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2014年3月17日是个周一,我上午刚一上班,刘公岛东村居委会主任就急匆匆地对我说:“村民毕立昆30多年前在自家田地里,掘出来一块形状如同斧头的石头,他总觉得这块石头不简单,还保留在家里。前几天,他找到我,想找个明白人鉴定鉴定,不管是不是件宝贝,心里落个明白。今天找你就是帮着看看。”我第一直觉就是,1975年在东村东部发掘了一批文物,经考证为战国时期文物。心想毕立昆挖掘的石头难道也是战国时期文物?滋事关系甚大!这事得找专家鉴定一下,随后,我和居委会主任就开启了对“石斧”的鉴定之旅……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3月20日是个周四,我邀请市文物专家一大早就进岛,专程来到毕立昆家对这块石头进行鉴定。毕立昆一听文物专家登门鉴宝,十分高兴,不等我们坐定,就急切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黄布稠包裹,他小心翼翼地里三层外三层打开,一块酷似石斧状石头展现在大家眼前,只见这块特别的石头:巴掌大小,摸起来十分光滑,上面有砖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十分漂亮。石头一头方一头窄,长有17厘米左右、最宽和最窄处分别有10厘米和5厘米左右。在方形的一端有两个凹坑,颜色和整体颜色一致;窄的一头有一角破损处,割面呈现出白色和青色。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石斧背面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石斧正面

据70岁的毕立昆讲,他是1949年迁移到刘公岛上居住。石头是他刨地时发现,这破损的一角,是不小心碰碎的。当时发现石头的位置在刘公岛博览园望海楼西南方向100米左右,现在已经修成了路。在毕立昆的回忆中,他发现这块石头是在1982年前后。第一眼看到这块石头时,他就觉得这可能是件文物。之所以有这样想法,就在于那时他脑海中立即想到小学历史课本中旧石器时代的图片,和这块石头模样相似,于是将石头带回家中。

毕立昆当时也并没有当回事,石头就用黄布稠包好放在抽屉里。但他对这块石头始终放心不下,他曾经跟一些亲友聊起过这个石头,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可他一直认为这是一件文物。2014年春天,毕立昆去威海市文化馆参观看到类似的石头,不长时间又在电视上多次看到类似的器物时,他便产生了找人进行鉴定的念头,想来想去还是找到平时相熟和一副热心肠的居委会主任。

他作为刘公岛上一个老居民,知道现在刘公岛上可以确定的有人类居住过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心想这块石头如果真是一块文物,或许可以把刘公岛上人类居住的历史再往前推几年。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专家在毕立昆家中鉴定石斧

专家听罢石斧的发现过程和反复查看后,认为这块石头四周十分光滑,上面有人工磨制以及石斧上常见的破损痕迹。根据这块石头的特点可以判定它的确是一个石斧文物。

然而对于石斧的年代,专家并不十分确定。由于石斧不像陶器一样,它的年代很难推断。而陶器是人工烧制的,经过样品检测就可以判断出准确的年代,但是石斧是人类对石头进行人工打磨的,只能根据出土的环境和形质进行推断。

经反复仔细鉴别后,最终鉴定该石块为周代石器文物,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该石器四周非常光滑,是人工磨制而成,而非自然形成,并且年代非常久远。其次,1975年,在东村东南的河沟边上发掘了战国遗址,出土了一些陶罐、陶盆及青铜器等文物,而这块石器是在战国遗址附近发现的,并且石器长期埋在地下变化不大,从发现的地点推测是战国遗址的一部分。最后,该石器材质为石灰岩,从残损痕迹上证明是实用的,战国时期铁器还没有普及,汉代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刘公岛作为一座远离古代政治中心的封闭海岛,石器仍是当时的主要生产生活工具。

石头鉴定结果终于水落石出,毕立昆心中的谜团也解开了,尽管它没有收藏的价值,但毕立昆仍然将它作为宝贝一样珍藏着,因为它记录和见证了刘公岛先民曾经的岁月……(作者:彭均胜 )

「坐马扎,听故事」刘公岛“石斧”被鉴定为周代石器文物记

网上购票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可网上购票哦~

刘公岛客运中心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刘公岛客运中心服务电话:

0631-5287807

爱来刘公岛:wh-lgdgwh

热门活动

1、回复“游船”查看游船时刻表。

2、回复“票价”查看刘公岛常规票价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