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文|cindy

在《我不是藥神》點映時,這部電影就被評為“可能改變社會現狀的一部電影”,電影講述了神油店店主程勇(徐崢 飾)受到呂受益(王傳君 飾)等白血患者所託,從印度代購白血病仿製藥,後因售賣假藥而被捕入獄的故事。

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電影原型為2015年轟動全國的“無錫藥俠”事件的主人公--陸勇。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而在現實生活中陸勇並不是“賣神油”的,而是一位白血病患者,服用兩年的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而藥費高達56.4萬元,天價的醫藥費讓陸勇不堪重負,在生活中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承擔的起,於是陸勇開始另尋方法。

後來,在發現印度仿製藥與格列衛療效相仿後,開始使用印度仿製藥,而且仿製藥的價格只是瑞士藥的二十分之一。

於是他將印度仿製藥推薦給其他病友,並突破重重困難幫忙代購,希望能夠拯救更多的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後來,陸勇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很多白血病患者得知此事後聯名簽字為他聲援,一年後,檢方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

檢察官在不起訴裁定中這樣解釋: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陸勇案”確實推動了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一個人從平凡到不平凡,需要的不是你有多優秀,而是一顆要“改造世界的心”。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自我救贖的過程是掙扎的

這部電影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屌絲男逆襲為超級英雄的故事,整部電影中夾雜著人的正義與善良、貪婪與醜惡以及自我救贖。

在影片中程勇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為了救自己的老父親決定鋌而走險去印度走私違禁藥,當時的他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賺錢。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平凡的程勇並不想當英雄,只想顧全自己的家人,但賣假藥就會坐牢,於是和大家一起吃了散夥飯,自己做起了實業,當了老闆,賺了不少錢。

但影片並沒有戛然而止,隨著好友呂受益病情惡化,程勇再次踏上了走私之路,而這條路也預示著程勇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在第二次去印度時,程勇遇到了一尊佛像,關於這尊神像有一個故事:人類被蟲蟻侵襲之時,救世主Kali拯救了蒼生,而自己卻陷入困境。

這尊神像出現在這裡有著一種深意:這是一種拯救與毀滅的對立與矛盾,在這座神像面前,程勇找到了內心掙扎的出路--自我救贖。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在掙扎的自我救贖中,程勇回頭了,他堅強的站起來對抗冷冰冰的法律,藥價從最開始的盈利變成倒貼。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完成了自我救贖,曹斌的正義執法到為“情”放人;張長林的知法犯法到最後的良知發現。

我不是藥神,我只不過是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的結果是溫暖的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最後沒有救回呂受益,而程勇也被捕入獄,看似悲傷地結局,而我卻在點點滴滴的細節當中感受到了溫暖與愛。

在程勇從法院被押送到監獄的路上,白血病人集體摘口罩,為程勇送行,而細菌環境對白血病人的身體很不友好,而這一行為是大家在報答程勇的“救命之恩”。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而曹斌本應是維護法制正常運轉的一方,當一步一步瞭解到事實真相後,開始動搖,面對老人的哀求:“能不能別抓他...我不想死,我想活,可以嗎?”後選擇退出,在社會現實面前,他選擇站在真理面前。

人本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所以自我救贖是難免的,可能救贖之路不好走,所幸的是在自我救贖的路上總有溫暖伴隨我們。願我們生而平凡,卻不忘改造世界。

《我不是藥神》——我與“我”的救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