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

遇见灵灵


概括来说,没有哪部书如《红楼梦》一般,可以带领国人进入并认识一个全面而精美的古中国。这涉及到服饰、饮食、器物、人情、律法、诗词、风俗,等等,无法细数。但题主问的是个人感受,范围缩小了很多,那我说一下「《红楼梦》可以一直吸引人读下去」的原因吧。

我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读《红楼梦》,那时候很喜欢袭人的性格,美丽温柔,妥帖大方,如果有个这样的姐姐该多好。像对待宝玉好一样对我好,总之是幼稚的幻想。

等到大学再读,就发现袭人有些可怕了。她是宝玉最贴心的人,却以对宝玉好的名义残忍背叛了他。宝黛情变、抄捡大观园、晴雯之死,似乎都有她的影子。她开启了宝玉的懵懂青春,又结束了他的青春期。

等到工作三四年再读,又发现袭人实在是个很拎得清的人。她的利器根本不是温柔而是能力。跟着贾母时眼里就只有贾母,跟着宝玉就只有宝玉,最后被王夫人招安,就安心完成王夫人的 KPI。跟着哪个老板,就漂亮干哪家的活。这不是职场女性成功的秘笈之一吗?

及至到现在,毕业十年,发现红尘当中人的个性千姿百态,没有那么善恶分明。袭人那样永远理性大于情感的性格多半是天生的,而且她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宝玉。从开始的羡慕她、讨厌她、解构她,到原谅她、疼惜她。


这就是我在不同年龄段对袭人的认识转变,这仅是她一个人而已,这仅是截至目前我的认识。更不要提宝黛的爱情、钗黛的友情、贾政与宝玉的父子情这些更加复杂的情感变动。

可以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看成曹雪芹教给读者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红楼梦》文本则是巨大的材料库。方法论、材料库和读者真实的人生,随着时空变动互相解释不断升级,非常奇妙。我读红楼,红楼读我。大概这个意思。


柳如婳


原谅我不请自来。因为我太喜欢红楼梦了,恐怕读了有二十几遍,其中的原因在于读此书的感觉。

有句话讲的是读了红楼梦,官都不想做。那时我还小,没看过此书,只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本书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能让人连官都不想做,后来又看了87版电视剧,看了谢晋导演的红楼梦电影,越剧版电影,讲真,没啥感觉,无非就是个三角恋故事,啰哩巴嗦,鸡毛蒜皮,比起武侠剧差远了。甚至没有台湾言情剧好看。

第一次看此书是在部队上,过年的时候,每天只出早操,又不训练,于是就到图书室借来看,第一次被惊艳到了,高超的笔法,传神的描写,庞大的架构,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精美的诗词。以前所看的那些名著似乎一下子失去了魅力,什么武侠,言情剧都变得俗不可耐,于是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前八十回。几乎是废寝忘室。我的第一感觉,这哪里是言情小说,但又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小说。八十回后我用了不到五天就看完了,以后再没看过,每次看完八十回就打住了。

每看一次,好像对它的了解应该更深一步,然而事实上越看越糊涂,刚看时,好像是言情小说,但对宝黛钗感情的描写并不多,对治家到写了很多,为什么?尤其是很多闲文,很多无关紧要的人,甚至一闪而过的人,还有那些极细致的描写,真有必要吗?总体感觉是很好看,看不懂。看过几遍后,感觉作者似乎把他的写作目的隐藏的很深,尤其是对贾瑞照风月宝鉴的描写,同时思考,为什么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为什么那么难看又矛盾,比如柳五儿,七十几回上,王夫人亲口说的柳五儿死了,为什么后来又写她去服侍宝玉,为什么有这么明显的错误。

后来又看了一些红学家的书,看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看了关于曹雪芹的一些书,好像懂了些,但那个真像就是雾里观花。

于是一遍又一遍的看原著,似乎又有些发现,为什么有甄宝玉,林红玉,薛宝琴?为什么贾宝玉最大的心愿是立刻就死了,再化成一股烟,再要一阵风来吹散?每看一遍,疑问就多一点。

作者花了十年的心血来写部言情小说?或者如红学家说的写曹家家事?曹雪芹真有都么无聊吗?要写曹家家事用得着这样写吗,用得着补天这么大的题目吗?要找到答案,还得读下去。


巫山横云


《红楼梦》十分好看,一本奇书。

我与红楼梦是有渊源的,我第一次看它还是在初中,根本看不下。又是文言文又是大部头,真真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当时还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我却提不起一点兴趣。

然后就不接着读,这是我第一次拿起红楼梦。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第二次是初三的时候吧,当时是我姐拿过去看之后说非常好看,念念不忘。我想,我姐姐都说这么好看,那估计是我的问题,于是我再次,拿起红楼梦。这次比上一次懂得多一些,不过还是觉得很乱。什么亲戚的走访,还有陪房大娘什么的,我真的是绕不过来。勉勉强强看到一半儿这样,就又看不下去了。不过这次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我终于知道,“袭人”,是一个人的名字。没错,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都不懂袭人是一个人的名字。我觉得它是个动词加名词。

第三次呢 我也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又拿起来了。总之,这次拿起来,我就没放下去过。我,已经深深的迷上红楼梦。看完一遍不知足,反反复复,看了五次左右。高三一直是我的枕边书,就是那种,临睡前都要花10分钟来翻一翻。也不拘泥从哪一页开始,都是随手就翻,翻到哪里就看哪里。因为都可以续下去。不过,这样多了,会开始有选择——只想看贾府繁华,姐妹们都在园里的时候,翻到贾府没落的章节总想跳过去。可能和女生容易多愁善感有关。我不想看贾府经历那么多离合与悲苦。即使它的结局已是必然,可我还是不敢,也不想看。

后来,我再看红楼梦就会开始研究他们的吃穿用度。品味里面的话语,不再过多拘泥于情节。

红楼梦真正吸引我,可能是它的笔触太美,也可能是它描写的生活太美好。其实我已经不懂了,只知道,还好我读了它,还好我遇见它。

然后红楼梦电视剧版的,我也偏向87版的。或者说,我只承认87版。不过我承不承认都没什么用🌝。

附上几张喜欢的剧照






不管是纸质红楼梦,还是87版的电视剧。都很好看,很推荐大家。

以上。


Amber52418


我是有故事的兜兜,专注文化领域,分享我知道的,寻求学习你知道的。

《红楼梦》我从七岁到如今已经读过十余遍,从最初没书可看,迫不得已的囫囵吞枣,读字读半边,连猜带蒙,直到后来厌恶黛玉的做作,宝玉的多情草草翻阅,及至后来每每厌倦交际,懈怠人生时都下意识捧起来逐字逐句的细品……


每一次阅读,都有些许感悟;每一次翻阅,都有不同体会,如果说字典的每次翻查是为了解决我知识的匮乏,《红楼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透析。

我不太清楚别人是为什么喜欢《红楼梦》的,作为一本古典小说,它的言辞难免晦涩,它的内容也难免脱离现实。可是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捧起这本厚重的书籍,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开篇那块石头。

幼时的我执着于在大段大段尚且认不全的文字中找寻那块石头的踪迹,可是直到看完,也没看懂,那石头,到底是托生成了宝玉,还是跟着宝玉过了一生。

这份好奇让我在识得了许多字之后再次捧起它,可是这次我看到的却是黛玉的娇柔做作、矜持自怜以及宝玉的多情却不自律。正当青春年少的叛逆,尽管耐着性子看完整本,我依然毫不掩盖自己对这本书的厌恶——就算是写爱情,不也该歌颂一心一意的两情相守?真不知道这你侬我侬的劳燕分飞为什么会流传千古还被人追捧。

多年以后,学校校报需要写一篇《红楼梦》的书评,迫于无奈,我又一次抱起了这本与我的人生观极度相悖的书籍。也许是大学里已经开始盈溢着人与人的交际,这一次,我在黛玉和宝玉之外,看到了大观园中的机锋你来我往,看到了王熙凤和尤二姐不一样的为人处世。

再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竞争压抑的时候我会翻一下《红楼梦》,升迁得意之时我也会翻一下《红楼梦》,恋爱失意时,选择丈夫时,结交朋友时,拓展生意时……

每一次,它都会给我不同的启迪,在它厚厚的书页里,我读到了人生百态,读到了生死浮沉……

所以,后来再有人问我,《红楼梦》值得一读吗?

我就经常说,值不值,读一下你就知道了。

那么你们是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呢?喜欢它的人物精彩纷呈?还是喜欢里边的人生麻辣百味?留言下来,我们一同分享。


脉望书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故事的主线是沿着一对年轻的豪门男女的爱情故事来讲的。一入《红楼梦》深似海,反复阅读,百味丛生。

《红楼梦》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小说,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想法。

01,初看《红楼梦》-那年5岁。

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红楼梦》,那年我5岁,牵着大人的手穿个小巷子,去到村里唯一一户家里有电视的人家去看电视。只记得那里面的小姐姐都好漂亮,衣服都很美,房子也好看,食物也是非常的美味。 每天都吵着大人带着要去看《红楼梦》,准时蹲点。这个就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那就是《红楼梦》。

02,再看《红楼梦》-这是一本爱情小说

后来再看红楼梦的时候,是有一次家里大人买了一本珍藏版的红楼梦。

大人是为了避免影响学习,当时属于这一类的书,是被大人禁止阅读的。因为它的属性是小说。

所以这一类书我们都是偷偷的翻看的!!!

还记得那年暑假,躲在楼上面,偷偷的看里面的故事情节。

这一次看到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细细翻阅,这一个故事是非常感人的。他们打小儿在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懵懂的年龄在看,这个就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让人对美好的事物有了期盼。

03,三看《红楼梦》-品味诗句的魅力

再大一些那就是读初中的时候。

可以阅读的书籍的范围已经大大的扩大了,不需要再像以前偷偷的看这一类的小说。而且《红楼梦》性是4大名著,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了。

作为一个初中生来说,明显里面看到的是什么?开始看里面的诗句,细细的品味里面的诗句,觉得那是诗人的意境,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化程度,才可以让他们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想想古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

04,反复看《红楼梦》-满纸辛酸泪

等再长大一些,已经开始步入社会,慢慢的了解到生活的辛酸。

很多事情都有着不可抗力,所有的无可奈已经在看红楼梦里面讲了,这里讲的其实都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道理以及生活的智慧。

1)且看贾母。

这是一个寡母,在老太爷去世以后,一个人带着幼儿撑起了一个大家族。是怎样的魄力和辛酸,让她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掌管了一个家族的繁荣兴盛。

2)再看林黛玉。

她为什么在她母亲去世的时候需要去到自己的祖母那里受教养。因为在那个社会,如果女子没有家里女性长辈的教育的话,那么这个女子即使是满腹诗书,她也会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家教的人。在那个社会是会被嫌弃得嫁不出去的。

3)又再看薛宝钗。

为什么一定要嫁给贾宝玉?她家是皇商,其实他们的家族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没落了,但是还是要强撑着场面,进京来入选。

其实她是选不上的,是要来投靠自己的姨母,也就是王夫人。贾家需要薛家的财富来撑起来,薛家需要贾家的权力来扩大自己的生意。这样才能够保持他家族的繁荣昌盛下去。

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无常在掌控,文章最后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想想,这结局也真是清醒而残忍了。

我是花间一家,阅读带来幸福感,写作沉淀自己的内心找到平静。


坚持阅读,持续写作,量的积累必定带来质的升华。


花间一家


我曾数次翻开《红楼梦》,翻开了这本“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奇书。第一次看时年幼不知事,只看当中的情情爱爱或闲情逸趣,为大观园的富丽堂皇、主人公们的精致生活所吸引。看着他们锦衣玉食,吟诗作乐,倒也不深究其意,只顾看完算完。而后再翻阅,则是为宝黛之爱情而唏嘘不已,为黛玉之死而深感怜惜。但又觉得黛玉为人之小气,不如那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薛宝钗。若是曹雪芹将黛玉塑造成一个如宝钗般通情达意的女子,那她也就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不得不说曹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先不说此书寓意极为深刻,先是书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就令人赞不绝口。此书中涉及到了建筑知识、园林设计,药理、食谱、女红、诗词,琴棋书画,甚至佛学。一直感慨曹先生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其知识面之广令人望其项背。《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它“放射着强烈的时和理想的光辉。”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各自具有独特的人物特征,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西方有千面不同《哈姆莱特》,东方则有万种风情滋味的《红楼梦》。一如毛主席曾说“(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方面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如此这般可见《红楼梦》的文学造诣是极高的。

更有后来直接靠窗一个学派叫做“红学”,一派德高望重的学者专注于研究红楼里面那些还未被发掘的秘密,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在国际上的热度堪比莎士比亚学。王希廉便是清代著名的《红楼梦》三大点评家之一,更是红学点评派的领头羊。希廉评本,在红楼梦传播史上影响巨大。"考《红楼梦》最流行世代,初为程小泉本,继则王雪香评本,逮此本出现而诸本几废矣。”

我们虽然不是专业的红学人士,但是不得不说《红楼梦》就是这样让人百读不厌,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悟出不同的道理。且它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去领悟,反复推敲,细嚼慢咽,逐字逐句,口齿噙香。曹先生此作,不得不说当真值得“流芳千古”四字。


爱喝可乐的小太阳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没有之一。也许你会说,有很多人并不喜欢红楼梦,有的喜欢三国,有的喜欢水浒,有的喜欢聊斋,还有喜欢其他小说的呀?不过,窃以为喜欢红楼梦的人,总体而言比喜欢其他小说的人要多,而且有一怪事,一旦喜欢上了红楼梦的人,往往会喜欢一辈子,往往当作枕边书,反复阅读。

红楼梦确实是部好书,所以,就有了无数研究红楼梦的人,竟成红学。很多写小说的人,也无不把红楼梦当作经典范本,从中吸收营养。晚清之际,出现了很多模仿之作,像《青楼梦》、《花月痕》,还有鸳鸯蝴蝶派部分小说。同时,高阳的《胡雪岩》、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金的《家》、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这些小说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人们对红楼梦如痴如醉,很多名人更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为鲥鱼多刺,二为海棠无香,三者就是“红楼梦未完”。胡适评价,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当代作家蒋勋说,红楼梦一直在我的床头,我几乎没有办法离开它。

那么,红楼梦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我认为第一好,就好在红楼梦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小说。这像是一句废话,但其实不然。经常阅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历代小说,尤其是中国小说里的人物,往往非恶即善,非好即坏,非忠即奸,非香即臭,但你读红楼梦,里面没有一个从头好到尾、从头坏到尾的人物,它的人物有让人厌恶的,但被厌恶的人身上,也会有可怜、可爱之处。王熙凤人够毒的吧?但她却对很多人好,也种了一些善果。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符合现世的人物形象,因为人是立体的,多面的。

第二好,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它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确实,红楼梦包罗万象,但它又决不是在卖弄学问,而是叙事中的必要,情节中的必要,既恰到好处,又让人受益无穷。

第三好,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书中如彩霞如虹霓的文学逸趣和韵味。红楼梦可以说也是一部诗集,里面的好诗不计其数。还有文人的雅趣,民间的交往,乡里的俚语,家庭的宴乐,这些场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红楼梦也是一幅官场众生相,彼时的跑官要官,官官相护,伴君如伴虎,等等传统社会里的沉泥垢渍,都活灵活现。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几乎人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当然,这需要拿着这本书,反复阅读,才可能越来越喜欢。


帝国的脸谱


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人情世故;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作者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什么是政治斗争;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艺术;读懂了红楼梦,你就读懂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必然。总之,要想读懂红楼梦,非得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史修养不可。

中国有两本书被后人列为专门学科来研究,分别是《易经》和《红楼梦》。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被广大读者所痴迷和喜爱,红楼梦被当做政治历史来读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真知灼见!他老人家甚至要求我们不读红楼梦只能算半个中国人,可见红楼梦这部书的分量有多么重要。

红楼梦虽然是小说,可里面所表达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小说所涵盖的范畴,他所涉及学科是多方面的:诗词,歌赋,政治,历史,园林,建筑,中医,中药,等等。

所以一部红楼梦让无数专家学者,及普通红楼爱好者如痴如醉,趋之若鹜的去挖掘去探秘去涵泳。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是这部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红楼梦是密码本,有人说红楼梦是谜语书。总之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想这是这部小说带给普通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吧!


15221597658


因为在不同的年龄去看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它会随着你的人生阅历而不断地给予你不一样的震撼

小的时候读红楼梦,好像更多的是被里面的热闹吸引了。大观园里万紫千红的姑娘们,永远闹腾腾的,有着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那个时候的我,记得最深的也就是那些戏剧性的故事了

到了高中,再次读起红楼梦,开始思考为什么林黛玉会泪尽而亡,她真的是病死的而不是被逼死的?为什么贾赦让出荣禧堂让次子贾政居住,真的只是因为贾母偏心吗?贾母对林黛玉真的是真心疼爱吗?还是存了不可告人的心思?……当然,我并没有找到答案

大学毕业时再次读起,开始慢慢体会里面的许多情感了。黛玉葬花的自哀自伤,晴雯病故的不甘委屈,宝钗扑蝶的真情释放……

或许,再过几年,当我再次重温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只有80回,这也导致了这个故事本身的不完整性,很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都成了未尽之言,很遗憾……


娱姬姑娘


《红楼梦》不止于表面上描写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等等,读《红楼梦》更要结合所成书时期的历史背景,弄清楚曹家所生存在的清朝的一些历史知识。

当然要弄清整个清朝的历史,那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这里面选择一些与《红楼梦》有着紧密关系的事件进行举例阐述。

1、清兵入京,建立政权

没有这个,清朝也不会建立,曹家也不会入关,更不会有名著《红楼梦》。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自缢,4月,多尔衮带兵准备出兵山海关,带兵攻入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大开城门,使多尔衮长驱直入,5月,多尔衮攻入北京,10月,清世祖自沈阳到北京,即位皇帝,年号“顺治”,曹雪芹祖先就是这个时候随着政权由山海关外到北京。

2、进兵江南

多尔衮5月进入北京的同一时间,南京建立了明朝的临时政府,抵抗清兵。仍是5月,清兵入南京,6月,入杭州,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明朝亡。

江南是全国财富集中的地方,全国田赋、盐课等重要财政收入,百分之七十出于江、浙两省,取得了江南数省实际就是获得了经济上的聚宝盆。

曹雪芹祖先在江南富庶之地身居要职,享尽荣华富贵,同时受到江南文化的长期熏陶,这样的环境下也熏陶了曹雪芹,为《红楼梦》的著作打下了坚定的文化基础。

3、文字狱

文字狱在清朝是有名的因文字而犯罪,所株连之人,或凌迟、或斩首、或杖毙,妻女发边为奴,十分残酷。

曹雪芹写《红楼梦》正式文字狱十分严重的乾隆前期,所以不得不万分小心,煞费苦心的用“甄士隐”“贾雨村”言,“不知何年何代”等模糊的语言来表明、阐述。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林如海官职有一句话“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兰台”实际为汉代、唐代的官名,曹雪芹在政治上是有顾忌的,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全今,但是写实,又不能全古,所以曹雪芹写书时是十分矛盾的。

所写闺阁儿女之事,又不能不涉及朝廷的典章制度,不敢多写,实写,所以虚一点,编造一点,半古半今的,也就出现了“兰台寺大夫”这样的官名。

4、太监

多尔衮进京,顺治登基称帝,明代宫中的一切都归清朝接管享用,其中包括一种特殊的人物群体,就是“太监”,明代宫中太监极多,高峰达到10万人,他们组织庞大,权势极高。由明朝二十四衙门改为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革除十三衙门,设内务府,收宦官之权。

太监群体力量之大,大到可以左右朝廷,影响国家大事,小者可以探听国家机密,形成了当时的一种特殊阶层的特殊势力。

第十三回写贾蓉捐龙禁尉靠的就是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掌宫”就是太监们的头头,足以见的那个时代太监之了得。

明代深受太监之害,如王振、刘瑾、钱宁、魏忠贤等都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清代吸取教训,严格采取措施,可还是因其地位特殊,存在很大势力,但是没有像明朝那样对政治有着太大的影响。

读《红楼梦》前,对其所编著的朝代一些历史状况、具体背景所熟悉,无疑会对读红楼梦有着很大的帮助。

书中只简单举了五个例子。但如《红楼梦》这种鸿篇巨著,要想读懂,就需要了解非常多的知识了,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