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俊芳当初只是个员工,怎么有钱买下了几千万的国企疫苗公司呢?

无品达人


高俊芳当初是该公司的员工,但是已经是长生生物公司的董事长了,只是这个董事长是上面任命的董事长。

2000年以后,在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国家针对国有企业提升效益,脱离困境实施了好多改革措施,也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出台了好多办法,其中有一个MBO特别受到管理层的欢迎,也就是管理层收购企业的意思。当时好多国有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特别有胆量的,就会回购本公司的股份,自己持有大股,从而把国有企业变成管理层自己的企业。

可以说,当时高俊芳是特别胆子大的,路子也很野,因此,高俊芳虽然手上没有那么多钱,肯定也是贷款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找钱把企业买了下来。高俊芳为此付出了几千万的金钱,但是她买到的是一个能下金蛋的鸡。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12月16日,国有企业长春高新召开董事会,拟全部转让公司持有的长生生物59.68%的股权,每股转让价为2.4元。高俊芳买下1734万股,占总股本34.68%,转让价为4161.6万元;上市公司亚太集团买下1250万股,占总股本的25%,转让价为3000万元。过了几年后,高俊芳又从亚太集团手里买回了25%的股份,从而完成了对长生生物的完全控制。

按照当时长生生物每年2000多万利润,而高俊芳买下来的价格仅有2.4元/股,后来怕有人提意见,又从2.4元/股提高到2.7/元股,这里就可以看出高俊芳能量惊人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高俊芳胆子大,路子多,虽然要花费4000多万元购买股份,肯定也是她能运作来的,应该是都安排好了的,高俊芳可以通过贷款等途径筹到的钱来买的。

高俊芳买下了这个公司后,基本上就走上了不归路了,违法犯罪,利欲熏心,终于犯下了滔天大罪,因为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犯罪被捕。等待她的就是法律庄严的审判和老百姓的唾骂。


睿思天下


在那个国企改革的年代,许多像高俊芳这样的人,通过MBO(管理层收购),把集体资产变成了个人产业。那个时代,号称要国退民进,激发企业活力,让私人资本活跃起来。

这是金融资本运作的专业,翻译成大白话来讲一讲:

1.国企老厂子,厂长副厂长一班人,想把集体产业变成自己的。先把企业做亏损。向上级叫苦,国企效率低、没有创新力、员工不好好干,必须改成股份制,让员工为自己利益干活。

2.上级还在犹豫,第二年,厂长们把工厂再做成巨亏,让上级补贴给员工发工资,否则就资不抵债,就要破产,就成为当地不稳定因素。上级感到压力大了。员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们不要破产我们不要下岗。呼吁改制改革,人人都有一点股份,我们的活力就激发出来了。

3.看着银行债务,还有破破烂烂的厂房,上级没办法,好吧,你们厂长搞股份制改革吧。

4.厂长拿出方案,厂长20%股份,副厂长10%股份,一共60%为管理层所有。剩余40%股份,员工每人一点,由工会代持。比如,厂长200万元股份。但厂长没有钱啊,银行贷款给他,厂长一分钱没有花,占有了20%的股份。

5.第三年,厂长还是把工厂做出巨亏。员工们着急了,手里的股份也不值钱啊,废纸一张。然后厂长就出来当大善人。你们不如把股份一块钱一股卖给我,你们还在厂里工作,你们手里能得到一笔现金。比如,员工老张卖了2万元,挺高兴的,现金在手,还是实在。

6.厂长的股份占到了60%,他20%,他老婆20%,他儿子20%,符合分散持股的规定啊。这样子,这个厂子就成了厂长自己家的控股企业了。

7.厂长“锐意改革、发奋图强”,扭亏为盈,把厂子救活了,让员工有工作了,让员工有工资了,厂长是员工们的大救星了。第二年第三年保持盈利,然后上市,股价涨到100元一股。厂长一家财富就是100亿了。

8.厂长让他老婆抛售股票,变现50亿元,还掉当年贷款的600万,这个上市公司基本就是他们自家的提款机了。

9.员工后悔啊,当初为啥卖掉股票啊。你想闹意见,上市公司就辞退你。几年之后,员工们也辞退差不多了。没人再知道厂长的发家史了。

综上,大多数国企改革是正确的,是好的,但也不排除以上的变相的MBO。至于长生生物是不是这样的,知道天知道了。等待水落石出吧。


职场火锅


能从一个普通科员逐步发展成为长春长生的控股者、掌门人,足见这个女人不简单。用高俊芳老领导的话说“她胆子太大”。

长春长生的前身、老东家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当时高俊芳只是这个研究所的一个普通财务、科员。之后,被当时担任研究所所长的张嘉铭提拔为财务副处长。

后来,研究所建新厂区,高俊芳到了新厂区,并将研究所的一些人员和机器带到新厂区。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高技术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技术服务中心经销部共同发起,向内部职工定向筹集股份成立长春实业,也就是现在的长生生物。

在经过多轮的股权转让后,高俊芳大量购进股份,成为了长生生物的绝对控股人。当时,高俊芳购买股权需斥资4000多万元,签订协议之前,她已将50%资金即2000万元打入指定账户。对于这笔资金的来源,高俊芳表示是银行贷款,后又否认这一说法。改口称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她自己出了200万。

2015年底,高俊芳带领下的长春长生作价55亿借壳黄海机械上市。

高俊芳作为长春长生的一把手,大股东,同时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三大要职,全面负责公司工作。

由此可见,高俊芳是一个有心机、有头脑、有胆识,敢想敢干的女人,所以,才由一个小科员一步步“买下”了这个国有企业。

有如此聪明才干,本是件好事,可惜,在古稀之年却晚节不保,走向了歧途。可见,她的那位老领导是有预见性的:“她胆子太大,早晚出事”。

这位“疫苗女王”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再强,也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否则,一步不慎就可能迈入万丈深渊!

对于这位“疫苗女王”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了解什么是管理层收购(MBO),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高俊芳能够鬼使神差的将效益良好的国有企业变成私人企业的。

管理层收购,即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资产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管理层收购,很多效益良好的国有或集体企业诡异般的变成了个人控股的私企。一些企业管理者一夜之间变成了私人老板,继而成了大富豪!这样的企业很多,如某家电巨头,前身是一家集体企业,神不知鬼不觉变成了私人企业。还有某冶金企业,前身是乡镇企业,老板本为官员。还有某服装巨头、某化工企业……这样的企业太多了,全国数不胜数。如果大家有兴趣,搜搜这些公司的前身就什么都明白了。这些人借着政策的东风,摇身一变从企业领导变成企业老板!政策对他们来说是“东风”,对广大是企业职工来说那就是“寒风”了。

高俊芳也是借着这股东风,完成一个企业管理者到企业老板的蜕变的。八九十年代,她只是长春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个普通出纳,后来被提拔为研究所旗下所属长春高新公司的领导,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年薪七八万元的企业领导变成了市值上百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其闪转腾挪的手段可谓令人叹为观止。大家想一想,她一年才挣几万元,收购企业的资金逾五千多万元,而且,《银行法》明确规定,严禁贷款用于股权交易事项,那么,有一个问题令人费解,她的钱哪来的?

这么多年的实践看来,管理层收购不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加剧了中国贫富分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靠不法手段攫取的财富,必然难以长久。财富本就是来自于人民,必须还之于人民。所以,我们强烈呼吁:

一,对高俊芳变戏法一般将国企据为己有必须一查到底,非法财产必须予以没收。

二,对靠着管理层收购非法窃取国有资产的行为,进行一次全国普查,该没收的坚决没收。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她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传奇了。能从一个普通的员工脱颖而出,到最后掌控几百亿的上市公司,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这个女人凭借自己的黑心本领做到了。


当初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购买了长生生物的三分之一股权,虽然有人出价高,但是都没有成功。而高俊芳则抱得长生生物,现在回过头去看,这就是她阴谋的第一步,不知道她是用什么手段取得的初步成功,可以想到代价一定不低。三分之一股权需要花费1700多万,而当时她的工资才6000钱,她狡辩说自己找人借了几百万,但是就这样的借口试问谁能相信呢?


随后又通过各种收购,竟然又以低于成本价很多的价格买下了另个一疫苗的生产销售权,这一点确实很难令人理解的。


再后来,她竟然把自己的罪恶之手伸向了其他几只疫苗,这样一顿操作下来,获得了四种疫苗的生产、销售权,这让她的腰包变得更鼓了。


若非疫苗抽检被查出来,可想而这会是什么情况。更多的婴儿,因为不明的症状而住院,更多的人因为狂犬病而致命。想起来就可怕。


我想她若非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有重大阴谋。


老王侦查记


一键代偿观点:任何一个人获得成功基本都要归结于时代所带来的机会,把握住的就成功,把握不住的就平庸。

刚刚去翻看了高俊芳的人物履历,其实在长春长生成立之前,高俊芳只是长春研究所财务处处长。1992年,公司成立以后,高俊芳出任长春长生副总经理,1993年出任长春长生总经理兼任董事长。

但是,在1993年3月,长春市经济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了长春高新公司,高俊芳则出任长春高新总经理,到了2003年12月,长春高新以2.4元每股的价格黄钻让长生生物59.68%的股权,其中一半以上转给高俊芳个人,到了2007年,高俊芳收购韩刚君持有的长生生物股份,成为长生生物绝对控制人。

这些经历看起来甚至有些传奇,毕竟这职位升迁也太快了,并且给人感觉高俊芳这运气也太好了。但是,除了运气好以外还有就是时代的机遇加上自身实力,当然还有一部分是个人运作。

时代的机遇造就了高俊芳

首先,高俊芳能够成为长生生物的绝对控制人一定是离不开时代的机遇的,因为当时是1992年,正值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那时候的机会可以说是只要胆子大,敢干,基本上就能赚钱,而从他的任务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俊芳的关键转折点也就是那一两年。

也可以说,她确实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这个我认为我们是不应该说酸话的,这就好比前几年买房子一样,就是会有人买有人不买,现在看来,还是之前买的更开心。

这真的就就是个人对机会的敏感度问题,只是现在很多人知道结果了,后悔了,所以开始吐酸水而已。

高俊芳具有一定的个人实力

据百科人物介绍,高俊芳是1954年生人,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硕士学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高俊芳应该是没有很多人所怀疑的的潜规则上位之类的。

毕竟,就这个学历来看,就是放在当下,找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职位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取得这样学历的,一定不会是一般家庭的孩子。并且,从上面那个照片来看,高俊芳年轻时候也绝对是个美人坯子。

当然,我也去网上搜索其家庭背景的相关信息了,但是很遗憾,没有搜到官方信息。

争议股权收购造决定了高俊芳的绝对地位

当然,除了自身实力和时代机遇以外,还有可能就是涉及到一些灰色运作的事情。因为根据《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初调查,在2003年长春高新股权转让时有人出价比高俊芳更高,比如当时福尔生物的董事长贾宝山就报价3元每股,但是最后股份还是给了高俊芳以2.4元每股。

当时共计转让2984万股,其中1734万股给了高俊芳,而到了2004年,长春高新又将长生生物转让一次,价格则为2.7元每股,而受让方则是高俊芳和亚泰集团,到了2006年,亚泰集团又将手中的股份以2.8每股转让给了高俊芳。

从此以后,高俊芳则成为了长春长生绝对的控制人。而这一些列“高价不卖低价卖”的股权转让则是决定高俊芳对长生生物绝对控制的关键因素。


一键代偿


一个人想从低到高,除了需要一定的能力之外,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贵人帮忙,而贵人就属于关系网的范围之内,想要从低到高变得稳固,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所以说勤劳致富这个东西还真是不一定的,真正发大财的人当然必须勤劳还要靠其他外在的主要因素来辅助才行。



高俊芳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一个员工通过十多年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呼风唤雨的富婆“企业家”成功人士,具体怎么成功的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她公司没有弄出这个疫苗造假的事出来,那她在大家眼里就会一直是成功人士的典范,深层的东西也不会有人随随便便去深挖和触碰,这就是一种效应,只不过她这次造假事件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太严重,已经到了让人不可容忍的地步,被连根拔起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一个普通员工正常情况下怎么可能把几千万的企业收入囊中变成自己的私人企业,正规途径成功的可能性不是说没有,而是说这么短的时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她的手段通天有贵人相助,但是这些贵人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无条件帮助一个普通员工,这是没有信誉保障的,这些贵人也不是傻子做无本还有风险的买卖,所以说这里面想要得到贵人帮助必须要有条件和代价的。

高俊芳之所以成功了,自己能力和努力肯定是有的,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外在的因素,利益的交换权色之间的交易,这些不无可能,甚至更有深层次的东西存在,不排除她只是表面上的代理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真正的话语权归谁还真的不一定呢!成功并非偶然,计划周密和有一定的外在因素影响,成功那就变成了必然,毕竟蛋糕那么诱人没有人想吃和瓜分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强大的存在做后盾才能拿到蛋糕享用,这需要实力。



把一个几千万的企业买下对于一个年薪几万的员工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像这种大型企业想买下光有钱都不一定能买下,而高俊芳这种普通员工更是不可能有这种资本,所以必须是靠外在的力量来帮助,为什么外在的力量会选择一个普通员工呢,这个员工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值得别人投资呢?准确的来说没有几个人愿意做没有利益和好处的事,特别是那些有钱和有身份的人更看重利益和好处,既然会选择高俊芳那就说明她有一定的条件资本和过人之处,毕竟在几十年前她还那么年轻现在看起来保养的也不错,可以想象当初年轻时候的姿色和关系的积累。



至于现在高俊芳的公司造假疫苗,被曝光出来高俊芳自身的问题肯定会被一一的翻出来,至于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是否也参与到在里面就不好说了,这件事情是否会牵连到曾经帮助过她的那些贵人,这个还真是不一定,毕竟有些东西影响太大,不是想动就能动的,甚至有的想动但是也不一定敢动,下棋嘛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顾及到整个棋盘上的东西,一旦走错那就在博弈中被动了,适可而止把握恰到好处也许才是王道。


无法超越的足迹


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浪潮中,是很常见的。

那个时候,全国的经济体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原有的老牌企业的思维并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但是,同样的,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很多“有魄力”的“有识之士”,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将原有的国有企业,转变成民营企业。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重新创业成功。如果要找个典型的话,就是牛根生的蒙牛,走的就是这种路线。

但是,长生生物的不同是,原本这个企业就有很高的利润。高俊芳相当于把一个一直在盈利的国有企业变成了自己的。这个确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的,而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几种说法,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谢谢





燕子吃小鱼


先要纠正一下的是,高俊芳购买长生生物股权的时候,已经是长生生物的董事长,而不是小职员了。尽管如此,长生生物股权从长春高新手中到了高俊芳手中,仍然有许多值得追问的问题。

首先,这些转让的股权有没有经过评估。财政部2001年印发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 企业发生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公司制改建等行为的,必须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确定资产交易价格的基础。股权转让,无疑也是转让的一种方式,那么,长春高新转让给高俊芳的股权,有没有按照先审计、后评估的要求,对长生生物的资产负债和效益状况进行过宴请评估,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转让价格。

其二,如果评估过了,按照当时长生生物2000多万利润的水平,2.4元/股合理吗?从2.4元/股提高到2.7/元股,又是依据的什么?无论是2.4元的确定还是上调到2.7元,都必须有依据,而不是企业自作自画。

第三,股权转让过程中履行审批程序了吗?不仅是国有股权,而且是上市公司股权,因此,长生生物的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多道程序,才能转让成功。那么,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监管机构,是不是都履行了审批手续呢?有没有对转让价格提出质疑呢?为什么会以超低价转让呢?

第四,有没有公开招标。国有股权转让必须实行公开招标,这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那么,长生生物的股权转让,有没有公开招标呢?相关的证明材料有没有呢?在多大范围公开的呢?

第五,购买股权的资金哪里来?虽然高俊芳已经是长生生物的董事长,但是,从长生生物的股权结构来看,仍然是国有控股。也就是说,高俊芳要想购买长生生物的股权,还不能动用企业的资金,否则,就涉及用国有资产购买个人资产的现象。那么,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高俊芳使用的资金是个人自有资金还是企业资金,是需要查清楚的。否则就有自买自、挪用甚至贪污国有资产的嫌疑。


谭浩俊


一个女流之辈成为上百亿级别的女企业家,除了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之外,还有一个为其出谋划策的团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高俊芳是怎么样走上成功之路的?旁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一个人的欲望贪得无厌的时候,多行不义必自毙,迟早会东窗事发,出江湖道上混,迟早是要还的,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举头三尺有明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是到清算高俊芳罪恶的时候了,此人不下地狱,天理难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