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们买银行非保本理财有亏本的吗?

立法反霸凌


据我所知,没有一家银行机构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有过亏本的情况出现,最坏的也就是到期收益达不到预期,99%以上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还本付息的!

  • 非保本理财产品安全性也极高
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将全部变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不保息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将会在2020底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根据以往情况来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虽然存在理论上的损失本金和收益的可能性,但是极少出现损失收益的情况,亏本的情形更是一次也没有。

根据融360的2017年银行理财年度数据显示,在2017年逾30家银行超过210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整年到期理财产品31178款的0.67%,也就是说超过99.33%的到期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本金和收益的。

  • 日后非保本理财产品出现亏本的可能性不大
银行作为最大、最正规的金融机构,安全性一直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储户来说,银行也一直是他们最信赖的存款、理财机构。所以说,银行发行的存款产品以及理财产品的利率或者预期收益率可能不如其他金融机构高,但是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银行的底线!哪怕国家不允许理财产品进行刚性兑付,但是短期内不会有银行打破这个局面,因为由此产生的信誉危机将是破坏性的!

综上所述,以前发售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确实存在损失部分收益的情况,但是并没有亏本的情况出现!


奇葩财经说


最近,很多网友从P2P平台全部退出了理财资金后,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样可使资金更安全一些,但又听说银行由原来预期收益率,变为净值型理财,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也要打破刚性兑付,不保本不保息。于是,很多人问我们,买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有亏本案例的吗?

随后,我们去问了一下周边常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买了近十年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从没有过亏本的案例。也只有少数银行的理财产品没有预期的那么高,真正买银行理财产品亏到本钱的情况,非常罕见。

我分析一下周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朋友的有两个特点,一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都是R3层级以下的理财产品,从不涉及R4、R5层级。但即使是买了R4、R5的产品,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收益率没达到预期的,更没听说亏损的案例。

实际上,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必须做一份《风险承受度》的测评表,该份测评表可以判断出你个人的综合情况适合买哪类产品,比如你的测评结果是R2,那你只能购买R2以下层级的产品,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你买到与自己情况不匹配的产品,从而降低了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二是,了解一下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配置方向,如果是债券、大量标准化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这几部分低风险资产占比高达80%,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占比也只有10%左右,在这种的比例配置下,发生亏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打破了刚性兑付,但还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资料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封闭式非结构性(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23087款到期,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13908款,公布的产品中仅有6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且整体差额仅有0.1个百分点。

不过,在二种情况下,投资者去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是有可能出现亏损的:第一种,飞单业务,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与社会人员窜通搞投资。就制造一款虚假银行理财产品,来让投资者购买。如果投资获得了不错的回报,那么客户资金通常不会有风险。但是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最好是柜台购买或者到该银行的网上购买。

第二种,投资者买了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也有可能搞得血本无归。一些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委托银行代销其理财产品,银行从中抽取提成。而投资者如果去银行,要求推荐收益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往往会推荐一些第三方理财产品。这样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才比较大。我身边就有朋友购买银行代销的股票型基金,结果亏损超过50%。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安全。

虽然银行马上就要打破刚性兑付了,但只要你不是买到银行代销第三方理财或者“飞单”理财,那么即使是非保本理财发生亏损的概率也是不会很大的,特别是你购买R3层以下的理财产品,本金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所以投资者在闻听银行理财产品将要“不保本不保息”后,也无需过于担心。


不执著财经


银行的非保本理财有很少一部分未达到预期收益的,有极少数出现过亏本,以我个人经历来讲,曾经在2009年我们行的一款100万起存的理财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收益,出现亏损的情况,具体哪只产品不再多说了,在这近10年时间里有且仅有这一只出现了意外,其他产品基本都达到了预期的收益。

2018年3月底,共有15212款理财产品到期,6149款产品披露了实际到期收益率,只有157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达标率97.45%,未出现一款产品亏损。

整体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手段,有分级制度,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只适合特定人群,并不会向所有人都推荐。

严格来说,资管新规以后,所有的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理财,但是不刚兑,并不代表会亏本,这两者之间并不是非左即右的关系。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性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资金投向,取决于理财产品的类型

银行理财对于产品根据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R1-R5,R1\\R2为稳健型,R3为平衡型、R4/R5为成长型和进取型,按照资金投向大致可划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II型

债券型理财主要的资金投向在于中央票据、短期高信用等级企业债,风险程度极低,本金有保障,收益率浮动也不会很大,风险极低。

信托型理财主要投向商业银行或者高信用等级的金融机构担保、回购的信托产品,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收益权信托产品,风险适中。

这两种属于作为理财投资,是不错的选择,风险适度,收益稳定


了解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在我们选择产品时就要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接受程度相匹配的产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一些债券型和信托型的理财,风险程度不大,出现亏损的几率极小。

所谓的非保本理财不等于亏本理财,没必要因为不刚兑就引起恐慌,银行作为一个对社会舆论有很强依赖性的服务行业,对自己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大家也要有信心。


不立而立


以本人为例,买了近十年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了,从没有过亏本的案例,当然我购买的都是R3层级以下的理财产品,从未涉及R4、R5层级的,但即使是R4、R5的产品,我工作这么多年也仅仅听说收益未达到预期的,但是没有听说过亏损的案例。

银行理财的风险

银行理财按风险层级一共分为五款:R1、R2、R3、R4、R5,其中R3及以下的风险分类为中低风险产品,也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主要构成(90%的银行理财基本在这个范围内),R4、R5收益率较高,风险也比较大,但主要面对的是高净值人士。

其实如果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就知道,购买前,必须做一份《风险承受度》的测评表,该份测评表可以判断出你个人的综合情况适合买哪类产品,比如你的测评结果为R2,那么你只能购买R1及R2层级的产品,R3及以上的无法购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你买到与自己情况不匹配的产品,从而降低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故而在银行做测试时,一定要如实填写信息。

低风险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

一款理财会不会出现亏损,关键是看它投资产品的风险度,比如余额宝,我们都认为它不会亏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投资的主要是银行存款、票据及债券这类低风险的产品,那么银行的理财主要投资的产品是什么呢?以下图为例,建行的一款低风险理财,投资范围内明确里主要投资的为债券类资产(比如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以及货币市场工具(比如存款),整体风险较低。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截止2017年末银行业存续理财产品的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前四大部分为债券、非标准化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以及权益类资产,与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不同的是,余额宝主要存放为银行存款配置部分债券;而理财主要是债券配置少部分存款,故而银行理财的风险度会略高于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但相应的收益率也高。

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封闭式非结构性(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23087款到期,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13908款,公布的产品中仅有6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且整体差额仅有0.1个百分点。

额外说一点,未公布的并非就是亏损,而是我国的银行并非都是上市银行,未上市的银行,相关的数据及信息是允许不对外披露的。

总结

只要你不是买到“虚假”理财或者“飞单”的理财,那么非保本理财发生亏损的概率并不大,特别是你购买的为R3层级以下的理财产品,本金安全的保障最少在95%以上,所以无需过于担心。


鲤行者


首先明确一下观点:在任何渠道够买的非保本理财,都不是保本产品,都有可能涉及到本金亏损。

在之前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理财产品投向是什么,预期收益怎么来的。很多人就关心,起点多少,收益多少,保不保本。如果银行的客户经理给你说不保本,你还会够买银行的理财吗?又有多少银行的客户经理是拿着非保本理财,告诉客户保本,诱导客户下单购买。

银行的理财也有发生兑付违约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之前尤其是大行,在发生兑付违约时,会选择刚性兑付给客户,不会给客户造成损失。实则有的银行不良资产就是放贷造成的。而且银行的利润非常高,也有自己的资金池,所以即使发生风险,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银行都会选择刚性兑付给客户,所以大家在够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时,才没有出现风险。

但是现在不行了,资管新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你买的任何理财产品都对应有项目,如果项目发生违约,那银行是没有义务把本金兑付给你,因为投资就有风险,就会面临亏损。

一般情况,在银行购买固收理财产品出现亏本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一方面银行的风控都会比较严格,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者信用评级不高的企业,银行都不给企业放贷款。反观越是质量好的企业,贷款利率还低于银行的基准利率,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理财产品收益为什么会越来越低,因为很多投向都是优质的企业平台,本身贷款利率就低。打个比方:银行某个项目贷款放出去利率5%,那给到老百姓手里利率可能就是3%。所以,当遇到预期收益比较高的时候,想想背后的企业评级高不高,不要盲目只开收益投资。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注意购买方式和渠道,这个是为了防止银行员工忽悠引导客户购买其他类型产品,有的被银行员工诱导性够买保险产品,无法到期退出,有的是购买了第三方理财,比如P2P,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只能投诉银行员工,或许都解决不了办法。最好购买产品,直接在银行柜台或者手机客户端购买。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人问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材疏学财


朋友们好!常言道,留得青山寨,不怕没柴烧!老祖宗的话是千锤百炼的真理!投资理财对咱老百姓来讲首先是保本,之后在谈收益!可是现在,人家不让卖保本理财,不能不说对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买理财产品的朋友大量减少,也就不足为奇!明确的讲,银行的非保本理财,绝大多数都如期兑现了本金!

首先我们来看看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保本理财由发行人,提供本金保障承诺!非保本理财,发行人不承诺本金保障,亏损本金由投资人自负!合不合理很难讲,只能说是规定…

第二个区别,部分保本理财提供,本金与收益的双重承诺保障。简单讲收益如果低于承诺的话,发行人负责补齐。现在也改了,收益也不保证。

我们再来看一下保本理财与非保本理财的相同之处:

第一银行的保本与非保本理财相同类的产品,在投资的方向,投资的产品,期限,预期收益方面没有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一致。最简单讲就是把保本理财名称换为非保本理财!或者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其他完全一样。

第二,我们来看一下银行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有变化!很显然,只换一个名字,同样的产品是不会发生风险等级上的变化。例如一款原来的保本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2稳健型!(这也是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那么他现在的风险等级仍然是R2稳健型!没有任何变化!

第三,来看看收益变动!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产品在收益上,同类产品是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说有变化,那么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假设同时有保本与非保本两个同样产品,可以明确的讲,他们的收益不可能有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保本与非保本,只是名称上的改变,是一个规定!但是确确实实也少了一个保本的承诺!尽管银行稳健型R2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小收益稳健,如果有保本承诺会令人更安心,更放心。但另一面,没有了保本承诺在目前理财市场中,银行理财产品依然较为稳健,风险较小!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咱老百姓购买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绝大多数都如期兑现了本金口碑良好!在金融市场多变的形势下,银行非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依然是咱普通老百姓安全投资理财的首选。

祝朋友们理财顺利!


理财迦


我没有购买银行非保本理财的经验,也没有银行非保本理财亏本的情况。一般只会购买银行推出的理财还有国债、国债逆回购、货币基金、P2P理财这些理财产品。因为,如果按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程度由低至高来排列的话,分别为保本保证收益类型、保本浮动收益类型、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

但以我知晓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银行推出的理财并没有出现过大问题的,出现过达不到预期的收益率,也就是说实际的收益率会低于预期的收益率,但是损失本金的好像尚未发生。这个只是在印象里是没有听说过银行推出的产品发生了亏本情况。要是一些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让银行代销的产品,可能是存在亏损现象。

现在我国对于银行理财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但是相对的风险还是需要防范。比如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为银行理财而不是其他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推出的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如果给这些排个序的话,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找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远远大于银行自身推出的理财产品。

当然,如果在等同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安全系数高的理财产品。并且非保本理财的收益性也是浮动的,存在不确定性。理财就需要规避高利率的诱惑,最为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


厚金说


评论员门宁:

身边的朋友有过购买银行代销的股票型基金,亏损超50%的情况。笔者只购买定期固定收益产品,未曾亏过本。

笔者有个曾在某国有银行西部某分行工作过朋友几个月前来北京出差,跟我讲述了一些银行业的乱象,刷新了我对银行理财风险的认识。

最严重的风险不在于产品亏本,而在于飞单。飞单就是银行员工把你的钱用于购买非银行推出或代理的产品。当年泛亚金融在全国大行其道的时候,银行有员工假装给客户买了定期理财产品,偷偷把客户的钱买了泛亚的产品,从中赚取利差,结果泛亚出现问题,客户的几百万打了水漂。最后银行为了维稳,给员借钱偿还给客户,这个员工只能一直给银行免费打工偿还借款,否则有被可能被银行报警抓进去。

因此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确定我们够买的产品是否是银行正规的产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识别产品本身的风险。

对于没有金融学基础的人来说,识别风险很困难,只会通过收益率区分产品。但实际上银行根据产品风险特性,按照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产品划分了等级。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五个级别。

R1级(谨慎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一般由银行保证本金的完全偿付,即保本。

R2级(稳健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但风险很小。

R3级(平衡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多数情况下是十分安全的,亏损一般会控制在10%以内。

R4级(进取型) 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可能出现30%以内的亏损。

R5级(激进型) 本金风险极大,收益浮动且波动级大,大赚大亏都有可能。

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选择风险匹配的产品。对于多数投资者,我建议选择R3以内的产品。能够清楚认识风险且能承受亏损的专业投资者,才应该考虑R4和R5的产品。


首席投资官


我不是银行的员工,但很信赖国内的国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大型银行。

原来是一部分银行存款,一部分购买国债。距今购买银行理财也有近三年的时间了。

购买银行理财这几年,都是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购买的非保本理财产品,都是购买风险等级R2以下的理财,这样的风险等级较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逾期或者没有按约定兑付本息的事情。

购买银行理财之前,你最好去每一家银行网点走走,问问那些买理财的客户,这家有没有发生本息亏损的过往,以便你决定去哪一家购买。


大姐不落伍


平头老百姓一枚,没啥本事,攒点也不容易。银行利息太低,没办法为了尽量减少因为通胀带来的损失,只好拿出部分钱买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吧,没有遇见过亏本的,原来因为基本上都是买保本型的多,非保本的也买过,近年取消了保本型理财产品,只能买非保本型理财,现在银行又有个结构性存款保本,利息浮动,但最低利息也比一年期利息高点,大家可以观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