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一亩仅需3.6元、最高可获赔400元的玉米保险,为何还有农民不喜欢

眼下正值北方农村收缴玉米保险费用的时候,小编在山东莘县张鲁镇、茌平县杜郎口镇等调查时发现,尽管镇、村干部在组织、发动做了大量工作并顺利完成收缴工作,但一些农户明显带有抵触情绪,似乎从心里不愿接受这项保险。

一亩仅需3.6元、最高可获赔400元的玉米保险,为何还有农民不喜欢

聊城市是实施农业保险较早的城市,近几年作为秋粮的玉米参保面积均在九以上。粮食保险可以说是农民给自己买的一份保障,一旦天气突变,庄稼受损,农户所交的每亩3.6元的保险费就会按照受损程度以最高400元的标准补贴到农户手里,减轻其受灾程度,专家说是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一亩仅需3.6元、最高可获赔400元的玉米保险,为何还有农民不喜欢

然而,由于保险机构投入能力又有限,承办公司的服务网络无法延伸到到村,因此农业保险在基层的具体操作主要依靠镇、村的干部完成。由于非专业或其它原因,出现保单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上报不及时等现象,给核灾定损带来不便,致使很多农户发出“只见交钱不见理赔”的怨言。

一亩仅需3.6元、最高可获赔400元的玉米保险,为何还有农民不喜欢

另外,动员千家万户加入保险行政成本较高,在玉米保险实施过程中,虽然农户一般每家只缴纳几元到几十元的费用,但在收取时费时费力,部分村级干部为了工作简化工作,存在按人头平摊、多收不找零、先行垫付在收取水费、电费时一并收取等现象,这让一些喜欢斤斤计较的农民觉得不“透明”,不信任。

一亩仅需3.6元、最高可获赔400元的玉米保险,为何还有农民不喜欢

有一点小编在多个场合说过,那就是每亩这3.6元的保险费,当地财政为什么不能全部承担呢?如财政承担这几元钱,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能减少影响干群矛盾的可能性,同时还杜绝了政府职能部门以服务的名义向保险公司收取费用的可能,也能避免出现保险公司做假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