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唐中宗知道韋后與武三思私通,缺充耳不聞?

文化歷史太有趣


唐中宗李顯是一個很悲情的人,韋后是一個強勢霸道的人,而武三思是一個膽大包天的人,這三個人碰到一起,似乎只有李顯吃虧的份,那麼事實是否真如此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個登上皇位的人,最迫切的一件事就是組建自己的政治集團,好把權力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初次登基的唐中宗李顯也不例外,683年,李治去世,太子李顯繼位,為了對抗母親武則天,他選擇扶持外戚勢力,也就是韋后孃家人,但李顯太過稚嫩,也太過心急,當時的輔政大臣裴炎和武則天都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聯合起來廢了李顯,李顯成了廬陵王,帶著做了不到兩個月皇后的韋后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活。而韋后的孃家也遭到了打壓。

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14年的共患難生活,在他們被流放到房州的路上,韋后還生下了兩人最小的一個孩子安樂公主李裹兒。挺著大肚子長途跋涉,可見韋后確實吃了很多苦,而且最重要的是,韋后一直是李顯的精神支柱,不管是李賢、李顯還是李旦、太平公主,對母親武則天的野心都一清二楚,所以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害怕母親。被貶的李顯更是成了驚弓之鳥,每次聽到有使者到來就嚇個半死,生怕自己會遭了母親的毒手,在這個時候,韋后便是李顯的保護神,給他撫慰,給他力量,告訴他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最糟糕的情況不過賜死而已。


相依為命的日子裡,李顯許下承諾:“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這句話歷來被解讀為後來李顯繼位後縱容韋后和武三思私通的原因,其實不足為信,先不說有沒有這句話,就算真有,夫妻倆共患難,丈夫許下將來定不負妻子、一定好好對妻子的誓言,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個人?更不要說這種“將來你做什麼,我都不干涉”的鬼話,可能有人會說“君無戲言”,李顯那時候已經不是君了,況且君王最是擅長戲言。

698年,經過武則天的反覆思考和朝中大臣的勸諫,武則天最終決定將李顯接回洛陽並立為太子,然而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卻又被武則天晚年長期生病而二張出來干政打破,705年,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和袁恕己等聯合李唐王室人員(太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然後逼武則天下臺,太子李顯繼位。

再次登基的李顯和第一次登基的時候並沒有大的區別,依然沒有自己的力量。張柬之等五位大臣雖然逼武則天下臺又扶立了李顯,但他們在那時只是忠於李唐王室而非李顯,李顯一繼位,他們五人就成了位高權重把持朝政之人,這不是李顯願意看到的。


而李顯的弟弟李旦也立下大功,成為安國相王,以宰相身份參與政事,李旦在朝中的勢力遠大於李顯。再就是妹妹太平公主。這幾方勢力都很大,相對來說,李顯就弱多了,他遠離朝廷14年,根本沒法和大臣們接觸,更不用說培植自己的勢力了,這也是當初武則天重立李顯為太子的原因之一,讓他沒機會對武氏家族動手。神龍政變後武氏家族不僅沒有被打壓,反而權勢更盛。

李顯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韋氏外戚,還有就是武氏家族,李顯的兩個女兒都是武家媳婦,其中安樂公主嫁的就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所以李顯想依靠韋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來對抗張柬之等五人,然後培植自己的勢力。

李顯做上皇帝后,和武三思很是親近,後來發展到武三思和韋后也很親近,《舊唐書》、《新唐書》都對兩人的私通言之鑿鑿。而且李顯很明顯是知道的,但並沒有反對。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李顯性格懦弱,管不了韋后,反而還要依靠韋后,又早先說過“不相禁忌”的話,所以對兩人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四姑娘卻覺得並非如此,關於韋后和武三思私通一事,很難說就是一種事實,史料都說是上官婉兒把武三思介紹給韋后的,但關於上官婉兒的一些事,史料記載和出土的墓誌是有出入的,而且這種差別很大。

姑且認為韋后和武三思之間確有私通一事,並且李顯是知道的,那麼,很可能李顯和韋后之間是有溝通的,兩人之間就是相互扶持的利益共同體,所以韋后出面籠絡武三思,將武氏家族拉到李顯的陣營之中。後面,武三思和李顯就把張柬之等人收拾的差不多了,但武三思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讓兒子武崇訓不停地在安樂公主面前說太子李重俊的壞話,慫恿安樂公主自請封為皇太女。這也就導致了707年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父子,李顯起兵鎮壓,李重俊兵敗被殺,自此太子之位就是空的。

李顯雖然性格懦弱,縱容韋后和安樂公主幹政,但並非沒有底線,安樂公主自請封為皇太女被拒就是一個例子,太子之位即便空著,也斷不能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太女。那麼,他又怎麼會容許自己的皇后主動給自己戴綠帽子?

所以,韋后和武三思倘若真有私通的事實存在,李顯並非那麼無辜。


尚宮女史


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兒子。

公元683年,李治離世,太子李顯成為了唐朝的皇帝。

但是他雖然當了皇帝,對於朝中的大小事情,李顯並沒有什麼決斷的權力。


因為對朝廷權力相當感興趣的武則天是不會放棄對朝政的掌控的, 但是李顯也想擺脫母親的掌控,當了皇帝還沒權,李顯當然不想這樣,他想反抗想建立自己的政權,但是他跟他母親對著幹,他還嫩了點,最後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當了二個月右右的皇帝,李顯被母親拉了下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五十歲的李顯第二次登上了大唐天子的寶座。 世事的變幻無常讓李顯充滿了感慨。

二十一年前的那個春天,母親武曌悍然發動嗣聖宮變,把登基不過兩個月的李顯廢為廬陵王,貶黜到了荒涼偏遠的房陵;

二十一年後的這個春天,李顯在五大臣的擁護下發動神龍政變,一舉終結了母親武曌的強權統治,把她軟禁在了悽清寂寥的上陽宮……

李顯第二次登基後,封韋氏為皇后,可是苦盡甘來的韋皇后也想擁有武則天曾經擁有的地位。

韋后看著朝陽之下滿面紅光的皇帝,幽幽地說:“皇上,還記得您當年說過的那句誓言嗎?” 李顯微微一怔。 韋后莞爾一笑,說:“‘如果上天垂憫,讓我們重見天日,我一定讓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禁止。’皇上可還記得這句話?”

慢慢地,李顯終於回憶起來,他略顯尷尬地笑了笑。

從此韋皇后的野心就顯露出來了,她也想要掌控朝政大權,所以李顯每次上朝,她都效仿武則天坐在的帷幔中。

李顯對此也過度縱容,所以韋皇后就更肆無忌憚了。

韋后也是愈發不把李顯放在眼裡,李顯一有不滿她就拿出李顯在房州時的誓言來壓制他,說陛下曾經答應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而現在又來干涉自己,簡直是出言無信!中宗見如此更是鬱悶。

到後來,李顯明知道韋皇后與武三思的不規行為,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只當不知道。

從此韋皇后利用李顯對她的寵愛,和武三思串通一氣,女兒安樂公主也想著母親當上皇帝后,她就是皇太女,妄想有朝一日也能當上皇帝。

而最後,李顯死在了韋后手中。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唐中宗李顯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但卻不是傻子。關於韋后與武三思等人私通之事,唐中宗是清楚的,可不得不裝傻。試想,如果站出來對其二人進行處置,豈不等於在向天下人高呼:“我李顯是個綠帽子皇帝!”另外,唐朝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而且韋后之前也算與李顯在一起吃了不少苦,因此唐中宗也就對這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影視劇中的韋后與武三思)

據史書記載,韋氏是一位非常貌豔的女子,在李顯被封為太子時,她也隨之成為太子妃。後來李顯第一次登上皇位,受到武則天的控制和打壓,被廢黜後一度萎靡不振,甚至想要輕生。幸而得到韋氏的陪伴和勸解,才挺了過來。在神龍之變時,一批擁護李唐的大臣,重新迎立李顯為帝,由此李顯和韋氏再次成了皇帝和皇后。

(影視劇中的韋后形象)

在兩人處於低谷時,李顯曾對韋氏有過承諾:“一朝見天日,不相制!”如今再看這句話時,總會令我想起那首《過火》:“是否對你承諾了太多。。。”而唐中宗復位後,韋后還真就“瀟灑”了起來。按照《新唐書》的記載,韋后和武三思還經常當著李顯的面兒一塊玩兒:

“(韋后)至是與三思升御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

這條史料翻譯過來就是:韋后與武三思在中宗的御床上賭博,唐中宗就在旁邊當記分員,數籌碼。這是種非常隱晦的說法,言外之意就是韋后跟武三思兩人,已經到了不避諱唐中宗的地步。而除了武三思以外,韋后還與其他男人打得火熱,如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稱:

“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

這說的更清楚,即韋后常拿請教調養生意、品嚐美食為由,跟大臣們廝混在一起。寫到這裡,大家就會發現,唐中宗是知道自己被綠了的,而且還被綠得挺嚴重。不過,老實人也有隱忍不住的時候,所以韋后還真來了個先發之人!再看中宗的下場:

“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資治通鑑》

也就是說,韋后跟女兒安樂公主兩人,想著從中宗手裡奪權,於是在餅裡藏毒,把這位老實巴交的綠帽子皇帝毒死了!可悲可嘆!不過,韋后與安樂公主也沒獲得什麼好下場,很快被髮動政變的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給收拾了。

(韋后畫像)

我想,通過以上分析,大家應該對這段“傳奇”有所熟悉了吧!


史海爛柯人


《資治通鑑》《新唐書》這樣的一些史料記載,李顯復辟,當了皇帝以後,武三思經常被韋后召進宮中,兩人下棋,李顯還會坐在旁邊觀看。有時候,武三思和韋后在龍床上玩遊戲,李顯還會給他們出主意,希望他們能夠玩出更高級的東西。如果武三思有一天不進宮,韋后就會讓李顯前去問候他,把他接進宮來。

史料所用的是“春秋筆法”,雖然沒有直接說武三思和韋后淫亂,但這其實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而且史料還記載,當時朝中議論紛紛,甚至有大臣直接上奏李顯,說武三思“穢亂後宮”,希望李顯把武三思除掉。照理說,是個男人都害怕別人說自己老婆和別的男人有不三不四的關係,何況是皇帝。但是,李顯不但沒有猜忌武三思,而且還把揭發的人處以極刑。李顯怎麼會是這樣的反應呢?

(李顯劇照)

關於這件事,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李顯是百姓思維。

李顯真不認為武三思和韋后有不正當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李顯的人生經歷非常特殊。由於武則天對他的防備和猜忌,他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和韋后生活在民間。兩人毫無尊嚴可言。所接觸的,很多都是底層人士。韋后經常也是洗衣做飯,做各種苦力活。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韋后,和一般的民婦,並沒有什麼區別。

既然不是貴婦人的感覺,自然所接觸的男人不少,那已經成為習慣。李顯雖然當了皇帝,他依然還是普通老百姓的思維,並沒有宮內宮外的需要內外有別。武三思畢竟和李顯、韋后是兒女親家,如果用老百姓的思維來看,兒女親家之間互相串門,下個棋,鬧一下,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怎麼會成為有不正當關係呢?

(武三思劇照)

二、李顯是弱者思維。

李顯在當皇帝之前,一直是受盡屈辱,受盡欺負的。這種欺負,不僅僅來自於武則天,還來自於天下的人、身邊的人。

李顯雖然曾經當過皇帝,但是,正所謂“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蝦為什麼會戲龍?因為它們不認為那是龍。犬為什麼會欺虎?因為它們不認為那是虎。李顯的遭遇也一樣。當他在落難以後,什麼人都可以欺負他。就算有看得長遠的,礙於武則天的淫威,也不敢和他有啥聯繫,怕給自己惹麻煩。

李顯因為一直是一個弱者,他就形成了一種弱者思維。

要是別人說他的不是,他就會反應強烈地把自己保護起來。要是別人說他身邊的人的不是,他也會反應強烈地把身邊的人保護起來。至於別人說得對不對,他不會去考慮。他就是覺得,自己受了欺負,要反擊。

而他那時候已經是皇帝,是具有足夠反擊能力的。所以,有人指出武三思和韋后關係不正常,李顯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在欺負自己,要把這人處死。

(韋后劇照)

三、李顯是疑人思維。

由於長期處在武則天的高壓打擊之下,李顯一直處在驚恐之中,覺得任何時候,都被被處死的危險。再加上唐朝初年的宮廷鬥爭非常激烈,而他都是被別人通過宮廷鬥爭推上皇帝寶座的。因此,李顯形成了一種只相信韋后,不相信別人的思維。

在他的心中,還沒有建立起皇帝的感覺,沒有所謂“親賢臣,遠小人”這樣的所謂“明君”的概念。而是認為朝臣都在算計自己,都是想禍害自己。

正因為他誰也不信,只相信韋后。因此,當別人說韋后的不是的時候,他才會堅決不相信。


張生全精彩歷史


唐中宗李顯是唐朝歷史上非常傳奇的一位皇帝,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武周皇帝、唐朝皇后武則天。

唐朝顯慶元年(656年),唐中宗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

在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唐中宗被立為皇太子。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死,唐中宗繼承皇位。

唐中宗登基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唐中宗重用韋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但遭到宰相裴炎和武則天的反對。

唐朝嗣聖元年(684年),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不久,唐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唐睿宗。

唐中宗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十四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

唐中宗被囚禁後不久,唐睿宗上表遜位,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唐中宗很惶恐,還好韋氏跟他多年同甘共苦。

武周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秘密召回唐中宗及家人,重新立唐中宗為皇太子。

武周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相王李旦也配合行動,唐中宗復位稱帝,復國號為唐,立韋氏為皇后,破格追封韋后之父親為王,並讓韋后參預朝政。

韋后利用唐中宗對她的信任,積極干預朝政,這時,她把目光投向了兒女親家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稱帝后,武三思被封為梁王,甚至差點當上了皇太子。

武則天退位後,武三思不僅沒有失勢,反而因他是復位的唐中宗的親家,很快就成為皇宮的常客。

韋后要專權,就倚重武三思,兩人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甚至產生了曖昧關係。

但唐中宗對這兩個人都非常信任,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戴了綠帽子,還把武三思引為知己,視為心腹。

所以,唐中宗既然不知情,自然就充耳不聞了,也是一個可憐人啊。


歷史這樣說


俗話說:男人靠征服天下得到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得到天下。

武則天之後,唐朝女人彷彿迎來了揚眉吐氣之日,她們可以擁有權力,可以擁有男人,甚至可以擁有天下!

而後,太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她們個個貌美如花,她們更看到權力的好處,於是為了得到權力而不惜利用自己的美貌與身體!於是,在唐中宗李顯時期,韋后和上官婉兒肆無忌憚的和李顯,武三思風流快活,場面太美,簡直難以描述!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差一點都成了武則天的繼承人,所以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而後,武則天還是不得已把皇位還給姓李的,於是她兒子李顯繼承大統!

武則天下臺,權力的遊戲又重新開啟,一時間李顯,武三思都是很有權力之人,而這些女性為了獲得權力和榮華富貴不惜以身相許!

而李顯本是軟弱無能之輩,韋后內心非常看不起他,雖然他是皇帝,韋后和安樂公主都有取而代之之意!而武三思雖然不是皇帝,但也一表人才,更是有權勢,這和李顯一對比,李顯完全處於下風,而韋后和上官婉兒也非常欣賞這種男人,有成熟男人的魅力!於是,韋后和上官婉兒爭相投懷送抱,從武三思身上得到她們從李顯身上得不到的男人氣質!

而她們為了在宮中有勢力,又不得不委身於李顯,於是韋后既是皇后,又是武三思的情人,上官婉兒既是李顯的情人,又是武三思的情人!

但他們也都知道彼此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但李顯並沒有處置韋后,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李顯怕老婆!

李顯懦弱無能,這是人盡皆知,而韋后完全不把李顯放在眼裡,她看不起李顯的優柔寡斷,甚至一直想取而代之,自己做武則天第二,所以她自己都有好多情人,武三思是一個,還有楊均馬秦客!她當著面和武三思打情罵俏,李顯也是充耳不聞,雖然是皇帝,但完全任由韋后胡作非為,這頂綠帽子簡直倍樣的綠!而且,很多時候他都得聽韋后的,甚至在上朝都要韋后在身邊,像垂簾聽政一樣!可見,他對韋后的無可奈何和懼怕!

第二,礙於皇家面子!

雖說李顯懦弱無能,但是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他知道韋后的風流,但如果把她殺了,再把她包養情人的事情公開於眾,那豈不是向天下昭告自己被帶了綠帽子嗎?這種事情誰願意承認,這是一個男人的尊嚴!而且,他是一國之君,不考慮自己的尊嚴,他更要考慮皇家的面子,這種事情決不能公開,不然豈不是讓天下人怎麼笑話!

第三,自己滿足了就好!

我覺得他們都老夫老妻了,你搞你的,我玩我的,不要干擾,不要太過分就行了!所以,李顯就和上官婉兒搞一塊兒,韋后又去找自己的情人,簡直是思想不要太開放了!所以這樣相安無事也好,反而李顯覺得自由,不被管著!


殊不知,李顯的不管不問反而讓她們更加肆無忌憚,甚至韋后和安樂公主一直對他的皇位垂涎欲滴,於是她們母女最終竟然毒死了李顯!

李顯真是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年輕時怕武則天,前半生一直惴惴不安,而後做了皇帝,卻管不了自己老婆的風流快活,最後還被老婆和女兒親手毒死,簡直是窩囊一輩子!


忠肝義膽嶽老三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天才過人,心雄膽略,有著治國安民的才能。28歲時二度入宮,幫助李治跟朝內權臣進行政治鬥爭,40歲時武則天臨朝聽政,與李治合稱“二聖”。武則天外戰群臣,宮鬥王、蕭,殺親姐、兒女、毒外甥女,終於在60歲時自立為帝。

公元683年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由於母后武則天太過強勢,李顯依賴於皇后韋氏一族,想將韋后的父親韋玄貞從小小的地方參軍直接提拔為中央級官員侍中(宰相職),組建自己的政治集團。武則天指使宰相裴炎抵制宗中宗這種任人唯親的行為,李顯生氣道:就算我把我們李家的天下給我老丈人又能怎麼樣,何況一個小小的侍中! 裴炎將此事上報武則天,武則天大怒,將繼位才55天的李顯廢黜,被母親武則天廢除皇位並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湖北丹江口市)、房州(湖北房縣)十四年只有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

698年,在狄仁傑、李昭德等群臣的勸諫及突厥進兵示河北,以武力擁立中宗的壓力下,武則天仍為自己百年之後是由兒子還是坐侄子繼承皇位問題上搖擺不定,最終在狄仁傑一句:“你兒子當皇帝,你的牌位還能擺在太廟裡;你侄子做皇帝,你以什麼名目入宗廟裡去?”武則天才召回李顯並立為太子。

705年,張柬之、桓彥範、等聯合李唐王室人員(太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然後逼武則天下臺,太子李顯繼位。

李顯的弟弟李旦、妹妹太平公主此時勢力巨大,張柬之等五位大臣雖扶立了李顯,但他們也僅僅是忠於李唐王室而非李顯,此時他們五人也就成了位高權重把持朝政之人,而李顯他遠離朝廷14年,根本沒法和大臣們接觸,所以他與第一次稱帝時一樣依然沒有自己的政治力量。

李顯稱帝后韋皇后私心迅速膨脹,仗著唐中宗的寵愛和縱容,韋后不但擅弄朝綱,主宰朝中大小事物,並想和自己的婆婆武則天一樣操控天下,但自身力量還不足以和宰相張柬之等人抗衡。

武三思曾經是皇位的熱門人選,但武則天死後他基本上喪失了話語權。如果能和韋皇后聯起手,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兩個心懷鬼胎的人馬上就走到了一起,兩人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皇后與武三思結盟期間,暗生情竇,姦情不斷明朗化,平時韋后和武三思玩棋,眉來眼去,打情罵俏,中宗熟視無睹,為二人清點籌碼,算是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最有“涵養”的觀棋者了。而據某些史籍記載,李顯、韋后與武三思及上官婉兒還曾有過多次並床之歡。

唐中宗知道後,卻視而不見。就是因為他柔弱的性格所至,面對強勢的韋后,膽小怕事、敢怒不敢言,只能對她的荒唐之舉,睜一隻眼閉一眼。至於說顧及的皇家的臉面,不能聲張,純是扯乎,滿朝文武已皆知,天下能不知否,如他是朱元璋,一萬個韋后也早誅九族了!

公元710年6月,韋后和安樂公主用藥餅鴆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攝政,改製為唐隆,又欲學武則天稱皇稱制,朝野譁然!

李顯是最窩囊的皇帝,沒有之一,他對母親恭順,可母親奪的他皇位、軟禁他;對妻子言聽計從,可妻子偷漢子、背叛他;把兒子立為太子,可兒子造他反;對女兒無比寵愛,可女兒最終毒死了他。

李顯, 這個“六位帝皇丸”,買塊豆腐撞死算了!


美麗青春您真痘


據某些心理學家的觀點,如果母親的性格過於強勢,就容易導致其子性格的懦弱。而身為“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子的唐中宗李顯,無疑就深受這種影響。唐中宗李顯及其弟唐睿宗李旦的性格跟其父唐高宗李治比較相像,都比較懦弱,缺乏主見。

“帝制時代”是家國不分的,為防皇權旁落,懦弱的皇帝往往依賴於內主,我認為這才是唐高宗李治最終選擇武則天為後的內在原因。以李治的性格與能力根本就駕馭不了如長孫無忌那般的群臣,即便其依賴於其他臣僚搬倒了長孫無忌,大權也仍會旁落到其他臣僚的手裡。所以,為穩固皇權,性格懦弱的李治就必須要選擇一位敢於決斷,能夠給自己以依賴的皇后。

李治如此,李顯也是如此。李顯在李治死後,繼承了皇位,可是國政大權卻由其母武則天所操控。性格懦弱的李顯便只好依賴於自己妻族--韋氏的力量,想將韋后的父親韋玄貞擢升為侍中(宰相職)。卻遭到裴炎的強烈反對。李顯生氣道:“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將此事上報武則天,武則天大怒(實質是李顯欲擺脫武則天的控制),將繼位才55天的李顯廢黜,貶為廬陵王。

李顯先後被軟禁在均州、房州長達14年之久,而其身邊也只有韋氏陪伴,兩人多經磨難、禍福相依。而在此之間,武則天登基為帝,廢唐建周,對李唐宗室大肆殺戮。而在各地亦有紛紛以李顯為旗幟起兵,反對武則天。這更使得李顯惴惴不安,每聽聞有武則天派使臣前來,都惶恐不以,一度想自殺。而韋氏勸慰他道:“禍福無常,最多不過一死,又何必如此著急呢?”。

李顯有感於韋氏的勸慰與陪伴,便對韋氏說道:“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後來丞相張柬之發動兵變,逼武則天禪位於李顯。李顯復位後,立韋氏為後,並不顧群臣反對,追封韋后之韋玄貞為王,並讓韋后參與朝政。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專掌制命,而上官婉兒也有武三思私通。

而韋后與武氏等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並與武三思關係曖昧。而李顯也不為意,唐中宗還讓韋后與武三思一起玩一種叫作雙陸的遊戲,自己卻安然地坐在一旁為他們數籌碼。而據某些史籍記載,李顯、韋后與武三思及上官婉兒還曾有過多次並床之歡。

而當時的太子李重俊卻非韋后所生,被韋后所深深厭惡。安樂公主與武崇訓也經常欺凌侮辱太子,稱太子為奴才,並讓李顯廢黜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感覺到不安,發動了兵變,殺掉了武三思與武崇訓。待其欲誅殺韋后時,手下士兵倒戈,李重俊為手下所殺。

韋后在李顯死後,秘不發喪,試圖繼續操控朝政。而李隆基聯合了太平公主,趁機發動了唐隆之變,誅殺了韋后與安樂公主。韋后之所以在李顯死後迅速敗亡,而未能如武則天那樣登基稱帝。一則,固然是韋后的政治才能抵不上武則天。二則,當時的人已經對女主當政感覺到厭惡。但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韋后僅生的一子李重潤被武則天所殺,致其沒有親生的皇子作合法繼承人。


有知社


武則天當上了皇帝,這令唐代的婦女倍感揚眉吐氣,有了範本,就會有躍躍欲試者,想當武則天二世的女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這些皇家的女人一個個野心膨脹,集體發燒做女皇夢,卻不想一個個東施效顰,非但當不了女皇,反倒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汙名。

唐中宗李顯復位,韋皇后獅子大開口,屢屢向皇帝提要求,索取權利。

唐中宗來者不拒,封韋皇后的父親為王,韋氏一族遍佈朝堂,掌控著京師的軍政大權,韋后自己則模仿婆婆,與皇帝一起處理朝政。

當時的朝臣分成兩派,其一是守舊派武氏家族,代表人物是武三思,另一派是宰相張柬之、大臣敬暉為代表的革新派。

韋皇后需要幫手,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與武三思結盟。

張柬之等人多為正直的大臣,他們竭力維護李唐宗室,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女性干涉朝政行為,因此韋后的勢力根本無法滲透進這一派。

武三思雖然也曾是一個熱衷當皇帝的野心家,但是武家的靠山——武則天遜位之後,張柬之等人為李家成功奪回皇權,武家的勢力明顯減弱了,他也想尋找政治盟友。

韋皇后與武三思結盟期間,暗生情竇,姦情不斷明朗化,滿朝文武人人皆知。

唐中宗難道不知情?其實他只是裝糊塗而已,兩人私通,牽線搭橋的正是唐中宗本人。

當初,唐中宗和韋皇后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之子武宗訓,安樂公主當然不想看到夫家勢力衰敗,極力維護夫家。

帝后勢力、武家勢力需要在一起抱團取暖。

武三思是唐中宗的前政敵之一,政敵之間如何融洽相處呢?唐中宗的婕妤——上官婉兒無形中幫助了他們。

上官婉兒很早就和武三思有一腿,入宮後向韋皇后極力推薦武三思。

大眾情人武三思在後宮出入很隨便,有一天,唐中宗與韋皇后一起玩雙陸游戲,武三思求見。

唐中宗就讓武三思接替自己和韋后繼續玩,自己則在一旁幫他們數籌碼。

韋后和武三思兩個人時不時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資治通鑑》記載:從這次遊戲之後,“三思遂與後通。”做為男人,唐中宗為何容忍老婆公然給自己戴綠帽子呢?

當年唐中宗還是皇子的時候,被貶到房陵,十四年形同囚徒的日子,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多少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韋后好言相勸:“禍福倚伏,何常之有?豈失一死,何遂如是也!”

患難見真情,唐中宗對韋后許願發誓:“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將來有一天能鹹魚翻身,一定讓老婆你為所欲為,想幹啥幹啥。

唐中宗成功復位,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武三思隔三差五到宮中與韋后嬉戲,肆無忌憚。

唐中宗不但不生氣,趕上武三思不來,他就還帶著韋后微服私訪武家。

宴席間,任憑老婆與武三思“調笑戲謔,對飲親狎”,毫無羞恥之心,這種男人實在是古今罕見。


漢周讀書


神龍元年正月,張諫之,桓彥範,崔玄等人發動史稱神龍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逼迫躺在病榻上基本動不了的武則天退位,擁舉中宗李顯再次繼位,重續了李唐血脈。

從小在老媽武則天強勢的陰影下,李顯和他兄弟幾個顯得格外懦弱遲疑,也難怪那裡面有高宗李治的基因。重新坐在金鑾殿上的李顯看著山呼萬歲的群臣,心裡唏噓不已,恍若隔世,這一切已經相隔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前自己被母后武則天從皇位上硬拽下來,就被貶房州,這不是普通人過的幾十年。每天都提心吊膽,當聽到京城裡有人來就想到要自盡,隨時隨地就可能被人送上三尺白綾,每當想到兩個親哥哥的下場都不寒而慄,這是日日擔心受怕,不是人過的日子。

還好身邊結髮妻子韋氏經常勸慰,禍福無常,反正早晚一死,何必自己一天到晚這麼著急呢。就這樣苦熬歲月,五十歲的李顯總算等到武則天回心轉意的那天,招他回京。李顯想總算熬出頭,激動萬分,對韋氏說不管以後你幹啥,我都“不相禁制”,就是你想幹嘛就幹嘛。中宗也是出於這麼多年自己在最落魄的時候韋氏能不離不棄始終照顧侍奉他的這份感恩之心,繼位後封韋氏為皇后。



中宗雖然復位,但政局並不穩定,武則天時期相當於武后文秘的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走近了李顯和韋后的生活。這武三思其實是神龍政變的漏網之魚,張諫之等人認為武三思雖是武氏餘孽,但天下以定,他掀不起大浪來,不能再殺。另一方面,武三思是中宗李顯的表兄,女兒安樂公主和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還是夫婦,李顯和武三思還是兒女親家,殺掉女兒的公公,女婿也得受牽連,那“不相禁制”的韋后肯定是不答應的。

而上官婉兒早就和武三思在武后時代就已暗合,中宗復位後對她也有好感,封她為婕妤,這小女子可非一般,遊刃於武氏,李氏宮廷勢力之間取利,在她牽線搭橋下,兒女親家,韋后和武三思在宮裡會面。

宮廷權鬥,宮心計,一點沒錯,上官婉兒把武三思推向韋氏,皇后交好她,皇帝也倚重她,她作為一奴婢出身能在宮裡長久立足確保自己在宮裡的地位,這是關鍵一招。

武三思這邊把韋后搞定,這個武氏餘黨一顆驛動的心總算放進了肚子裡,韋后枕邊風一吹,中宗李顯自然把這位表兄親家招入宮內,商量國家大事,順便和韋后嘮個家常,就這樣中宗,韋后,武三思,上官婉兒親親熱熱打成一片。平時韋后和武三思玩棋,眉來眼去,打情罵俏,中宗熟視無睹,為二人清點籌碼,算是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最有“涵養”的觀棋者了。



二十三年的監禁歲月,一朝昇天登極,宮中佳麗自然已眼花繚亂,不免冷落了韋氏,既然武三思能讓韋后開心,自己又有“不相禁制”有言在先,大內之中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和諧社會,何樂不為呢。

可是中宗這幫人激情燃燒的歲月註定不會長久,武三思和張諫之等神龍政變頭腦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停的,韋后本質是志大才疏,根基淺漏,可偏偏要效法武則天,中宗儒弱寡謀,在他人慫恿下任憑張諫之等肱股之臣被貶死,一場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正在醞釀之中,中宗李顯將死於非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