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逼近“股災底”風險面前還能無動於衷嗎?

“股災底”是“國家隊”當年投資數萬億真金白銀誓死捍衛的一個底線。如果這個底線破了,那就說明當初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費了,新的金融風險或將來臨

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話題,在美國道瓊斯指數衝擊26000點以上,納斯達克指數衝擊8000點以上歷史新高的時候,A股市場卻在討論保衛“股災底”的嚴峻話題。一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股市,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股市,沒有什麼“兩敗俱傷”,只有“南轅北轍”,這個畫風比較扎心。

但這就是現實,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股災底”已經來到眼前。9月12日,上證指數盤中再創2647點的近兩年半新低,距離“股災底”2638點只有一粒米的距離了。

為什麼要談“股災底”?因為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點位,而是我們一直強調並且高度重視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底線,是“國家隊”當年投資數萬億真金白銀誓死捍衛的一個底線。如果這個底線破了,那就說明當初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費了,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或將來臨。所以說,如果現任管理層置“股災底”如無視,任由跌破,又怎麼去解釋當年“國家隊”拿著央行的信用背書奮不顧身地救市?股市是一個講信用的市場,“國家隊”、央行的信用如果都不復存在,各路企業和機構以及廣大的投資者還怎麼投資?

當然,很多人會認為現在A股面臨的內外環境與當年有所不同,跌破“股災底”也是正常的。但換個角度思考,現在的內外環境與股市又有多大關係呢?其實,A股的漲跌從來都和外部環境沒多大關係,比如我們的GDP和M2,這幾十年一直是剛性增長,翻了多少倍?同期的股市又漲了多少?你不能說上漲沒份下跌就拿來當墊腳石。A股的漲跌更多是受政策的影響,是受情緒的影響。比如金融加槓桿與去槓桿,2015年的大牛市就是加槓桿的結果,券商每天都忙著擴大兩融。而這幾年的大熊市就是不斷去槓桿的結果,這種漲與跌和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與基本面變化情況沒有一點關係。

分析A股更長時間的表現可以看出,A股整體的波動就是急漲慢跌牛短熊長,資金推動是主旋律,資金更容易受政策影響受市場情緒影響。所以說,外部因素對股市來說根本不起主導作用,在國內M2依舊如潮水般湧出的情況下,把股市拉起來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房地產市場就是資金推動的典型。

也有一種觀念制約股市上漲,那就是認為股市是虛擬經濟,股市漲了就會有泡沫,會誘導資金脫實入虛。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這麼多年來這個觀念如惡魔般時不時跳出來壓制股市,但這麼多年股市沒漲,發行的貨幣溢出來的流動性又去沒去實體經濟呢?又創造出了哪些能傲視群雄的優秀實體企業呢?大部分去了房地產,大部分沉澱在銀行表外理財,大部分去了互聯網金融,它們的風險係數難道比股市小?不要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

關注股市,重視股市,合理引導,共贏成長,這才是資本市場發展之道。2638點或許只是一個數字,但它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遮羞布,撕掉這個遮羞布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化學反應,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逼近“股灾底”风险面前还能无动于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