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邵嘉楠


冷知識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關於清朝的冷知識:

1,清律中列舉了大約4000種犯罪行為,其中有大約800種犯罪行為的刑罰為死刑。在死刑中,最嚴重的處罰為凌遲。

2,晚清時期,縣令在執法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因為他既要遵循法典中的436條基本法律條文,還要遵循1900多個補充條例,而這些基本法律條文和補充條例相互之間又存在矛盾並且含糊不清。最關鍵的是,對他不滿的士紳和官吏會藉此對他進行舉報,要是不能自圓其說,那就慘了!

3,雖然從康熙年間滿清八旗軍的戰鬥力就已經出現下滑,但這主要指的是關內的八旗軍,實際上即便到了清朝後期,東北地區的八旗仍然是大清戰力最強悍的軍隊之一。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苗人大起義、陝甘回亂中,東北地區的八旗軍奉命內調,在戰場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4,關羽被清朝政府視為八旗官員的監護神,所以最遲到乾隆時期,清政府已經在全國各地包括邊疆省份修建了大量關帝廟。關帝的傳說也被邊疆各民族所熟知,到19世紀末,蒙古地區的一些僧侶甚至將關帝作為佛教的守護神來供奉!

(關羽:一不小心我怎麼就成佛教徒了)

5,19世紀最初,美國與大清的貿易逐漸頻繁。和其他列強希望向大清傾銷工業品不同,剛剛獨立的美國也是一個較為落後的農業國,所以他們運到大清的產品主要是珍貴的毛皮、檀香木、人參這些農產品,而此類商品正是深受大清歡迎的緊俏貨。

6,據估計到1836年,大清已經有1250萬人吸食鴉片,大約佔到當時人口的3%!最可怕的是,這些人大多為中產階級和官員、士兵,可以說鴉片不僅使大量白銀外流,也腐化了整個大清的精英階層!

(吸食鴉片的清人)

寫完,收工!


歷史風暴


道光曾經和小太監一起掃地

道光皇帝小時候不愛讀書,有一次嘉慶就很生氣,檢查功課,道光啥也不會,可把嘉慶氣的,就讓小太監帶著道光去掃地,在清朝掃地是宮裡太監最低的一等,結果道光去掃地還真樂的清閒,每天天不亮就和太監去內右門掃地。後來道光登基了,打掃處就專門弄了御座叫皇太子潛龍處,凡是道光用過的器具也都很好的珍藏起來了。

太監節

沒想到吧,太監也有節日,這是太監們秘而不宣的節日,都是私下過的。是農曆4月28日,這一天是藥王爺的生日,太監過此節是為了感謝藥王爺保佑(當初閹割不死)。


康熙是麻子臉

順治在位時,天花流行,因為當時牛痘種痘也沒出來,所以這個死亡率很高,而康熙小時候就得了此病,萬幸的是康熙挺了過來,而且還成了皇位繼承人,不過,天花也在他臉上留下了麻子,所以現在有人稱他為康麻子。

母親就是奶奶,奶奶就是太太

《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中:我家互祖母為太太,呼母親為奶奶。

紀曉嵐極其好色

紀曉嵐在飲食方面從不吃大米蔬菜,每頓要吃幾十斤肉,性慾也是很旺盛,到了老年也要每天行房事5次左右。

一次乾隆叫他編書,編了5,6天,結束後,紀曉嵐滿臉通紅急急向乾隆拜辭,乾隆見了很奇怪,就問為什麼,紀曉嵐如實告知,乾隆哈哈一笑,賜給紀曉嵐幾個宮女。不管這樣他也活了80多年,真的神奇。

晚清三位皇帝的不幸

傳聞這三位皇帝的納後大婚那天晚上,都是皇后的月事在。真可謂血光之災,這或許與三位皇帝無子嗣有一定的關係,清朝氣數已盡,天亡大清。

按照現在來說,這種事情發生也是正常,因為滿清一向都是近親結婚,近親結婚的後果慢慢積累,到一定時間爆發了而已。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歷史微旅者



大清是黃的,為您解答

這裡我們來說說關於清朝的六個冷知識

一. 皇帝翻完牌子必須要皇后蓋章

清朝繼承明朝政權後,在皇宮內的規矩也是沿用了明朝的規矩,後宮設立敬事房,敬事房隸屬於內務府負責,管理太監宮女的獎懲以及皇帝交媾事務,一般在皇帝吃完晚飯過後,敬事房的太監就會託一個銀盤進來,銀盤上有不在月事內妃子的綠頭牌又叫做“膳牌”,皇帝中意哪個妃子就會把哪個妃子的牌子翻過來留下來,所以又叫翻牌。


翻完牌子太監要把皇帝挑中妃子的牌子送到皇后審閱,如果皇后同意那麼就會在上面蓋皇后的鳳印。如果皇后不同意的話,那麼妃子則不能侍寢。被翻了牌子的妃嬪接到皇帝侍寢的口諭後,要沐浴化妝,再由太監遮住自己眼睛,赤身裸體地躺在床前鋪開紅毯上。由太監捲起了抬到皇帝寢宮之內侍寢。清宮有詞雲:“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視頻。愁煞宮中諸女伴,一方紅綿束腰身。”

二.摳門上癮的皇帝,穿打補丁的龍袍

道光皇帝從小在宮裡長大, 因為清朝的皇帝對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較嚴苛,道光上臺後覺得節儉這種美德應該廣為宣傳。他頒佈了《御製聲色貨利諭》。用紅頭文件的形式規範官員的道德, 禁止官員們打著進貢的幌子在民間橫徵暴斂,要重情義輕利益, 內宮中的女眷和太監的生活標準也降到了節衣縮食的地步,為了表示節約是認真的,道光首先就削減了自己的開支,之前皇帝每次吃飯都得十幾個菜, 道光繼位後感覺菜太多, 於是規定, 每頓飯不能超過四個菜。

到了後來道光對節儉漸漸地走火入魔,他規定, 除了太后和皇后外, 普通妃子不允許穿錦繡的衣服。非節慶日, 不得吃肉食。宮中的妃子盼星星盼月亮等待節慶日, 就是想沾點葷腥。可道光最後這點念想也決定不留了,他覺得什麼冬至、元旦、除夕, 節日太多,一思考, 決定取消這些慶典的宴席。在他生日的時候, 他一想起花銀子就肉疼, 乾脆就不過了。

一次他的龍袍破了一個洞, 當差的太監本想通知內務府做一件新的。但是道光皇帝堅持穿這件舊的, 讓太監拿到內務府給縫補一下。但給皇帝縫衣服哪能馬虎, 內務府的裁縫們剪了幾十匹絲綢的上等布料, 才將龍袍給補好。道光拿到龍袍後問太監, 修補花了多少錢。太監不敢說實話, 就說花了5兩。道光嘆息道:“朕快連補丁都打不起了。 ”之後他為了節省打補丁的錢, 就要求後宮女子通通學習女工縫補的手藝。



當大臣們看到皇帝穿著打補丁的龍袍時也很吃驚, 回去之後紛紛效仿。一時間裁縫鋪的舊衣服被搶購一空。而當道光看到滿朝文武皆穿著舊衣入朝時, 心裡樂開了花。後來皇后過生日, 道光宴請大臣。考慮了三天, 才下令御膳房將兩頭豬給宰了。等大臣們滿心歡喜的赴宴時, 卻發現人人面前只有一碗打滷麵, 掃興而歸。

三.不留辮子真的要被殺頭嗎?禿子怎麼辦?

清朝有“剃髮易服”的命令,但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需要留辮子,留辮子的主要是漢地,蒙疆藏等地大部分人是不需要改髮型的。


還有就是掉髮或者禿頂又怎麼辦呢?頭髮少好辦,周星馳的電影裡蘇乞兒在雞窩一樣的頭髮裡繫了一根小辮子就不用擔心被殺頭,現實中當然不可能那麼誇張,但是頭髮少確實也只能做個小辮子意思意思,禿頂的就比較麻煩點,需要到當地的官府進行報備,為了不讓官府認為你是別有用心,還需要鄰居或者同事進行確認才行。



四.清朝的太子不但讀書很幸苦,還要精通外語

太祖努爾哈赤建國後,知道皇位來之不易,而且諾大的土地滿族只是佔了很小的一部分人口,要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後代的皇族必須加倍努力,這就把所有的阿哥們給累壞了。

清代皇帝選定良辰吉日為皇子開學,皇子規定6歲(虛歲)開始讀書,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時至下午3時。雖然是凌晨5點開始上課,但實際上皇子需凌晨4點到書房複習前天的功課。所以一天在上書房的時間達11小時。而且一年之中只有五天能夠休息。由於皇子地位尊貴,皇子和師傅互相行禮時,雙方用長揖代替跪拜。上書房的規矩極嚴,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許搖扇子;午飯時候,侍衛送上飯來,老師先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繼續功課。



清朝皇帝和皇子們一般學多門語言,漢語、滿語、藏語等都不在話下,尤其是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宜妃之子),會說俄語,被任命和俄國人打交道。九王奪嫡時,為了密謀保密,胤禟竟找傳教士用英語來寫聯絡信。被雍正囚禁後,他竟企圖利用拉丁字母來傳遞密碼信息給自己兒子,也說明清朝對皇子們的教育是非常之嚴苛。

五.康熙不但長的醜還是個蓋章狂人

我的手機裡經常出現垃圾短信,但是每次我看到還是忍不住要把他點開,大概這就是通常說的強迫症。清朝康熙皇帝也一樣有這樣的毛病,他喜歡蓋章,甚至到了癲狂的程度。古代的書畫作品上一般都會印上作者的大印,也就是作者的名字,而且這個印還是非常的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在作品的結尾處也就是整個紙張的一角。《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傳世之作,但是卻被康熙大印給蓋的不成樣子。而且大佬王獻之的《中秋貼》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作品,結果被康熙蓋了八十多個大印!不得不說康熙在這方面還真的是非常執著了。



而且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又是當代的明星皇帝,其給人的印象就是英俊瀟灑、身形偉岸。然而實際上根具現存的康熙朝袍推算,康熙的身高僅僅只有160cm左右,而且由於康熙小時候生過天花,滿臉麻子........所以就算長得不醜,但至少和英俊瀟灑也不搭邊。

六.試婚的格格

因為明朝的幾個皇帝的女兒,婚姻生活過得都不怎麼幸福。有的嫁過去不久駙馬就病死了,堂堂公主,年紀輕輕就要守寡,這讓皇家很沒面子的。所以到了清朝,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事情的發生,所以清朝的皇帝在給自己女兒擇配夫婿的時候,就發明了一個試婚格格的特殊職業。



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個滿意的夫婿,皇帝在嫁女兒之前,會有一名宮女充當“試婚格格”隨同嫁妝一起先行到達駙馬家中。當晚由“試婚格格”與駙馬同床,第二天再回去打報告,內容自然不必多說……如果各方面都還行,那公主才會隨後就嫁。試婚格格的規定在清朝一度得到很大的重視,清朝皇室有這規定也算是吸取了前車之鑑,至於效果那就是隻有格格自己才知道了。


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大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八年曆史,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與發展,產生了很多有意思的風俗和故事,到了今天就成了我們所說的冷知識,還有你知道的哪些冷知識,歡迎留言討論!


大清是黃的


關於清朝的冷知識很多,我這邊就說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如有不盡意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一、大清帝國的第五代領導人,入主中原的第三位皇帝-愛新覺羅.胤禛,不是死於呂四娘之手,也不是突染惡疾暴斃,而是自殺,因為 他做了一件令其抱憾終生的事。

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受康熙之命到河南視察民間疾苦,因為是微服出巡,在民間偶然遇到了妙齡少女,正值青春年少的胤禛未能把握住自己,與這位花季少女纏綿了,可當太陽出來之後,胤禛後悔了,因為此時的他雖然貴為皇子,但康熙嚴格的家訓,使得他不敢對該女孩做出任何承諾,他的衝動,可害苦了這位花季少女,未婚先孕,在那個時代是被視為奇恥大辱的,當家族中的長者得知該少女未婚先孕,且又不說出那個男人是誰的時候,族長毫不猶豫的對其施行了火刑,胤禛為了個人的前程,他不敢挺身而出,只好看著該少女被大火吞噬。

胤禛帶著極大的痛苦返京了,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可造化弄人,那天被大火吞噬的並不是與胤禛狂歡的女孩,而是該女孩的孿生妹妹,身懷胤禛骨血的她,被父母連夜送到了外地,並且嫁給了當地老實巴交的農民,數月之後,該女孩成功的誕下了女嬰,大家都以為日後的生活就這樣走下去了,可未來的一切並未按平凡的路走下去,長大的女嬰陰差陽錯的結識了十四阿哥胤禵,並且兩人一見鍾情,本是親叔侄的關係,卻在雙方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反生了不該反生的關係,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已經座上皇位的胤禛見到了該女嬰,當時雍正愣住了,因為該女嬰太像他曾經的女神了,於是他不顧十四弟的心情,強行的把該女孩帶回了皇宮,並在一次心煩意亂,且酒後把該女孩給寵幸了。

該女孩在被胤禛寵幸之後,地位隨之不斷上升,這位女孩在地位穩固之後,向雍正提出要從鄉下把目前接到皇宮來享幾天清福,雍正馬上就同意了,當該女孩的母親來到皇宮之後,這位中年婦人無論也沒有想到,當年與他想好的少年,竟是當今聖上,且造孽的是,其與當今聖上的女兒,竟又鬼使神差的成了聖上的寵妃,這不是造孽麼,於是該婦人毫不猶豫的自縊了,對於該婦人突然的自縊,雍正也是很迷惑,咋會這樣啊,於是其親自到現場想看個究竟,當他看到該婦人的真容後,他像是被雷擊了一般,渾身都在顫抖,因為他做了一件天底下最愚蠢的事,為了讓醜聞不宣揚出去,他親手殺了自己的女兒(也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寵妃),然後揮劍自縊,大清帝國最勤勉的皇帝,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

二、大清帝國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僅有一位漢族官員,在死後得以配享太廟,那就是張廷玉,他是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只是在乾隆帝即位後,其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因為此時的張廷玉年齡太大了,但乾隆皇帝又不允許其退休回家鄉養老,所以張廷玉只要一見到皇帝,不是說退休的事,就是索要其死後的榮耀,不斷的向皇帝要死後的諡號,這就惹的乾隆非常的反感,後來乾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連下數道口諭申飭張廷玉,使得張廷玉整日惶恐不安,結果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終年八十四,雖然乾隆後期很不喜歡張廷玉,但為了顧及群臣的顏面,也為了激勵後來者都對朝廷衷心,所以還是給張廷玉上了諡號,其諡號為“文和”,並配享太廟,其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三、周培公勸降陝西叛軍首領王輔臣,當年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同時造反,戰火蔓延了大半個中國,打的滿洲八旗一敗塗地,為了更快的推翻滿清,吳三桂對據守在陝西的悍將王輔臣許是重利,希望他能在康熙的後方燃起一把大火,本就是漢人的王輔臣經不住吳三桂的誘惑,也起兵響應吳三桂了,可當反叛的大旗舉起來的時候,他又有點後悔了,因為康熙立馬就調集精兵向其靠攏了,在接下來若得到吳三桂的支持,他王輔臣必敗,所以他動搖了,又想重新投靠康熙,可又不能立馬投降,他需要一個臺階,否則也無法向屬下交代,對於他的這個想法被身邊的幕僚知道了,該幕僚就是周培公奶媽的兒子,他把王輔臣此時的想法準確無誤的傳遞給了周培公,於是周培公就向康熙提出自己想去勸降王輔臣,對於周培公的這個想法,康熙開始是反對的,因為他覺得王輔臣是不可能這麼快就又投降朝廷的,只是他不知道王輔臣的想法吧了,在周培公的一再堅持之下,康熙應允了,周培公作為康熙的全權代表來到了王輔臣的大本營,經過周培公的一番厲害剖析,王輔臣表現的百般無奈下投降了朝廷,正是因為此功勳,周培公從此便被康熙視為心腹智囊。


清史宴


1、建州女真族不是遊牧民族!不是遊牧民族!和匈奴突厥不一樣


2、康熙和鰲拜

和大家在影視劇中認知的不同,鰲拜其實更多情況下是先帝護駕忠臣+國之功臣的形象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野心勃勃,之後的王大臣會議,鰲拜,遏必隆,索尼讓兩黃旗的巴牙喇張弓挾矢,環立宮殿,兩黃旗的護軍又聚集大清門,以為護衛。推舉皇帝的時候, 鰲拜帶著兩黃旗上前,以死相爭,才護得順治登基。

可以說沒有鰲拜,康熙連當皇帝的機會都不會有。之後更是遭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打擊報復,屢屢被貶。

順治駕崩後,顧命四大臣,蘇克薩哈是多爾袞正白旗一系的,其時多爾袞舊部勢力還在。鰲拜所謂的“擅權”殺的大臣也基本為兩白旗,因此鰲拜事件其實基本都是以削弱和打壓多爾袞留下的正白旗勢力和圈地運動中八旗內部鬥爭為兩條主線的,和“奸臣欺主把持朝政”沒啥關係。

而且鰲拜並沒有當殿被韋小寶砍死....而是念其舊功,予以圈禁。其後康熙晚年,和雍正、乾隆兩朝也屢屢平反加封。

3、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

同治才活了十九歲姑且不論,光緒活了三十八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恐怕就是生理+政治的雙重影響了,一方面政治需要,一方面長期高壓的環境下,很容易不舉......

但是最蛋疼的恐怕還是宣統,人家是真.蛋疼

溥儀自幼年起,常遭宮女捏xx取樂(另一種說法是太監教唆宮女和溥儀在床上玩不能描寫的遊戲,又給他強力催春藥吃)(出自軍統大頭目沈醉《皇帝特赦以後》),因此過度耕耘,導致了嚴重的陽痿......大青果真是藥丸

4、關於語言

有清一代,大方向上的確是越到後期滿語適用範圍就越小,有的說法是八旗子弟一口京片子,差點讓滿語斷了後。這種說法,既對又不對,皇帝是看人說話的,需要說滿語的時候就用滿語,面對不會滿語的大臣就用漢語。

但由於清代皇帝素來維護“國語騎射”,在很多特定場合是要求必須說滿語的。 皇帝身邊的日講起居注官都是翰林出身的懂滿語的高級翻譯人才,不過奏章中,漢文的比例太大,皇帝沒有必要用滿文來回應漢文奏章。但是對於滿蒙文書,皇帝以滿文批覆也是正常的。

另外一說,清朝皇帝一般會多種語言,漢語,滿語,藏語等,見八旗貴族的時候說滿語,見西藏班禪時候秀藏語,平時見大臣的時候用漢語。

5、清朝有位皇子據說精通八國外語的外語專業高材生

他就是康熙朝九龍奪嫡之一九阿哥胤禟。

胤禟有著極高的語言學天賦。他學習漢文的速度比一般皇子快很多,閱讀速度也很快。當其他的皇子還在學滿文的時候,胤禟就已經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之後因為被任命和俄國人打交道,胤禟又學的一手俄文。在皇室之中,胤禟是唯一會俄文的。康熙當年想學俄文,但最後還是中途放棄了,斯拉夫語言特有的大舌頭音讓康熙不勝其煩。九龍奪嫡時,為了使密信不洩密,特意找了傳教士用英語來寫聯絡信。根據一些傳教士的說法,胤禟甚至還初通拉丁文、法文、意大利語....

更有創意的是,在奪位失敗被雍正囚禁之後,他竟然試圖利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滿文,傳遞密碼信息給自己的兒子。

另外一說,九皇子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恩的,就是那個總跟著張國立微服私訪的妃子....

6、地名梗

清末,李鴻章和翁同龢同為朝中大臣,一為秉國重臣,國家宰相,一為清流領袖,戶部尚書大司農,不過兩人都不是什麼清廉之輩。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因此世人做對聯嘲諷他們。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一語雙關

另外一說, 翁家是常熟望族,祖孫三代,都出牛人。

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是同治小皇帝的帝師

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做過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兒子翁曾源幼承家學,惜乎屢試不中。翁存心死後,以帝師故,朝廷賜其孫翁曾源舉人,免會試,直接參加殿試。結果翁曾源一舉大魁天下。

後來翁同龢進“弘德殿行走”,成為光緒的帝師,

因此翁家前有“叔侄狀元”,後有“父子帝師”,



7、宗人府

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宗人府,作為皇家宗室的管理機關,宗人府的宗正、宗令、宗人,都必須由王公擔任。但是實際上這些王公都是掛名的,或者是宣示權力地盤的,對於宗室庶務,他們就沒有那個精力去管,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管。那麼,宗正、宗令、宗人之下的宗人府府丞,就是實際上的宗人府第一人,實際管理者。

宗人府府丞名義上“掌校漢文冊籍”,實際上負責整個宗人府的庶務。有趣的是,宗人府掌管宗室、覺羅諸事,府丞這個宗人府的大管家,卻是定製為漢人的——不然,怎麼“掌校漢文冊籍”呢?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滿人各有旗屬,宗人府掌宗室、覺羅之敎誡、賞罰,如果府丞由滿人出任,可能會有偏袒本旗、本族的情形,特別是如果犯罪圈禁的竟是自己的主子,容易下不去手,漢人做府丞,反倒更容易一碗水端平。

8、滿漢

滿洲親貴對南方的漢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中樞官員強行規定兩套班子,一滿一漢,六部一滿一漢兩尚書

最高決策機關軍機處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軍機大臣中的漢員,至多兩名,籍貫一南一北。事實上,漢員“滿編”的時候並不多,就算“滿編”,常常兩個都是北方人;如果只有一個漢員,那鐵定是北方人。

8、清朝官員的官職名稱越到後期越繁瑣,往往喜歡在本官官職後面+“行走”

清朝軍機處,軍機大臣正式稱謂是“軍機處大臣上行走”

皇帝的講師為 弘德殿行走

御前大臣是“內廷行走”

初入值軍機處者,因資歷或能力尚淺,則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加“學習”二字,意示見習,其地位低於一般

軍機處首席為軍機領班,實際上的一國首輔,但是“軍機領班”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式的官稱,大多見於口諭,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也會在筆諭中出現。比如因為當事人資歷有限,新官上任,為強調身份,講其他事情的時候,順帶一筆。

同理還有總理衙門

有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上行走、總理大臣上學習行走、辦事大臣這些繁瑣的官職。大臣下設總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額外章京。

中國近現代之前的官稱,大都如此含混、微妙,當然,非常討厭。

根本原因,是皇帝為了集權於自己的手中,不把明確完整的權力賦予臣下,以方便自己隨時掌控整理調度。

比如軍機大臣,本身沒有品級,儀制上互不相屬,皇帝既可以全班召見。也可以隨時召見其中任何一人;而任何的一件事。可以交給任何的一位軍機大臣辦理。

9、

江蘇省內,設有兩個布政使,也就是兩個藩司。

一個叫做江蘇藩司,下轄松江、蘇州、太倉、常州、鎮江,一共五府。

另一個叫做江寧藩司,管著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廳等地方。

如果是粗略的說,可以算成一個管著蘇南。一個管著蘇北。

巡撫這個職務,以前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職務,從“巡”字便可以看得出來。到了後來,巡撫漸漸變作一個定職,凌駕於藩司之上,成為一省的老大,但用人行政。依舊要通過藩司來施行,這也是所謂“佈政”兩個字的含義。因此藩司所轄的地方,也就是巡撫所轄的地方。

因此江蘇藩司,歸江蘇巡撫管,但江寧藩司,卻由駐節江寧的兩江總督直轄

10、清末朝廷用電報發佈命令。

據《清會典》記載:總理衙門規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



至此,在中國朝廷通用了千年的聖旨馬遞變成了電報。不過真正用電報傳聖旨還是在戊戌變法時期。

”這是清政府第一次開始使用電報傳聖旨。這也是有線電報的開始。由電報局電知各省,該督撫即行遵照辦理,毋庸專侯部文。這就是說,各省督撫接到電報後就可遵照辦理,不必等待公文。

而清末,民國時期屢屢出現的【通電全國】也因此誕生,清末民初的各路諸侯都喜歡用通電全國來佔領輿論高峰,那時候人們為了擴大輿論影響,往往採用電報與報紙相結合的方法,一有重大新聞事件,就發私密電報或者公開通電,然後報紙再予以轉載。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信息傳遍全國。


曉木曰兮歷史系


看過《雍正王朝》的都知道,裡面有個一肚子壞水的九爺胤禟,養尊處優,腐敗墮落,還總是給胤禛等人找麻煩,讓人恨得牙根癢癢。



但可能你不知道,歷史上的胤禟其實是個百年不遇的語言天才。

愛新覺羅氏掌管著一個多民族國家,要經常和不同民族的上層人士打交道,所以他們的皇帝和貴族子弟往往都得會好幾門語言。除了母語滿語在外,一般說來他們還要會說和寫流利的漢語、蒙語。

但胤禟不僅會漢語和蒙語,還掌握了俄語、法語、意大利語和拉丁語。



胤禟小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生命垂危,幸得意大利傳教士盧依道奉詔進宮診治才痊癒。由此胤禟對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語言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後來胤禟和俄國人打交道,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學會了俄語,成為當時清朝宮廷中唯一會流利使用俄語的人。

最有意思的是,胤禟不僅學語言快,還能自創文字。雍正繼位後,胤禟被監視,於是他在給兒子寫的密信中以滿文和拉丁文為基礎自創了一種文字,以防止信息洩露。後來,密信被截獲,雍正找來好多人來破解,甚至還找來西方傳教士幫忙,但都無濟於事。



可見,這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真不是蓋的,諸皇子們果真都是身懷絕技,出類拔萃。


達摩說


說幾個清朝的有趣的冷知識!

1、清朝對大臣的懲罰,除了下獄、撤職、罰俸等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方式,叫奉旨申飭。就是對於犯錯誤的大 臣,皇帝下一個聖旨,要罵你一頓。但是皇帝沒有功夫當面罵,沒工夫扯這蛋,他派太監來罵。所以,這也叫奉旨 罵街。

太監一般是文盲,又陰陽怪氣,就滿嘴毒辣! 於是,太監就指鼻子罵、跳腳罵、拍屁股大胯罵、一直罵到祖宗十八代!罵的太難聽,很多大臣就受不了。於是大臣就賄賂太監,讓他少罵幾句!黃金四十兩,太監可以不罵,可以閉嘴走走過場;可有的大臣窮,給不起四十兩,就給二十兩。那麼好,太監就有二十兩的罵法。“來來來!我罵你二十兩的!”

2、清朝名醫朱方旦認為,人是用大腦思考的。他說“中道在山根之上,兩眉之間”。這種“怪論”一經拋出,天下蒙圈,因為亞聖孟子曾說:心之官則思。當時大學士“專家”們大罵朱方旦滿嘴胡說,失心瘋了。一致判定朱方旦 “誣罔君上、悖逆聖道、搖惑人心” ,康熙大帝一揮手,要了朱方旦的小命。

朱方旦應該被稱為“東方的伽利略”,因為他們的死,是異曲同“死”。

3、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小老婆,大老婆是慈安太后。咸豐皇帝臨死前,怕慈安被慈禧欺負,給慈安一個密令:如果慈禧不像話,隨時弄死她。咸豐死後,慈禧知道這要命的密令,很是鬧心,不得不對慈安非常尊敬。有一天慈安病了,慈禧下了血本,竟在自己胳膊上割下一塊肉來熬藥,給慈安吃。這“感天動地”的一舉,感動得慈安稀里嘩啦,把慈禧認作親姊妹。對於親姊妹,還要密令何用?燒掉!

慈安把命令一燒,慈禧開始無法無天了,開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了。不久,慈禧下毒,慈安暴斃。

4、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王國鈞的考生,考試成績優秀,初定一甲。等到要封個官做做的時候,出事了,因為慈禧太后看到了他的名字,不看到不要緊,一看就來氣。慈禧太后認為:王國鈞,諧音正好是“亡國君”,這種人,起這種晦氣名字,還能做官?於是,王國鈞被降三甲,斷送了大好前程。

王國鈞估計很鬱悶:我應該怪自己的爹媽沒給起個好名?還是該怪遇到個神經質的老太婆?

5、清朝太監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大紅人,在大清皇宮之內,橫著走。慈禧太后派他去江南辦事,安德海很高興,終於可以在外面也橫著走了!於是,帶上自己的叔叔、妹妹、侄女外加一大票隨從,有跑腿的、保鏢的、做飯的、剃頭的、修腳的、說書的,唱曲的,還有個和尚,和尚還有廚子;坐船浩浩蕩蕩往山東去,船上掛著大龍旗,上書“奉旨欽差採辦龍袍”,一路唱著小歌、吃著火鍋,樂樂呵呵。到了山東上岸,換大車轎、騾馬數十頭,繼續耀武揚威、牛氣喧天、浩浩蕩蕩前進。山東巡撫丁寶楨一看:你一個小小六品太監,這譜擺的也忒大了!

下令:給我拿下!於是,丁寶楨不等慈禧太后同意,就把安德海給弄死了!


品談客


我來分享一下清朝幾代皇帝的一些冷知識,相信很多人都不曾見過:

  1. 清朝的格格正確讀音是“哥哥”,正黃旗應該讀作“整”黃旗。

  2. 額娘是用來稱呼父親的小妾的,不是親生母親。

  3. 滿足不裹腳,但有的家長受漢文化影響,也讓自家女兒裹腳。

  4. 皇帝大婚前要找個宮女試試手,公主出嫁前也有試婚格格,摸駙馬的底。

  5. 江浙一帶幾乎包攬了清朝的狀元。

  6. 宗人府其實是管理皇家戶口的。

  7. 愛新覺羅的意思是像金子一樣高貴的覺羅族。

說一些皇帝的冷知識,

  • 皇太極

  1. 皇太極曾讓自己的老婆生了孩子後再改嫁他人。

  2. 孝莊死後沒有跟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在東陵外側。

  • 順治

  1. 董鄂妃在嫁給順治之前是嫁過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因為博果爾發現了他們兩的事打了董鄂妃,後來順治也打了他弟弟幾個耳光,導致博果爾半年後抑鬱而死。

  2. 董鄂妃死後是以皇后的儀式下葬的,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3. 順治後來出家,但沒過幾天就被迫還俗。

  4. 順治最後不是去五臺山當和尚,而是在傷感時死於天花。

  • 康熙

  1. 清朝皇帝中康熙的嬪妃是最多的,但康熙的情商高,沒有出現後宮內鬥的情況。

  2. 康熙的生育能力也是歷代皇帝中最強的,一共有五十二個皇子。
  3. 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這兩人不會有什麼感情線(電視劇都是演的)。
  • 雍正
  1. 雍正帝是最後一個信道士且迷戀丹藥的皇帝。
  2. 雍正的眼神不好,造辦處為他製造的眼鏡多達35副。
  3. 雍正也是第一個穿西裝的皇帝。
  • 乾隆
  1.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會享福的太上皇。
  2. 乾隆掌權的時間達六十三年,他也是中國曆代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3. 乾隆喜歡刻章,因為他刻的章太多,還被太監偷走盜用。
  4. 史學家認為乾隆是最GAY的皇帝。
  5. 乾隆拿到的富春山居圖以為是真品(其實贗品),便在畫的空白處蓋滿了他的印章。還好他不識貨,真品才得以倖免。
  6. 乾隆曾把干將莫邪寶劍陪葬,後被孫殿英盜走。
  • 嘉慶

  1. 嘉慶當皇帝的前幾年還是住在太子府裡面。

  2. 嘉慶每天凌晨一兩點就要起來,等著給乾隆請安。
  3. 嘉慶曾在紫禁城遇刺過。
  • 道光

  1. 清朝的制度是立賢不立長,道光是唯一一個以嫡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2. 道光皇帝長的難看,又老又瘦,當時有朝鮮使節描述道光說:“皇長子面貌涼薄”。
  3. 道光也是歷史上很沒存在感的皇帝,在幾百頁的歷史書中,對於道光的記載也就寥寥幾頁。
  • 咸豐

  1. 咸豐曾兩次摔傷,雖然經過太醫治療,傷病好了,但落下殘疾,成了坡子。他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坡腳皇帝”。
  2. 咸豐小時得過天花,後來被醫好,但留下了滿臉的麻子。
  3. 咸豐是個苦命的皇帝,但他還是五毒俱全,貪色、好酒、抽大煙。
  • 同治

  1. 同治曾在生病時與皇后說話,慈禧闖進來就抓著皇后的頭髮往外拉,要揍她一頓。而此時的同治,已經嚇暈了。
  2. 同治的皇后死的時候,已經身懷六甲。
  3. 同治元年,陝西回族大量屠殺漢人,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共約600萬人,全省人口減少70%。一年之內,陝甘兩省一共有1100多萬漢人被殺,時稱“同治回亂”。而當時的回族殺漢人,不為財、不為地,只是單純為殺人而殺人,只因漢人在先前經常欺壓回民。
  • 光緒
  1. 光緒其實最喜歡的是珍妃,本來她應該為皇后,結果被慈禧瞪一下,只能選了慈禧安排好的隆裕皇后。
  2. 清代後宮規定皇帝不能在侍寢的嬪妃那裡留宿,珍妃的死因之一就是光緒在她那裡帶的時間太長了點。
  • 宣統

  1. 溥儀曾經把門檻給鋸了
  2. 溥儀投靠日本人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祖墳被盜了,然而沒人管他這個事。當時的四大家族都有收到好處,包括蔣介石也收了不少,所以他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3. 溥儀的淑妃文繡長的不醜,也不像鳳姐,文繡提出離婚只是因為雙方沒有房事生活。
  4. 溥儀其實不算亡國之君,他們崇禎一樣,只是國家已經強弩之末,無法挽回了。

大國布衣


清朝人與辮子

於當下來說,清朝這個古代王朝的形象,是很容易辨認的,因為他們的髮型很獨特。在如今,清宮劇的播放,使得人們對於清朝就有著一種很直白的印象——就是髮型是“陰陽頭”的古代人就是清朝人。


那種前半邊頭髮剃光,後邊留個辮子的髮型就是清朝的官方髮型,而且,在清朝初期,還有著“剃髮易服”這種規定的存在。可是,清朝這個王朝,並不是所有男人都是那種髮型,除去禿頂的人,還有一部分人依然沒有剃頭。

並不是所有的清朝時期人,都留“陰陽頭”的。

乾隆與華盛頓

說這兩位人物,只需要看下這兩個時間段就行。

清朝乾隆帝,駕崩於公元1799年;美國首位總統華盛頓,於1799年去世。對,沒錯,這兩位乍一看是兩個時代的人,其實,他們倆是同一時期的人。



雍正帝與眼鏡

再說一個關於雍正帝的事兒,就是雍正帝這位皇帝特別喜歡“眼鏡”。


雍正帝喜歡眼鏡自然不是因為戴著顯得有範,主要是平常公務繁忙,導致他近視了,而眼鏡的出現,對於雍正帝來說,有著“如魚得水”的感覺。雍正帝喜歡眼鏡到什麼程度呢,他讓人制造了多副眼鏡,放在宮城中他常去的幾個地方,以達到他到了哪兒,都能隨手拿到眼鏡。


說與山鬼聽


1.清朝乾隆時期的藩屬國圖。

整個清朝時期藩屬國很多,諸如安南(越南),南掌(老撾),暹羅(泰國),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緬甸,朝鮮,琉球,阿富汗等,如果加在一起的話,先後有大約20多個藩屬國。

藩屬國是一種向宗主國朝貢的體系,雙方互相給與財物,互相在彼此權力上給與確認。

(2)清朝有國歌和國旗。

清朝的國旗為黃龍旗。

清朝國歌《鞏金甌》,1911年頒佈,由大翻譯家嚴復作詞,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意思是:

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覆庇。民眾萬物欣悅自得。喜見同袍有幸遇著清平時世。真正興盛廣大,帝國蒙蒼穹保佑。天高高,海滔滔。

可惜的是,這“天高高海滔滔”還沒來得及“高高”和“滔滔”,帝國就沒了。

(3)清朝海軍有專門的旗幟。

下圖為清朝海軍不同時期的旗幟,乍一看還以為是現代哪個國家的國旗。(每個時期按照官職分成好幾面旗,這裡只節選1-2面)

(4)清朝官員服飾和今天電視上差不多。

下圖裡中間這位官員,個子不高,看起來滿祥和的,他是誰?

1903年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

(5)清朝發行的通草紙畫賞析。

這種畫當時在西方很流行,因為畫的很生動傳神,仔細看的話,這些髮型髮飾蠻好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