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這個銷售曾經欠債3000萬,靠一雙老人鞋賺了10個億,開店1500家

相信各位都有被央視上的一條賣老年鞋的廣告洗過腦。

這個銷售曾經欠債3000萬,靠一雙老人鞋賺了10個億,開店1500家

別的廣告都是各種各樣的小鮮肉帶鹽,但是這個廣告可以說是相當樸實了,廣告裡一群大爺大媽毫不遮掩的在誇讚著自己腳下穿的老年鞋。

猜看文章的你也在想,央視的廣告費應該不低吧?就一群大爺大媽靠著嘴上說的“不擠腳、不捂腳”這樣的廣告詞真的能賺的回廣告費嗎?難不成是傳說中的電視欺騙?

說出來嚇你一跳,這樣的一雙叫足力健的老年鞋,竟然一年銷售額就超過了10個億,還有超過1500家線下實體店。而更讓人吃驚的是,足力健的創始人也並不是什麼企業高管,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銷售員—張京康。

說起張京康這個人,人生經歷相當坎坷。

賣衣服、賣傢俱、賣保健品等等,張京康從15歲到39歲,幹過十幾份工作,幾乎都與銷售有關。

2000年,張京康從老家山西來到北京,成為北漂一族,剛準備大幹一場卻因為沒有暫住證被遣送回山西。

回到山西的張京康開始做起來保健品項目,而且合作對象還是河南羚銳製藥,好不容易賺了點錢穩定了下來,張京康卻覺得這並不是自己的理想,他想自己創業當老闆。

張京康自己首次創業,做的同樣是保健品,但是他一門心思的沉浸在保健產品的品牌塑造,忽略了用戶的需求,導致他的保健品根本沒有市場,這次創業以他欠下3000萬的鉅額債務而告終。

張京康並不是一個認輸的人,他開始反思自己,開始將目光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

張京康發現,他之前賣的保健品用戶體驗週期長,產品效果不能立馬顯現,能不能有那種立竿見影的保健產品呢?

張京康突然想到了老年人這個群體,要是能做出一雙方便老年人走路,讓老年人穿上後能立馬感到舒服的鞋子會不會很受歡迎?

這個銷售曾經欠債3000萬,靠一雙老人鞋賺了10個億,開店1500家

說幹就幹,2013年張京康開始研發老年鞋,並且在河南鄭州投放了大量廣告,結果僅2013年一年,就賣出了40多萬雙鞋子。

創立老年鞋公司以後,張京康做的第一步動作就是進行用戶調研,並且專門成立了一個用戶調研部門,自己負責管理。

張京康為了做出一雙真正符合老年用戶需求的老年鞋,開始走訪各個社區,挨家挨戶的拜訪老年人。

不僅仔細詢問老年人每次穿鞋時遇到的不舒服的情況,還請求老年人讓他仔細摸一摸他們的腳,看看問題出在哪。

腳掌變寬、腳趾骨變軟、腳跟疼痛等病症,成為了老年人平時穿鞋時的痛點。

張京康做出調研報告後,立馬根據這些病症研發出前腳掌更寬,更柔軟,專門適合老年人的鞋子,並且取名為“足力健”品牌由此而來!

張京康還給老年人研發了不同款式作用的鞋子,登山有登山鞋,旅遊有輕旅鞋。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冬天老年人穿上足力健的鞋子不會冷,張京康決定將羊毛加入到鞋子內襯當中,但是當他跑到河南焦作的羊毛加工基地後,發現羊毛的價格實在是特別高。

如果要購買羊毛,就要增加成本,但是老年人對於購物一向講究勤儉節約,鞋子賣太貴了肯定會失去一部分用戶。

羊毛必須用,鞋子又不能漲價,那成本必須降低。

於是張京康開始跟羊毛加工廠商商談,為了降低進羊毛的價錢,張京康先後來回15次焦作,跟廠商軟磨硬泡,終於把成本近50元的羊毛砍到了30元。

冬天到來,張京康的羊毛足力健鞋終於開始售賣,加了羊毛,價格卻還是不超過200元一雙,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人成為足力健的固定用戶。

後來,張京康還研發了老年人皮鞋,以同樣的方式,軟磨硬泡的將廠商報價18元的鞋底愣是談到了8元。

憑藉著這樣的毅力,張京康每一雙鞋的成本價都做到了最低,低成本、低售價的競爭方式,讓後來進入其它品牌望塵莫及。

話說回來最開始無忌哥提到的央視廣告,沒有如今的一線大牌明星,也沒有令人驚歎的創意,張京康卻花了2億元。

你肯定會以為張京康瘋了,下這麼大的本錢將廣告打上央視,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看電視?

其實不然,張京康反倒是深深抓住了老年人的內心。

這個銷售曾經欠債3000萬,靠一雙老人鞋賺了10個億,開店1500家

對於很多不會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來說,電視依舊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最好方式,央視也在他們的眼裡是具有權威性的。不少老人看完央視的廣告後,認定了足力健這個牌子。

他的營銷方式,雖然很“土”,

但他總是真正用心去了解用戶,

清楚的瞭解到老年人的需求,

用最“土”的方式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