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所在班级的期末数学考试平均分96.4分,现在的孩子学习这么优秀吗?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宸宸向上MAX


知道什么叫“调剂分数”吗?各位家长动动自己的脑袋思考一下:以现在的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劲头,再想想优秀的孩子正常的比例是多少?我们再思考一下学校的教育方式,我们就明天了:全班平均分数如果高于80分都是个值得思考的事,更何况是95分的高平均分呢?这是在考孩子,还是在挑战教育底限,还是在秀家长的智商下限呢?


什么是调剂分数呢?即是分数的指标化,以某地的重点学校为例,小学部、中学部必须要完成内部的“分数调剂”,以保障达到这个水平值。这些事是任何一个老师都明白和经历的事情。


三重保障来实现这个分数值:1、内部重点学习即重点知识点的么复填鸭式学习,这个过程中上等的孩子都可以在加强中提升到这个水平值分数,但是那些就是不爱学习、也却实是傻笨的孩子怎么办?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下等生,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和一些确实笨的孩子,怎么办?2、划题,再次明确考试的范围甚至是出现押题,如同开卷考试一下,但即使这种也不可能完全保障达分标准,因为还有一些都是笨和就是不学的孩子,怎么办?3、成绩调剂,直接人工增分。作为家长好好想一想:你的孩子真的是那么聪明吗?平时连个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凭什么有人家优秀的孩子拼高分?


高分背后产生的逻辑和背景是什么?无奈,是学校的无奈、是老师的无奈,也是教育的无奈。这么说吧,当家长们在质疑:老师手中应该不应该有教鞭时,你们就别在幻想你们的孩子能轻松的获得高分了。孩子的学习自身自律性是很差的,出非是天才或是特别优秀的孩子能从小热爱学习,现在的家长你们扣心自问:你相信你家孩子是这种吗?别说王者荣耀,就是电视和手机就够了吧。


老师真不敢管孩子呀,怎么管?一方面孩子被惯成什么样子了,很多孩子都知道这句话:我要在十四岁之前干件大事。可怕不,老师凭什么管你们家的孩子?一方面被家长质疑,另一方面还得罪了“这些想在十四岁干件大事的孩子”,那就是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条件基础:高分调剂,孩子喜欢、家长喜欢、学校喜欢、大家都喜欢了,多好。


还有一种无奈就是评级、考核、是这硬条件,老师要评级、评优,这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包括退休的收益问题,也是学校评级的关键,这也是生源和师资的关键,这些都直接导致高分调剂的出现,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地区,而是所有地区都存在,大量的存在。


九年义务教育其实对于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家长是不利的,因为以前我们可以劝退,警告,不行就开除,现在不行,所有孩子都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时很多家长就“牛气”了,很多家长就这一种心态:反正我家孩子你们得管,孩子有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反正我孩子也不指望学习好,有什么发展。竟然出现了:你们留的作业,就你们来看,我们没时间。这些孩子直接影响了优秀的好学生,这也是很多家长宁愿多花钱去私立学校的原因,咱们惹不起,躲得起吧。



现在的高分现象,就是一次妥协: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来唱戏而已,但对于真实好的孩子,老师和学校早已给了一种“无形的标签”,这些好孩子都有“特权的”都会关照并且老师间都有交流,这种孩子就是“老师眼中的宝贝”,而很多家的孩子就是‘宠物’只要保障“不打、不骂、保障安全、小心轻放”就不会被家长和孩子“咬”,再送一个高分,就圆满了。

你会发现老师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家长聊的都不一样:一般而言和真正的优秀孩子的家长聊的是孩子的特长和潜力,会针对孩子的特点,给家长一些建议。而对绝大多数的家长就是“聊家常”而已。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创业脱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创短视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孙洪鹤


我们孩子在天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今年小升初,6年级以前,三科成绩均分在280以上的比比皆是。到了6年级,因为有了作文,总分成绩稍有下降,但一个班270分以上的也不少。

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与小学的考试方式和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曾经在头条的问答中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学成绩有欺骗性?”其中就谈到了小学考试的方式和特点,那就是“考试题型比较死,试卷考题和平时练习题重复度高”,即试卷主要由80%的死题(平时反复练习)加20%的灵活变通题(也不会太难,主要考察细心和认真)组成。这种模式下,孩子们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亦步亦趋,死记硬背,考试成绩95分以上基本就没有问题。

换句话说,就我所观察到的小学考试特点而言:孩子们裸考的成分比较少,有备而来的考试成分多,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你问题中的现象。

因为家里的亲戚开着托管班,我得以有机会观察小学,初一阶段的考试区别。可以说,到了初一,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就会“原形毕露”。初一基本为裸考,考的试题基本不是孩子们见过的原题,这种情况下,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能达到90分以上的就会比较稀缺。身边有一个孩子的案例特别明显:小学三科均为“优”,总分都在280-290之间,到了初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科总分基本都在250-270之间。这之间差距是很大的。

虽然如此,不过需要承认的是,现在小孩的学习能力的确与我们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一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中产阶级父母的重视和推动,以及辅导班、在线教育等配套教育的完善。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这个现在很普遍,有点像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

举个例子,我女儿现在六年级,英语数学几乎都在95分以上,有时语文也能考到95分,即使有作文,语文从没低于93。我老公每次看过试卷都说这不合理,跟以前没法比。我老公现在对我女儿的语文一直不满意,他总是指出女儿的基本功不好,经常会出现字写的不对,阅读理解达有的地方表达不是很到位。句型修改做的不是太理想,还有作文写的并不是太理想,但老师只扣两三分。我老公经常打击女儿说你的作文基本功没有我小时候扎实,我那个时候语文才考80多分。数学方面我老公吐槽我女儿,说她太粗心,计算经常错。我老公问我现在的学校这是怎么啦?就她这样还能考高分?跟以前没法比。我只能纠正老公的观点,告诉他现在的教育不能按照以前那么严格,毕竟孩子需要鼓励,如果老是让孩子考试考不到高分会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还跟他说,不要拿农村的教育看待城市的孩子,你以前在农村上学,没有做过课外辅导书,也没有老师给你补课。所以你跟现在的孩子没法比,你那时候上学是80年代,那段时间农村孩子吃饱饭就好 哪有钱上辅导班。所以别太顶着。而且那个时候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跟现在家长也没法比。不要老是拿以前的自己跟现在的孩子比。

现在的教育,是验证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学习如何?具统计,期中试卷要比期末试卷难,这也是为了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更满意,所以才会出现高分现象。


neekadear


前两天还在朋友圈看到晒小孩成绩,语文96,数学和英语都是100分,成绩班级第一名,可喜可贺。看题主孩子两科数学‘成绩94.5,还很在乎,其实这大可不必。

记得我们上小学一二级时,成绩达到60分算不错了,有些分数比我高的同学,在后续学习中逐渐被超越。因为那时放学回家是要帮助做家务的,包括砍柴、喂鸡、放牛等,根本没全身心学习,父母也没空管我们。但一旦到了初中、高中,如果住校就全身心学习了,成绩能赶上来。



现在的城市父母可重视教育了,每天孩子的作业还得家长检查签字,还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生怕孩子落后了。再加上小学的考试试题不难,考的都是基础题,只要细心基本都能做出来,得高分就很正常了。


但随着年级升高,题目难度变大,成绩慢慢就拉开了。所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在后续学习中才不会掉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各人的资质有差异,只要努力了就好,没必要跟人比。

这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聊聊这个让家长困惑的问题。

小学阶段,数学考试班级平均分96.4分,并不能证明孩子学习有多优秀。

无可否认,现在环境和学习条件,比我们那年代的人要好很多。

他们的视野开阔,体验丰富,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福利。

先说说我的自身学习经历: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接触的世界太狭窄。

我平时就是帮家里放放牛,干干简单农活。

5年级时,我走了3小时的山路,才到了镇上。第一次看见了汽车,看见了商店,看见了书店。那时家里没有电视,唯一的电器就是4年级时买了台吊扇。5年级买了部收音机。

读小学,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贪玩,好动,对学习不上心。

我小学的成绩在七八十分左右。直到初中,我才主动地认真学习。

我酷爱读书,每天都读一本,横扫镇上的租书店,那时租书1毛钱一本。

初三中考,我考了年级第二名。

举我的例子,意在说明孩子的读书环境和阅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的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现在小学生的平均分成绩那么高,可能有几个因素:

1、小学生的考试难度有所降低。

现在的试题要求不能偏,难,怪。

超难题目在期末考试基本不会出现。

题目侧重基础知识的运用,所占比例约八成。

2、小学生的考试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生考试的题型比较固定,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换个数字再考。

老师平时强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只要多做几套题,考试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罢了。

3、小学生的知识以基础识记为主。

小学生所学知识都很基础,超简单。

智商普通的孩子,用心复习几天,也能考到不错的成绩。

所以,小学生的成绩有极大的欺骗性。

很多看似优秀的小学生上了初中,就明显吃力,跟不上了。

有的家长惊呼:我的孩子小学成绩90多分,为啥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归根到底,小学阶段是最基础的学习,考90多分只是基础扎实而已。

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才是学习的发展提升阶段。

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强调逻辑性思维,考查思辨力和想象力。

总之,若认为小学生考试90多分就很优秀,还为时过早。

学生真正优秀的分水岭在初中。

只有学习习惯良好,阅读兴趣广泛,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才会优秀下去。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点评!


小李滔滔


我是老师,也是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结合自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在石家庄,学校是重点小学的分部。

小学三年级一下这个分数并不高。1---3年级知识简单,学生稍加细心,数学成绩均可以满分。我家孩子所在班级,三年级之前每次考试,数学班级多半数都是满分,20名左右,剩下的十几个是95分以上,最差的是90.91.92。

四到六年级难度加大,成绩开始分层。四年级开学这段时间,考过三次试,我家成绩分别为90.98.95。班里有十几名同学上了90分,剩下的大部分是80多分,70分一以下的只有三个。

可见学生们是越来越聪明了,成绩越来越好。



肖老师英语课堂


我闺女从学前班到五年都两个一百,从三年级到六年都当班长,但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自习课,新来一个瘪三学生捣蛋,被我女儿拽着用课本打,不想这王八是个小烂三,召几个人恐吓女儿,学年级一个霸姐挺身保护后,结拜为姊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嘴里都是江湖话。这个暑假为了她的高一,烧香拜佛,几十岁的人生耻辱都在一个月里攒齐了,也看到人生世态之浮世。我跟女儿说,孩子啊,你有想过今生当学生至此为止,回到你梦寐以求的社会,再挥耗你三四年的青春,而过上一世的底层生活?你所喜欢的那鹿含,人家依然美女缠绕而知你是鸡是狗吗?我也真急了啊,托讲的几所好点的学校一个个黄了,也错过了私立名校的时间 。全世界都一样,书决定社会阶层分化,初中结束后我们的民工增添了新的血液,上二流高中的也不过是为国家延缓7年就业压力而己,这么小就看到自己的未来,才15岁啊。她也急了,后来进了一所管理严格的学校,手机自动放家里了。书,决定社会阶层分级,只有傻逼和不懂的少年才相信还有其他的鬼话。


万紫千红不是春


这种成绩是十分优异的,说明小学生们在学习中付出了努力。但也仅此而已,只能说明考试不错,并不涉及丰富的知识量,更不体现任何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也是比较基础比较浅显的内容,具有基本智商的孩子都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再加上老师们布置很多重来复去的练习题,孩子们自然练得非常熟,考试的熟练程度很高,虽然知识没有大幅增加,但可以保证考试成绩的虚高。

到了初中,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很难考出这样的分数,因为知识量大幅增加,很多问题仅凭记忆力是不行了,需要较为强大的思考力才可以。而恰恰这种思维能力不是靠刷题可以获得的。

孩子考出这种成绩,家长可以高兴一小下子,切不可盲目乐观。应该大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孩子才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以后随着年级的增长,成绩不仅不会下滑,还可以有所提升,这就是后劲。

这种成绩背后也有很多隐忧,家长不可不察!



智者三问


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孩子们能轻松考到90多分以上,至于班级平均分达96.4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只是学校抓的紧,每天不停地做题,再笨的孩子也能达到优秀的成绩。只是有一个现象很多家长没有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到了四年级以后,成绩会慢慢下滑,再想让班级平均分达到那么高,根本不可能了。

回想我们上小学那会,哪有这么高的分啊,一来是教学水平可能确实不如现在,二来是我们上学晚,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了,到了一年级当然学起来很轻松。而我那会儿8岁才上一年级,才开始认字学算数,到了初一才开英语课。那时的小学生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作业,对成绩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积累也都逐渐上去了。

现在很多学校,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小学和中学都在过度强调成绩,反而使学生们从小学一起步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导致很多孩子早早就出现厌学现象,原本成绩处于良好的孩子也不能让家长和老师满意,试想这些孩子学习哪会有兴趣,哪会有成就感啊。结果到了初中以后,再努力,通过中考一分流,也就剩下一半的孩子有资格上普高了。回头想想,过度追求成绩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寒石冷月


我是老师,对于小学来说这个情况很合理。

就拿这学期来说,全年级的平均分都是90分以上,如果哪个班均分低于90,就得去校长办公室坐皮沙发了。

就拿我教的这个班来说,70-79一人,80-89分有七八个,其他都是90分以上。

如果有人怀疑分数,我可以告诉你具体考试流程,老师过程都是单人单座,监考老师都是交叉监考,考完以后密封考生信息,全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交叉批改,登记。只有分数登记出来了,本班老师才能查看到本班同学的分数。

反正我压力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