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訓練大腦的思維能力?

活動中心17653708


想要提高思考能力,就要進行思維訓練。


中國有句諺語:“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說的就是人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進步成長。這裡的進步成長指的不僅僅是智力上的越變越聰明,還包含情商以及自我情感管理等方面。

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升我們智商、情商、情感管理等能力的這個過程就是思維訓練。

從古至今,思維訓練就被認為對於人類進步是十分重要的。從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士”到現代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的“ 六頂思考帽 ”,思維訓練經歷了從先賢們開創性的研究和探索,到近現代不斷地湧現出各種研究新成果,同時不斷被運用到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

到了現今科技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思維訓練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今,大家在生活中或許參加過或聽說過此類的思維培訓課,比如邏輯思維課、創新思維課、包括情緒管理課都屬於思維培訓範疇。

那麼想要提高自己邏輯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一定要去參加系統的課程才有用嗎?

答案是;不,你完全可以“自學成才”!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本書——《零秒思考——像麥肯錫精英一樣思考》告訴我們:用對方法,並且堅持下去,你也能靠自己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即能夠隨時進行深度思考、準確的語言表達、並且能調節自己的心情,擁有好的心態。

別看這本書說的是提高思考能力,感覺很高深,其實全書只有12.6萬字,194頁。傳授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用1分鐘記1個筆記,每天堅持10分鐘10個筆記。

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在著名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工作了14年。從一名剛入職的新員工做起,到後來參與到企業的共同創業及經營改革。

作為一名戰略諮詢公司的專業諮詢師,需要為企業提供經營方向和改革的各種方案,通常需要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的溝通技巧、優秀的表達能力、以及面對壓力時高效的自我調節能力。

作者通過自己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寫了幾萬頁筆記的經驗並且找了一千多人進行嘗試後,總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又適用於任何人的方法:A4紙記筆記法。

別看方法簡單,卻基本涵蓋了思維訓練的幾種主要形式:智能的訓練、思想的訓練、情感的訓練。這本書是如何做到呢?讓我們用現下比較流行的,2011年由知名廣告專業人士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 在一次TED演講中提出的黃金圈法則(Gold Cycle Model) 來解析一下。


1. WHY——為什麼需要思維訓練?

01. 職場、人際交往的需求無法被滿足

無論是生活中、工作中、還是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思考停滯不前的情況。

比如閱讀一篇文章,知道每一句話的字面意思,但始終抓不到作者文字背後的重點;

寫一份工作文案拖拖拉拉不說,還總是會分心想其他事,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花了大量的時間收集信息,卻遲遲無法下筆;

輪到自己在會議上進行彙報總結了,卻總是詞不達意,無法做到一語中的等等。

特別當聽到別人說:“還不夠用心“、”思考沒有深度“等時,讓我們在思考時更加躊躇——總擔心遺漏了哪個細節,不夠完美。結果越想完美,越容易被東一個點、西一個點搞得自己暈頭轉向,一個點都做不到深入研究。

諸如此類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擊著我們的自信心,無奈又不知道具體的解決方法。找不對方法,再絞盡腦汁地思考,再用心都是白費功夫。

其實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智力差別沒有那麼大。之所以在工作中、生活中的表現有差異,歸根結底還是思考能力不同造成的。

02. 教育體系導致的僵化型思維模式

同時,作者赤羽雄二在書中也提到,在日本,中小學的教育體系並不是很重視對思維的訓練。同樣的教育情況在中國也存在。

雖然現在思維訓練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接受和重視,但這也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也並未被正式納入中小學的正式教育體系中。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標準化的——上課做題是為了考試,考試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寫作文又是模板化的等等。造成我們的思維模式也是被動和僵固化的,因為無論你思考不思考,答案都是唯一的且已經在那裡了。

這種僵固型思維模式在我們走上社會後顯然是行不通的,職場上、人際交往中哪有什麼標準答案可以讓我們參考。而多年來不進行主動深度思考的習慣讓我們腦筋也生鏽了,面對難題茫然無措。長此以往,不安、壓力甚至恐懼讓我們自我懷疑、不堪重負。

如果說進行思維訓練能幫助我們擺脫這樣的困境,有什麼方法能適用於每個人和各種需求的呢?讓我們看看A4筆記法是如何操作的。

2. HOW——如何進行思維訓練?

A4筆記法是作者赤羽雄二通過自己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來,適用於任何人——無論是還在學校的青少年還是已經步入社會的職場人士,並且行之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

看到這有人會覺得不可置信:”記筆記就能訓練思考能力了?“更有人甚至不屑一顧:”記筆記誰不會啊?從小讀書就記的,也沒看到自己思考能力被訓練成什麼樣了。”

先不說記筆記這件事兒看起來簡單,但並非人人都會做,《零秒思考》這本書中介紹的A4筆記法與我們通常的筆記還是有一些不同的,甚至更容易做到和執行。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筆記法是如何操作的,如圖:

A4筆記法每天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圍繞10個你心中關注的事物進行詳細的探究。並且不需要集中寫,可以一天之內隨想隨寫。除此,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

  • 主題的選擇可以說是百無禁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與同事朋友發生的齟齬、對上司的不滿、甚至探尋為何自己情緒不好等等。因為什麼都可以寫,因此可以只給自己看。

  • 寫正文的時候無需關注邏輯結構或者順序。每個主題只有1分鐘,需要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而一般來說圍繞這個主題腦中反應出的自然而然都是最重要最相關的。如果還要考慮每個點的先後順序,注意力就會被分散,思路也會被打斷。


  • 寫完無需重溫回顧筆記。通常我們記筆記都一定會反覆看,為的是熟記內容。A4筆記法只是為了讓我們順暢地記錄自己思考的內容,因此只需要分類放置即可,平時不用重複看。三個月後重新整理泛讀一遍,再過三個月再看一遍,大部分的內容這時候都記住了。

  • 一個主題可以反覆寫。有時候我們昨天寫下的問題,第二天還會出現在腦海裡。作者赤羽雄二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腦中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分析理解透徹,或者內心沒有完全放下。這個時候不用執著於之前是怎樣分析的,只要重新寫下這個主題,再把今天想到的內容寫下來即可。很多時候,一個相似的主題可能會寫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是這樣做下來,會發現每一次寫的內容都比上一次更好。


A4筆記法的這幾個特點無疑大大加強了它的可執行性,不會加重思考的負擔,也不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唯一要克服的恐怕就是懶惰了,因為這個方法必須堅持天天做才能看到效果。

3. WHAT——什麼是零秒思考?

說了半天為什麼我們需要進行思維訓練,又討論了怎麼使用A4筆記法進行思維訓練。那麼思維訓練和零秒思考究竟是什麼關係呢?作者赤羽雄二告訴我們,零秒思考是思考的“終極境界”,也是A4筆記法思維訓練的終極目標。A4筆記法是掌握零秒思考的最好方法。

顧名思義,零秒意味著瞬間、即時。用A4筆記法進行思維訓練後可以提高瞬間的思考能力,思路也能得到開拓,思考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提高了思考的效率。

效率的提高表現為:

  • 瞬間抓住問題關鍵

  • 瞬間學會清晰表達

  • 瞬間做出準確判斷


01 例子1——A4筆記法是如何實現零秒思考這一終極目標的?這裡我們用書中舉的例子看看如何用筆記提高思考效率:

原本在心中只有模糊的對項目發表會的擔心,但是通過快速地寫出腦中的想法,就會發現最關鍵的問題是“擔心商品展示的成功”,並且瞬間就能有針對性地判斷出下一步應該“再彩排一次”。

如果寫完這一頁仍舊覺得苦惱,可以用類似的標題再寫幾頁筆記。或者沿著正文的思路另起標題,比如:“明天再彩排的話還來得及嗎?”、“除了商品展示,還有沒有其他可能被忽略的問題呢?“等等。一直寫到心裡的憂慮都宣洩出來。

雖然未必所有的問題都能找到解決方法,但至少每個問題都被認識到和思考過,同時也被清晰地表達(寫)出來了。

02 例子2——再看看另一個關於自我情緒的例子:

同樣是在極短的時間內(1分鐘),在沒有任何的編排醞釀下寫出自己當時的腦中所想,也能從筆記中看出問題的關鍵是”課長‘和“新項目”帶來的困擾。也做到了瞬間判斷出心情不好是因為這件事。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A4筆記法的優勢就是通過即時寫下思路,將人潛意識裡的重要的事情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

持之以恆的話,不僅能讓精力一直集中在重要的問題上,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將腦中的意象語言化,增強了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做筆記能提高自我覺知,更加了解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情緒,變得心平氣和。判斷力的提高又會減輕壓力,提升自信心和積極性。


一張紙、一支筆、一分鐘,《零秒思考》這本書介紹的A4筆記法幾乎涵蓋了思維訓練三種主要形式:智能、思想、情感。更何況它的可執行力很強,如果能隨身準備好A4紙,幾乎隨時隨地都能練習。

當然,更喜歡電子產品的現代人可能傾向於智能手機等手持設備來記錄。我個人試用對比了一下,打字比寫字速度的確快多了,用印象筆記等軟件也很方便歸檔整理且不佔用地方。

但是,用傳統的紙筆有個無法替代的優勢:圖像化。可以在紙上隨手作畫,即使寫字也會留下有個人特色的字跡,這種圖像化的文字比起冷冰冰的”宋體“、”黑體“更能長久地印刻在我們腦中。

用如此簡單卻又全面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就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大家還不趕緊練起來?按照《零秒思考》書中方法,可能只要寫幾頁,你就會驚歎:”原來我是個這麼有想法的人呢!“


溪橋茅店


想要提高思考能力,前提是提高思考質量。

我們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也願意花時間去讀書,但是讀書之後的收穫卻是個問題,總有種感覺讀一本書讀跟沒讀沒什麼區別。

關於這個問題,我這樣回答:

你所說的“收穫”,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我還明顯記得書中的某一些東西?

換句話說,如果你讀完一本書,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人問你關於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你能夠跟別人講出來,是不是就是“收穫”?

那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背誦?

讀完把筆記整理出來,把重點內容給歸納出來,該記的地方記,該背的地方背,背《論語》孔子跟你一輩子,背了《道德經》老子跟你一輩子,難道這些還不及你所言的“收穫”嗎?

當然我的這個回答有點牽強,因為我知道“收穫”遠不止於記住,但我之所以這麼回答他,是因為我知道:“收穫”遠不止於記住,但“記住”一定是任何其他“收穫”的第一步。

我對自己的理想要求是,今天無論我是看了什麼書什麼視頻什麼文章,只要是我有勾畫了重點,到了一天晚上的時候,我就得把這些重點給匯聚起來。

背出來。

背出來,你不是嚇唬我,一天看過的東西那麼多,你能背下來嗎?!

一天的內容過多,背不下來的情況當然有,但是更多的時候,你還是別以為任務很重——這太高估自己的生命質量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所需要背誦的東西少得可憐,也就說你平平常常的一天,通過知乎,通過微信公眾號,通過微博,通過書本收取的精華內容不過爾爾。


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每天得面對洶湧而來的大量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嚴重稀釋,所以,別以為你一天看了很多東西,其實在夜裡反思總結的時候,會發現真正值得記憶的內容十分稀少。

當你看的這些精華內容如此之少的時候,你肯定已經能夠明白自己的成長速度為什麼這麼慢了。這些值得背誦的精華內容的多少,已經可以成為檢驗你一天生命質量的一個指標。

當你發現一天之中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沒有什麼值得背誦下來的東西,你會覺得尷尬。

回想你今天看過的書、看過的文章、看過的視頻、信息、經歷過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看一看它們有多少是值得你背誦的?

如果你發現你一天中看的這些書、這些文章,那些值得被你背下來的東西太少,那麼請你尷尬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看的那些東西有效信息含量太低,以至於能夠提升生命的精華含量太少?

你還記得上午看了什麼文章嗎?你今天刷知乎刷微博的時候,有遇到什麼真正值得你慶幸的事情嗎?你今天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你記住並且背下來的?

以上三個問題,可以提高你每日的思考質量。

持之以恆,每日思考質量的提高必然帶動思考能力的提升!


白詩詩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神經大條的我,沒少捱罵,上班沒動力,下班沒激情,也看逐漸埋沒在裁員的大潮裡。


一年的工作環境,讓我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我的思考能力,逐漸在拋棄我,只要有別的事情,我就會分心,我嘗試了很多次,都已失敗告終。

後來我嘗試花三天的時間,詳細的讀完這本書《零秒思考》,其中,做筆記的方法,卻很值得學習。只要堅持每天十分鐘,30天就可以看到效果,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可以幫助你逐漸理清頭緒,同時在生活中遇到諸如問題,也會變得自信,心平氣和的看待問題。


具體的方法:

1.將A4紙橫放,左上角寫標題,右上角寫日記。並在標題下劃一道橫線。

2.書寫4~6行,每行8~12個字

3.標題,日期、正文要控制在1分鐘之內完成。

4.每一行用連接號“-”開頭,從左往右開始寫。

5.每天寫10頁,每頁一分鐘,也就是十分鐘的時間。


注意事項:

1.標題注意事項

  • 最好是疑問句
  • 標題可以寫很多次
  • (PS:明天腦海中繼續寫類似標題時,不要看昨天寫的內容)


積累標題的方法:

  • 在一張橫放的A4紙上等間距地畫上3道左右的豎線,從一端開始,標題一一寫下來。
  • 當我們想到一個標題時,還可以從這個問題牽扯到很多問題。
  • 比如當與XX交流時,我們會想到,當XX不開心時,我們怎麼與XX交流,當XX請我們幫忙時,怎麼與XX交流,講這些標題整理於A4紙上,我比較傾向於,回顧於今天所學的,比如說今天學了一節課程,如何做筆記,就順著這個標題寫內容。
  • 當我們某天發現,沒有標題時,可以參照標題列表。

標題例子:

<有關工作的標題>

  • 怎麼做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呢?
  • 什麼時候工作會被打斷?
  • 怎樣才能儘快歸納整理企劃書?
  • 和上司交流的方法
  • 怎樣才能改善和其他部門的交流?
  • 自己的強項是什麼?怎麼才能加強?


<有關英語學習的標題>

  • 怎麼做每天才能堅持30分鐘的英語學習?
  • 怎樣才能練好自己的英語發音?
  • 怎樣才能擴大詞彙量?
  • 記住3000個單詞就可以了嗎?
  • 如何在短期內強化聽力?


<有關將來的標題>

  • 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 自己真正擅長的是什麼?
  • 自己適合哪個領域?是否真能勝任?
  • 如何區分現在馬上要做的事情和為了將來做準備的事情?
  • 為了將來,現在怎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成績?
  • 如何整理未來的藍圖?
  • 為了將來,現在最應該做什麼?
  • 為了跳槽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
  • 跳槽的好處與壞處?


<有關閱讀的標題>

  • 想讀什麼樣的書?
  • 怎樣讓閱讀的書之間保持平衡?
  • 未來1年打算讀什麼樣的書?
  • 讀後怎麼才能讓其發揮作用?
  • 讀後如何整理感想?如何靈活運用?
  • 如何將從閱讀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出至少一半的效果?


<有關利用時間的方法的標題>

  • 到下個星期前要做到的事情
  • 這個月必須要做的事情
  • 怎麼做才能將下決心要做的事付諸行動?
  • 如何將事情排出優先順序?
  • 為了不浪費時間應該怎麼做?
  • 工作麻利的人是怎麼節省時間的?


<有關健康管理的標題>

  • 怎樣管理自己的身體健康?
  • ·怎樣才能戒掉不吃早飯的習慣?
  • 怎樣才能真的減肥成功?
  • 這個星期的晚飯菜單
  • 預防感冒的好辦法
  • 怎樣保證睡眠時間?
  • 幾點睡、幾點起才是最有效果的?


<有關私生活的標題>

  • 怎樣才能跟他(她)更好地交流?
  • 他(她)對什麼感興趣?
  • 怎麼做才會讓對方更注意我?
  • 怎樣說話對方才能更好地理解?
  • 怎樣才能更好地傾聽對方的煩惱?
  • 這個週末一起去哪裡?


2.關於正文

  •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要拘泥於思考,也不用想得太複雜,把最原始的感受寫下來就可以,也不需用考慮筆記的構成、格式、遣詞造句、隨時想到隨時寫。
  • 每頁保持格式,無論是煩心事也好,開心事也罷,就這麼一直寫下去,你會發現,大概寫個20~30也就發現沒什麼好寫的啦。
  • 不要超過6行,容易寫主題之外的側重點。(容易產生 A A1 A2 B B1 B2 C C1C2 D D1D2)

舉個栗子:

例:做筆記的方法 2018-01-10

-將A4紙橫放,左上角寫標題,右上角寫日記。

-在標題下劃一道橫線。

-書寫4~6行,每行8~12個字

-標題,日期、正文要控制在1分鐘之內完成。

-每一行用連接號“-”開頭,從左往右開始寫。

-每天寫10頁,每頁一分鐘,也就是十分鐘的時間。


3.關於紙張:

推薦用辦公室用完的A4紙,在背面書寫。

或者直接買A4草稿紙,去某寶,十幾元可以買400多張。這樣正反面都可用。

(經過作者反覆篩選,A4紙是最適合這種方法的)


4.隨時攜帶筆記,方便積累問題,也方便隨時練習


充分利用筆記:

1.作者還建議我們有所成長,每天利用30分鐘的時間,在網上搜集資料,收集信息,等等,可以是看文章,新聞等等。我比較喜歡白天聽公開課,網上利用10分鐘時間總結,十個小重點。

2.關於情緒的筆記,針對不同的情緒,提出不同的標題。

作者列舉了,不同階段的成長曆程(PS:達到最高階段,估計都是王者,努努力,上鑽石是OK的)


①這個箭頭,代表了抹殺掉情感的一類人。一旦將情感抹殺,那麼就很難再產生情感。並不是說這個人完全沒有一點情感了,而是處於一種情感被抑制的狀態。②這個箭頭,則代表了不思考的人。這類人雖然很容易將情感表現出來,但是卻不會浮現出什麼想法。③這個箭頭,則代表普通人。這類人在某種程度上會浮現出一些想法。④這個箭頭,代表的則是努力思考,某種程度上可以整理思考的人。⑤這個箭頭則代表了經常思考的人。這類人腦海中會將某個想法以語言的形式浮現出來。⑥這個箭頭代表的則是努力從廣泛的視角進行考慮,並且經常打算做筆記的人。這類人的思考相當深刻。⑦這個箭頭代表的則是思緒經常得到整理,能夠當場做筆記,並且立刻著手解決問題的人。這類人的成長非常之快,而且工作做得也很出色。(也就是王者,大神)

我們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個時期,反抗期,不穩定期,還有疲倦期,面對不同心情,可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梳理,達到自我調節的方法。


3.拆分問題,多角度的回答一個問題。

將4~6行的正文分別作為標題,再寫一個4~6行的筆記,這樣會把問題不斷地深挖,你的思考也會更深刻。

舉個栗子:

標題:為什麼克服不了拖延症? 2018-01-16

- 沒有詳細的計劃及安排

-老是期待明天能做好

-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反饋

-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沒了

把這四行,分別作為標題(比如為什麼沒有詳細的計劃及安排),深入分析,再寫4~6行(如果不夠細化,就再分),這樣不僅會理清大腦的思路,而且還會測測進行篩選,找到問題的關鍵,逐漸形成自己的:邏輯樹“。

就像作者書中講的這樣。


4.筆記的拓展(比較深層次的,堅持寫完幾百頁之後,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分成左右兩部分,寫上副標題,分別表示“目前為止的努力”和“今後”的內容。

除此之外,可以作為一對副標題的還有:
  • “現在的問題”和“對策”
  • “現象、症狀”和“本質的問題”
  • “追趕其他競爭公司”和“本公司的努力”
  • “強項”和“弱項”
  • “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
  • “總公司的努力”和“事業部的努力”
  • “上司的職責”和“下屬的職責”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可以作為副標題的組合,只要結合大標題考慮最合適的副標題就可以了。寫過幾百頁筆記之後,就能做到像這樣分左右做筆記的形式了。當然,分成左右兩部分寫時,寫一頁需要的時間將變成2分鐘。

筆記整理:

1.筆記存放:

作者建議用透明的文件夾進行統一整理,按不同分類進行標記,寫了5到10天,就按照5到十個類別進行分類。在每個類別的檔案袋上貼上小標籤。

當然你也可以用照片拍照,並添加好標籤,上傳到有道雲,或者是印象筆記,方便查閱。

2.筆記分類

當寫多了之後,發現文件分類有點模糊,有的既有交集,又有不同點,這時候要根據標籤歸類。

比如一開始寫的是團隊管理,還有一個是團隊領導能力, 這時候可以將兩個標籤歸為一類,領導能力,方便日後查看。

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夠細緻,可以繼續往一個標籤裡深入挖掘,團隊管理文件夾裡還有更細分的領域,比如說,下屬管理,項目管理等等,進行細分,將相關的筆記放進去。

如果再覺得麻煩,就再另起一個。文件夾多了,就相關領域的合二為一,重新命名。

3. 3個月後進行一次大的整理

粗略的泛讀,3個月進行一次整理,為了更好的清楚自己的成長曆程,最好三個月回顧一下筆記。

4.6個月後再回顧一遍筆記。

這時候你的腦子就會非常的清醒,回顧一下,當時的想法。


當你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直寫下去,思考能力越來越靈活,我們目前缺的不是更好地工資,而是思考問題的能力,


人間不痴迷


這個問題我也深思熟慮,但是我的回答不專業,我只是想表達一下我的想法,因為我也沒能像專業的人士那樣把文章寫得很深奧,非得要認認真真才看得下去,下面我要用直白一點的方式做個表達。


1.每一天迷迷糊糊的人,一定不知道他上一秒做過了什麼事。以前我老是覺得我的記憶力不好,總是忘東忘西,沒思考這個問題前,我總會把問題歸結於記憶力不好,通過跟朋友接觸,我瞭解到,原來重要的原因不是這個,我總結了一下:每個記憶力好的人,他們對每天所做的事都很清晰,目的性很強,這是一個細節習慣問題,後來,我在每天睡覺之前都會很刻意地去回憶當天我做過什麼事,從頭到腳的回憶了一下。最後發現,記憶力有所提升。

2.說到思考能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習慣,一個想法比較超前的人,他是比較有閱歷的,或者說他閱讀習慣很好,或者說他道途聽說的事情也多。不說僥倖的東西,我倒覺得閱讀可以讓人把思考能力提升上來,因為書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和濃縮,這句話是不會偏差太大的,一個人如果從小有培養好比較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正確的書籍,我相信他的思考能力不會差到哪裡去,因為閱讀書籍是可以讓你學習到爭取的表達方式和思考方式的。

3.創新的前提就是不斷地否認自己,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建立需要在每個問題上不停地反問自己,問題是什麼?處理方式得當嗎?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嗎?管別人會怎麼樣處理這個問題等等,當然這也是一個習慣問題,需要堅持行動,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業,記住這一句話。

4.每個事情的處理方式和結果都有一個大眾評判標準,這個問題在你的角度跟別人的角度處理方式有沒有不同,你要不斷地總結,並把好的方式記錄下來或者分享出去,因為這樣你會比較深刻,把處理欠妥的方式進行改善,而不能一意孤行,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5.最後我在強調一下,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把你當天做過的事回憶一下,並明確學到了什麼,處理問題妥否?堅持一段時間你會有感覺的,這個是親身經歷,感謝支持。

【專注教學諮詢】關注頭條號:雷明老師


印象派英語


學會心智模型,讓你的思考能力呈直線上升。

在解釋什麼是心智模型之前,先來試著解決一個問題。

我把一份數據交給小張,讓她下午下班前做一份表格出來。

小張答應得很痛快,說沒問題。

快要下班了,小張居然毫無聲息。

我去找她,說表格做好了沒有。

小張一臉慌張,說還沒開始做。

什麼?我強忍著怒火沒有發作,問她為什麼還不做?

小張怯懦地推了一下眼鏡,說產品部的李總讓她先把產品數據做出來。

什麼?!我一下子就火大了,質問她說,你是運營部的員工,為什麼優先做產品部的活兒!

小張不止一次是這樣了,分不清自己該幹些什麼。

如果你是小張的同事,你該如何解決小張亂接活的問題?

先不著急看下去,請你先思考3分鐘。

估摸著大多數人是這樣解決的。

明令告誡小張,不要亂接其他部門的活兒。

這個方法不錯,但顯然治標不治本。

因為小張只是個螺絲釘,她是沒有能力抗衡產品部李總的。

她也知道產品部的活兒不能亂接,可是面對強勢的李總,她有什麼辦法呢?

小張亂接活的問題如何解決?

這時心智模型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心智模型待會兒再解釋。

遇到問題,首先分析問題的根源。

小張亂接活,問題是出在小張身上嗎?

小張是做得不對,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根源。

產品部李總把活兒交給部門的人,問題的根源是他嗎?

顯然也不是,關鍵在於,為什麼李總會把活兒交給其他部門的人?

核心問題,就出在組織架構上。

組織架構的不清晰,導致了權責不明確。

所謂權責,就是有什麼權力,要負責好什麼事。

按理說,產品部的李總,他只能管好產品部,是不能對其他部門指手畫腳的。

因為權責不明確,導致李總把手伸到了運營部。

也就是說,產品部是李總的地盤,他居然把手伸到別人的地盤了。

分析清楚問題的根源,一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80%。

接下來,問題的解決就很簡單了,既然是權責不明確引起的問題,那就明確各自的權責。

具體來說,你可以跟上級反映情況,指出權責不明確的問題。

上級去跟李總談,或者上級跟大老闆談,以此明確各自的權責。

一旦明確權責之後,李總知道自己不能把手伸到別人的地盤,就不會把活兒交給小張。

小張亂接活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先舉個例子。

打棒球是一項難度很高的技術。

投球手投出來的球非常快,球速甚至可以高達時速百里,一般人根本反應不過來。

棒球手必須在極短暫的時間裡,判斷球會怎麼飛來,還要確定往哪裡打。

棒球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經過大量的訓練之後,棒球手可以根據一些特定的細節,判斷球飛來的方向。

在確定球怎麼飛來之後,棒球手再根據對場上的判斷,做出往哪裡打的決定。

如此複雜的思考過程,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

心智模型,是把關鍵知識聯結起來,構建成一個知識體系,用於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例如棒球手,他在學習球路的時候,會總結出球路變化的種種特徵:曲線球、直線球、弧線球等等球路的變化特徵是什麼,這些就是關鍵知識。

針對每種球路,訓練擊球方法:身體如何發力、揮棒的力度、揮棒的姿勢、擊球的方向。這也是關鍵知識。

確定球路之後,決定採用哪種擊球方法,這就是把關鍵知識聯繫起來,構建成一個高效的心智模型。

棒球手利用高效的心智模型,就能優秀地打出想要的效果。

用心智模型解決小張亂接活的問題也是如此。

提高思考能力,心智模型是最值得訓練的能力,它讓思考能力有質的飛躍。


締造大師護膚品


其實就三大步驟:

  • 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

再對它進行細化,就形成了五個步驟和流程,見下圖:

這個方法也叫“DMAIC”方法,最開始是六西格瑪管理的核心與精髓,主要用於生產管理和績效改進。當然,其實它是可以用於方方面面的。

舉個例子,假設這樣一個情形:“你是某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你親自招聘的某下屬績效一直不佳,你打算怎麼辦?”

開除?

那就說明你真的頭腦太簡單了!

怎麼辦呢?

1.界定/描述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績效不好,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數據來支撐。

2.測量/評估

績效不好,到底是有多不好?離目標差距有多大?問題是否嚴重?

這兩步(界定/描述與測量/評估)是前提,首先必須確定它是一個真正的問題,比如你的這個信息源是其他員工,萬一是有人惡意告狀、搬弄是非呢。

3.分析

這一步是重點,我們需要藉助結構化思考。

啥意思呢,我再舉個例子,看下圖這些你能記住多少?

假設我們對它進行梳理和優化,見下圖:

有感覺嗎?是不是瞬間清楚了很多?

這就是結構化思考的方法

回到員工績效問題的案例:

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績效不佳呢?

  • 外部環境因素or內部組織因素or員工個人因素?


  • 如果是外部環境因素,員工自己能不能控制?

  • 如果是內部因素,是激勵機制的問題,還是資源不足的問題,或者說是流程方面有障礙,等等;

  • 如果是自身的因素,是動機和態度問題,還是能力問題,能力問題的話到底又是哪些方面能力不行?

4.改進

界定了問題,明晰了原因,接下來就是對策與改進了。

改進方案肯定是要根據原因來確定:

分析到這裡就已經很不錯了吧。

但是,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哦。

既然績效不佳,說明我們之前沒做好,哪個環節可以監督、控制和改進呢?

5.控制

這人是我親自招來的,但是績效不好,說明我的招聘工作沒做好,沒能選一個優秀的人過來,而是找個不合格的人過來。

所以,需要回頭對招聘的過程、環節、人才評價的標準和麵試評估的方法進行反思改進。

不能百分百保證,但要儘可能提升嘛。


整個分析思考流程,見下圖:


這個分析思考方法是通用的哦,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問題的分析;

一旦你熟練運用和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你持續不懈地努力,艱苦的信息檢索和時間、精力的投入了。



馮起升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這是個好問題。如今這個時代發展的太快,辛辛苦苦學的技術可能不久後就過時了,只有快速學習的能力、思考能力才能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思維制勝說得就是這個理。那思考能力怎麼提高呢?什麼5W1H、黃金思維圈、第一性原理我就不講了,資料很多自行搜尋。我只說目前我實踐過的最有用的提高思考能力方式——畫思維導圖。

畫思維導圖有什麼好處?

1、激發聯想

思維導圖以線條、文字、圖像為主,通過一個關鍵詞可激發出更多的相關詞彙。

2、系統性分析問題,找到問題本質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問題時進行系統的分析,還能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發散性、創造性的思考,從而找到問題的本質,解決遇到的難題。

3、高效學習

很多人都知道學習時要記筆記才能加深理解記憶,而傳統的筆記不僅很費時間,還很容易造成一種你記下來就代表你學會了的假象。但如果你用思維導圖來記筆記,不僅速度快還可以建立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有哪些用處?

思維導圖的用處實在是太多了,這裡我簡單羅列出幾個點:

1、計劃安排

新的一年開始,想必有不少人在立年度Flag了。用思維導圖來規劃年、月、周、日計劃再合適不過了,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2、進行決策

有句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確實,方向一旦錯了,再怎麼奮力往前走也是南轅北轍。在進行決策時,使用思維導圖畫出所有可行的方案以及優缺點,有助於我們做出有效、正確的決策。

3、知識管理

這點其實上面提到過了,跟高效學習、做筆記是一個理。舉個栗子,在看完一本書後,可以用思維導圖將書中的核心觀點羅列出來,並仔細思考各觀點間的相互聯繫,這樣保證大大增加你對書的吸收率。

好了,關於思維導圖我就說到這了,用不用隨你。最後,如果你對思維導圖感興趣,想知道怎麼畫思維導圖?其實,畫思維導圖非常簡單,市面上有很多畫思維導圖的工具,我自己在用的是一款叫做“迅捷流程圖製作軟件”的,原因是它操作簡單,而且提供豐富的圖形素材和圖表模板。

OK,關於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我們就說到這,覺得有用的幫忙點個贊哈,謝謝~


辦公技巧小達人


思考能力在當今社會是相當重要的,具備良好思維能力的人,往往在生活,工作各個領域都比較成功。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就是一本關於思考的書籍,作者大島 祥譽提到的筆記思考法,也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所謂筆記思考就是,“使用筆記進行思考”和以取得成果為目的進行思考。這對提高思維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共分為四個步驟:



步驟一 用來找出真正問題的筆記

關鍵思考問題所在,並寫出原因和對策,主要使用橫線筆記和方格筆記。

首先,通過了解問題的基本情況、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和讀報告來收集資料。然後將信息分類整理到問題、原因和對策,再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樣論點就顯而易見了。

步驟二 用來建立假設的筆記

關鍵一在於使用“方格筆記”對“事實”“解釋”“行動”分組,然後對應做出標籤。標籤一般是用問題來表示。 關鍵二在於用故事線來解決問題腳本。

所謂故事線,其實就是一個用來概括解決問題過程的“起承轉合的腳本” 書中舉了個例子,比如大團圓結局的電影劇本,首先是登場人物之間發生的事(起),然後是由此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承),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加深(轉),登場人物開始新的路程(合)。其實解決問題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步驟三 用來驗證假設的筆記

關鍵是事前在橫線筆記上做好提問列表。針對問題、原因和對策各提出問題來驗證假設,如果得到的回答沒有矛盾,就可以執行解決方案。 那麼如何有效的驗證假設呢? 首先是要提出優秀的問題,然後不斷的追問,這裡的追問是針對得到的答案做出“這是為什麼的追問”。最後再一步一步加強驗證。

步驟四 用來取得成果的筆記

關鍵點在於,經常建立概要筆記,主要使用“麥肯錫筆記法”和“方格筆記”。這裡所說的概要筆記是將信息用簡單易懂的形式綜合起來,使其能夠傳達給對方。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思維能力是非常有效果的。


夕月和晨風


思維能力: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能力。它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有沒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要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研究證實,人類從一出生即開始累積龐大且複雜的數據庫,包括各種文字、數字、符碼、味道、食物、線條、顏色、公式、聲音等,大腦驚人的儲存能力使我們累積了海量的資料,這麼多雜亂無章的信息如何提取出來呢?就像電腦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很科學的檢索系統,很容易導致數據無法讀取,甚至系統崩潰。

而如果以類似牛頓、達芬奇等人的輔助記憶方法來看,他們將數據依據彼此間的關聯性進行分層分類管理,使資料的儲存、管理及應用因更有系統化而增加大腦運作的效率,同時藉由顏色、圖像、符碼等的使用,將龐大的信息量匯聚到一張圖上,極大的提高了記憶效果。經過現代科學反覆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將不同元素融合到一張圖上,不但能提升記憶力,改善思維,還能協調左右腦的功能,因此,這張圖被科學家稱為"思維導圖"。

目的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並非神秘之物,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

方法

從現代很多的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分類的能力也是衡量嬰幼兒智力的一個標準。所以,區分類別對於嬰幼兒的思維發展甚是重要。無論是從小孩長大之後學習推理能力、辯論能力或者是數學學習能力來說,從小掌握分類都是對這些影響很大的。因此,在嬰幼兒早期教育階段如果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分類,其實在一定的角度說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的。

兒童思維能力

思維看上去很神秘,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兒童的學習生活,還是其長大成人後的工作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兒童學習能力的核心,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應注重以下方面:

創造性

創造性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能夠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突出表現在:一獨立性、二分散性、三是新穎性。金海豚給出的思維訓練小貼士是:一,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二,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系統性

系統性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要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系統思維,可以使一個人變得非常理智,而且統籌能力及預見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統思維能力對一個領導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專家介紹,在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時,應訓練孩子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在融會貫通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一是鼓勵孩子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麼,堅決擯棄死記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鼓勵孩子積極開展問題研究,養成深鑽細研的習慣。每當遇到問題時,儘可能地尋求其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假象所迷惑。”

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準確地作出決定、解決問題。專家建議: “孩子要熟練掌握適宜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不要一味圖進度快、難度高。在課堂上,要爭取超前思維,在老師拋出問題後主動思考,把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主動思維訓練的過程。而且要限時完成學習任務,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靈活性

“靈活性”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思維起點的靈活性,即能否從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是思維過程的靈活性,即能否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靈活地進行綜合分析;

三是概括和遷移能力,是否願意和善於運用規律,能否觸類旁通;

四是思維的結果是不是多種合理而靈活的答案。”

專家提醒,首先,平常要注意知識的應用性,能夠把知識真正活學活用,而不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表面;其實,要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和遷移,只有知識形成體系後,才能真正被吸收和消化。

方法介紹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儘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性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性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徵;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後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 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藉助於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於並且善於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並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誌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麼”,並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儘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藉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於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於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在生物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下面談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一點做法。

誘發動機,創設情境

所謂動機是指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大腦思考必須要有動機,沒有動機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複和再現。一般地說,思維動機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如何藉助外因促使內因起作用,提高思維興趣和動機,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地方。

例如,導入新課時,教師設計的導言能否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門扉,這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如在講“有絲分裂”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言:“(1)細胞的數量是如何增加的?細胞數量增加對生物的生活有什麼意義?(2)細胞數量增加過程中,如何保持子細胞和母細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講“水分代謝”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引言:“把一塊蘿蔔放在清水中一段時間後,重量會增加;而放在鹽水中一段時間後,重量會減小,這是為什麼?”這樣一個一個的懸念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並由此產生了思考,一下子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接著通過講授、討論,使學生理解了“有絲分裂”和“水分代謝”的有關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小結時,教師採用懸念式結尾,給學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結束新課,以引起他們不斷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例如,我在教“有絲分裂”時,把“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數量關係總結如下表:細胞週期間期前期中期後期末期染色體個數2N2N2N4N2NDNA分子數2N→4N4N4N4N2N然後問學生:“這些數量關係如何在直角座標系中表示呢?”同學們在課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討論,提出了許多有創造性的意見。

當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並不完全體導入新課和課堂小節上,而是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即在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要撥動學生的心絃,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提出思考性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這些思考性問題,儘管學生一時還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認識的衝突,活躍思維,誘發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有積極作用的。

創設情境也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好方法。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教師利用生物標本、模型、實物、錄像等一切條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某些生物學現象,為學生創造一種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講“減數分裂”時,我讓學生先觀察減數分裂的模型,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再用多媒體演示減數分裂的過程,使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喚起學生探求的慾望。又如,在講“自然選擇”時,我介紹了達爾文考察過的克格倫島,使學生沉浸在昆蟲與風暴搏鬥的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開展思維活動。

製造矛盾,設疑問難

培養思維能力總是從問題產生開始的。根據這一特點,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層次,有意識地製造矛盾,設疑問難,強化學生的思維,以利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完“頂端優勢”後,我向學生提出:“果樹修剪、棉花適時打頂為什麼能提高產量?”學生議論後得出:果樹修剪、棉花打頂是為了打破頂端優勢,使側枝生長良好。接著我乘勢追問:“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頂端優勢嗎?梧桐樹長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頂,會更好地遮蔭嗎?松樹、杉樹長到一定高度打頂,會獲得高大的木材嗎?”這樣有意製造衝突,引起學生注意,積極思考答案,比教師直接闡明打破頂端優勢和利用頂端優勢的效果好得多。

要製造矛盾,就必須要設計好問題。首先要注意設計的問題必須合乎學生的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否則,矛盾不但解決不了,還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其次,在課堂上要善於誘導學生質疑,尤其是啟發他們從無疑中生疑,發展求異思維。例如,在講“蒸騰作用”時,向學生提出:“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麼高大樹木體內的水能從根部流到樹冠?”在講“蛋白質代謝”時,可向學生提出:“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在人體細胞內都能合成嗎?”在講“生態系統”的成分時,可引導學生觀察“池塘生態系統圖”,向學生提出:“生態系統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將會出現什麼後果?”等等,這些問題看來很小,卻能小中見大,使學生從無疑中生疑、知疑,達到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久而久之,必然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連續思維,縱橫遞進

創造性思維的標誌之一,就是要敢於憑藉已知的知識,探究未知的問題,形成思維的連續活動。為此,生物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條件聯想,使他們學會聯想,思維層層深入。教學實踐證明,在將學生思維不斷引向深入的過程中,可採用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二種方式。縱向思維就是順著已知的問題向縱深發展,連續考慮,探本溯源。教學上的主要表現就是教師連續地向學生提問,使前一個問題作為後一個問題的前提,後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或結論。這樣每一個問題就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許多問題形成一個問題鏈,使學生在明確知識內在聯繫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思維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講“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時,引導學生觀察“蛋白質合成示意圖”和“中心法則”後,可向學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1)生物的遺傳信息在哪裡?(2)為什麼基因中存在著遺傳信息?(3)遺傳信息如何從基因傳到蛋白質的?(4)在什麼情況下,遺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出現差錯?其後果如何?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步步逼進,層層深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維過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東西逐漸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認識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就更能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橫向思維就是啟發學生從已有的知識中去思考與之類似、相關的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橫向思維的連續進行,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實行知識的“遷移”。所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說法,正是這種“遷移”的體現。在橫向思維的過程中,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求同和求異。求同,即引導學生關注現象的共同點,從不同的現象中尋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質和規律。例如,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雖然條件、分解程度和釋放的能量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本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又如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雖方式不同,但其產生變異的根本原因都是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求異,即引導學生關注現象之間的差別。這是一種比較高的,往往有著強烈創造精神的思維。很明顯,求異思維給學生帶來的思維空間遠遠超過求同思維。它有利於思維翅膀更好地飛翔。例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讓學生辨別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特點,子細胞的性質、數量、染色體的區別。又如,通過植物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的比較,讓學生辨別出雖然植物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部位都是成熟區的表皮細胞,但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滲透作用,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密切的關係;而植物根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過程是交換吸附和主動運輸,與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關係。通過橫向思維,還可以把其他學科的知識遷移到生物教學中來,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例如,我在講“能量代謝”時,用了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恆定律,說明能量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只能從一種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又如,在講“DNA分子結構多樣性”時,用了數學中的排列組合知識。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通過求異思維的培養,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鑑別能力。求異思維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得當。

分析綜合,歸納提高

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綜合。沒有分析,認識不能深入;沒有綜合,認識不能提高。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為此,在生物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規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對各種生理現象的分層剖析,將各個系統的特徵辨析清楚,再加以綜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統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獲得正確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例如,講授“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時,引導學生觀察“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圖”,分析:(1)細胞與內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情況;(2)內環境通過消化系統吸收營養物質的情況;(3)內環境通過呼吸系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情況;(4)內環境通過泌尿系統和皮膚排出代謝終產物的情況。然後歸納總結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分析,讓學生把握知識的脈絡和思路,最後再進行總結,從而使學生明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





典讀


如何訓練大腦的思維能力?


感謝關注【思維魔方】:蔡勁松是思維魔方、魚式管理創始人,人大HR研究生,中南大學MBA,20多年諮詢培訓經驗,會不定期的結合自己的諮詢培訓經歷,發佈一些資料、經驗、文章等。


一、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機制,制約大腦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

現在中國人其實為了教育也是很拼的,孃胎裡就開始胎教,幼兒園就開始學奧數,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各種培訓班更是眼花繚亂,他們雖然認識思維訓練對國人的影響,但大多數急功近利。

無論是開發左腦,還是開發右腦的課程,都說的頭頭是道,一個個大師天馬行空的把各種培訓方法說的天花亂墜。好像孩子學了,馬上就可以變成愛因斯坦了!實際上很多培訓班的老師自己所念的大學,都是三流、四流的大學,他們掌握的方法,不過是網絡其他人的口水殘沫,人云亦云。社會流行什麼他們就講什麼,家長擔心什麼,他們就講什麼。孩子的大腦被父母、老師,過早的塞滿一些社會世俗的庸俗知識,好像很有用,實際沒有用,甚至過早的剝奪了孩子個人思考的能力,每天被各種所謂的:乾貨知識、考點知識、必備知識塞的慢慢噹噹,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更應該學習什麼內容,更沒有時間想想根據孩子應該規劃學習什麼內容,很多都是家長認為要給孩子學什麼,老師認為孩子應該學習什麼。


二、國外思維訓練的影響

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家長們眼中,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在世界上,德國人對孩子的思維訓練的教育是非常領先的,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們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維邏輯常識,沒有給他們灌輸太多的乾貨大道理,而是讓他們在玩樂過程中,通過基本的邏輯嘗試,形成自己的判斷、分析、比較、概括、推理、抽象、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基礎邏輯思維能力播下的種子,對他們的生活、學習、甚至以後的工作過程,將會給他們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判斷與選擇能力,減少對成人的依賴,成為他們一生學習成長的基礎能力。


三、思維訓練方式提倡百花齊放,不拘一格,自成其說

1、思維訓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

思維訓練需要從小培養,而且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一起來重視。其中尤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邏輯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對事物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概括、抽象、綜合的科學思維方法。


2、思維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本人諮詢培訓過程中,對於傳播可視化思維時發現,怎樣讓自己大腦的內容呈現出來,讓他人聽的懂、看的懂呢?當時學習應用了思維導圖,覺得這個工具有助於梳理、呈現個人的思維內容。但是後來發現,思維導圖確實容易梳理要點,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梳理大腦裡面的要點,大腦裡面想清楚了,才可以畫的出來。後來迴歸到怎樣梳理個人的觀點上來,發現個人觀點的條理性,就是邏輯思維的雛形,怎樣讓自己思維更有條理,更便於表達,就需要掌握基礎的邏輯知識了。後來再瞭解,國內多邏輯知識的系統的教育,基本都是做成人後才開始的,要麼被這麼課程嚇住了,要麼就根本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為什麼邏輯會嚇到很多人呢?因為專業的邏輯知識(推理、演繹、三段論、必要條件、充分條件等概念)讓人望而生畏,繞來繞去太複雜了。

實際上我們不是去做邏輯學問的研究,大可不必學習那麼高深嚴謹的推理邏輯,我們只需要掌握生活、學習中的日常邏輯就好了,實用邏輯是我們大眾急需掌握的,理論邏輯,可以讓相關興趣愛好者繼續深度研究後簡化普及,兩者可以相互促進!


3、適用性的五行邏輯思維的開發:

經過幾番折騰,篩選,我覺得生活中掌握五方面的邏輯知識,基本夠用了。我把他們和中國五行結合起來,起名為——五行邏輯,對應於“金木水火土”,主要是簡化這種邏輯的理解,方便學習者學習應用到日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去,當然這不是正統的學術邏輯學研究,不一定合乎邏輯專業的規律。因此,學習者要深度學習邏輯學,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去系統學習邏輯系列專業課程,相信會有更深的理解。

四、如何訓練“五行邏輯思維”:


1、五行邏輯基礎知識簡介:

(1)金——類屬邏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瞭解事物的基本屬性、類別關係)

(2)木——空間邏輯(對空間環境的認識,瞭解生存空間的基本形態與關係)
(3)水——時序邏輯(對時間順序的認識,瞭解事物運動過程時間順序關係)
(4)火——數理邏輯(對數據規律的認識,瞭解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與原理)

(5)土——因果邏輯(對因果循環的認識,瞭解事物活動的起因發展與結果)


2、類群邏輯思維:

類屬思維作用:通過對事物進行分類,瞭解特點,把握其特徵,認識事物,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對其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a. 用於寫作(各種文體-記敘/說明/議論)

b. 用於演算(算術、幾何、函數等)

c. 用於溝通(按場景、對象選擇語言)

d. 用於思考(按類群屬性把握事物本質)






練習:

a、怎樣形容一個人成績好??

b、怎樣描述一個地方的特點?

c、用5個詞彙來描述自己?

d、牛奶、豆漿、蛋糕、油條、餅乾。 要求:飲料、點心各選一種怎樣選。


3、時序邏輯思維:

時序思維作用:通過對把握事物運行的時間過程的理解,把握事物發展的一致性與序列性。

a. 用於生活(管理時間,合理有序的安排)

b. 用於學習(思維發展成熟,靠時間累積)

c. 用於溝通(按順序、重要性程度來說話)

d. 用於工作(按順序、重要性程度來開展)


時序思維的練習:


4、空間邏輯思維

空間思維作用:把握事物運動空間呈現特點和規律,便於事物演進。

a. 用於生活(空間效率優化)

b. 用於學習(區別知識領域)

c. 用於溝通(不同場景語言)

d. 用於工作(不同場景開展)


練習:



以上觀點,僅僅是一家之言,偏頗之處,請多包涵!希望多加多指點!


感謝關注【思維魔方】:蔡勁松是思維魔方、魚式管理創始人,人大HR研究生,中南大學MBA,20多年諮詢培訓經驗,會不定期的結合自己的諮詢培訓經歷,發佈一些資料、經驗、文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