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 2011/6/18 第七集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三郄為戮於晉”,這個“三郄”是三個堂兄弟,是晉國的大夫,三個人都擁有兵權,等於在晉國是位高權重,最有影響的一個家族。這三郄是郄錡、郄犨還有郄至。這些故事是在《左傳》裡面,所以我們的歷史都記載這些特別發人深省的故事。這個“犨”字念抽,還有“郄至”,位高權重,但是這個傲慢、嗔恨心也很重,因為權力太大了。

當時候是在晉厲公的時候,嚴厲的厲,晉厲公,有一個忠臣叫伯宗,他就勸厲公,應該要削減一下他們的權力,他們的權力太大了。這個事情傳到了三郄的耳裡,他們就記恨這個忠臣伯宗,而且設計把他給殺害了。當時候有一個臣子叫韓獻子,這個人學問很好。韓獻子就感慨的說,“這麼樣的忠臣、這樣的善人,他的行為是天地的綱紀,你居然敢殺害這樣的好人,你們的災難恐怕很接近了。”韓獻子講到這一點。

所以在經典當中也是強調,“蔽賢蒙顯戮”,你讓一個國家沒有能用到這些賢德的人,都要很快遭受災禍。讓這些賢人不被重用,都要很快遭受災禍,更何況是把忠臣、賢者殺害了,所以這個禍很快就來臨,當時候韓獻子就有這樣說道到了。結果後來過沒有多久,確實旁邊這些臣子,尤其是諂媚、巴結、立功的這些臣子,也看三郄不順眼,因為他們權力大,這些小人都是在爭奪這些名利,就設計把他們三個都殺害了。當然這個厲公也是昏庸,都被這些佞臣給左右了,最後這三個人死了以後,厲公好像一年之後也被殺了。所以這些為政者、為官者,假如不知道君道、臣道,他們的災禍很難避免。這個是傲慢、嫉妒惹來殺身之禍。

接著,“王叔負罪於周”,這個是在周朝的時候。“王叔”是姓,他的全名叫王叔陳生。歷史故事名字很多,大家會不會聽得有一點暈頭轉向?你們假如真暈的時候,要放下,就不要去硬記人名,把義理記住就好了,“依義不依語”。我只是給大家交代一下當時候的一個背景。這兩個大臣叫王叔陳生跟伯輿,兩個人爭寵,那個時候是周靈王在位。其實也都是犯了傲慢,招感來人家跟他對立衝突,最後就被這個伯輿,也是用方法,最後這個王叔陳生也就被迫離開他的國家了。

上一次好像有跟大家講到一句格言,我們在這裡也複習一下。“步步佔先者”,每一步都要搶在人家前面的。“必有人以擠之”,一定有人走過去把他擠下來。“事事爭勝者”,每一件事都要爭第一的,不肯落人後的,都要跟人家比高下的,“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會挫他的銳氣。所以年輕不可氣盛就是這樣,要懂得謙退、禮讓、恭敬、忍讓,不要情緒、脾氣太大,謙讓,懂得謙退。

“不唯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不就是因為這個矜善自伐而且好與人爭,所感來的結果、罪過嗎?“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君子不自己稱讚誇耀自己的才能,不是隻是謙讓於人,他們厭惡那種貶低,然後把人家比下去的那種行為,他們不恥、不認同。所以“夫能屈以為伸”,能屈能伸才對。“讓以為得”,能謙讓了,贏得人家的尊重、贏得人家的信任、贏得人家的認同。反而那個很強勢的人,看起來他好像贏了,事實上他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