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小米的手机芯片只用了一款手机就销声匿迹了?

醉美人爱学习


不说所谓的小道消息,单从常理分析也非常容易理解。

小米发布澎湃处理器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在继小米MIX系列的创新之后,小米也有技术储备实力。

但是处理器想要商用,没个七八年的沉淀不太可能。即便是强如华为,当初将海思处理器的定位放到了战略高度,整整烧了十年的钱以及宁愿损失市场也要全系华为手机压上去亲身造市场,最终才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相比华为在技术储备上不能比,在投入资金上不能比,在推广决心上不能比,所以当初只算是一个市场宣传方面的布局而已。

另外,唯一搭载这颗澎湃S1处理器的小米5C在市场的表现上又不尽如人意,而小米当初又面临着急切准备上市的目标,澎湃昙花一显的身世基本上可以想像得来。

不过现在小米上市成功,后期再次沉下心来推动澎湃的研发也不是没有可能。相比于其它手机品牌来说,笔者还是很看好小米的研发前景的。


互联网俊明说


小米的手机芯片只出现在一款手机上就销声匿迹,根本不是有的答主说的,是小米证明了技术上有研发能力后深藏功与名。道理很简单,既然小米证明了自己有研发芯片的能力,何不接着搞自研处理器?

实际上,雷军尝试自研芯片后,发现不仅得不偿失,还擎肘颇多,这才是小米澎湃处理器发布S1之后就销声匿迹的原因。

自研芯片是烧钱游戏

即使是使用ARM的公版架构,自研芯片也并不简单,不是招一帮技术人员,花上一点钱就可以搞定。

实际上,不同芯片制程工艺下,芯片设计的费用也大不相同,采用的制程工艺越先进,相应的芯片设计费用也越高。

国外曾有专业文章介绍:28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芯片,要投入5130万美元;16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费用接近翻倍,需要1亿美元;7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的费用飙升到2.97亿美元;5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的费用又飙升到5.42亿美元。

基本上,芯片制程工艺前进一代,相应的芯片设计开发费用翻倍。

澎湃S1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这就意味着雷军至少为它花了5130万美元;传说中的澎湃S2处理器将采用16nm制程工艺,如果消息属实,那么雷军还要再花1亿美元。

小米对澎湃芯片的定位是中高端,与之相对应的SOC芯片至少是高通骁龙660级别。骁龙660采用14nm工艺制程,远比传说中的澎湃S2先进。澎湃S2要保持竞争力,跟上14nm工艺制程的话,显然1亿美元开发费用不够花,预算要接近2亿美元。

近2亿美元(约13.8亿人民币)对小米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小米招股书,2017年小米经营利润122亿元人民币,设计开发澎湃S2芯片花的13.8亿人民币超过经营利润的10%。

自研芯片时间耗不起

而且,13.8亿人民币还只是开胃菜,随着芯片设计竞争烈度的升级,费用还会翻跟斗上升。直白地说,芯片研发会侵蚀小米利润,而且窟窿还会越来越大,对每年需要数次向股东公布经营业绩的小米来说,压力山大。

然而,背负巨大压力,所得却微不足道。澎湃S1用在小米5C上,其销量扑街,降价去库存。

华为自研麒麟芯片,烧钱无数不说,其间跌过的坑让后来者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 2009年发布K3V1,遭遇失败;

  • 蛰伏三年,到2012年发布K3V2,实现从0到1突破;

  • 2014年发布Kirin925芯片,才算在市场站稳脚跟。

华为自研芯片用了6年时间才找到立锥之地,这个时间,小米显然耗不起。

自研芯片会惹高通不开心

即使小米不怕烧钱,也有耐心不怕耗时间,澎湃芯片如期发布,而且性能表现突出,它仍然难逃被高通捏死的命运。

小米对澎湃芯片的定位为中高端,这个区间也是小米出货量的集中区域。小米大规模采用澎湃芯片(不如此将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意味着数千万片高通骁龙600系列芯片……卖不出去。

高通不高兴了,小米将面临两大难题:

  • 联发科已退出高端市场,高通对小米断芯的话,小米高端机将无芯可用;

  • 小米在通信领域专利为零,缺少和高通谈判的筹码,高通发动专利战的话,小米将动弹不得,市场尽失,成为第二个魅族。

总之,澎湃芯片在小米的版图里,最多是一次尝试的产物,销声匿迹实属正常,即使继续存在,也是一个龙套式的存在。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魔铁的世界


小米公司在2017年发布了小米公司的第一款基于ARM构架的移动端处理芯片——澎湃S1,并同期发布了搭载澎湃S1的小米手机,小米5C。

澎湃S1的处理器性能,基本达到了高通625芯片的性能,用于当年的中低端的手机上还是没问题的。不过2017年基本上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年头,中低端的手机的竞争又十分巨大,因此小米5C的销量就委实有限了。

在澎湃S1的发布会上,雷军同志慷慨激昂,表示小米公司会持续在芯片上继续投入,力争让小米成为一家拥有核心科技的高科技企业。但是,雷军也在发布会上透露,芯片的研发是需要高昂费用的。而S1的诞生委实是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因为小米公司旗下的芯片研发团队——小米松果其实是收购的。而澎湃S1实际上是在小米收购该公司时,已经研发得差不多了。因此,在S1的流片过程中,全是一把过!因此让雷军误认为,做芯片也不过如此嘛!

但是到小米研发第二代芯片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了。所有的研发资金都必须小米公司自己支付。一次流片就几百万出去了。多次流片失败之后,小米有些扛不住了。

随后,小米松果团队传出了解散和重组的传闻。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松果团队在研发下一代芯片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除了自身在研发公关上出现问题之外,小米公司也有高通的投资。而高通是做什么的,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所以我相信,小米公司要自研芯片,高通公司不做出一定的掣肘那都对不起自己吃的那碗饭对吧!

所以,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澎湃芯片只出现了一代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我相信,小米公司并不会就此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停住脚步。2019年,小米公司已经成为了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我相信,小米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应该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芯片的研发。

当然,就算小米放弃了自研芯片,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会有大量的新的芯片公司诞生。前有华为海思,后有阿里平头哥。还有更多的芯片公司拔地而起,所以,即便小米放弃,还有后来人。

感觉我说得有点道理,就给我点个赞,留个言,顺手关注一下人家呗!~谢谢!


FungLeo


小米的手机芯片只出现在一款手机上就销声匿迹,根本不是有的答主说的,是小米证明了技术上有研发能力后深藏功与名。道理很简单,既然小米证明了自己有研发芯片的能力,何不接着搞自研处理器?实际上,雷军尝试自研芯片后,发现不仅得不偿失,还擎肘颇多,这才是小米澎湃处理器发布S1之后就销声匿迹的原因。


小米5C市场反响特别差,在手机上市没多久就从1499的价格降到1299。这款手机在京东的618活动的4天中,仅售出7台。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耗电特别快,手机发热严重。有用过火龙火麒麟的用户肯定知道,这些问题多半就是处理器问题所导致的。除了处理器的问题,还有基带也缺失仅支持移动网络,同时手机也有WIFI断流,网络断线的问题。时间点到了17年12月,小米5C在官网正式下架(下架之前第三方早缺货很久了),5C寿命不足一年。小米到现在也再没上新搭载澎湃S1的手机。



去年11月底,小米松果发布了“自己”的NB-IOT芯片,但随后就被多家专业半导体媒体质疑。因为松果团队还没研发NB-IOT芯片的实力,市场上也仅有华为高通中兴RDA等少数几家研发成功并上市。突破芯片的技术垄断对整个国家来讲固然至关重要,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先说后做、不切实际的放空炮。


新来的小徐


小米迄今为止搭载的第一款自家处理器是小米5c,也就是小米澎湃s1,于2017年2月发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它升级出现的消息了

S1的工艺标准是28nm,放在今天的动不动7nm工艺,说实话有点过过时了,在当时的定位只能算是中端水准,被拿来和联发科的MT6755对比,虽然表现还可以,但是这更像是一场试水

销声匿迹,可能很多原因,毕竟市面上有更加成熟的高通骁龙处理器可以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那都是未知数的,看看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它的研究跨度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人早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了,小米,还需要多长时间去研发,才能达到目前主流市场的地位,难度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小米产品的定位,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那么它的利润点有多少,研发是及其烧钱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它能否顶住压力,销量上去的同时,又有多余的时间金钱进行研发呢

所以说,小米那么大的企业,没有继续延续澎湃芯片的研发,我想它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肯定有它的道理


熊二科技说


小米自主研发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小米5c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澎湃s1手机。小米澎湃S1虽然着实让小米澎湃了一把,但由于研发成本高昂,性能方面没太大优势,市场认可度较低,另外迫于高通的压力,所以小米澎湃S1仅应用在小米5c上,随后就销声匿迹了。

澎湃S1研发成本非常高

雷军在澎湃S1的发布会上表示手机芯片行业10亿起步,可以说澎湃S1的研发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由于搭载澎湃S1的手机仅有一款小米5c,由于市场表现一般,所以澎湃S1的实际出货量并不是很多,摊销到每台手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澎湃s1跑分表现不错,但功耗控制和兼容性方面表现一般

虽然澎湃s1跑分在高通骁龙625之上,理论性能表现不错,但由于澎湃S1采用了28nm工艺,发热较严重,而且在技术成熟度较低,在兼容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还是和骁龙625存在一定差距,而小米5c的市场表现也非常一般,这也是澎湃s1逐步销声匿迹的一个主要原因。

迫于高通的压力

小米当初研发澎湃S1芯片,主要就是想摆脱对于高通的依赖。虽然小米澎湃S1芯片很难对高通芯片造成威胁,但还是让高通有所忌惮。所以小米迫于高通的压力,仅发布了一款澎湃S1手机,就没有下文了。

芯片研发需要长时间的巨额投入,才有可能成功

华为最早推出的麒麟芯片技术成熟度较低,很多都是用在山寨手机上,但随着华为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目前麒麟手机芯片已经成为了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让华为具备了同苹果、三星等国际手机大厂同台竞技的能力。澎湃S1作为小米的首款手机芯片,性能方面表现已经很不错了,但由于缺乏后续的研发投入,所以小米的澎湃手机芯片也就悄无声息了。

小米因为想摆脱对于高通的依赖,所以自主研发了澎湃S1手机芯片,但同样由于高通的压力,以及芯片自身原因,不得不被迫放弃了手机芯片的研发,对于小米而言也是很无奈的事情。虽然短期内小米依靠高通的大力扶植,小米手机的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但从长远看,如果过度依赖于高通,很容易受制于人,所以小米手机如果要做大、做强,必须考虑自主研发芯片。



智慧新视界


澎湃S1迄今为止只在一款手机出现过,那部手机就是小米5C。

小米5C市场反响特别差,在手机上市没多久就从1499的价格降到1299。这款手机在京东的618活动的4天中,仅售出7台。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耗电特别快,手机发热严重。有用过火龙火麒麟的用户肯定知道,这些问题多半就是处理器问题所导致的。除了处理器的问题,还有基带也缺失仅支持移动网络,同时手机也有WIFI断流,网络断线的问题。

时间点到了17年12月,小米5C在官网正式下架(下架之前第三方早缺货很久了),5C寿命不足一年。小米到现在也再没上新搭载澎湃S1的手机。

澎湃s1处理器差没有市场是主要因素,一部分人因为信任小米才买的5C,另一部分除开处理器不谈5C的性价比也是挺高的。但谁知买后就入了坑,以致5C口碑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再出新澎湃S1手机卖不出去亏血本不说还占仓库,小米不会蠢到自毁招牌吧?

澎湃S1芯片研发初始的失败其实并不算什么吧,这一次的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嘛。

在澎湃S1后不久就传出了澎湃S2的消息。好些人也在疑问澎湃S2本不是应该发布了吗?这时间间隔太久了,是小米已经放弃芯片了?

刚好在不久前网上有看到这样的一篇知乎回答的截图。

其中红框框住的内容跟澎湃S2有关系,这个回答是“小米内部员工”的料子。从文中描述来讲,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哈,小米的家事就不多谈了吧。从内容可以看到芯片研发非常非常烧钱,并且烧钱也未必做的好。

不过我想小米如在手机界一直耕耘下去并且要做大做强的话理应得有代表自己品牌的芯片。小米没理由也不应该放弃研制芯片路程。

在另一方面根据台湾产业链的信息是16纳米工艺的澎湃S2在今年5月已完成量产,处理器采用了4个A73大核+4个A53小核的八核心结构,GPU采用了Mali-G71MP8,整体性能和麒麟960看齐。

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见到澎湃S2真身。现在小米手机中已有搭载骁龙660售价仅1千多点的小米6X,如小米真上澎湃S2,不知道会在哪个价位出现呢?


IT数码大排档


感谢您的阅读!

2014年10小米悄悄成立松果子公司,设计芯片,到2017年2月发布。历时3年多,我们能够感觉到小米的不容易,所以其实我们并没有资格去评判小米澎湃做的好不好,多少个日夜的辛苦,我们看不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华为04年做芯片,14年的风雨,才让麒麟风靡,三年,对于芯片还是太短了!

澎湃S1

14年小米松果公司成立,3年后,小米澎湃s1发布,这款使用28nm工艺的处理器,搭载4×A53(主频2.2GHZ)+4×A53(主频1.4GHz),GPU使用的是Mali-T860。

那么,它到底好不好,我们通过小米5C的跑分告诉大家,安兔兔跑分59334分,这个分数算的上不错,在GeekBench单核多核跑分中,单核765分,多核2316分。虽然表现一般,但是着实不易,和骁龙625相当,基本达到中低端处理器的要求。

澎湃销声匿迹

开头很好,为什么澎湃s2销声匿迹呢?其实,这是不对的说法,我们没有澎湃处理器的消息,并非小米不在研发,而是小米还是在留后手。

一方面可能受到高通的影响,作为小米的处理器直接供应商,自然不希望小米脱离它的掌控,另一方面受到市场影响,小米近期还在研发更有意义,更能推出市场的处理器,防止受各家处理器影响,而不能将处理器更好推向市场!

最后

小米实在蛰伏,3年的时间已经做出了堪比骁龙625的处理器,那么未来小米处理器应该也是小米需要重点研发的对象,这是小米必须要做的也是亟待发展的部分!


LeoGo科技


小米的处理器肯定是不会销声匿迹的,只不过目前只推出了一款芯片而已,造芯片的路任重而道远没有深厚的积累是不能大批量出货的,造出高端芯片就更不要说了!小米澎湃SI处理器采用了和联发科P25以及高通626一样的64位AMR的Cortex-A53内核,GPU采用的是采用ARM提供的Mali-T860,从硬件上来看这就是一块定位中端的处理器。

大家都知道小米5C是搭载澎湃S1处理器的机型,首发价格是1499,从售价来看我们就知道这款机型的定位就是中低端机,所以规格参数平平的澎湃S1处理器搭载在小米5C上面也算是合情合理,虽然不高端但是性能也是绝对够用的,采用了和高通626一样的内核,高通626的口碑大家应该也是清楚的!

由于这颗处理器还是采用的老的28nm制程工艺,发热的控制的一般其它的问题也不少,以至于有媒体说澎湃S1处理器造就了最短命的小米机型,发热耗电就算了,关键是小米5C还支持移动4G网络,联通4G和电信4G都不支持,你叫用户怎么热爱的起来?所以上架几个月之后就匆匆下架了...

研发芯片没那么容易,小米的澎湃S1耗时28个月才完成,小米先是投资了10亿人民币,然后又追加了10亿美元的投入,从2014年开始筹备,2106年年底才实现量产,而且花了这么多钱,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推出的产品还不够理想,就足以证明生产手机芯片的不容易了!

参考华为我们就能知道了,华为在2004的时候就组建了芯片研发团队,直到五年后才推出第一款手机芯片,而且第一款芯片还没有量产,十几年过去了华为的970处理器性能和高通的处理器都还有一些距离,麒麟970的GPU运算能力还是不及高通835,做处理器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小米投入了资金就不会放弃芯片的研发,第一款芯片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是正常的事,第二款芯片肯定要准备好才能发布,目前网上已经有爆出澎湃S2处理器的信息了,大家也不需要着急,在合适的时间肯定会推出的。

厚积才能薄发!


水哥爱搞机


去年2月份小米公布了澎湃系列的首款芯片澎湃S1,当时雷军任重道远地说“小米选择这条路是九死一生, 可能十年才能见硕果。”

而时隔不久,今年四五月份澎湃S2即将亮相的消息在网上盛传,但是直至今日,这款自研芯片还是“未见其人”。与此同时,小米9月份公布了一则消息,颇为耐人寻味,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宣布将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合作关系,未来将以中天微的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由松果电子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SoC硬件产品。

这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小米离雷军所想的自研芯片越来越远了,甚至也可以说,这是小米放弃自研芯片的一个预兆,未来很可能在芯片市场将以解决方案商的身份出现,而不是直接跟芯片大佬们抢生意。

虽然现在断言还有些过早,但小米自研芯片迟迟不见上市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正视前段时间掀起的“自研”潮到底是不是一种商业噱头。

在崇尚技术的今日,智能手机厂商及其它互联网公司中但凡打出“自研”旗号的,几乎无一例外地获得一片叫好,但实际上,这些没有芯片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合作定制的方式,堂而皇之地对外发布芯片,还美名其曰是“自研”,这更像是蹭热点、收智商税的做法。比如,华米发布不久的“黄山一号”,最后被确定是找杭州国芯定制的一款芯片。而此前,国芯也曾帮出门问问定制过一款类似的Ai芯片——“问芯”。

另外,去年11月底,小米松果发布了“自己”的NB-IOT芯片,但随后就被多家专业半导体媒体质疑。因为松果团队还没研发NB-IOT芯片的实力,市场上也仅有华为高通中兴RDA等少数几家研发成功并上市。

突破芯片的技术垄断对整个国家来讲固然至关重要,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先说后做、不切实际的放空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