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交易的必經之路:戰勝期貨交易中的恐懼心理,和“趨勢”做好朋友

交易的必經之路:戰勝期貨交易中的恐懼心理,和“趨勢”做好朋友

不要跟市場做對,否則有一天,你跟市場就真的會再也不見。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在市場裡的“順勢而為”。

在投資市場中,你一定要和趨勢做朋友,而且要做好朋友,每一次的投資都要跟隨市場的趨勢行動,直到這一趨勢結束。這是投資交易的必經之路。

順勢而為理念的含義:在投資市場中,你一定要和趨勢做朋友,而且要做好朋友,每一次的投資都要跟隨市場的趨勢行動,直到這一趨勢結束。這是投資交易的必經之路。

趨勢的含義:在順勢而為中,“勢”所體現的“趨勢”,是一個基本概念,它是趨勢分析的起點。從一般意義上講,趨勢就是市場的運行方向。為了便於實際應用,我們將趨勢進行具體界定。通常情況下,市場的運行都非直來直去的,而是曲折蜿蜒的,由無數個波峰和波浪組成。上升趨勢體現為一系列一次上升的峰和谷上;下降趨勢則以依次下降的峰和谷為特徵;橫向延伸趨勢體現為一系列一次橫向伸展的峰和谷上。

趨勢通常還劃分為三種類型,即短期趨勢、中期和長期趨勢。長期趨勢是期貨市場的主要趨勢,反映期貨價格波動的主要方向,通常持續時間較長;中期趨勢是市場的次要趨勢,反映主要趨勢的調整狀況,持續時間通常短於長期趨勢;短期趨勢是市場的短暫趨勢,反映價格的短暫波動,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實際在市場上,既有覆蓋幾分鐘或幾小時的非常短暫的趨勢,也有延續一年、數年乃至幾十年的長期趨勢,它們同時共存、共同作用。

交易的必經之路:戰勝期貨交易中的恐懼心理,和“趨勢”做好朋友

交易的必經之路:戰勝期貨交易中的恐懼心理,和“趨勢”做好朋友

交易的必經之路:戰勝期貨交易中的恐懼心理,和“趨勢”做好朋友

那如何在投資交易活動中判斷順勢而為呢?

秉承順勢而為的理念

秉承順勢而為的理念,需正確認識兩個方面的問題。

順勢而為中的“勢”指的是中長期走勢,即投資者需要根據中長期走勢決定自己的交易方向,做到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

順勢而為,重要的不是預測市場的走向和欺負,而是跟著市場的趨勢走。換句話說,就是追隨市場的大勢,跟著趨勢行動,直到這一趨勢結束。一位著名的期貨交易員曾經說過,當市場形成大的趨勢時,正是賺錢的時候,當市場往岔道發展時,你是賺不了大錢的。

勿以低價而買入,勿以高價而賣出,一切以趨勢為重。

沿著現有的趨勢,順勢而為。在客觀的技術分析證實新的趨勢確定後才進入市場,只要趨勢繼續對自己有利,或者與投資者建倉的相同技術系統沒有發出平倉訊號之前交易者都必須抱緊倉位。

順勢而為需要注意正確看待成本的制約因素。美國豆油的生產成本自2005年11月到2008年3月變化不是很大,但美豆油期貨指數由21.3美分/磅,若認為成本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那麼當豆油期貨達到40美分或50美分/磅是,就處於相對高位,此時若不秉承順勢而為的理念,而是秉承成本制約的理念,投資者就會認為50美分/磅的價格偏高,因此期貨市場應當賣空,結果自然和牛市和趨勢背道而馳。這也是通常所說的“牛市不言頂”的原因所在。在牛市中,價格的高低是相對的,應傾聽市場聲音、追隨市場趨勢交易。同理,熊市過程中,價格的高低也是相對的,不要因為相對於前期高點價格已經下降了20%,就認為這是相對低點,而是觀察市場的趨勢,即使下跌過程中,價格跌破成本價,價格的底部並不容易找,這就是“熊市不言底”的原因。

影響順勢而為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價格的高低

期貨市場上,價格高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的概念。因此投資者在交易中更多地關注相對高價和相對低價,避免依據絕對價格簡單斷定資產價格的高和低。原因在於,投資者關注價格的絕對高價和絕對低價時,容易忽視市場的趨勢變動,導致投資失誤。

案例

某投資者認為,滬銅指數由2003年2月到2005年12月期間,每噸銅的期貨價格由16700元/噸上漲到42324元/噸,價格上漲了兩倍多,此時每噸銅的生產成本儘管有所提高,但提高有限,因此期貨價格高估,他應採取賣空交易。分析這一操作的正誤?(讀者先不看解析,去自我思考)

解析

以上海銅期貨指數為例,2003年2月到2005年12月間,每噸銅的期貨價格由16700元/噸上漲到42324元/噸,價格漲幅很猛,但此時投資者並不宜採取賣空交易。原因在於,期貨投資應秉承順勢為的理念,傾聽市場的聲音,順勢而為。在市場趨勢未能發生逆轉時,不要過度關注價格的絕對高低,重點關注市場趨勢的走向。從K線形態來看,市場呈明顯上漲態勢,沒有指標表明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同時,均線指標一致表明,市場5日、10日、20日、30日、60日均線都呈現明顯的多頭排列,市場上漲趨勢較明朗,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或者買入建倉,或者將手頭多單繼續持有,這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儘管從生產成本的角度來看,生產成本提高不多,但銅的期貨價格不僅受到生產成本的影響,還受到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其他商品價格、美元貶值、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此時投資者應避免商品期貨和標的商品簡單對應、進而斷定價格的高低這一觀念,秉承順勢而為,才是正確的做法。事後來看,自2005年底到2006年5月,期貨價格保持上漲態勢,由42324元/噸上漲到84649元/噸。(這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覆盤看看,之前有的讀者把行情截圖發給我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恐懼心理

期貨交易中,所有的投資者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恐懼心理,這是常情。但如何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控制或戰勝恐懼心理,這才是關鍵。

交易中恐懼心理的產生原因

梅里安·韋伯斯特字典中,對恐懼一詞做了如下解釋:“對危險預期或者意識而導致的一種不安的情緒,常常表現為焦躁不安,亦會缺乏勇氣。”在期貨交易中,投資者之所以產生恐懼心理,原因在於投資者過分在意交易結果,是內心希望與害怕兩種情感潛在衝突的反映。正如馬克·道格拉斯這位交易心理學專家在《交易境界》中指出:“多數投資者確信他們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結果導致他們過分在意交易結果,盈利則欣喜若狂,虧損則心灰意冷。”由於每一筆交易在投資者心中都變得舉足輕重,因交易而產生的恐懼心理就對投資者產生很大壓力。

常見的恐懼心理和克服辦法

成功和失敗的交易者在交易活動中的心理狀態是不一樣的,正如開篇所說,知道不等於做到,成功的投資者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控制恐懼心理的產生。

第一,因害怕導致條理不清、貽害無窮。交易時,患得患失,無法有效的執行交易計劃。

常見的情況是,投資者不能適時的建倉或出局,當指標發出信號時不能堅決執行。原因是對交易計劃缺乏信心而放棄交易;太在意交易結果而非交易過程,導致關鍵時刻執行力不夠;對每一筆交易的價格要求過於理想。

克服這一恐懼心理的對策是:將交易看作一種“概率遊戲”;將虧損限制於小額;虧損頭寸不要加碼。

第二,因為害怕錯失機會,而入市交易。有些投資者進入市場並不是他們對市場後市走勢判斷多有信心,而是因為某些人暴富的錯誤示範效應讓他們害怕失去本輪行情,所以盲目入市。

對於該恐懼心理,採取的主要對策是:確認入市交易的判斷依據,當這一依據不復存在時,就成為離場的信號。

第三,因害怕由盈轉虧而急於獲利出局。這些投資者往往採取“及時止盈,放足虧損”

的策略。對於該恐懼心理,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採取不同的獲利平倉方式。那麼該如何平倉獲利呢?

獲利平倉方式有三種:一是設定一個固定的利潤目標。二是為盈利頭寸設定漸進止損,直至發生趨勢逆轉。第三種方式是將前兩種方式綜合利用,平掉一部分頭寸,鎖定利潤,對另一部分頭寸漸進設定止損。

第四,將投資盈利和個人價值成敗掛鉤而害怕虧損。某些投資者過分關注每一筆交易成敗,並將盈虧和個人價值混淆,結果是渴望正確,急於獲利。

對於該恐懼心理,有五種相關應對策略。首先確立交易是一種概率事件,有盈有虧,投資者追求的目標是總體利益。第二,交易者追求的是穩定盈利,而非筆筆盈利。第三,將交易視為機會,投資者的任務是制定計劃,尋找潛在回報較預期風險高出幾倍的機會。第四,牢記每一筆交易入市的原因,一旦原因不存在,立即離場。第五,交易有風險,每筆交易都要設定止損,判斷錯誤時,及時離場。

案例

1974年,NYBOT(現已併入ICE)的11號原糖由19.25美分/磅上漲到60美分/磅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才會實現順勢而為呢?

解析

1974年,11號原糖的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由2月的19.25美分/磅上漲到60美分/磅。這一過程中投資者要面臨多種恐懼心理和高低價格的影響,但只要秉承順勢為的理念,在市場趨勢沒有給出明確的不確定信號之前,並不止盈離場,其回報就異常豐厚。反之,若擔心盈利轉為虧損而匆忙獲利出局,或者因為期貨價格相對高而離場,必將因喪失盈利機會而懊悔。

同一品種,1980年12月底到1985年2月的過程中,市場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期貨價格由43.70美分/磅一路下跌到2.30美分/磅,再此過程中,要避免價格下跌程度的高低、擔心盈利減少而急於平倉獲利、原糖生產成本的制約因素等三方面的干擾,才能實現“放大盈利”的效果。

專家告誡

投資者對於專家的告誡,要持客觀的評價,注意和警惕某些因專家的話而產生的干擾。

如何正確看待專家所說的話呢?

市場上不存在預測永遠正確的權威,因此不要迷信專家;第二,不論投資者入市的理由是什麼,投資者是自己正真的主宰,需要自己對投資結果負責。

正如約翰·特雷恩在《點石成金》中所說:“一個知道如何將鉛變成黃金的人,是不會為了每年100美元的回報而把這個秘密告訴你的”。

如何貫徹順勢而為的理念?

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貫徹順勢而為:

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

“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是指期貨投資貴在看趨勢,而不是價格的絕對數量。市場價格漲跌波段走勢的頂部區域和底部區域是漲跌的基本轉折點,由於漲跌的趨勢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只要一波漲跌趨勢還沒有走到頂部區域或者底部區域,就需要按原來的市場趨勢操作。這也是梅拉梅德論市場中所說的“成功的投資大師是敢於在底部做空、頂部做多”的基本原理。所謂“底部做空、頂部做多”並不是說在趨勢波段的頂部區域做多和在底部區域做空,而是指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即使市場價格已經很低了,只要趨勢仍是下跌的,就可以繼續做空;在市場上漲的過程中,即使市場價格已經很高了,只要趨勢仍是上漲的,就可以繼續做多。LME3月底銅在2001年11月到2006年2月的波動過程也驗證了上述觀點,即使銅期貨價格已經由1336美元/噸上漲到5090美元/噸的相對高位,但均線系統呈現明顯多頭排列,且K線形態也呈現明顯的上漲,在相對價格高位,市場趨勢仍然上漲的情況下,應敢於做多,這就是“牛市不言頂”的含義。同樣,在下跌的通道里,比如2008年8-9月,價格由8086美元/噸下降到7535美元/噸,但市場趨勢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且尚未突破前期低點,因此在下跌的趨勢下繼續做空,這正是“熊市不言底”的體現。

投資者應該有宏觀思維模式,

而不拘泥於技術分析

秉承順勢而為的理念,需要關注市場的中長期趨勢,即市場大勢。應正確處理好“勢”和技術分析之間的關係。把握趨勢是關鍵,短期的技術分析反倒屈居於其次。大勢與短期技術分析之間的關係正如“道”與“術”的關係,勝者勝在勢,敗者也敗在勢。各類技術分析掌握得再好,若市場大勢判斷錯誤,最終很難盈利。在秉承該理念時,若投資者連“勢”都分析不出來,就會很容易陷入單純技術分析的泥潭。

因此,投資者應避開技術思維的陷阱或機械交易系統的陷阱,即不拘泥於短期的技術分析,採用宏觀思維觀察市場、傾聽市場聲音,在一個打仗的趨勢中,避免將短期頂部形態作為賣空的信號。實際上,在打仗趨勢中,每一個頂部形態走出後,最終都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底部。同樣,在一個大跌趨勢中,避免將短期底部形態作為買入的信號。在每個底部形態走出來後,最終都成為下一階段的頂部。

以LME3月銅為例,2009年2月20日後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態勢,到4月14日成為該段時間的一個頂部,價格為4929美元/噸;在市場經過適當回調整理後,成為5月後繼續上漲的一個底部。再次過程中4月初到5月中旬這段時間是關鍵時期,這段時間究竟是牛市的回調,還是熊市的開始,應隨時關注市場變動,傾聽市場聲音,避免技術分析和市場大勢兩者之間出現的不一致,給操作帶來不利影響。

以美豆油09合約2008年5月19日到2009年6月22日,日K線圖為例,自2008年7月1日後,市場開始出現明顯的下跌態勢,均線系統也呈現明顯的空頭排列。2008年8月21日形成了近一個多月的一個底部,由68美分/磅降到50美分/磅。50美分/磅究竟形成底部支撐,還是進一步下跌的頂部,需要下一階段的市場予以驗證。8月21日之後出現小幅反彈後,進一步下滑到9月16日的46.17美分/磅,創下該階段的新底,市場趨勢進一步明朗,走出了明顯的大降趨勢。這就驗證了“在下降趨勢中,避免將短期底部形態作為買入的信號,因為在每個底部形態走出來後,最終都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頂部”這一觀點。

感知市場

市場的趨勢是投資者通過觀察市場,進行交易後感知出來的,即在實踐中感知市場。若投資者交易一定數量的合約後,晚上能夠休息得很踏實,那麼他的交易基本上與市場趨勢一致;反之,若投資者感到焦躁不安,晚上失眠,則其交易方向或者與市場趨勢相悖,或者交易數量過大超心理承受能力。

增強抗干擾能力

市場的干擾可能來自市場本身的波動、投資者的自我因素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投資者要有強的抗干擾能力。

1、將虧損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合理設置止損位。在市場中,投資者買入期貨合約後市場不漲反跌、或者賣出期貨合約後市場不跌反漲都是常態。關鍵是,是否能夠將每筆交易虧損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

2、將交易看成是一種概率事件,與個人價值無關。

3、投資者追求的是持續一段時間的交易是盈利的,而非每一筆交易均是盈利的。判斷錯誤後,認輸離場才是最重要的。

期樂會|優秀交易員都在看

贏樂網 | 為交易員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