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雲巖鎮莊頭村第一書記:吳喜軍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在脫貧攻堅中彰顯共產黨員為民服務本色

云岩镇庄头村第一书记:吴喜军

自2015年7月開始,吳喜軍先後在英旺鄉羊道村和雲巖鎮莊頭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中,他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真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為民服務,通過抓黨建促脫貧、辦實事促和諧等一系列措施,從一件件小事、實事做起,認認真真、腳踏實地,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贊同,一步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幸福小康的新生活。

摸清村情,理清脫貧攻堅思路

到莊頭村的第一天,他便立即開展入戶調研工作,把熟悉情況、摸清“家底”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通過登門入戶走訪、摸實情,與村民交朋友聽真話,全面瞭解莊頭村的自然環境、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等方方面面情況;在走訪中逐步理清了莊頭村脫貧攻堅工作思路。在全面掌握村情的基礎上,他與村“兩委”共同協商制定了“1238”脫貧攻堅思路,即緊緊圍繞發展莊頭村蘋果產業這一中心,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內生動力與外部助力相結合這兩大原則,強化黨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三大任務,全面落實脫貧攻堅八項措施,幫助莊頭村早日摘掉“貧困村”帽子,帶領村民走向小康社會。

建強班子,發揮基層組織作用

現在的莊頭村是由原莊頭村與太木村合併而來,日常工作看似一個村,實則是還是由原來村幹部各管各的村,村黨支部凝聚力不緊、戰鬥力不高、創新力不強,黨員、幹部作用發揮不明顯。如何才能真正發揮“黨組織”作用?如何通過“抓黨建,促脫貧”?這是新任第一書記的他面臨的一道難題。為了切實解決這些難題,他帶領村黨支部成員狠抓村組織建設,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利用“三會一課”、黨員小書包、黨建雲平臺、遠程教育等平臺,並從修改和完善村級組織、工作等制度建設入手,利用兩委會換屆契機,積極教育引導村“兩委”幹部和全體黨員,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大局意識和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強化了黨員幹部對“黨員身份”的理解和定位,提升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更加積極主動、信心十足。

云岩镇庄头村第一书记:吴喜军

多措並舉,紮實開展精準扶貧

按照“精準第一,實幹第一,發展第一”,他撲下身子常駐村裡,埋頭苦幹精準幫扶,與村幹部一起為貧困戶建檔立卡,積極落實各項扶貧政策,讓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和關懷。“扶貧先扶志”,為了徹底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他走戶串巷做工作,宣傳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脫貧致富典型事例,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增強脫貧信心。莊頭村主導產業為蘋果種植,但村民還只是停留在“靠天吃飯”的觀念上,加之近兩年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為此,他上門入戶做工作,大力宣傳相關產業扶貧政策,鼓勵村民搭建防雹網,提升防災抗災能力,增加新建果園,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邀請專業人員開展果樹培訓等,不斷提高村民果樹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聯繫水務局等相關部門,積極爭取資金,維修更換了飲水設施,實施了灌溉工程,使以往“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同時,他還動員貧困戶發展養殖業,以拓寬產業路線、增加收入;幫助完成金果果業合作社(純手工藝品展廳)和電子商務銷售點,幫助銷售蘋果及農產品,為因病致貧的群眾申請醫療救助,為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等等,讓廣大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好,奔頭越來越甜。

克難攻堅,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群眾的事情無小事,要當成自己家的事去辦!”這句話是吳喜軍在莊頭村不畏嚴寒酷暑、日夜忙碌的生動寫照。莊頭村原有的巷道柴草垃圾亂堆亂放,夜間沒有路燈群眾出行很不方便。他及時召開兩委班子專題會議,統一思想、做好規劃,通過向單位領導彙報、與相關部門聯繫,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維修改造標準化澇池2處、在活動廣場新建廁所1座、硬化巷道、維修生產砂石路4條、維修改造莊頭村安全飲水設施設備、安裝路燈40盞、新栽40棵楓葉李樹,對黨員活動室、村委會、第一書記辦公室、村民活動室等進行房頂處理。徹底改變了村上原來的面貌,使莊頭村徹底“舊貌換新顏”。

以身作則,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身正才能正人,律人才能律己”,吳喜軍深知這個道理,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他吃、住全部在村裡,嚴格執行考勤紀律,每天簽到、記好第一書記工作日誌;時時以身作則、處處率先示範,堅持公道處事、民主理事、按章辦事,贏得了莊頭村村民的一致好評。同時,結合莊頭村實際,制定了莊頭村村規民約,並帶頭遵守。時時刻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處處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

吳喜軍,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一個紮根農村的第一書記,三年來他用汗水書寫人生,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堅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扶貧戰場上。闡釋著新生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為民服務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