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一些毁三观的数据

有一种新闻,虽然隐藏的信息量很大,但人民群众已经被套路惯了,根本不当回事儿。

比如人均收入这种新闻,除了发帖说:不好意思又拖后腿了,怎么又把我平均了云云,都没往心里去。

来看一组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些毁三观的数据


解释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可支配」的意思刨除五险一金的税后收入,名义税前收入还会更多;

「人均」的意思是家庭总收入要平均到所有成员身上。

比如说三口之家,赚钱的是父母,但计算人均时要把孩子算上,所以有孩子的单个劳动力,实际收入还要增加50%,也就是税前1万左右;

再来看一组统计局的数据:

2017年,全国9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万;2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8万;注意,以上数据是家庭总收入,如果算个体,还得砍一半;

还有很多人一看到人均数据就觉得自己被平均了,

「中位数」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咱们就来看看中位数: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22408元。

继续拆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成5组:

低收入组—5958元/人

中等偏下收入组—13843元/人

中等收入组—22495元/人

中等偏上收入组—34547元/人

高收入组—64934元/人

以上都是客观数据,没什么意思。

说几个我个人很主观的结论:

1

现在我说月薪过万算中产,应该被怼的声音不会那么大了吧。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也就是每月到手工资5411元。

税前1万,到手7457元,扔到全国就是高收入组的。

当然,月薪过万在不同城市的排名确实不一样,如果是一线城市,差不多是中等收入组。

2

比你穷的,大有人在,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拼多多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它的目标用户群为中等和中等偏下两组。在中国,满足这种画像的人大概6.4亿。

3

很多人觉得,在二三四线城市生活,生活成本低,幸福感就高了。

可看数据的话,一线城市的结余率反倒是名列前茅,都在30%以上。

4

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由高收入组决定,比如房价和房租。

以前我也觉得,一个城市的房租应该和平均工资挂钩。

后来我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房租,由高收入群体决定。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年的房租增幅远大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