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史书记载夏朝的核心区域,异乎寻常的与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一致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代典章文献的汇编,保存了不少商代及西周初期的重要史料,由于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浩劫,我们至今只能看到的只是残本而不是全貌。在这本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史典籍中有《夏书》的篇章,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存在。此后的历代史书都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立体的印证了在商朝之前,确实存在着一个朝代。

史书记载夏朝的核心区域,异乎寻常的与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一致

夏王朝真的存在吗?

多本先秦史书立体印证夏朝核心区在伊洛河流域

《尚书》

在古文《尚书-夏书》中,有一篇《五子之歌》记录了“太康失国”事件,太康为大禹的孙子、启的儿子,其在位期间,贪图安逸,盘游无度,在洛水南岸打猎一百天(十旬)也不去,后裔趁机作乱阻止太康回朝,太康随行的五个弟弟没人作一首歌,批评太康的过失,所以称为五子之歌。这些记载表明,夏王朝的都城就在洛河流域(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于此记载相同)。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编年通史,同样记载了夏朝的相关历史。据记载,夏代的帝王太康,以及之后复国的仲康到夏末的桀,他们的都城都在斟鄩(zhen xun),而斟鄩的位置记载也很清楚“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显而易见就在伊洛河流域,也就是今天了洛阳一带。

史书记载夏朝的核心区域,异乎寻常的与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一致

伊洛河流域

《国语》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中,依然记载了周人对“昔伊洛竭而夏亡”的记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要营建新的都城,周武王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武王认为,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定都的地方(昔有夏之居),并且离天室山(嵩山)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成周城”,并将九鼎置于此。

洛阳二里头遗址与史书中记载的夏朝核心区域异乎寻常一致

上面那些比汉朝初年司马迁的编纂的《史记》更早的史料,都从不同侧面相互佐证了夏朝的核心区域就是在如今的伊洛河之间。在半个世纪前,考古人徐旭生先生曾经根据文献的记载,按图索骥在今天的洛阳偃师二里头一带,发现了一处古遗址,他的位置正好就在古洛河与伊河之间(现在的洛河是改道之后的)。

史书记载夏朝的核心区域,异乎寻常的与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一致

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了近50多年的发掘,二里头遗址的C14测年结果约为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500年,其时间与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时间也有重合,其发掘出土的大型宫殿遗址、青铜礼器群都表明这是一处都邑性遗址。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测年结果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史书记载夏朝的核心区域,异乎寻常的与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一致

二里头遗址与周边资源形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