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代枭雄曹操曹孟德为什么未能统一天下?

邓继敏


一代枭雄曹操为啥终生没能统一三国?

这提问和那个刘备卧龙,凤雏都得到为啥不能统一三国一样,都把事情简单化了。应该说,在最初和后期,曹操可能是没有,或者无奈放弃了统一三国的意愿,在中期势力巅峰时期,曹操肯定有统一三国的雄心壮志,并不遗余力,尽力为之奋斗。但经历一段长时期的打拼,由于各种原因,才发现这个事情,不是原来设想那么简单,即使穷尽一生精力,也实现希望不大了。这时候,曹操难免心生退意,及时行乐,享受人生成了奉行的主旨。这个分水岭应该在建安十五年(210)。之前,在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平定冀青幽并袁绍故地,北征乌桓大胜,回师途中,曾经有一首著名的<>,把曹操不畏艰险,不惧年龄,老当益壮的情怀表现得十分到位。但是,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大败,使曹操一下子就懵了,回到邺城,安逸舒适的丞相生活,比那个成天杀来杀去,危险艰苦的战场环境,差太远了,人生苦短,眼看就没多少时日了,



何苦再冒险争天下呢?刘备,孙权已经显露的势头,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内能消弭的。在此情况下,曹操的心劲,明显降低了许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年大修铜雀台,在铜雀台落成典礼上,曹操令武将骑射,文官作赋,以示庆贺。于是,有了曹植一篇著名的“铜雀台赋“,也引发曹植一份不安稳的心,好几年兄弟相争,也耗费曹操不少精力。武将锦袍奖引发了许褚徐



晃的一场恶斗,为一领战袍怒目相向,打得面伤衣破,鼻青脸肿。曹操不得不取消原来命令,参加比武的将领,每人发一锦袍,才平息事态,消弭争斗,真是尴尬不已。

结论:曹操自己在统一无望情况下,放弃了统一三国的念头,转而享受安乐,快意人生。这从曹操欣赏的铜雀台赋,和当年观沧海二者展现的主旨意境,就能看得出来。(5:38)


流誉后


曹操治下,不仅自己文治武功十分了得,手下谋士武将也是人才济济,没能一统江山,着实可惜。如果从分析当时人们的思维习惯入手,是可以回答为什么曹操没能实现统一的。


东汉末期,群雄并起,谁都想成大事,能在三国立足的,都是玩智商的。智商的用处有多大呢?小到孙权可以只比划几下手脚,马上吓退好几个江洋大盗。大到董卓栽在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允手里,曹操的80多万败给了只有几万人马的周瑜,陆逊也是以少胜多灭了刘备生命的火焰。这个好习惯,给了白手起家小角色,比如刘备、诸葛亮成就大事的空间,只要脑瓜好用,上天都给福利。曹操号称奸雄,智商自然是顶瓜瓜,他也怕有人出其不意,夺了自己的性命,他做事也很留心,把个人试了又试,杨修就是被他玩死的,一般是不会轻易下血本的。袁绍在官渡败了,从此翻不起身,而曹操赤壁大败,依然能在北方称王称霸,就知道他留了后手,没有几下就打下江山的决心。

另一方面是汉朝留下来的尚武之风,专门惹厉害的,抓大放小。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诸葛亮北伐了。他明知道当时曹魏的综合国力是强于东吴的,而且还有一个和自己能力相当的敌手司马懿存在,放着弱的不打,非要惹大的,就是累死了也要手下人再打。孔明能把帮一无所有的刘备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绝对不是任性的人。这跟大汉留下的尚武精神有很大关系。遥想冠军侯霍去病当年,以区区800人马都敢封狼居胥,被匈奴欺负了好多年的汉朝子民还能有这份勇气,十分了得。

曹操是研究别人的专家,动不动就要试这个试那个的,对大众的想法肯定不会放过。况且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的,袁绍的弟弟袁术也是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背景,还有三十万众的强大后援团,拿着玉玺,强行称帝,一下就引火上身了,谁都想灭他。

所以,那时混在场面的人物,不患不均,患寡头。曹操绝对实力不够,不敢成为众矢之的,后来干脆埋头深耕自己的地盘,不再轻言战事,先把酒当歌几年,把统一天下的大任留给后人去办了。


青草无为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第一,人心思汉这是曹操的极大阻力

刘邦的时代对手是仅仅历经二世的秦朝,光武的时代对手是新莽,李渊、李世民的对手是短暂的隋朝,可是曹操的时代对手是历经四百年的大汉,大汉的统治基础极其强大。

当时很多人是思念大汉,想要重新建立大汉的,对新政权建立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荀彧就是明证。

另一方面,为什么弱小的刘备可以集聚人才,他行刘,想要重新建立大汉,这就是刘备的王牌啊。

从这一点上来看,曹操真的是逆天改命啊。

第二,曹操没有自己的“韩信”、“李靖”

曹操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同时也是疑心很重的人,所以他大力提用自家亲族,所以终曹操一生都没有在兵权上放手。

面对众多对手,甚至需要安排两线作战,这是完成统一大业毕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刘邦是怎么做的?分兵韩信,北上扫灭煮过,牵制项羽军,形成多面合围之势。李渊是怎么做的?让李世民周旋王世充、窦建德,派李靖领大军南下平定萧铣,安抚岭南。

而回到曹操,面对两线对孙、刘两家作战的选择,他的决定就是自己带着主力两边救火,结果呢?效果不好,将领也缺少必要的成长,注定曹操执政时代培养不出韩信、徐达那样的将领。

对于内部安定来说,没有韩信、徐达、李靖,那在曹操时代肯定不会有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性,但是对于统一作战来说,那也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关键战略的选择失当

其实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就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重要机会了。但并不是南征不该打,而是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时间打。

地形不熟,气候不熟为什么要作战?水军尚未训练妥当,为什么急于作战?荆州初定,没有统治基础,为什么急于作战?这些都是战略问题。

至于赤壁之战的细节,史学界众说纷纭,我比较倾向于,曹操裹挟大军南下,和周瑜在长江两岸是一场遭遇战,并没有太多战略的规划。

从这个角度上,其实曹操缺少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帮他做总体战略规划的人。

什么样才算合适的战略?我们现在帮曹操分析,有点马后炮,我有一片问答,是针对“曹操怎么做才可以破孙刘”的问题,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我又要比较光武帝和曹操的战略选择了,什么叫气吞山河的霸气和耐性?

光武帝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已经掌握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盘(他的情况特殊),但是还是耗了六七年的时间来对付天水的隗嚣及蜀地的公孙述,最终稳扎稳打,统一了天下。

光武帝比曹操更优秀的不是将略,不是兵法,而是自信不自负,聪明更智慧,耐性更坚持,盖如此也。


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鱼包同学


我认为曹操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他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大概有以下2个:

1最重要的原因是违背历史趋势。你可能奇怪怎么曹操也和诸葛亮一样成了逆势而为的人啦?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外戚、宦官两股政治势力被消灭。士族势力独大,士族利益的代表人得天下才是历史趋势。最初,这个士族利益代表人是袁绍,只是他个人能力太差,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曹操能力又太强,才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之后曹操唯才是举,损害了士族利益,士族则不停扯他后腿,每次曹操出去打仗都担心后方生变。

2三国时期人杰太多,曹操亲自打仗30多年才勉强平定北方。汉高祖刘邦8年就得天下,其对手项羽在三国仅仅相当于吕布。光武帝刘秀也只是打了15年。曹操打仗到老,锐气尽失,以至于在赤壁一犹豫,让孙刘结了盟。打下汉中畏难而没有入蜀,让刘备得了四川。然后,他就没有机会了。

最后,当曹丕接受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曹丕就成了士族利益代言人。曹丕可以得天下了,只是曹丕曹叡命短,被司马氏这个正宗士族摘了果。


Su57


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曹操统一北方十州,编户人口不过128万。江东荆州本就富裕些,又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亡人口,两地加起来的编户人口不会少于这个数字。所以,江东和荆州不愿臣服曹操的力量加起来比曹操小不了几分。而曹操赤壁之战的主力又是荆州水军,战斗力差距江东不少,曹操的主力骑兵步兵自然就只能一边生病,一边吹风,一边消耗粮食,最后看着荆州水军被孙刘两家收拾。

但北方社会基础还在,北方恢复到440万编户人口,轻松战胜蜀汉97万。过十来年,西晋540万就轻松碾压江东的230万。

就是如此。


四川達州


我觉得一代枭雄曹操曹孟德没有统一天下,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的对手太强。有道是:“好汉难敌四手,饿虎还怕群狼”。“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就打败了曹操。


(曹操影视剧照)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天时和地利,但是他的对手刘备却是个英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曹尔”可见,能受到曹操的赏识不易啊!再就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是厉害角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真实历史虽然没有像演义说的那样神乎其神,但诸葛亮的“治军”能力很强,也就是说政治思想和后勤保障工作很出色。

曹操除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强有力的对手外,还有一个东吴的孙权。曹操曾赞叹“生子当生孙仲谋,”也就是说,我有这样的儿子就好了,可见是从心里佩服孙权的。

有这几个对手为敌,加上曹操受痛风病的折磨,赞美诸葛亮的诗句,用在曹操身上也恰当不过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曹操最终没有统一中原,于66岁时遗憾离世。



(曹操影视剧照)


秉烛读春秋


未能一统天下,最后三国归晋在后世看来的确是曹操的最大遗憾。个人认为这和曹操一系列决策失误有莫大关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消灭掉袁绍和韩遂等诸侯势力、收服外族、击溃刘备、统一北方后,天下大势对于曹操来说可谓一片大好。此时的曹操不由得志得意满、傲视群雄,准备渡江消灭东吴进而一统天下。

此时,刘备新败、东吴朝野震动,在双方谋臣诸葛亮和鲁肃等人努力下促成了孙刘联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狂傲自满,听不进去修养生息、反对攻打孙权的建议,中了周郎火攻之计,加之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大败而归。

赤壁之战的失败对于曹操集团和华夏民族都是一个遗憾,它的发生大大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同时赤壁之战也是曹操一统华夏的最好机会。

此后,刘备占据荆州进而攻取西川的过程中,曹操忙于平定西凉马超等势力、整顿内部集权于自身并且两次和孙权发生大战,因而无力顾及刘备,我认为这是赤壁之败后曹操最大的失误,若此时他派兵成功阻止刘备进攻西川,率先剿灭刘备,那么在其有生之年一统天下还有很大希望的。等到刘备攻取西川继而占据汉中等地,三国鼎立的局面真正形成,曹操垂垂老矣,孙刘各有明主贤臣治理,再谈一统天下就几无可能了。您认为呢?


珍珠岩助滤剂及相关


曹操在当时没有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复杂的,不是一句和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当时的能人武士太多,大家都想一统天下,能力相互牵制(当时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实都是心怀不轨,都想不出力,坐享其成)

2.时机不成熟,因为东汉王朝还没有没落到人人唾弃的程度,总有一些人打着恢复大汉的旗号与曹操作对。(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出现都是需要时间的)



3.天下的统一,一般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秦王朝统一天下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努力),更何况是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4.曹操对于北魏操劳太多,导致身体不好,逝去的还算有点早(和司马懿比算早的了),个人认为,如若曹操多活几年,应该不会有司马家代魏这种事情的发生。


有史不荒,欢迎大家留言


有史不荒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役中,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造成了他骄傲自大,心浮气躁的心理。在吞并荆州后又贸然以倾国之兵力南下,妄图一战平定江南,统一天下。但是曹操军队不习水战,人心涣散,结果在孙刘的夹击之下,一败涂地,无力回天。给了刘备以喘息之机,使刘备的势力发展壮大。

再者曹操遇到的对手是孙刘,而并非北方的诸侯们,如袁绍、吕布、袁术、马超等人,他们的智谋、远见与孙刘相比差得太多。对手的能力,决定了曹操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海阔天空281389889


一,黄巾起义未能彻底毁灭汉朝的统治基础,只是加速了汉朝的灭亡,所以不能达到大乱之后的迅速统一,而曹操的政治主张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使得各路诸侯都只能围绕着汉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全国的口号!

二,曹操的政治和军事资本都是建立在夏侯和曹家的基础上的,这就是门阀。而三国的斗争很大程度上就门阀世家在分配势力,比如诸葛亮家族,大哥在吴,小弟在蜀,堂弟在魏。当然还有荀氏也是把鸡蛋放到各个篮子里。门阀力量就是帮强扶弱,维护一定的平衡。没有门阀的支持,不可能完成国家统一。

三,赤壁之战的失败,彻底断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机会!机会没有把握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