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从黑白小电视到液晶大电视

从黑白小电视到液晶大电视

不同于如今众多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晚饭后看电视仍是群众主要的娱乐项目,《红楼梦》、《渴望》、《血疑》、《霍元甲》……一部部经典的电视连续剧陪伴着70后、80后长大。40年来,电视机也华丽蜕变,从12英寸黑白电视机到18英寸彩色电视机,再升级成65英寸液晶电视,画面越来越清晰,功能越来越齐全。

今年58岁的林国明,老家在瑞安市区南门,他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在城关邮电北路和解放中路交叉口的一家家电门市部,花了200多元买了一台苏州产的孔雀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那时候,电视机还是件稀罕物,林国明把这个“小家伙”抱回家后,立即成为街坊邻居中的“红人”。

“当时,黑白电视机是没有遥控板的,滑块是左右调节的,最上面的是明暗,中间是对比度,下面是音量,旋钮是用来调台的,模糊记得有中央台、浙江台等3个台。”林国明说。

12英寸电视机的屏幕只比一本杂志大一点,可想而知,只有坐在距离电视1米内才能看清楚画面。即便如此,邻居家的老人、孩子经常到林国明家“蹭电视”,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挤了十几个人,头挨着头,即便是新闻也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林国明干脆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一到晚上,林家院子好似一个露天影院,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场,结束时还有人喊上一句“明晚还来看”。

当时的黑白电视机是靠天线搜索信号的,很多60后、70后应该还有印象,在阳台或屋顶上竖一根竹竿,上面架着天线。“电视画面不清楚啦!”屋内看电视的人嚷嚷,于是爸爸或是哥哥握住竹竿,一边小心翼翼地转动,“帮助”天线搜索信号,一边问“清楚了吗”。

没过几年,林国明家的电视机接触不良、故障频频,1983年,林国明在瑞安第一百货公司花400多元买了一台西湖牌14英寸黑白电视。“那时候,黑白电视机不再是稀罕物,开始慢慢普及了,南门一带有不少人家已经有黑白电视机了。”林国明说。

黑白电视机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概在1985年之后,彩色电视机逐渐将黑白电视机淘汰了。”林国明说,1990年他花了1700多元购买了日立18英寸彩电。

尺寸在变大,厚度变超薄,画面变清晰,颜色变明亮,功能变齐全,曲面电视让视觉效果更立体,有WIFI功能的电视让市民随时可以看想看的电视节目,数字电视可以看到上百个频道。40年来,电视机本身也如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样,不断创新。

从黑白小电视到液晶大电视

市民在商场选购液晶电视

市民在商场选购液晶电视

如今,林国明家客厅里挂着65英寸创维液晶电视,即使电视机距离沙发5米多,也能清晰地观看。虽然电视机越来越大,“存在感”却越来越低,年轻人在家极少打开电视,遇到想看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也不愿意等着电视到点播出,而是用电脑、手机来看。

虽然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但电视机仍是绝大多数市民家中的“标配”,大家不会忘记,40年来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开阔眼界、获取信息,如今大步向前,开创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