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汛期來臨,洪澇災害易發,這些避險自救知識建議人人牢記

多雨季節,我國一些地區較易出現山洪等災害,有時會造成不小的損失。

面對山洪等汛期災害,有哪些應對舉措?咱們普通群眾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山洪災害,怎麼防?

全面監測早預警,提前轉移有預案

山區地帶,暴雨強度大,加之溪河密佈,洪水暴漲暴落,成災速度快,並常常伴隨滑坡、泥石流,衝擊力很強。國家防總辦公室防汛五處副處長左吉昌介紹,我國西南地區、秦巴山區、江南丘陵地區和東南沿海山丘區都是山洪災害的易發高發區

“防範山洪災害,預警是前提,轉移是關鍵,必須讓群眾跑在洪水前面。”左吉昌說,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及時發佈災害預警,基層幹部能夠迅速組織危險地帶群眾提前轉移。

據介紹,我國在山洪災害防治區新建了自動雨量、水位站7.5萬個,佈設了簡易監測站36萬個,共享的水文、氣象等站點有3萬個。目前已建成2076個縣級、305個地市、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監測預警平臺,實現了監測雨水情信息及時入庫、彙總。

預警信息不能飄在空中,必須第一時間傳遞給基層幹部,保證信息以最快速度進村入戶。在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寧艾村,村幹部們在手機收到汛情預警後,第一時間通過大喇叭等方式通知村民轉移。即便停電、斷通信,也可以用敲鑼打鼓的土辦法告知。

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打通預警信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目前國家防總、水利部在山洪災害防治縣、鄉、村配備了140多萬套預警設施設備,編制、修訂或完善了32萬件縣、鄉、村山洪災害預警預案。

汛期來臨,洪澇災害易發,這些避險自救知識建議人人牢記

汛期來臨,咋應對?

防汛知識要牢記,避險自救需瞭解

面對汛情,群眾要注意學習防汛知識,掌握基本的避險常識和自救技能,科學防汛、科學度汛。

左吉昌說,汛期裡,大家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收聽天氣預報。出遠門時,要根據天氣情況制訂出行計劃,避免在強降雨天氣裡到山洪災害易發區活動

河北省保定市城區水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馮寬良介紹,城市居民應熟知城市裡的易澇地段。比如立交橋、橋涵、地下通道等,遇到積水應認真觀察,切不可貿然涉水。

此外還可提前瞭解一些小知識,比如掌握、熟記洪澇災害發生的前兆,可為避險爭取時間。比如發生山崩時,山上樹木會發出嘈雜聲,山體出現異常山鳴;當上遊河道出現堵塞時,溪溝內水流會明顯減少;上游發生崩塌時,溪溝水流會渾濁;水流突然增大時,河溝內會出現不同於雷電、爆破的聲音。

若與洪水正面相遇怎麼辦?

國家防辦提醒,如果通信已斷,可採取製造煙火、揮動顏色鮮豔的衣物、集體吶喊等方式,向外界傳遞信號。若不幸落入水中,應儘量抓住石塊、樹幹等固定物或漂浮物。如果普通群眾收到了求助信號,不可魯莽行動,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施救,或儘快向有救援能力的機構、人員尋求幫助

汛期來臨,洪澇災害易發,這些避險自救知識建議人人牢記

如遇險情,

要注意什麼?

有序轉移聽安排,勿戀財物保安全

“功夫下在平時,主動學習防汛常識,防汛無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左吉昌說,提升避險能力,關鍵要加強日常學習。對於山洪易發區的居民,應克服麻痺思想,主動參加防汛演練,熟知躲避山洪的程序、路線和地點。並聽從統一安排,有序轉移。不可貪戀財物,耽誤寶貴時間,萬萬不可提前隨意返回。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常年沒有發生洪水,有群眾存在僥倖心理,認為“沒必要轉移”;有的擔心財物遺失、牲畜餵養;還有的擔心安置點的食宿問題。如何打消群眾疑慮,確保轉移不落一人?

左吉昌說,一方面針對群眾擔心的問題,要修訂完善預案,落實相關責任人,發放明白卡,設置好轉移路線、安置點,讓群眾及時安全轉移。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增強群眾憂患意識,讓群眾認識到危險不是存在於想象中的,是會實際發生在身邊的。國家防總在山洪災害防治縣製作了55萬塊警示牌、宣傳欄等,發放了1501萬張明白卡,組織了超過1600萬人次培訓、演練等。

近5年來,山洪災害防治成效顯著,通過已建成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發出了28.1萬次縣級山洪災害預警,向687萬名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短信8056萬餘條,啟動廣播73萬次,加上防汛部門統一引導,群眾積極配合,共轉移受山洪災害威脅群眾2071萬人。

汛期來臨,洪澇災害易發,這些避險自救知識建議人人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