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一道 番薯粉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羅源雖是個沿海城市,但是仍有部分鄉鎮處於深山之中,山多山林,山中特產也多,特別是番薯,尤其得到深山中羅源人的喜好。番薯易種植,所以深山中的羅源人會大面積種植,種多了,煩惱也來了,從而就誕生了番薯粉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番薯收穫已是晚禾歸倉時節,農事已閒,磨番薯粉和製作粉絲就成了這段長長空閒時節的節目。每到這個季節羅源鄉村的大街小巷裡到處可見在製作番薯粉的農家人。番薯粉的磨製全是手工,一個個薯磨成了粉漿,而後用沙布兜著這些粉漿用井泉水數遍沖洗,待水清之後,澱粉就沉澱板結在下面。

第二道 ”波波餅“

糯米是一種黏性強,口感甜膩的稻穀,符合羅源人嗜甜的口味。每每過節時分,羅源人便會置辦糯米主食。田菊時,俗稱“波波餅”是羅源的名小時。製作時將“波波草”煮爛漂去苦汁,加上糯米粉捏成泥狀為皮,內以花生仁粉、白糖、芝麻等為餡,然後用糕葉(一種禾木料植物葉)墊上,置蒸籠上蒸熟即成。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冬至那天要吃一種糯米制品,也是用糯米糰揉成球狀再下鍋煮制,出鍋後放入有黃豆粉.芝麻和糖的容器中搖勻。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三道 丁當鬼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丁當鬼”(羅源話音譯)是一種圓錐形的餅。小販們先將一層面粉糊塗抹在微熱的扁平勺子上,再在上面填滿蘿蔔絲餡,最後再抹上一層面粉糊。當然,肯定還要放油鍋裡炸了!剛出鍋的“丁當鬼”油光發亮,活像一個微型的外星飛碟。“丁當鬼”外皮酥脆可口,再配上裡面的餡,嘖嘖,當真美味。如果你把它夾在光餅裡一起吃,那又是另一番風味了。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四道 “文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羅源美食“文餅”又叫油炸面或名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製作"文餅"用麵粉,加少許食鹽醒面、切條,再搓成條狀。待麵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麵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然後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文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五道 “蔓精”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蔓精”羅源話音譯,使用一種特殊的菜頭,切成片,加羅源特色紅酒糟釀而成,據說此物只有羅源和福清才有的哦!食用時,用清水洗淨酒糟,切成絲,加辣椒等清炒即可食用。味酸辣,適合全中國人味蕾的要求!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六道 各種“凍”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羅源人喜吃“凍”,也只有這時候身處南方的羅源人才能體會到北方凍人的感覺。部分身處山裡的羅源人從古時便有吃“凍”的習慣,最為出名的就是“豬蹄凍”。豬蹄凍是下酒菜,記得小時候,在老家,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過年了來了客人,總是少不了這盤菜。取上號豬腿骨切大塊,加入調料燉好後出鍋.豬蹄去骨。舀出上面的浮油.放置冷藏,讓時間充分作用。扣出後切片即可。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身處海邊的羅源就更能利用時間來制“凍”,最出名的就是“土釘凍”。 用一種生活於有淡水注入的海邊淺灘鹹草地裡的小型星蟲製成的,經多重工序加工過後的土虰,按一定比例配水,入鍋煮開,加入佐料,攪勻舀入容器靜置於陰涼少震動的地方或冰箱內,冷卻結凍即成了晶瑩剔透的“土釘凍”。以前,“土釘凍”只是海邊人下飯的一種海產小吃,並不起眼。如今,“土釘凍”擺上了餐館酒樓的宴席上,成了待之上賓的一道名饌佳餚,更是招來遊客競相品嚐。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七道 蝦米醋湯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羅源人好客,有朋自遠方來,客不醉,禮不夠!羅源人將醉之時常上碗蝦米醋湯,以解酒。翻滾的開水裡撒上些蝦米,加醋加醬油加蔥花即成!別特是大冬天,那碗蝦米醋湯,炙熱中有醋味,口舌刺激,以解酒。從科學上說,醋是有解酒的作用的,可以減輕酒精的濃度,如果再配有紅糖的話效果會好點。 雖然這種有解酒的作用,但是小編還是建議您飲酒適量,不能過度的飲酒。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第八道 辣醃蝦姑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這是一道羅源特色的家常菜,生吃蝦姑,肉質幼滑、鮮美;配上潮汕白粥,那滋味,一次送下三碗白粥都不成問題。指天椒、芫荽、蒜頭、姜切成小粒。蝦姑洗淨,瀝乾水後,切成段放進盆中,加入適量魚露、醬油。倒入指天椒、芫荽、蒜頭、姜粒。攪拌,放置在陰涼處,放置4小時左右,放得更久更入味。間中需要把盆抖幾下,以便醃製得均勻。裝盤即可。

第九道 辣菜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說起“辣菜餅”就不得不說羅源的白梅餅。它是以麵粉、食鹽和少許食用鹼為原料烘製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8釐米,餅中間穿一個孔,色澤金黃,香脆可口,是羅源人所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羅源人吃白梅餅有諸多花樣,有將酥焙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以芥菜心(現多用雪裡蕻代替)炒制的辣菜為餡的叫辣菜餅,有夾紅糟三層豬肉或米粉肉(即粉蒸肉)的夾肉餅等等,並且還備有麻油、蒜頭醬、五味醬油等調料,供人們按照自己的喜好選配來吃,各有其獨特風味。

第十道 番薯鬼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地瓜餃俗稱“番薯鬼”,它是我縣一道傳統美食,一直深受市民喜愛。然而對於它的由來和製作市民知道的可能就不多了,甚至由於地瓜餃製作繁瑣且收益不高,製作地瓜餃的手藝正面臨失傳。地瓜餃的主要食材:蘿蔔、地瓜、肉和蔥之類的東西。糕葉拿過來,把地瓜餃墊上糕葉,然後放到蒸籠裡面去蒸即成。

細數這十道菜,足以勾起羅源人的思鄉之情

(文章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