這個差距現象。

(2)物質與空間的錯覺

習慣上,我們覺得物質是實在的,但事實上這亦是我們的誤解以宇宙飛船很快的速度為例 , 宇宙飛船及在裡面的人的體積會縮小 , 但質量會増大。也就是說整個物質是不斷地因應速度而改變的。我們亦會發現兩個星球的距離因著宇宙飛船的速度而縮短。即整個空間的大小也會因應活動的速度而有所改變。

理論上空間也好,物質也好 , 都不是實實在在,是不停改變的。只要我們有活動,質量、時間、空間就會不停地改變。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感覺不到,因為我們現時的一切活動和交通工具無論多快,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慢的,時間差距可能只0.0000001 秒,我們根本察覺不到那個差別,但不等於差距不存在,只是我們感覺或測量不到而已。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速度、空間、物質和時間是互相影響,是在不停地改變的。因此愛因斯坦把空間與時間聯在一起,視為一體的「時空」概念(space-time)。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理論非常詭異 , 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它卻被實驗證明是一個很精確的理論,而亦被應用在很多重要的科技發展上。奇妙之處在於,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它 , 連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玻爾都說他們都沒有搞懂。

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原理 : 測不準定理及物質二重性。任何極微小的東西 , 如粒子、光子、電子等等,它們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出現 , 可以是實實在在存在而佔有空間的一微細粒點 , 亦可以是不佔有空間而存在的一種波(波動) 、能擴散到任何地方。就算是粒點,它亦沒有一固定的位置 , 可能在這裡又或在其他地方,至於最終出垷在那裡是一種機會率,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是受到人類意識所影響。

弦論

我們可以明白到從微觀世界,到現實世界,再到宏觀世界所引用的科學理論是不一樣的。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雖然非常成功地解釋不同層面的大空間或微小空問的情況,但它們兩者之問也有不能協調的地方。雖然愛因斯坦窮一生的研究,希望能找出一個單一的統一理論(Unified Theory)來解釋一切時空(從最小到最大的太空) ,但最終都未能成功。結果,在他去世後的二十世紀後期,很多物理學家及數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叫弦論 ( string Theory ) 。這個弦論現在慢慢發展到更全面的M-論(M-Theory) ,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一切從最微小到最龐大的事物及現象 , 融合了相對論及量子力學。

在我解釋弦論之前,我先介紹交響樂團的演奏過程。交響樂團裡,有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樂器。如果每位琴手不跟樂章各自彈奏,就會雜亂無章。但是隻要他們跟著指揮彈奏著同一個樂章,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每位琴手彈一條弦時,每條弦會震動而產生一個音符,眾多互相協調的音符便會奏出非常和諧的樂曲。這個樂曲隨著樂章的旋律,慢慢改變,直到樂章完結。下次緣分到了,美味琴手又再聚在一起共奏另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弦論相信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粒子、電子、原子、光子、夸克等等 , 實際上下是實在的質點、而是一種非常非常小的細絲 , ( 是物質的最小極限、是一條細絲或是極細小的橡皮圈 ) , 物理學家稱之為「弦」(“string”) 。這個「弦」不停地震動(Vibration) 、震動時發出一定的頻率(frequency)及震幅(amplitude) ' 就好像彈小提琴的弦一樣,產生特定音符 , 相當於一種特定的能量。弦論家相信每一特定音符相對於某一基本粒子 , 如電子、光子等。而萬事萬物是從基本粒子組戓 , 即是從很多「弦」的下同音符組戓。假如很多「弦」聚在一起,當它們震動的頻率互相沒有關係的時候 , 就好像各琴手不跟同一樂章各自彈自己的琴 , 不會產生美妙的音樂。只有他們依照樂章彈奏 , 互相協調、和諧共振 , 才會奏成悅耳的交響樂。

跟據愛因斯坦的能量(E)與質量(M)互變理論, E=MC2(c 代表光的速度) , 當很多微小的「弦」聚集在一起 , 和諧共振 , 能量互相協調,跟著變成更大的能量,這個大能量可以以一種物質或現象的形態展現出來。換句話說, 一切物質及現象都是在很多相關的「弦」在和諧共振下產生出來的不同交響樂(能量)。假如這個緣分離開了,好像交響樂演奏完畢,這些不同的「弦」就分開了,而這個物質或現象就不復存在(注一)。

總的來說,原子、電子及所有基本粒子其實不是實在的, 它們只是「弦」在不同震動模式下所產生的不同物質, 很多「弦」聚集在某個環境,可以產生非常大的能量。所以萬事萬物,包括你與我,都是由很多很多的「弦」在某環境條件下聚在一起,跟著某一特定的規律(樂章) , 產生和諧共振所組成的交響樂(更大的能量組合)。當環境條件改變了,以至消失了,這個能量所展現的形態亦會改變甚至會分散,迴歸到本來的各自小能量(粒子)。

量子力學首先打破了我們對很微小物體是一實體的概念,而弦論更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物質的瞭解。萬事萬物是由不同的弦聚在一起和諧共振產生出來的,所以一切物質,都不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只是能量的某個形態。能量能展現出一個我,展現出一棵樹,甚至展現出狂風暴雨。

要注意的是,弦論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研究出來的理論,在發展的初階,是還未經實驗證明的學說。但是很多著名的科學家,相信弦論(以至演進中的M論)有機會可以演變為統一理論來解釋整個宇宙的本體及其自然規律。

第一個科學小總結

現在,讓我先做一個科學的小總結。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變定律,相對論,量子力學及弦論,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都不是實有和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切物質與現象都是根據一定的條件凝聚而產生出來,會跟條件改變而有所變化,當條件分散物質與現象就會轉變或消失。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怎麼來的?很多科學家傾向以大霹靂(Big Bang , 或俗稱大爆炸)的理論來解釋宇宙的起源。整個宇宙是由一個非常微小但密度與熱度都極高的能量, 突然大爆炸後所產生的。再在極短的時問發生劇烈的大膨脹 (Inflation) ,宇宙不停地向外膨脹,從而創造了空問與時問及一些基本粒子,以至一切物質。有些科學家相信宇宙的黑洞 (black hole)不停地吸收能量,當能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它的壓縮力也越來越大,到某個時刻,會有新的一個大爆炸,併產生另外一個宇宙。他們甚至認為黑洞的核心可能是通往另一宇宙的入口。

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內的星星、太陽、地球、山河大地、人類、一切的動植物,統稱為物質(matter) ,其實物質在整個宇宙裡面只佔非常低的比例,還不到5 % 。科寥栮 ,有一種看不到、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物質, 叫暗物質 (dark matter) , 佔據整個空間的23 %左右。還有 ,我們看到的太空,科學家認為它不是真空的 ,裡面有一種神秘但不能解釋的東西,他們稱之為暗能量 (dark 。”ergy) , 約佔空間的72% 。也就是說,宇宙有 三種東西,最大的是暗能量,其後是暗物質,而我們看到的物質僅佔少於宇宙的5 %。這些暗物質與物質結合起來 , 產生我們看到的星雲。

我們的地球、整個太陽系也只是宇宙的一個小單元,而宇宙裡有很多個其他的太陽系和銀河系。由於暗能量充滿了整個太空,併產生萬事萬物,所以在我們地球外,很大機會有其他的世界及其他生命體存在。因為科學家相信,整個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然後急速膨脹,產生空間 , 時間與物質。所以 , 空間 , 時間與萬事萬物是無中生有的(但要小心,這個無不是真正的無,但亦不知是甚麼)(注二,注三)。

第二個科學小總結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是無中生有的。太空不是甚麼都沒有的空無 , 而是充滿著一種神秘 , 但暫時仍不為人類所知和看到的暗能量。

意識的參與

著名的雙縫實瞼(Double-slit。experiment)證明了量子力學內的一個重要理論。任何基本粒子,在沒有被幹擾時(例邚被觀察、測量) ,是處於一種「自由狀態」,即是可同時處於各種可能的狀態,可以是佔有空間的粒點,或是不佔有空問的微小能量波動,它亦可以同時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遙遠的太空。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由狀態」是怎樣的。但是,它以何種狀態出現,是受到人類意識所影響。當它被幹擾後,粒子就只現出某種「確定狀態」,例如在某一確定的地方出現。只要觀察者不再理會它,它又會回覆「自由狀態」。

很多實驗亦證明 , 如果兩粒或以上有密切關係的粒子被分開(例如同一原子內的電子) , 就算被分隔多遠或多長時間, 它們的密切關係會維持不變,每一粒子都處於「自由狀態」若其中一粒子被觀察而突然呈現某一「確定狀態」其他有關係的粒子便會立即作出調整 , 以相應的確定狀態出現。這種關係被稱為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糾纏的應用面非常深遠 , 很多科學家亦在這方面作了深入的硏究。簡單來說,如果分開在兩地互有糾纏關係的兩個物質,無論距離多遠或相隔多久,只要一方接收到一些信息 , 另一方便立即感受到而作出相應的「確定狀態」。例如一對孖生姐妺,無論他們相隔多遠 , 他們很多時都能感應對方的一些突發事情。最近 , 科學家巴斯勒(BonnieL• Bassler)及格林伯格(E•Peter Greenberg)發現細菌不是單獨運作,而是細菌與同類和其他物種溝通,進行協調,加強自身的攻擊力。所以, 最新的醫藥研究正針對如何阻止細菌之間的溝通,從而減低它們的殺傷力,再將它們消滅。

量子糾纏對發展全方位的信息傳達也很有幫助。現在的信息傳達 , 侷限於文字,聲音、圖像。而圖像是以平面為主,就算是立體圖像亦不是真正的全立體,內裡的細節是傳達不到的。

目前 , 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如彭羅斯(Roger Penrose) 和哈梅羅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腦有無數互相糾纏的電子。它們本處於「自由狀態」,由於人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聽到或接觸到一些外面的事情,有關的腦電子便會受到干擾而處於某種「確定狀態」 ,而這些「確定狀態」亦隨著干擾的變化而轉變,其他有糾纏關係的腦電子亦立即作出相應的「確定狀態」 ,互相傳遞信息。這樣便構成人的意識或念頭。這些意識可能儲存於人腦的某些地區。當外界的干擾過後,這些電子又回覆於「自由狀態」 ,意識亦減弱或消失;如是者循環不息,意識念頭不斷地產生。

大腦中的電子,亦很可能於身體之外,一直宇宙各方的很多電子互相糾纏,因為它們都來自大爆炸的根源。所以一旦意識產生,這些信息亦立即傳遞到宇宙各方,不受時空限制。

光子是信息傳遞的一個重要媒介,假若某一光子接受到任何信息,處於不同地方或不同時間但互有糾纏關係的光子便會完全超越時間與空間,立即接收到相應的信息。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的意識會影響我們所認識及感受到的現實世界。人類的意識是參與發展真實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識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斷在改寫自己的命運及身處的世界。所以,每個人認識的世界都不是完全一樣。幹細胞權威蘭扎(Robert Lanza)最近更提出「生物中心主義」 (Boicentrism)的理論(注四)。他指出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人類的意識是創造宇宙的重要條件。意識使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實驗證明 , 人的意識可以影響水的結晶狀態。江本勝發現文字 ,意念及音樂都會影響水的結晶(注五) 。水在慈悲及和諧的訊號環境下,例如感應到「愛」與「感謝」等和諧意識,水會結出美麗的晶體。

但在憤怒及負面的訊號環境下,例如遇到憤怒的情緒或令人不安的聲音,水的結晶變得細碎零散。試想想,人體含有約 60-70% 的水,我們的善良意識會對水產生正面的影響, 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當眾多水分子的能量能和諧互補,整體的潛在能量可以很大, 我們可以活得更快樂、更健康及對四周環境帶來正能量。

第三個科學小總結

宇宙不是獨立客觀地存在,而是受到人類意識的影響。人類的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與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共同願望及群體意識的影響力更大。沒有生命,沒有意識,便沒有真實的世界。

·能量不滅定律

根據能量不滅定律,能量是不會減少、亦不會増加的。物理學家相信我們整個宇宙裡有兩種不同的能量,一種是由電磁力所產生的正能量(Electromagnetic Energy) ,另外一種是由重力所產生的負能量(Gravitational Energy)。兩種能量互相抵消,令宇宙的總能量保持是零(注六)。一切現象,包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能量轉移的過程, 能量從某個形態變成另外一個形態,轉來轉去,沒有増加也沒有減少,總的能量維持不變,但能量的轉移及變化可以產生一切的物質及一切的現象。

第四個科學小總結

宇宙的萬事萬物與一切現象只是能量的互相轉變,但總能量不變。

·多維時空

很多現代的物理學家,尤其是弦論家、及幾何數學家越來越相信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不是單一的宇宙,他們相信我們鄰近有很多其它共存的宇宙,稱之為多重宇宙。更重要的是,宇宙間每一點,無論多大或多小,都是相對的概念,比如說我們地球看起來很龐大,但從整個宇宙來看地球只像微塵一般的渺小。同一原理,我們看一粒微塵,如果將它放大來看,也是一個世界。我們一般認識宇宙是有四維時空,就是長、寬、高三維空間,加上時間一維。我們看到、觸摸到及感覺到的,都是在四維時空內。但是,弦論家相信有十維時空,即九維空間及一維時間這完全超出我們一般的想象。但從科學理論來說是可以有十維時空的(M-論更提出有十一維時空) 。從數學觀點來看,宇宙每一點都可以有九維空間, 即長、寬、高及6維互相捲曲的微小空間(注七)。所以 , 每一個小點,看上去是微塵 , 其實每一點都可能有自己的十維時空,沿著相對的概念,每一點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存在,各有自己的世界。

第五個科學小總結

宇宙、世界甚至微塵的大小隻是相對的概念。每一點無 ,論多大或多小,除了我們熟悉的四維時空外,很可能還有其它空間,也可能有其它生命體的存在。

·不同的生命體

就像外星人看我們地球有別於他們的生命體一樣。如果真的有多重宇宙,而每個宇宙的任何點都可能有個別不同的生命體,情況就更復雜,遠遠超越人類的想象

(二)佛教的空

我一直從事科學研究及大學管理,當我接觸到現今科學的宇宙觀(尤其是二十世紀後期的發展) ,作為佛教徒的我感覺非常震憾,亦不禁驚歎佛陀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測。

佛陀不是創造萬事萬物及主宰一切的神。他是一個經長期修行而覺悟宇宙理的人。他明白宇宙的本體及其自然規律,但這本體太不可思議,用任何語言或文字來表出來也肯定會有所偏差。佛陀亦瞭解我們凡夫的一切煩惱,源於我們經常不依宇宙本體而作違背自然規律的事。例如,空氣汙染就是人類破壞自然規律的結果,人類大量製造二氧化碳,乂不斷砍伐森林。現在強調環保就是要回歸自然。

既然宇宙本體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解釋,佛陀便採用空這個名詞來代表宇宙的本體。我們凡夫不能真正明白空。只有佛及大菩薩的境界才能明白。

佛陀非常慈悲,為了幫助我們凡夫離苦得樂成佛後花了四十九年的時間,以最簡單的方法,用不同的故事及比喻,循循善誘,幫助我們明白宇宙的本體及其自然規律,亦因應人的不同背景,學識及興趣,教導我們不同的修行方法以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所以,佛陀是我們最慈悲及最優秀的老師。

緣起

從佛教角度來看,自然規律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若還未報,時辰未到” 。很多時候表面看來,做善事的人,未必有善報 , 而作惡的人,未必有惡報。其實只是時辰未到”或“時機還未成熟” 。《道德經》也說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佛教對自然規律的重要體會是「緣起」。也就是說一切事物、現象,包括精神面貎不會突然間發生 , 也不會獨立存在。一定有一個原因 ( 或簡稱為「因」)再配合適當的「助緣」(或簡稱為「緣」 )才能成事。舉個簡單的例子, 蘋果不會是從天掉下來的,它必先要有一粒蘋果種子。但只有這個「因」 ,無論經過多長的時間,也不會變成蘋果,因為“時辰未到”或“時機還未成熟”。這個時機, 佛教稱之為「緣」。蘋果種子一定要有配合適當的泥土、陽光、水分和肥料等等,才能長成一棵樹,結出蘋果所謂「緣」就是一切環境條件的組合,包括泥土、陽光、水分和肥料等等,沒有這些條件,單有一個「因」也不能結出任何的「果」。

因為「緣」(環境、條件等)不斷在改變,所以 , 「果」的質素亦隨之而變。比如說,溫室培養的蘋果特別好吃, 因為所有環境條件都調校到最好。如果泥土缺乏肥料, 種出來的蘋果因為營養不足,沒那麼好吃 , 但它也是蘋果。換言之,我們只要能調校或者控制「緣」 , 「果」是可以預知的。又比如說,很多學生做化學實驗 , 如果他們根據老師提供的一切條件來做,無論重複做多次, 必會得到同一的結果。但假如學生不根據老師制定的方法去做實驗,多加一點東西,或加熱的時間長一點,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所以改變緣,果就可以被改變。可惜的是,我們不能控制所有的條件(即緣),所以結出來的「果」便不能確定。

緣是千變萬化的。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控制全部的緣。佛教強調種善的因肯定會有好的果,種惡的因便有壞的果,但是果好到什麼程度,壞到什麼程度,便要看緣的結合情況。無論如何,我們做人要多種善因,廣結善緣。孟母三遷是個很好的例子,表明了環境因素的重要性。人的煩惱也是由我們的感覺器官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時,再配合外在的環境、際遇,及內在的知識、判斷、偏好、經驗甚至體質與情緒等因素而形成的。

一切因緣所生的萬事萬物及一切現象都會隨著「緣」的化而改變, 可快、可慢, 佛教稱之為「無常」。人生是「無常」的,我們不知明天會怎麼樣,有沒有意外? 有沒有橫財 ? 現在不停發生天災人禍,更令我們感覺人生很無奈,亦體嶮到「無常」的不可預測。

一切「因緣」產生的萬事萬物也不能單獨存在,一定受周邊的環境所影響,就如我們的感受。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無我」。「無我」不等於沒有我的存在,而是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本質存在。

這個「我」代表一切事物及現象,它們不會停下來, 定會跟隨著周邊環境的改變而互相影響。就如問不同的人對某一人的評價,都會有不同的響應。比如我潘宗光, 你怎麼看我、我的學生怎麼看我、我的太太怎麼看我、我的孩子怎麼看我是完全不一樣的。再比如說,有一個人以不正當的手段賺到很多錢,在法律上他是一個壞人; 但他將錢幫助很多人,受他幫助的人認定他是善人。那麼,那個人是壞人還是善人呢?那要視乎從哪個層面、哪個角度來評價他,很難有一個全面而又人人皆認同的答案。

又以水為例,我們每天都接觸到水,但是我們是不是完完全全瞭解水是甚麼呢?我相信宀我們對水的瞭解跟生活在海里的魚對水的看法及感受完全不一樣。究竟水是什麼東西呢?我們習慣從過往經驗的角度理解水,但這個理解肯定不是全面的,我們認識的只是水所呈現的某部分形態,不是水的全部本質。很多人喜歡鑽石,覺得它萬分寶貴。但若處在沙漠或在很乾燥的地方,我相信你會選擇水,不要鑽石,因為在那個環境,水比鑽石更珍貴。

宇宙的本體是「空」。它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實體,是「無常」、「無我」的。但我們不能期望自己能像佛菩薩一般真正的瞭解「空」。這有點像印度寓言 “盲人摸象” 。一群瞎子用手去摸大象,因為觸摸象的不同部位, 有摸象肚,有摸象腿,亦有摸象尾巴,他們各自對象的認識就不一樣。就算整合他們所有的觀點,亦不是象的真正模樣。只有待他們復明,才能真正知道象是怎樣的。

佛陀的教導,讓我們更明白「空」,隨了是「無常」及「無我」之外,更是絕對的包容,平等及慈悲。宇宙包容一切;太陽給我們能量溫暖,不分貧富,貴賤, 動植物;大地承載我們,不會因為人類的不停苛索而有所埋怨,依舊不偏不倚,無分別地照顧一切眾生。

佛陀更教導我們「空」是沒有確定的時間與空間;無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無大小的區別。空沒有開始, 亦沒有終結,沒有增加亦沒有減少,不是有亦不是無。一切事物皆是因緣相聚而生,又隨著因緣錯綜複雜的互動而不停地變化,沒有任何不變的實質。「空」亦不是獨立存在,人的意識與宇宙本體不能分開。弱的意識會被外境干擾,而強大的意識卻可改變外境,即佛陀所說的「境隨心轉」及「一切唯心造」。

色即是空

什麼叫五蘊?「五蘊」包括兩個部分,我們的身體感受等等。我們認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到的是實實在在地存在的。很多時候甚至可多科學理論及實驗證明事物的存在,比如醫生可以看到我的病是存在的。同時 , 我們的時間肯定是不變的,蒔問一分一秒的過去 , 無論在香港、在美國或在歐洲,時問同樣地一分一秒的過去。

但佛陀說這看起來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其實不是真實存在,只是表面顯現為這樣而已,它的本質並非如此,這個想法不容易明白,所以《金剛經》說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事不停在變化、是不實在的。空性是互動互融、是無常「無我」的 , 更重要的是整個宇宙一切的動力都是不分彼此,包容,平等及慈悲的。

整個宇宙的本體是空性,所以佛教說「色即是空」、即一切物質都有「空」的特性,即「無常」、「無我包容、無分別心、無獨立性。既然我們本身的感覺器官、眼睛、耳朵等等是「空」的,而所接觸的外境也是「空」我們的感受(受、想、行、識)也不可能是實在的、而是變化無常的。佛教說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簡單來說,就是「五蘊皆空」“或用其他佛教慣用的術語,就是「緣起性空」,或「妙有真空亅。

但「空」不是空無,不是什麼也沒有。空是一種非常神秘、不知道、不可見、不可理解,亦不知道是甚麼, 就像《道德經》中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世間萬事萬物是從「空」體現出來的。我們說「空即是色」「空即是五蘊」「性空緣起」,「真空妙有亅 ,都是佛教基本的理論。

因此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在學問上、理論上多瞭解空,「無常亅和「無我J 。更重要的是在修行方面, 我們對外的行為舉止,對內的修心養性,應用空為指南針,以「空」的無分別心、包容心及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透過修心養性來體證「空」性,這樣我們能慢慢提升本身已有的智能和慈悲。

但這不容易做到,我們只能通過修行,例如禪坐等能慢慢了解「空」的含義。只有大菩薩,例如觀世音菩薩, 在深禪定境界時,才明白什麼是「空」。我們凡夫下易看透,但我們可以慢慢學習(注八)。

(三)佛教與科學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己感覺到科學的宇宙觀非常接近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對宇宙的認知。讓我將兩者的共同體會作個歸納——

·宇宙的不可思議

量子力學很清楚指出微觀世界是不可思議的。粒子是處於一種「自由狀態」;但亦不知是甚麼。相對論亦指出, 人類的活動可以影響時間、空間與物質。傑出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我們不可能真正認識我們的宇宙。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宇宙版本,但那一個版本最“真實”呢?宇宙的本來面目可能就沒有一個“真實”的版本。霍金一直至力尋找可解釋宇宙的統一理論。但他最近終於認同宇宙的神秘遠遠超越人類的預料,是真的不可思議,所以他宣佈放棄對宇宙統一理論的研究。

這不正是佛陀所說,宇宙的本質是「空」,是不可思議的,不能用任何語言及文字完全表達出來的嗎?

萬事萬物無常無我

愛因斯坦指出物質,空間與時間是不會固定不變的。習慣上,我們認為一切事物與時間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可以感覺的到,但科學告訴我們一切萬事萬物與現象,包括你與我,是環境條件凝聚下奏出的一首樂曲(事物)是受到人類意識所影響,不停的在變,是無常無我的。當演奏完畢,條件分散了,樂曲亦停止(事物消失)。各琴手(基本粒子)亦分開了。當再遇到條件成熟時 , 它們又聚在一起,新的事物便隨之出現。所以 , 事物雖然看來是實實在在存在,其實是「無常」的。一切物質是無中生有的,是大爆炸及大膨脹後產生出來的,這不正是佛陀所說的「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即一切事物與現象都不是實在的 , 是「因緣和合而生 , 因盡而滅」嗎?

既然一切事物及現象都不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 而是不停地在變,同樣地,我們因接觸這些事物而產生一切認知、識別及感受,亦是變幻不實的。這亦如佛陀所說的,「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 空即是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其實科學的講法跟佛陀的講法非常接近。

總的來說,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理解非常接近佛陀講的「五蘊皆空」,或「緣起性空」及「性空緣起」。萬事萬物是在不停地變動 , 像一個交響樂團的演奏過程 , 緣聚則有,緣散則滅。我們的煩惱就是執著變幻為真實

意識創造宇宙

科學認為宇宙一切事物及現象只是能量的轉移,而總能量維持不變,這不正是《心經》所說的諸法不生不滅及不增不減從量子糾纏的理論以至「生物中心主義」都認為人類的強烈意識是創造宇宙萬事萬物及現象的一個重要元素 , 這不正是佛陀所說的「境隨心轉」及「一切唯心造嗎?

佛陀指出我們一般凡夫的心意比較薄弱,容易被外境所千擾,即所謂「心隨境轉」 ,煩惱亦由此而生。隨著禪定修心的修煉,逐漸加強心意,令它不易受外境所影響。更高層次的修心令意識所發出的能量可以改變外境、即「境隨心轉丿 ,最終可以創造自己的理想世界 , 即「一切唯心造」。亦即是說,我們所感知的宇宙,不是獨立於我們而存在的。

·宇宙包含萬千世界

科學認為世界與微塵的大小比較,只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真正的大,也沒有真正的小。我們看見小的東西它未必很小,就如外層空間看我們地球也是非常微小一樣。無論多大或多小的東西,也有它自己的時空、也可能有生命體的存在。同時,除了我們的地球以外,宇宙間很可能存在很多不同生命體的世界。不單如此,除了我們認識的宇宙之外,可能還有很多共存的多重宇宙,裡面亦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生命體。

佛陀說過一粒栗子,甚至一粒微塵,可以呈現整個世界。佛陀更說有十類不同的生命體,包括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等眾生。我們只能看到人和畜生,看不到其他八類不同的眾生 , 難道他們就不存在嗎?科學說他們可能存在,因為那麼多的宇宙、那麼多的空間,都可能包容著他們。就是一點微塵也可能有十維時空,所以不能否定他們的存在,只是我們看不到,但看不到不等於不存在。

我舉個例子,深海里生活的魚、蝦、蟹。它們可知道陸地上有另一個世界?同樣地,陸地上的動物,如獅子、老虎,它們是否知道海里有一個與陸地不一樣的世界? 我們人類當然知道兩個世界是同時存在的。但那些角、蝦、蟹和動物只認識它們生活的空間,以為那就是唯一的世界。如果你告訴魚、蝦、蟹,陸地還有一個世界, 它們不會相信, 因為它們不能理解。就如你告訴陸地的老虎,水裡有另一個世界一樣,它們也不能理解 , 不相信。就好像佛陀告訴我們 , 除了我們這個世界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世界,有淨土,天,地獄,有菩薩,羅漢及鬼等等。我們沒有看過,很多人就不相信,就像魚不相信有陸地世界一樣。

所以,看不到的,不理解的東西,不要肯定或否定它,現代科學的理論正在一步步證明佛陀的智慧深不可測。

西方極樂淨土

佛法的修行講求對法及對機,意思是在諸多佛法中,我們要明白自己的情況採納最能幫助自己的方法。

在末法時代(即佛陀涅盤後的一千五百年,相當於公元元年開始),眾生的福報薄,善根弱,共業太重,亦沒有佛住世的教導及加持,單靠自己努力修行,是很不容易修心開悟。但佛陀非常慈悲,教導我們一個修行的捷徑方式。他告訴我們在西方有一個極樂淨土。在那裡,一切都是美好殊勝的;沒有畜生,餓鬼及地獄三惡道,所有眾生都是聖人,大善人。更重要的是在淨土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無數的大菩薩教導及加持哪裡的眾生,幫助他們快速覺悟成佛。

佛陀鼓勵我們在這一生完結後,轉換環境,離開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往生到淨土,在一個凝聚諸多大善人的環境下,繼續修行,快速修成正果。好像孟母三遷孟母就是要轉換到一最理想的環境,讓孟子能快速成才。

佛陀說,往生淨土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真心相信淨土的存在,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救度,誠心發願往生淨土,再老實的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臨終必得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淨土。

西方極樂淨土常被大眾質疑其存在,主要原因是太殊勝, 太不可思議,末法時代的大眾都不敢相信。本人經過長時問對佛教的研究及修行,我是完全接受這個淨土法門 , 而且現在亦專修這個法門。我現在嘗試從科學角度簡單分析大眾對淨土的疑惑。

前文“意識的參與”與“意識創造宇宙”兩個章節及三個科學小總結已指出 , 很多傑出科學家皆相信,強大的意識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阿彌陀佛在成佛前,經過極漫長的修行歷程, 累積了難以量計的功徳 , 他的願力 , 他的意識是無可估計的強大。他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理想的世界是可以的,亦與現代科學所講的“意識創造宇宙”非常吻合。跟著還有諸大菩薩及諸大善人不停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的共同意識及願力會越來越強大,極樂世界要多殊勝便可多殊勝。

我現在正整理一篇介紹淨土法門的文章,內容會詳細從科學及宗教兩個層面去探討淨土法門,例如: 1 )淨土真的是阿彌陀佛從零創建出來?真的那麼殊勝? 2)如果淨土不停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淨土可容納那麼多眾生嗎? 3 )單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往生? 4)淨土離開我們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可以去到嗎?以及我對淨土法門的一些體會。

(四)總結

·科學、教育及宗教

佛教從宗教及教育兩個角度認識宇宙,而科學則根據理論與實驗瞭解宇宙。所以佛教與科學是殊途同歸。現代科學的理論亦逐步證明佛陀的智慧深不可測。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沒有什麼科學儀器的幫助下,佛陀已了知整個宇宙的真理、宇宙的本質及宇宙的自然規律。佛陀說他看到一杯水裡,有八萬四千條蟲。他說水裡其實有很多生命,但當時沒有人相信,現在我們當然知道有很多如細菌狀的生命體。宇宙是無邊無際的, 有數不盡的世界,有他們的生命體存在。西方的科學要到中世紀才出現哥白尼《天體運行論》 ,否定了地球為宇宙中心的想法。所佛陀的智慧和思維遠遠超越我們凡人的聰明才智我們不能從人的“智慧”來代表佛的智慧,要用「般若」這個名詞來代表佛的智慧。「般若」代表無邊無際極度的智慧,即佛的智慧。

現代科學對整個宇宙的的瞭解還有很漫長的路去探索,相比佛陀對宇宙的認識相差很遠,所以科學不能證明佛陀的教導,只能逐步解釋佛陀所講的道理,例如空,緣起,無常,無我,及一切唯心造,而且會發現兩者非常吻合。

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說:「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現的科學家還在離山頂很遠的地方,一步步地向上攀爬, 但方向是正確的(注九)。

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宗教能夠解答科學提出的疑問,這宗教一定是佛教。」

·佛教不科學?

有人批評佛教不科學,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的無知,參不透佛陀的道理、同時亦不明白科學對宇宙的瞭解及與佛理的關係,而作出的不客觀批評。

最近,科學對人類意識與宇宙關係的研究,進一步支持佛教「一切唯心造」的核心思想佛教強調修心可以提升智慧與慈悲,明白世問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學懂不執著,內心保持安樂自在,共同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1 )智慧

當我們明白一切有形與無形事物與現象的本質及其演變過程都是「無常」及「無我」。一切喜怒哀樂也只是我們的心對某人,某事,在某一刻的突然執著而產生的反應。因為我們執著那一刻的感受,以為是實在不變的,從而導致很多煩惱。假如我們嘗試對同一件事, 以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理解可能就不一樣。就好像我在前面說過的例子,我們從不同角度來看一個人,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他是好人?壞人?慈善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的太太怎樣看我、我的學生怎樣看我, 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以為很瞭解一個人或一件事,亦只是我們的主觀看法,並不全面。最重要的是我們瞭解的只是事物的表面,不是這件事的核心與本質,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執著眼前的一切 , 因為這些不是實在的, 要證悟五蘊空 , 明白我們的身體與我們的心是空性的、不停地改變著。我們對眼前一切事物的看法 , 很多有偏差 , 甚至是錯誤的。

兩個人為什麼會爭吵 ? 因為每個人均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某件事,認為自己是對,對方是錯 , 這就產生了爭拗。所以,我們不要執著自己主觀的意見,不要執著自己到的片而 , 要多聽他人的觀點 , 才能逐漸找出核心的價值。

( 2 )慈悲

佛教的「空」亦代表包容,平等及慈悲。實驗證明在慈悲及和諧的正能量影響下,水的的結晶是非常美麗的。科學家亦認同意識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們心中充滿妄念、貪念、憎恨心,會感染出一個苦惱紛亂的世界。假如我們以清淨自在慈悲的心看待一切眾生,世界變得友善及互助互愛,我們的煩惱自然會減少。

幾年前,我從報紙的報道看到一個真實故事。在香港, 有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他們生活節儉,衣服破了補上再穿。但他們一直默默地捐款,過去的十年捐了幾十萬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並不富有,但樂意佈施。大家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捐了錢也不留名,但他們的心安樂自在。這就是將大慈大悲的空性運用在生活中的一個好榜樣,他們享受幫助別人得到的喜悅。

·不執著

《金剛經》說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事情、一切現象、一切人我是非等等,是不會永恆不變,它們就如夢幻、泡影、露水及閃電一樣,是不真實的,是變幻無常的。一對感情要好的男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兩個人都變了,感情可能變得越來越好 , 亦可能變得越來越差。這位女士可能找到一個更理想的男朋友,就拋棄了原來的男友 ! 這位男士以為愛情是永恆不變的,不肯放手,智慧自找煩惱,可能做傻事。只要他肯冷靜的觀察一下,他們過去曾經覺得對方是理想伴侶,但隨著時間的改變,大家都各自成長,現在大家都可能不再是互相的理想對象。如果單方面執著過去的感情,豈不是很愚蠢呢?他們的感情也是夢幻泡影?

我們要明白人的聰明才智只是知識及能力,是人世間的智慧,不是真的智慧。我們對一切事物及現象的瞭解只是認知它的表面狀態,不是看透它的核心本質。因為我們的主觀習性,很難分辨出真正的對與錯、善與惡、明白與誤解。好像金錢一樣,錢是中性的,你善用金錢,錢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不善用的話,錢會帶來很多災禍。錢本身非善亦非惡,主要是看誰用它及怎樣用它,便決產生的是好或壞的結果。我們經常在處理事情上, 只在表面摸索,不明白事件的本質。所以,我們要修行, 安靜下來,不受外界影響,這樣才能慢慢啟發本身有的智慧。佛陀告訴我們每個人均有佛性,有很高的智慧及慈悲,只因過去的無明陋習令我們的智慧與慈悲不能現出來。修心就是將負面的影響慢慢減少,讓內心的智慧慢慢提升,最後明心見性。《道德經》說 :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是說要將不好的陋習除掉 , 讓本身存在的道(智慧與慈悲)慢慢展現出來。透過修心我們才會逐步證悟宇宙本質的空性,慢慢明白五蘊皆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更能放下, 減少苦惱。當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又何來苦惱 ? 女朋友要離開,就讓她離開好了。更要祝福她,為她找到更好的男朋友而高興,這樣才是真的愛她。

另外我們執著時間 , 希望長壽 , 擔心死亡。既然時間是不實在的, 我們做人就不要太著緊生命的長短 , 更重要的是要珍惜生命 , 活得有意義,關心家人、朋友和社會。

《金剛經》說: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無壽者相就是不要太執著時間。佛陀知道時間不是實在的,所以提醒我們不要執著時間,不要執著生命的長短, 不要執著壽者的相。

安樂自在

既然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 , 未來的還沒發生 , 所以我們應該盡做好眼前的事情,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固自己的技能 , 用一顆真誠智慧的心來追求更高的成就。我們更要以智慧及慈悲來善待家人、朋友,處理一切的事情 , 包括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及是非紛爭等等。我們要明白世間的一切事情都是「無常」、「無我」的,整個世界,不停地變幻著。我們要明白無論怎樣努力,事情的結果是會受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影響。既這樣,我們就無需太執著成敗得失,我們只要盡力做好後就放下,不用管它了。因為成敗得失常常超出我們的控制範圍,我們對不能控制的事情煩惱,就是自取煩惱。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心就能安靜下來。反之,如果我們將成敗得失看得太重的話,心就會開始波動,從微波變到大波浪,繼而變成海嘯,最後反將自己淹沒了。佛陀鼓勵我們修心,讓心在這個動盪的世界安靜下來, 無論外面怎樣變動,心都能平靜不動。盡心處理事情, 完成後就放下,讓心迴歸平靜,以平常心看待結果,儘量減少執著成敗得失,讓心變得更安樂自在,處事自然更有智慧。

有些人生活得很安樂自在,但有些人卻整天都在抱怨指責。現在講一個有關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小故事,他們是非常好的朋友,經常一起打坐。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禪師怎樣看他,佛印禪師答: “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聽後哈哈大笑並回應說: “我看你像一堆牛糞他將這件事告訴蘇小妺,蘇小妺聽後感嘆道: “哥哥, 你這種德性怎可參禪!佛印心中有佛,看一切都是佛; 你心中不乾淨,看一切都不乾淨,心中是牛糞,你看到的就是牛糞。”蘇東坡為人非常自負,他眼中看一切事物都不理想,看一切人都不如意。他肯定不會快樂。

共同建造更美好世界

我衷心祝願大家能夠學習佛陀及諸大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慈悲心,善待一切有緣及無緣的眾生。

善待好人,讓他們生活得更快樂;亦要善待壞人,不要排斥他們,用智慧慢慢開導,善待和幫助他們擺脫困擾,明白真理,重回正軌。試想想,我們亦有做對不起他人的是,亦可能有很多冤親債主想對付我們,若我們能對敵人多一點善意,冤親債主對我們亦同樣可以多一點善意。這樣做就會永遠安樂自在。

這個世界好與不好是由我們的心所決定。你善待他人, 家也善待你。相反的 , 如果你不斷挑戰、攻擊、看扁他人 , 人家也對你以牙還牙 , 這個世界就變得不好了。明白五蘊皆空, 心就能安樂自在, 用善心、慈悲心、包容心看待一切。這樣 ,我們看到的世界也變得美好。

我建議大家, 每天撥一段時間安靜下來, 打坐或專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來修心 , 可從五分鐘開始…曼縵加長。學習將心猿意馬的心收回來 , 儘量改善情緒 , 清除壓力, 保持一顆清淨自在的心 , 並隨自己的能力 , 多作佈施, 以獲得真正自在的快樂。

參考數據

注一《The Elegant Universe》by Brian Greene 1999

《優雅的宇宙》林國弘,侯孟奇,朱祖慧,蕭祺哲合譯, 283

注二《A Universe from Nothing》by Lawrence Krauss , 2012 注三《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by Alan 1998 注四: 《Boicentnsm》by Robert Lanza and Bob Berman, 2009 ; 《生物中心主義》朱子文譯, 2012

注五:《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江本勝著,長安靜美譯, 2002

注六: 《e Grand Design》by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 2010

注七: 《The Shape of Inner Space》by Slung-Tung Yau and SteveNadis , 2010 ;《空間的內在形狀》翁秉仁,趙學信合譯, 2012

注八:《心經與生活智慧,增編版》潘宗光, 2004

注九:《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朱清時, 2009


湖心亭看雪客I


這個問題提得相當好。草根信命,中層信力,高層(富人)信運(勢),確實是一個普遍現象,值得哲學家研究。個人理解如下:

西方諺語:成功=99%的汗水+1%的天分。中國歌謠: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經濟理論:二八定律。從成功(財富)經濟角度,世界定律是二八定律。20%的精英掌握80%的財富和資源。成功者永遠是少數。西方社會信上帝,但職場上更信實力。東方社會信佛祖,宿命論往往當作藉口,成功了信自己,失敗了賴老天。

草根很難突圍逆襲成富人,這是客觀規律,尤其是當勤勞得不到財富的回報,往往沒有辦法排解內心的失敗感,信命信佛,也是一種解脫。自古以來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哲理,一個人要成功,光靠勤勞努力(汗水),沒有天時(機會)地利(環境)人和(人脈人際和貴人)等外在條件,是很難實現的。儘管互聯網時代帶來許多“草根逆襲”和“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成功文化基因沒有改變,沒有互聯網的大勢,豬不可能飛上風口。連馬雲也說,自己順應了大勢。這既是自己的能力,也是時代浪潮推動。

中層人員,取得了一點成績,比較盲目自信。更多相信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來對自己的拼搏進行註解,榮耀感更強。比如,職場上許多中層管理人員確實靠自己的實力上位的,因為老闆(高層)用的就是中層的能力,並非用他的情懷胸懷和境界,只要你能賺錢有技術就可以了。所以,許多中層都是靠自己的本事上來的,他們更加相信天道酬勤。

高層(富人),往往對職場、努力和命運理解得更加通透一些,因為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成功並不僅僅靠勤奮得來的,有的是踏準了風口,有的是有貴人相助,有的是資源互換,有的是不當手段。也許更多的是靠其他手段得來的。由於倖存者偏差效應,許多能力沒有把握好不當手段而倒在路上,被人們遺忘了。成功者往往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他們更加超脫,有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宿命感。


職場火鍋


貧窮的人和富貴的人都是有極強改變慾望的人群,而那些收入處於中游的人大多數是溫水中的青蛙,趨向於生活的平穩。而極窮與極富的人都是走在刀劍上的人,生活的變化節奏是十分迅速的。在如此迅速的波動當中,人都會本能的感悟出一些規律。


這些規律就是生命的運,經常關注並感悟的人會發現,這些運程的起伏與夢境有著十分微妙的關係,夢境能夠提前預測未來要發生事件的趨向,這就是夢境的預測性。但是,夢境大都只能預測未來一天要發生事情的結果,而不是長時間。
如果想要知道未必很長時間的事態趨向,只能才去傳統方式,也就是俗語中的算命。但是命運究竟能不能夠準確預測,現在還不能妄下結論,不能說能,也不能說不能。因為算命的準確率只有八成,另外兩成是能動的。這也就是說命運的確有軌跡,如同樹,有主幹也有枝條,大的趨勢已經註定,但小的改變卻沒法預測。

一說到這,有人就要噴迷信了。我們不妨反推,人的命運,就如同國家運轉的法律條文,宇宙運行的軌跡定律;反推,假如國家沒有法律條文,宇宙天體也沒有軌跡定律,會出現什麼狀態呢?混亂無序以致根本沒法運轉,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假如地球70多億人口都沒有命運,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歡迎關注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未解之謎,前沿探索,未解之謎,以及最新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大富之人多重視風水,包括祖居墓地風水和住宅陽居風水。而窮苦人多信命,不過窮苦人很少算命占卜的。

我家來往的很少見到窮苦人,可能是窮苦習慣了阿Q精神。反正橫豎都是窮,能少算少付銅板就花佛銅板,還有一個現像就是窮苦人對於主動給於見議的人有瞧不起的感覺。

所以窮苦人不入群少了物質上的支援和精神上的鼓勵以及高層次的見解技援,為雙層隔絕。

中層次多是接受現代教育,懂得謀生技能。有了普通技能能溫飽過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今天是員工有份工資,想到創業的艱險不如安穩過日子。

而富人的就不一樣了,創業艱難守業更艱難。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有時不得不找相知談吞下心情或是謀求別人有用無用的見解。能保一寸功就是賺得一寸金錢。


中層階級多是上班一族,這上班多是畢業後就能謀得一職。即是說從少年20歲後就一帆風順,古人叫“少年得志”。但自然自有規律,一句俗語叫“早發晚敗”,敗時己成定局,而且多敗於中晚年,而且上班族也沒有足夠的社會人脈,於是……


吳西羊


分析這個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們要知道不僅僅是富人信風水命理,窮人也信風水命理,中產階級不怎麼信風水命理,多喜歡信仁波切一類不瞭解的宗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富有的人和窮人之間找共同點就能找出答案。單純的談論富人,就是在耍流氓了,你說富人信風水命理賺錢了,怎麼窮人信就還是窮人了?

有一句話說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辭。其實這裡的命也是在說運啊!大家都知道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不幸的人也各有倒黴事,一個人倒黴多了想要點好運氣很正常;換句話說一個人走運多了,更明白運氣有多重要;中產階級則多是規劃出來的,很少遇到壞運氣,也沒有遇到過特別好的好運氣,同時他們也受到過良好的西方教育,在這種教育下對傳統事物產生排斥,在這種排斥下想尋找心靈的寄託就去選擇西方人認可自己不瞭解仁波切很正常。

那麼為什麼窮人為什麼越信越窮了?第一點大家要知道風水不是窮人玩得起的,窮人難以選擇自己的居所,也沒錢去搞什麼風水改造,所以所以窮人雖然相信風水但更多的是求助於命理學。

在民間有一句話叫窮人算命,富人燒香,理解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做一個比喻,富人住在豪宅之中採光良好,於是富人願意看看黑暗的地方,窮人住在地下室中昏天黑地,所以窮人更多的是尋找光明,所以富人算命多問禍,窮人算命多問富!也導致了信命信風水的窮人不想聽真相,只想聽自己以後是光明的,也就是說越窮越不敢直面現實,如此難免更窮。

雖說困境中求神拜佛的人很多,但能求心安是最重要的,人心安定才能做得更順暢,在順境之中人容易忽略自己的內心,一味的追求物質,也許這時豐富心靈更讓人滿足。


梁興揚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我來聊一下個人看法。

  • 從中國古代哲學“中庸”來說,中間區域相對穩定,過高或過低都有問題。“中庸”思想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用個很俗的話來講就是,富人太有錢了怕有人來偷錢怕天災人禍,一下子自己就要失去現在安逸的生活。窮人沒有錢也不行,吃不飽穿不暖,每天日子都過的很艱苦。

  • 這就像一個織布“梭子”,兩頭尖,中間寬,這樣線才能纏繞在一起。所以中間必須要寬,社會財富更是這樣,當多數人生活水平提高或步入中產以後,富人和窮人都屬於極少數,這樣富人和可以幫助窮人,中產可以自給自足。這才是一個社會良性發展。

  • 窮人翻不了身,怎麼努力都不用,把人生的艱難困苦歸罪於老天爺,這樣才能心安理得的繼續生活,這也是尋求一種自我安慰。窮人一方面信命是今生只能這樣了,一方面希望命運之神有一天可以眷顧自己,將幸福賜予自己,這樣就可以改變艱苦的生活現實,信命還是希望有一天改變自己命運。

  • 富人太有錢了,就開始擔驚受怕,怕自己有一天遇到天災人禍,怕失去如今幸福快樂的生活。怕失去怎麼辦,就只能去求神拜佛,保佑自己的幸福不要失去。富人開始信命,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自己已經足夠多了,該享受的和使用的自己都已經體驗過了,對於命運這種充滿神秘的東西也想要了解,因為現實生活已經不能滿足富人的需求了,神秘的、不為人知的東西更容易激發富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富人相對文化水平較高,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自己不懂和不瞭解的事物,富人懂得敬畏自然或不為人知的事物,就像是命運。

  • 中產滿足於生活現狀,中產來源於富人滑落到中產和窮人努力拼搏進入中產,富人是從上到下,窮人是從下往上,雖然方向不一樣,但都是進入相對穩定的區域。中產容易滿足,求得穩定,雖然沒有富人那樣奢侈的生活,但也不會遭受窮人那樣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境遇。做富人和做窮人都不容易,壓力大,而中產剛剛好,一切很平衡,知足而常樂。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解讀,大家如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感謝閱讀!

語見


底層信命,不得不信

窮苦之人,不信命的少,不信神仙佛祖的更少。

因為太窮,付出十分辛勞,才得二三分收穫。不信命,能信什麼呢?

你跟他說努力勤勞就能改變命運,真有用嗎?

正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就是億萬底層窮苦人民的最好寫照,對於這樣的窮苦人,我們固然可以說他缺少教育,沒有視野,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的是他出生時就被註定的命運,魯迅是公子哥,閏土是佃戶的子女。雖然少年閏土是那樣的聰明、能幹,但是出生階級的巨大差距,只會讓閏土和迅哥兒漸行漸遠,最後命運再無交集。

這些人,”命運“和”神佛“就是他們能活下去的一個依仗,凡事命中註定,註定要吃苦,註定要受苦,然後祈求佛祖神仙的來世救贖。希望今生吃的苦,來生有個好福報。這才是他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上層信命,兼而有之

上層的人有兩種:通達之輩,倖進之人。

對通達之人來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命不可違,他們知道每個人的命運有其侷限和上限,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這種人,不會胡作妄為,不會逆天而行,而是與時俱進,與時偕行。

《黃帝四書》說:”聖人不為始,不專己;不豫謀,不棄時;不為得,不辭福“,對這樣的通達之人,聖人賢者來說,命運賜予的就不推辭,時機未成熟的就不預先謀劃,深刻的瞭解命運的本質,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去建功立業。這樣的人,才能說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對倖進之人來說,自己為何一夜成功,根本是匪夷所思的,根本無法由常理來解釋。他們根本不瞭解命運,也不知道尊道貴德,最後只能漫無目的的去相信有神仙、佛祖在主宰每個人的命運,對他們來說,神佛的庇佑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唯一解釋。所以這群人拼命的去尋找活佛、道長、法師的灌頂、加持。他們信命,純粹因為恐懼丟失手中的權力和財富。

中層人士,盲目自信

中層的人,靠自己的才幹和努力,有一份過得去的收入和工作,對他們來說,穩定才是第一。所以多數拒絕相信命運的無常。

即便命運本身確實是無常的。

不少中層人士,貌似激進而保守,看似瀟灑而不安,認為科學是延續其現世安穩的最穩定的支柱,實際如何呢?

流浪生死,沉淪苦海。

不願醒罷了。

等到命運露出獠牙,將他們自以為是的保護殼一擊粉碎之時,這些人又將從堅定的科學黨,轉變成堅定的命運黨。

《論語·陽貨》:“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希望更多的人理性看待命運的安排,既不盲從,也不盲目,踏實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