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一出好戲》作為黃渤導演處女作,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雖然不盡善盡美,但值得玩味。

1

電影《一出好戲》通過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演繹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組織團建活動,可是遇到隕石墜落,船被滔天的巨浪捲到了一個孤島上,現代文明建立的秩序被打破,一群人彷彿回到了原始社會,大家的身份和地位,便在這樣矇昧的狀態中,得到重新洗牌。雖然情節怪誕,卻突顯真實。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2

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原本的領導張總因沒有給出解決方案,迅速喪失了權威,從中心滑到了邊緣。而不起眼的導遊小王,憑著過人的野外生存技能,通過採野果、捕魚、找山洞帶領著整個團隊在荒島上走出了活下去的第一步。就因為這個,在眾人的擁戴下,小王變成了“王”。成為統治階級以後,小王就像原來管理動物一樣,採用鐵腕手段,管理著整個團隊幹活,稍有忤逆,就是一通暴打。人們通過勞動獲得的食物交給王統一分配,勞動可以創造價值,卻改變不了地位。要想改變地位,只能取悅王,比如主動投懷送抱的美女露西,幫助維護殘酷統治的保安,為王樹碑立傳的史教授就可以免除勞動,而分配到食物。此刻的王儼然成了原始部落的酋長。

雖然王的施政綱領是: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生存,第三是生存。但是由於生產力落後,靠著手工採集,雖然終日勞作,也只能勉強活下來,因為沒有富餘的物資,所以王對於偷懶的勞動者一方面鞭子招呼,一方面不給飯吃。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3

由於王的殘暴統治,無論是眼界,格局,能力都遠遠在他之上的張總的再次崛起幾乎成為必然。畢竟人家原來的老總地位,不是買彩票買來的。

在發表了一番關於我們要怎麼活的慷慨激昂的演說之後,張總成功的煽動了一部分人分裂了出來,有人說張總是幸運的,發現了那艘充滿資源的廢船。但是,我認為張總能夠東山再起絕非偶然。島上那麼多人為什麼唯獨他發現了。在原來的社會中,人家自主創業,事業有成,證明他有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而且具備冒險精神。當大家都在為了填飽肚子埋頭捕魚,採蘑菇的時候,人家忍飢挨餓,在森林,在海邊尋找出路,結果獲得了高額回報。所以說即使隕石撞地球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在掌握資源以後,人家沒有滿足於佔山為王,而是制定規則,明顯眼界高出小王不是一星半點。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知道為啥人家企業能上市了吧,真的很會玩。張總用兩幅撲克牌建立了貨幣體系,魚、果子、野菜都可以換牌,換多少由東西的價值決定,有了牌也可以換想要的東西,島上出現了貿易。注意既然規則是他制定的,貨幣發行權就掌握在他手上了,他成了中央銀行,同時還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漁網,所以張總重新回到上層,喝上了紅酒,而且團隊的整體生活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靠張總。後期張總還偷偷加了兩副牌,搞了一次貨幣超發,炒高了房價(就是廢船上的房間),這套路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啊。

4

相對於小王,張總確實管理的更好,大家基本告別了飢餓,而且可以通過貿易換到方便麵、罐頭等別的食物,相比于山洞,住在船艙裡也更加舒適。建立了社會秩序,人們可以更文明的生活下去。但是很快,馬進看到張總也沒有帶領大家離開荒島回到大陸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便毅然決然的帶著弟弟小興離開了張總的團隊。馬進的彩票中了6000萬獎,且兌獎期限只有90天,好不容易有了這麼一個逆襲的機會,他必須儘快回到大陸。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5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馬進和小興始終找不到回到大陸的辦法,而且食物緊缺,找張總借漁網,又被揍了個半死。就在彩票兌現截止那天,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馬進和小興餓的躺在石灘上,結果一條又一條活蹦亂跳的魚砸了下來,有紅的,有黃的,而且越來越多,老天下了一場魚雨,用另一種方式把他的彩票兌現了。兩人將魚掛滿了整棵大樹,遠看就像廟裡的祈福樹。魚在島上是硬通貨,獲得瞭如此巨大的一筆財富之後,馬進和小興就燃起了奪取島上領導權的理想,並制定了革命策略:1、積累,只要這個島上再也生不出來的東西全是寶貝,用魚去換舊手機等物資;2、消耗,要讓他們(指小王的團隊和張總的團隊)彼此消耗;3、希望,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4、狠,比他們還狠。

終於在小王和張總火拼的那個晚上,馬進藉助小興掌握的黑科技——發電技術,喚起大家回到大陸的希望,在島上大家已經習慣了夜晚一團漆黑,這時燈光又亮了起來,喇叭重新響了起來,發電機再次轉了起來,在這樣的環境下,馬進一番關於希望的演講宛如上帝福音一般。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6

人們又團結在馬進的周圍。他朝思暮想的女神也投入了他的懷抱。就在人們燃起希望開始狂歡跳舞的時候,那艘救贖的遊輪帶著彩燈和煙花出現在馬進、小興和小王的視野中,世界並沒有毀滅,外面的世界依舊如常。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權力和愛情),已經成為統治階層的馬進和小興開始顛倒黑白,告訴大家小王瘋了。整個世界都倒過來了,愚昧的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自以為知道真相,卻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真相”。

小興在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利用張總的舐犢之情,以刪除張總手機上女兒唱歌的視頻為威脅(因為之前沒有電,手機沒用了。小興和馬進提出用魚換手機,大家都很開心的答應了。誰知現在又有了電,手機價值暴增),騙張總把現實世界的所有財產都贈送給自己(當時除了見到遊輪的三人以外,大家都認為外面的世界已經毀滅,張總覺得反正是空頭支票就同意了)。小興的計劃是,將其他所有人都拋棄在島上,只和哥哥馬進回到現實陸地,然後獲取張總的鉅額財富。看著小興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馬進終於忍受不了良心的折磨,開始動搖。他曾經教小興放棄天真,教小興如何奪權,現在卻又追悔莫及。當馬進知道珊珊因為自己的真誠才決定和他結婚後徹底崩潰,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及拯救墮落邊緣的小興,馬進帶著大家看到了真相,自己卻就此墜海。當馬進再次回到基地旁看到等他的珊珊和救援船留下的物資後,開心地笑了。

《一出好戲》:一條通往權力巔峰的天路

7

電影結束了,但他卻留給了我們很多思考。領袖是怎麼產生的,小王、張總、馬進,登頂的路徑看似各不相同,其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滿足了人們當時最迫切的需求。在生存是第一需求的時候,能夠給大家捕魚,摘果子,找山洞的小王脫穎而出。當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如何活的體面和有尊嚴就成了一部分人最迫切的需求,這時候張總就東山再起了。在島上過了一百來天,越來越多的人厭惡了這種沒有希望的生活,這時候能提供希望和理想的人就走上了神壇。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是如此,看看中國的歷史,明朝末年,陝西大旱,這時候打出解決人民填飽肚子問題旗號的李自成就走上了歷史前臺,成為李闖王。人們為什麼擁護他,因為大家相信“闖王來時不納糧”。清朝末年,當時人民對腐敗的清朝統治者已經厭惡到了極點,看看當時的民謠: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人們普遍認為滿族統治者是崽賣爺田不心疼,你賣的是漢人的土地,憤怒的情緒達到了頂點。當孫中山舉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旗幟,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影片還有一點很發人深思的,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我們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嗎,還是別人希望你相信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好好想一想。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大腦都用來幹什麼了。看看這兩年的熱點事件,經常是聽到甲方發聲,我們義憤填膺。聽到乙方發聲,我們又覺得甲方不是好人。聽了丙方發聲,我們又覺得甲乙都有問題。影片似乎在啟發我們要多一些獨立思考,不要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比起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腦如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