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玉米大豆主产区大面积干旱,你觉得秋粮的收购价能涨吗?为什么?

leejq1985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今年的干旱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玉米生育期,在玉米苗期由于田间缺乏水分,影响到发芽率,玉米出苗率不齐,而对于田间那些出苗的玉米来说,很多也会由于后期干旱而出现弱苗现象。另外由于玉米大小苗的情况,群体结构不合理,玉米在抽雄阶段也会出现授粉不完全或者无法授粉的情况,出现凸尖或者凸穗。应该说今年玉米检查已经确定无疑,对于各位农民朋友来说唯一的指望就是今秋能够卖一个好价钱了。

然而就今年的行情来说,科学兴农认为价位涨幅依旧有限,对此本人之前也曾多次指出,当前我国玉米现状就是利好不断,价位不涨!之所以出现这么一个奇葩局面,科学兴农认为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

政策性拍卖

要说对于玉米市场影响最大的当属临储了,春节过后至三月中旬,玉米价位一路飘红,短短一个半月,玉米价位上涨20%的幅度,然而三月份临储一个拍卖就将价位打压下去了。临储的拍卖对于粮食价位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自然在粮价上涨过程中,也会起到抑制的作用,通过一直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供给平衡实施调节,保障了今秋玉米价位的稳定性。

玉米市场供给充足

说今年玉米充足主要是临储玉米充足,据机构预计目前临储还有一亿吨的玉米,以如此巨量的玉米供给来说足以保证市场的稳定性。据不少媒体预计根据今年玉米消费终端的需求以及国内今年的玉米产能来说,今年的玉米缺口额度将会超过2000万吨,不过即便这个数字能够最终坐实,然而面对着亿吨临储的储备,你认为市场的玉米价位能够上涨吗?只能说难,非常难!

综上来说,今年的玉米价位上涨难度确实不小,不过由于今年库存继续下降,并且产能有所降低,玉米利好因素一波接着一波,加上今年农资成本再次攀升,相信今秋的玉米价位将会有所上涨,不过上面也说了,不要抱太大希望,能够小幅度上涨就不错了。

而对于大豆来说则有另一番景象了,据多方媒体预计,在缩减了美国进口大豆量之后,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会比2017年缩减1000万吨,如此一来对于我国国产大豆将会有强力刺激,价位上涨也将是大概率事件。虽然目前大豆价位尚未体现出太大优势,然而未来随着时间的推进,价位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7、8月份“持续干旱”意味着会减产,采收量少将导致玉米、大豆涨价。当前玉米0.96元/斤,折合1950元/吨左右。大豆2.3元/斤,折合4500元/吨左右(价格因地而异)。


秋季采收之际,涨价是一定的事情,目前关心的是涨价的幅度问题,编者给你分析一下导致价格上涨的哪些因素?

1、种植面积的减少,从2016年开始种植面积逐年在减少,量少对涨价有推动作用。

2、因干旱等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不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而且农产品的质量程度也不佳。


3、秋季的季节是消费的旺季,相比较夏季消费量比较多,相当于短时间内属于供给少于需求的局面,有利于涨价。

4、市场行情的回暖,大宗企业采购的热情骤增。再就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会备货状态,加大了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关系。

所以说,秋季涨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农户最关心的就是涨幅是多少?编者预计以玉米为例,一斤突破1元,小麦一斤1.25元,大豆一斤2.5元以上,折合涨幅约为5%左右。


小希时间


玉米收购价格肯定涨,这是必然的,但是大豆却是不敢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玉米大豆主产区干旱影响了收成,而且前段时间的特大暴风雨对138万公顷的粮食作物都造成了影响,加上这两个自然灾害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普遍减产30%也是正常的。还有另外几种原因。

①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东三省今年准备减少三成左右的玉米种植面积,主要是准备扩增大豆的种植面积,因为大豆这几年来连年进口增加,尤其是去年进口达到了9552万吨,这对我国大豆的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并且提高了大豆200元每亩的补贴,将玉米补贴将到了100元不到。



②猪市行情的影响:目前生猪的价格一路飙红,虽然说受到猪瘟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疫情如果得到控制,玉米的价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在一元左右起伏。


我们为什么说大豆的价格得不到控制呢?今年虽说大豆受到干旱的影响但是种植面积增加了,第二个原因虽然也收到了关税的影响,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孟加拉等国从7月1日起取消对大豆的关税(对我们出口大豆实行0关税),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沿线进口大豆。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新闻的报道也是实情,今年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除了水稻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小一些,玉米和大豆相对比较严重,尤其是玉米,局部地区单产下降已经是肯定的了,那么这种情况下,秋收之后的粮价肯定是被看好的,毕竟除了产量,其他利好因素也比较多。



首先,前期的春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天气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玉米生产了,特别是春播时的严重旱情,使得很多地区玉米播种推迟、出苗少、苗情长势参差不齐。而近期的高温干旱又使得处于授粉的玉米长势“雪上加霜”,不仅授粉期推迟,授粉也不充分,局部地区的玉米棒籽粒偏少。

现在对于玉米生产的现状应该是很明确了,当然也有好的地方,只不过受到影响比较重的地区却是集中在了传统的黄金玉米带这一线,本身是产量高、品质好、又比较集中的地区,单产下降肯定是对产量有影响的。但影响的程度最终如何,还要观察后面这一个多月的天气变化,以及今年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幅度。



其次,产量预期不乐观肯定会影响农民的收益的,但还要面临今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大幅提高的冲击,特别是租地的,包地费比去年大幅上涨。另外是农药化肥柴油人工等方面的成本也是增加的,可想而知,农民对粮价的期望值肯定是高的,对新粮的惜售心理也会比较强。

再次,除了东北本地产情预计不乐观之外,随着对美国大豆、高粱、玉米等产品加征25%的关税的实施,将会减少后期大豆、高粱、猪肉等的进口量,这对东北边的玉米和大豆的消费需求是会起到拉动作用的。

然后,玉米的需求总体是看好的,包括南猪北养、东北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等,都会增加东北玉米的就地转化能力和用量,再加上南方销区的采购需求也被看好,新收获的玉米价格也存在上涨动力,特别是优质玉米。



最后,东北地区毕竟还存有大量的2014-2015年产临储玉米,主要是2015年的,虽然今年以来拍卖成交率比较高,截止8月16日已经累计成交了6300多万吨,预计后期拍卖继续进行可能今年总的成交量能达到8000万吨左右,但测算当年的收购量应该还会剩余将近1亿吨,这将会对后期的玉米上涨行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上涨空间会受到拍卖底价的影响。


粮小咖


玉米大豆主产区大面积干旱,你觉得秋粮的收购价能涨吗?为什么?



今年我国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包括春旱和夏天干旱,目前接近40天的干旱期,导致了农作物是受灾面积特别大,特别严重,甚至出现了绝产的现象,尤其是玉米、大豆这两种喜水的农作物,好多种植户把玉米大豆作为青储饲料卖给养殖场,挽回一点种植成本损失。

今年的玉米、大豆价格处在长时间的低迷期,尤其是玉米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的迹象,南方的玉米价格在1.15元/斤,北方,或者是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始终未见上涨,0.80元/斤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玉米储备粮拍卖基本结束。大豆价格始终在两元左右。



今年玉米、大豆出现减产一定的,但国内的玉米、大豆需求量特别大,比如说玉米的需求量在9000多万吨,大部分依靠进口。近期玉米,大豆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所以收获玉米的价格肯定会上涨,而且会出现全国性的普遍上涨。简单的分析一下原因:

一、临储玉米拍卖工作基本结束,投放市场量基本完毕,市场的玉米、大豆的流通量在不断的减少,造成玉米、大豆价格开始上涨。

二、对于国内玉米、大豆依靠美国进口,由于近期美国实行的自我保护壁垒政策,致使我国对美国进口农产品,比如大豆、玉米加征关税作以回应,使得玉米大豆的进口价基本高于国内的价格,这也使得玉米大豆价格出现上涨。

三、近期养殖业出现了回升,尤其生猪的养殖行业,价格出现了飞速的上涨,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扶摇直上,一度冲破了7.5元的价格,逼近八元每斤的价格,这也使得拉动了饲料的价格上涨,致使大豆、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出现了价格。



总之,玉米、大豆今年遇到了特别的干旱天气,导致了玉米大豆的产量大幅度降低,由于各种原因,秋后的玉米、大豆的价格会出现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不是太大,因为玉米大豆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浮动。


三农一姐


问:玉米大豆主产区大面积干旱,你觉得秋粮的收购价能涨吗?为什么?

说过单产之后,再说下面积,这是个很奇怪的事。很多人都在说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大豆面积增加——我们知道大豆和玉米是竞争作物,种大豆就不会种玉米,种玉米就会减少大豆种植,但今年双增加不知道是不是耕地面积增加了。

总体来看,今年秋粮作物产量应该是不容乐观的,可能没有一些机构预期的那样小幅增产。

从价格来看,今年玉米收购价格普遍高开,价格较往年高了100-200元/吨——这已经说明了市场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价格也不会太高,主要是目前还有9000多万吨的库存,这个将决定玉米价格涨幅不会过大。在2017/18年度,华北到1.1元时国家开始了对市场的调控。

至于大豆价格,目前每日粮油并不看好大豆市场,因为国产大豆需求市场持续萎缩,加上东北的运输问题,导致国产大豆还不具备上行的基础。从目前东北大豆收购价格来看,多集中在1.6-1.7元,在本地是低于进口大豆成本的,但若运至南方,则高于进口大豆价格。


每日粮油


你说的主产区应该是属于东北地区了,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随着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和种植利益的调整,农民已经很少种植大豆产品,大部分都改种玉米了。相对比较而言,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要好于大豆。



在今年五月初,玉米播种阶段,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区域干旱,导致种植的玉米种子干旱,失去水分形成种子干瘪影响到了发芽,即使是出苗的玉米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大小苗现象。现在即使玉米出穗结棒,也是棒体过小。很多农民都在感叹今年玉米减产是注定的事情,农民辛苦种植一年,都想在秋季能卖个好价钱,以缓解玉米减产,所带来的损失。但是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现状来看,虽然东北地区遭遇大面积减产玉米价格也不会有大幅度提升。

临储粮拍卖制度限制玉米的上涨,目前国家在玉米价格调控上一直实行临储粮调控制度,通过尽储粮的收购与拍卖数量及价格来平衡市场的玉米销售价格,并且现在的临储粮属于去库存阶段,大量的库存会阻碍玉米价格上涨。

市场上的供需关系阻碍玉米价格上涨,目前玉米的需方主要是酒精生产企业和养殖行业,前一阶段的猪肉大幅度走低,导致很多养殖户退出养猪行业,近段时间猪肉价格回升,但是很多养殖户还在以观望及清理生猪存栏量为主,所以养殖饲料需求不大,而大量需求的酒精生产企业都已经在临储粮拍卖阶段储存大量低价玉米,所以总体看来还是供需平衡的关系。

目前玉米的市场销售价格大约在0.85元左右,所以玉米秋季的收购价格应该会根据市场的不同因素在这个区间价格上下浮动,但不会有大幅度提升。而大豆更不会因为减产而产生需大于供的卖方市场,而导致价格提升。一直以来国家大豆需求的榨油企业都是以进口美国、加拿大的低价大豆做为原料。国产大豆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大豆、玉米干旱减产是否会推动秋季收购价格的上涨?大家怎么看?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

响水大米


粮食价格不是市场决定的,它是由政府决定的,即使粮食再少也不可能给你涨价,涨价了谁来养活它们!


手机用户50093715296


玉米不会超过6毛,这消息和股市一样,利好事库存出货,利空时,大量收货


特告


今年的夏粮己获丰收,秋粮更是丰收,因此粮食收购价不会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