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宋徽宗的帝姬?


首先要搞明白,“帝姬”並不是皇帝的妻妾,而是皇帝的姐妹和女兒,只是宋徽宗將“公主”這個封號改成了“帝姬”而已。看了其他幾人的回答,似乎就把這個給搞混淆了。

宋徽宗改“公主”封號為“帝姬”

根據《宋史》(卷一百一十五志第六十八)的記載,宋徽宗改公主為姬,下詔說“在熙寧(宋神宗年號)初年,就有詔書要改公主、郡主、縣主的名稱,當時群臣都不同意。如今有相關官員查閱前朝史籍文獻,在《詩經·雅》中有記載,周朝時候周王室的女兒就不叫公主,而是叫做‘王姬’。‘姬’雖然是周朝王室的姓氏,但周禮是最完善的,我們應當學習。可以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中大長者,改為大長帝姬。”

也就是說,宋徽宗將“公主”這個封號改為了“帝姬”,將“長公主”改為了“長帝姬”,“大長公主”改為了“大長帝姬”,同時,“郡主”改為了“宗姬”,“縣主”改為了“族姬”。

徽宗改公主為姬,下詔曰:"在熙寧初,有詔釐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稱,當時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稱大長者,為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宋史》(卷一百一十五志第六十八)

宋徽宗為什麼要改公主封號

宋徽宗為什麼要改公主封號,他的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記載來看,他似乎給出了三個理由。

1、謹遵父命。宋徽宗說在熙寧初年,也就是他父親宋神宗做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改公主封號的念頭,只是當時的大臣們都反對,這才放棄了。

2、恢復周禮。宋徽宗認為制定禮儀應當向“禮樂尚未崩壞”的周朝看其,而根據部分官員對《詩經·雅》的研究,周王室就將王室女兒稱為“王姬”。宋徽宗認為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人家周王室將女兒叫“王姬”,我們帝王家就應該把女兒叫“帝姬”。

3、防止封號濫用。宋徽宗認為,“公主”這個封號有些含糊,但凡王公貴族家的女兒,含糊起來也能被稱為“公主”,而“帝姬”這個稱呼就比較高大上了,一聽就知道是帝王家專用的。

宋徽宗的這個行為,基本可以看做是在禮儀方面的一種復古表現。

宋徽宗的帝姬

宋徽宗一共有34個女兒,全部被封為了“帝姬”,他們分別是:嘉德帝姬趙玉盤、榮德帝姬趙金奴、安德帝姬趙金羅、茂德帝姬趙福金、成德帝姬趙瑚兒、洵德帝姬趙富金、顯德帝姬趙巧雲、順德帝姬趙纓絡、儀福帝姬趙圓珠、柔福帝姬趙多富、保福帝姬趙仙郎、仁福帝姬趙香雲、惠福帝姬趙珠珠、永福帝姬趙佛保、賢福帝姬趙金兒、寧福帝姬趙串珠、和福帝姬趙金珠、令福帝姬趙金印、華福帝姬趙賽月、慶福帝姬趙金姑、純福帝姬趙金鈴、順慶公主(早夭)、壽淑帝姬、惠淑帝姬、安慶公主(早夭)、崇德帝姬、康淑帝姬、榮淑帝姬、保淑帝姬、悼穆帝姬趙金仙、熙福帝姬、敦福帝姬趙三金、申福帝姬、恭福帝姬趙小金。


香茗史館


公主是過去對皇室之女的稱謂,其起源於周王朝時期,據《公羊傳》所載:“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通常由爵位最尊的諸侯)主之,故謂之公主。”然而,在春秋以前,公主的稱謂卻並不怎麼流行。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周王室乃屬姬姓,故而周天子之女,通常稱作為“王姬”。戰國以後,才通行“公主”的稱謂。

公主的稱謂,一直延至有宋一代。出現了一位極有才情的皇帝,但凡是自認有才情之人,不題個字,不作幅畫,不寫首詩等的話,都會覺得辜負了才情。更何況此人是一位皇帝呢?此人便是歷史上最有才情的皇帝之一,宋徽宗趙佶。皇帝如此,其任用大臣也自然偏好於有才情的大臣。故而,宋徽宗對蔡京等人特別青睞,後在蔡京的建議下,改稱“公主”為“帝姬”。

據《宋史》載:..徽宗改公主為姬,下詔曰:"在熙寧初,有詔釐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稱,當時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稱大長者,為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

周天子之女,稱“王姬”乃是周王室屬姬姓。而趙氏卻源於嬴姓,似乎改稱“帝嬴”要更合理一些。然而,這些被改稱“帝姬”的公主們,下場都很悽慘。宋徽宗共有女三十多人,在靖康二年,這些帝姬們隨徽、欽二宗及皇后、妃嬪、宗室貴戚並大臣等數千人,以及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被金軍所虜北上,史稱“靖康之恥”。

這些“帝姬”、“宗姬”們,最終也都遭金國貴族所霸佔、蹂躪,有許多被折磨而死。而在南宋初年,有一件著名的疑案,即“柔福帝姬”案。柔福帝姬,叫趙多富,為宋徽宗的第二十女。靖康之變時,年十七歲,尚未出嫁。由於其是宋徽宗之女中,尚未婚配的年紀最大者,故金軍想把其進獻給金太宗做侍妾,但因不擅於逢迎,而被送到了浣衣院。

其在浣衣院做了幾年雜活後,又被蓋天大王完顏宗賢所得,而也不討得完顏宗賢的歡喜。於是,柔福帝姬被嫁給了一位被安置在五國城的漢人徐還。而在南宋建炎年間,宋官軍剿匪之時,俘虜的匪眷中,卻有一位女子自稱是柔福帝姬。而被立即被送到臨安,其自稱是從金國逃奔出來,後經宋高宗及眾多老宮女和老太監的察驗,被確立為真。宋高宗授予其福國長公主的稱號,併為其挑選了駙馬。

可在此柔福帝姬享了幾年富貴之後,宋金議和,宋高宗的生母韋后被金國放歸。韋后一口咬定此柔福帝姬系假冒,而真正的柔福帝姬早已病死於金國。如是,宋高宗下令拘捕柔福帝姬,並交由大理寺審問,嚴刑之下,柔福帝姬承認系假冒,最終被斬首於東市。但是,更多的觀點卻認為此柔福帝姬是真,認為是韋太后自金國歸來,擔心柔福帝姬將自己在金國被欺凌與糟蹋的醜事宣揚出去。於是,威脅宋高宗將柔福帝姬殺死滅口。


有知社


宋徽宗趙佶有個外號(我起的),叫做“趙三多”,一輩子才華多、女人多、子女多。他一生顛沛流離,走到哪兒生到哪兒,靖康之難前,就生育有皇子31名、帝姬(皇女)34名。到了北地,又生育有6子8女,加上路上生了一個,總計生育有80個子女,其中帝姬42名。

趙佶在位期間,一改皇家“公主”的千百年來的專屬稱謂,因為一來他覺得很沒有藝術範,二來容易與封的公候的女兒稱謂引發混淆,最後改為帝姬,聽上去很像他的姬妾,管它,趙佶喜歡就好。

被金兵驅策隨他去往北地的帝姬,計有21名。

順慶公主與安慶公主,年紀較長,沒有來得及趕上全面改“帝姬”稱號政策時就去世了,她倆的順淑帝姬和安淑帝姬封號都是後來追封的。

恭福帝姬趙小金,靖康之難時尚是一歲嬰幼,她是唯一活著而未被脅迫去往北地的帝姬。

另有壽淑帝姬、惠淑帝姬、崇德帝姬、康淑帝姬、榮淑帝姬、保淑帝姬、悼穆(徵福)帝姬、熙淑(熙福)帝姬、敦淑(壽福)帝姬、申福帝姬十位帝姬有的夭折,有的早逝,都死於靖康之難之前。

重點介紹被擄往北地的21位帝姬:

有3位最慘,剛上路就慘被折磨致死,地點在開封北部的劉家寺,她們當時都是15歲,分別是保福帝姬趙仙郎、仁福帝姬趙香雲、賢福帝姬趙金兒。另有5位被編入浣衣院(另有幾名幼年帝姬曾位於此間,但後來脫離,未計入),這個聽上去像是勞動單位,其實主要功能是慰安金兵,她們分別是成德帝姬趙瑚兒、顯德帝姬趙巧雲、柔福帝姬趙多富、永福帝姬趙佛保、和福帝姬趙金珠,其中前兩位當時原本已經出嫁,柔福帝姬趙多富命運最為曲折,她在完顏宗望、完顏宗賢、千戶國祿、完顏吳乞買、徐還五個男人中間,從金國皇帝、到王爺、到將領、到漢人,嫁了一圈,中間還有被編入浣衣院的經歷,最後神奇的逃回南宋,安享了十二年帝姬福分,卻被迴歸的宋高宗生母韋太后指認為假帝姬,責令趙構處死。安德帝姬趙金羅、茂德帝姬趙福金、順德帝姬趙纓絡3位帝姬分別流落金營,被不同的金軍統帥折磨致死。剩下的10位中,嘉德帝姬趙玉盤、榮德帝姬趙金奴、寧福帝姬趙串珠3位本來分別嫁給完顏宗磐、完顏昌、完顏宗雋三位金國王爺宗親,後來哥幾個全被金熙宗所殺,3位帝姬全部轉手金熙宗,金熙宗後來還收入了擄時尚幼、後來長大的令福帝姬趙金印、華福帝姬趙賽月和慶福帝姬趙金姑3位帝姬,一共佔有了趙佶的6個女兒。剩下的4位,洵德帝姬趙富金和純福帝姬趙金鈴嫁給金國王爺完顏設也馬為妾、儀福帝姬趙圓珠嫁給了金國皇子完顏宗弼(就是我們熟悉的金兀朮)、惠福帝姬趙珠珠嫁給金國王爺完顏斜保為妾。其中完顏設也馬和完顏斜保這兄弟倆自從做了趙佶的女婿,趙佶飯桌上的酒肉就沒斷過,甚至還行過叩頭之禮,可謂是非常尊重,應該說,趙佶待遇的改善離不開女兒們的貢獻。

五國城
抵達金國上京後,趙佶被封為昏德公,雖然日後又生了8個女兒,但成分不再是皇帝,很明顯不能再稱呼為帝姬了,既然當了“公”,當然只能叫“公主”,你看,說了半天,“帝姬”和“公主”的區別,在這裡終於用上了。

趙佶的帝姬雖多,總體說來,確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悲催的公主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