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關於“三長兩短”你知道多少?

對於“三長兩短”這個詞,我們絕對不會覺得陌生。我們一直都知道“三長兩短”從來比喻不好的事情,譬如死亡。如果有人會發生很嚴重的意外,我們就會稱其“有個三長兩短”。

關於“三長兩短”你知道多少?

那麼三長兩短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三長兩短”這個詞語,有三個來源。

-1-

跟棺材有關。這個詞語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然後在這裡也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禮記·檀弓上》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這種記述較為簡約,所以後世學者孔穎達作了解釋:“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縮二者,縮縱也。縱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橫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並相對每束之處以一行之衽連之,若豎束之處則豎著其衽以連棺蓋及底之木,使與棺頭尾之材相固。漢時呼衽為小要也。”

關於“三長兩短”你知道多少?

這段話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古代的時候棺木是不用釘子來釘好的,通常都是用皮條來將棺材底和蓋捆起來。而捆的方法也非常講究,“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這是古代棺木的捆法。棺木的橫向比較長,而縱向比較短,所以就稱為“三長兩短”。

第二種說法: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計共是四長兩短。但是呢,要蓋上棺蓋,得把死人放進棺材裡面之後。所以,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關於“三長兩短”你知道多少?

-2-

另一說與歐冶子所鑄的五把劍有關。《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磐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在這五把劍之中,勝邪和魚腸是短劍,剩下的三把劍是長劍。因為這五把劍非常的鋒利,而且一出竅就是傷人性命,因此就把“三長兩短”來提醒別人有風險。雖然這個說法也合理,但是挺起就讓人覺得有些牽強。

-3-

最後還有一說,涉及到香和蠟燭。平時我們在祭拜的時候,都是三支香為一組,而我們用的蠟燭,也都是成對的。所以這“三長”說的就是香,“兩短”說的就是蠟燭。但是這都是祭拜死人才用的東西,我們活人是不用的,所以“三長兩短”也代表著死亡。

雖然來源有三個,但是“三長兩短”的出處卻只有一個。“三長兩短”出自於明·範文若《鴛鴦棒·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漢語博大精深,有很多成語其實就出自於一些民間有趣的小故事,以及民間習俗。對於我們來說,要了解每一個成語,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