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家庭關係中,外甥親還是孫子親?

風霜莫蝕顏AAA


俗話都說“大孫子小兒子,老頭兒老太太的命根子!”也有人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兒子的孩子,女兒的孩子(外甥),就沒有可比性。這還用說,那肯定是孫子親了!

孫子是血脈之親。孫子是兒子的精血,兒子又是父親的精血,也就是說這孫子與他的爺爺是有簡接的血緣關係。血脈之親,砸斷的骨頭還都連著筋呢!從古到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一直維繫著父系氏族血親關係,對母親氏族血親關係排斥在外。從贍養的義務來講,孫子有代父自身贍養爺爺奶奶的責任,又受親房族系的管束,人的傳統觀念就是家族親,家族的族譜只有孫子。孫子就是自家人,以後自己壽終了,只有孫子給自己墳頭上香燒紙錢。這似乎是民間延續和風俗,孫子最親也就不難理解了。

外孫就見“外”了。女兒只有父親的骨血,生的外甥還是女婿的骨血呢。外孫沒有代母自身(血統)贍養外公外婆的責任。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已為人婦,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這也是有些地方不讓女孩上墳祭祀的原因。雖說也要“外甥像舅”的說法,這僅僅是說女兒的孩子也有點“血緣”,但畢竟不是“自家”孩子,連姓氏都隨外人了,人家祭祀的是他們的祖先。家族的族譜也不會把外孫的名字寫上。一個“外”字,能不說有見外、外人的意思嗎?


其實,還別忘記了純女戶可是特殊情況啊!孫子、外孫子是一樣的親。再說了,有幾個老人能指望上孫子輩的人孝順呢,還不是做兒女的照顧父母,孫子和外孫又有什麼區別呢?


為生活而提神


在家庭關係中,外孫親還是孫子親,從理論上來說,我覺得不管是外孫還是孫子,都一樣親。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人的表現可能會有意無意的做的不一樣,特別是對於 那些受傳統習俗影響比較深的人:兒子是一個家的命根子,兒子的孩子肯定就是延續血脈的人;而女兒遲早要嫁人,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的孩子以後也是別人家的。

我家是兩姐弟,我有一個弟弟,我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媽媽就是典型的一個重男輕女的人(雖然她自己不承認),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之前我初中畢業,我媽一定要讓我考中師,考不上就出去打工。後來因為分數不夠,沒能上中師,但是分數可以上縣重點高中,要不是我爸跑去幫我報名,我連高中都上不了,也沒有現在的自己了。而我弟弟的待遇卻不一樣,雖然弟弟每次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到考試成績就差強人意。弟弟從幼兒園到高中,每次升學考試都差幾分,雖然那時家庭條件不怎麼好,媽媽每次都給弟弟交高價去讀書,後來我大學畢業工作了,媽媽讓我給錢給弟弟交學費和生活費。

後來,我結婚有小孩了,弟弟也快要有自己的孩子了,當時爸爸媽媽在幫我帶小寶,每次媽媽都說:外孫外孫,白帶一回,到最後還是跟爺爺奶奶親。後來,在小寶11個月的時候,弟媳還差一個月臨盆,媽媽就迫不及待的跟我說,要過去照顧。我說不是還有一段時間才生嘛。媽媽說,快生了,行動不方便了,要早點過去。本來爸爸想要留在這邊幫我照顧孩子的,但是考慮到爸爸媽媽身體都不怎麼好,於是我讓爸爸一起過去,倆人可以互相照顧一下。於是,在大寶11個月的時候,我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有時候媽媽會給我說,讓我把小寶扔給爺爺奶奶,難道自己的孫子還不帶嗎?照顧孫子是爺爺奶奶的責任,等等這些話。

媽媽一輩子生長在農村,農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她的眼裡,兒子和孫子才是一個家的根本,雖然她自己根本不承認。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海綿媽媽育兒


在中國古老的婚姻嫁娶的習俗裡,女方一旦嫁到了男方家,就要隨夫姓。例如,女方在孃家姓李,嫁的丈夫姓王,就會更名為王李氏。男性入贅女方家,也是一樣的規矩,必須更名換成女方的姓。

關於在家庭裡親近和疏遠的關係,是以男性血統姓氏來劃分的。從輩分來說,外甥和孫子是不同屬一輩,孫子佔祖父母八分之一血統,而妹妹的孩子該應該佔祖父母的四分之一血統,是屬於不相近的不同等血緣關係。在血緣上來說,外甥要近一點,孫子要遠一點。但是一個是兒子的遺傳基因,一個是妹妹的遺傳基因。孫子就符合以男性血統基因和姓氏的要求規定,是屬於嫡系子孫。而外甥就不符合這一要求了,他就成了旁姓子孫。

再從稱呼上也可以得出親近和疏遠的答案,孫子就叫孫子。而叫外甥,多了一個外字,就屬於外人。孫子近,外甥遠,就一目瞭然了。


老蔣閒言


題主應該是想問外孫和孫子哪個更親,女兒的孩子不是外甥是外孫,外甥是你姐妹的孩子,這個問題原本應該不是個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確親疏有別,我的觀感如下:

第一:僅僅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外孫甚至要比孫子更親!

孫子是你兒子的後代,外孫是你女兒的後代,從目前對基因遺傳的瞭解,孩子來自於母親的遺傳會更多一點,因此女兒的孩子比兒子的孩子遺傳自你們的基因會更多一點!外甥像舅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如果從封建傳統習俗來說,孫子肯定比外孫更親!

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觀念非常濃厚,傳宗接代的除了極少數招女婿上門的女兒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兒子們的專利,在兒子面前女兒低人一等,女兒的後代壓根就不是同姓人,因為這個原因認為外孫沒有孫子親的大有人在,這樣的老封建眼裡他的財產女兒和外孫是不要想的!

第三:如果從法律角度上來說,孫子外孫一樣親!

因為在法律上來說兒子女兒是完全平等的,無論是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還是父母財產的繼承權力都是如此,作為兒子或女兒的後代自然也是平等的!

第四:親不親是一種感覺,是相處出來的!

如今這個年代信奉男女平等的老人越來越多,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有許多老人剛開始也是抱著一視同仁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關係好不好關係親密不親密也要看怎麼相處,哪個是自己帶大的,哪個投入的感情和時間更多自然更親一點!


心安理得君


這要看老人的心境,看他喜歡和偏愛哪個子女。

我朋友的婆婆,疼女兒,不疼兒子。平時好吃好喝的都給女兒留著,給外甥留著。女兒家的大小事,她都很上心,都要親力親為。自己的存款都在女兒名下,平時工資花不完也都悄悄塞給女兒。

兒子媳婦孫子,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有事也不過問,好像和她沒有關係。平時兒子一家去看望她買的東西,也不說讓孫子帶走點,回頭都給女兒送去。

但是我也遇到過和自己兒子孫子親,不關心女兒外甥的。這都和父母喜歡偏向哪個子女有關。


七月的雨媽媽


顧名思義,外孫屬於外姓人與自家女兒所生的孩子,一個“外”字,便有了見外、外人的意思。而孫子屬於本家姓人,是自家兒子的孩子,將來還要為自家傳宗接代。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傳統觀念的影響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已經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那麼女兒生的孩子雖然也是血脈相連的,但畢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連姓氏都是外人的,因此是外孫,管自己也就叫外公、外婆了。親倒是親,總歸再親也不屬於自己家,還是有所保留比較合適。這是我們國人的傳統觀念,家族的族譜裡也是隻有孫子,沒有外孫的。



獨生子女的父母疼愛外孫

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女兒,儘管已經出嫁,卻將女兒的孩子視如己出,疼愛不已。現在常常看到好多幫女兒帶孩子的老人,在她們眼裡,這個外孫是最親的。我們院子裡就有一對父母給女兒連著帶了兩個孩子,大的帶到3歲多人家回去上幼兒園了,又接著帶1歲多的小的,老兩口疼愛外孫的毅力真是讓人佩服。

其實,不論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把孫子和外孫分的那麼清。只不過孫子會一直在自己的家裡成長,朝夕相處,而外孫也有自己的家,不可能日日相見。但總有一天,他們都會長大,有著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爺爺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罷,只需要好好的去愛他們就是了。


青花欣悅


女兒的兒子叫外孫,不是外甥;俗話說“外甥像舅”,外甥跟自己的女兒是一輩的,彼此是表親關係。外孫則隔代了。

最近上海改教材,把“外婆”改稱“姥姥”,引起很大的爭議。對女兒的孩子來說,男性長輩叫外公或姥爺,女性長輩則叫外婆或姥姥。

瞧,“婆”與“姥”都沾一個“女”字,屬於女兒這一邊的;同時“外公外婆”這個稱呼還沾一個“外”字,這兩種稱呼無論是哪裡的方言,都顯示出在近親關係認知上的某種一致性,即女兒(及其子女),對於傳統的核心家庭來說,是具有“外向性”的。如俗話所說的:“女生外嚮”“女兒養不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都是為別人養的”等等,以及過去女子無大名,嫁到某戶人家,就隨這戶人家的姓,如稱張李氏、王楊氏,或稱張門李氏、王門楊氏等等。

這都是在宗法關係上強調,女兒是嫁出去的,既然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外人”,她既不需要承擔本家(孃家)的義務,同時也不享有相應的權利(如繼承權)。

與之相比,傳統社會特別推崇“宗族共爨”“三(或四)世同堂”,一般來說,父子之間不輕易分家析財,老人與子孫(兒子及兒子的兒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始終是一家人。

禮法社會將女性禁錮在家庭門戶之內(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孩兒一旦出嫁,是不能隨便回家歸省的,往往逢年過節(如父母生日)才專程回來拜望生身的爹孃,無形間就跟父母兄弟疏遠了。孃家人既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管姑娘在夫家的生活。女兒和外孫來見老人,真跟客似的,一年上頭,也就見那麼幾次。那麼從情感上來說,外孫也沒有孫兒們親近,偶爾來拜一趟的外孫,直當是遠親了——遠親還不如近鄰呢!孩子們在一起玩時,孫兒是本姓,外孫是外姓,單從姓氏上就顯得疏離了。

總的來說,無論是傳統的觀念、習俗和家庭權利,還是現實情感上的遠近親疏,都決定了外孫不如孫兒親。

但是在現代社會,過去的許多東西都不管用了,時代在進步嘛!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外公外婆到女兒家幫女兒女婿照看孫子孫女,並且貼補家用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在過去是不存在的。

如今男女也平等了,男性與女性享有同等的繼承權,嫁出去的女兒依然能夠回來享受村裡的福利或分割老人的遺產。最關鍵的是,過去男子為娶,女子為嫁,是女人入男家之門的意思,如今再說“嫁娶”,也就是用一句俗話罷了,還有多少古代“嫁出去”的意思?

新時代,生男生女都一樣,那麼相應的,對外孫孫兒誰親的問題,也就失去了辨析它的必要。這麼說吧,誰孝敬老人、經常來看老人,誰就親。親不親,看錶現,不以男女辨。(皇帝不稱朕/胡丹答題)


皇帝不稱朕


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孫子比外孫親。

多數情況下,孫子是隨爺爺的姓,也是爺爺這個家族的繼承人、接班人。用老人的話說,孫子是這個家庭香火的延續,是被這個家庭寄予厚望的人。尤其是幾代單傳的家庭,對孫子這個香火更是看重,親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而外孫則不同,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同樣是孫子輩,多了一個“外”字,其親疏關係便有很大差別。是外族的、別的家庭的孫子,外人,所以,從情感上來講,親近關係就比孫子差了點。

而且,在我國的繼承法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孫子對爺爺的財產有優先繼承權,外孫卻沒被列為同等優先繼承行列。從家族直接關係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遠近區別。

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得具體看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分別與老人相處的關係如何而定。老人對孫輩們的態度,有時取決於兒女對自己的態度,人都是相互的。

其實,這個問題大家都有發言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子和外孫的雙重身份。是爺爺奶奶對自己親,還是外公、外婆對自己親,各自都有不同的感受。

就我自己而言,可能我感受到外公、外婆的親近感更多一些。有時候,家庭中自然的親屬關係,並不能完全體現出彼此間的親近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近程度,有時候還得靠相處。

你覺得孫子親呢?還是外孫親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送交流!】


龍族社


實在是太滑稽了,是外甥不是外孫啊!這麼多人都不明白外甥是什麼意思嗎?

外甥 [wài shēng] 是稱呼用語,將自己姊姊和妹妹的男兒子稱為甥男,如是女兒子,則稱為甥女,對應稱呼應該是姨媽—姨爸/舅爸—舅媽。

外甥有以下意思。:甥子。姊妹嫁給姊兄、妹弟,其子為甥子,但不同姓,所以稱外甥。 夫甥。男外女內。老公又叫外子,姑子為外姊妹,老公的甥子所以叫外甥子。又叫夫甥,婆家甥子。


所以回到問題,是自己姊妹的孩子親,還是自己的孫子親呢?當然是後者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按照倫理和現代法理,血緣關係有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

盜圖一張。

倫理傳承上的直系是以Y染色體為根即以男丁為基準。和法理上的直系還是有一定區別。倫理上女兒不傳宗。

1.題主標題問題

根據題主問題回答,孫子比外甥親。

孫子屬於自己的直系血親,外甥屬於自己的旁系血親。

外甥比孫子搞一個輩分。

2.題主描述問題

女兒的兒子是外孫對於自己而言屬於直系血親;

兒子的兒子是孫子對自己而言屬於直系血親。

也就是對於一對夫婦而言子女和孫/外孫都是直系血緣關係。

女兒與兒子,外孫與孫子屬於旁系血親。

法理血緣上對於自己而言外孫和孫子一般親; 現實倫理上孫子比外孫親。

因為對於外孫而言外祖父屬於旁系血親; 對於孫子而言祖父是直系血緣血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