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文/李海浪

看起来很现实,但是更现实的是你连女主那么好的脸和那么好的命都没有,容我做一个捂脸的表情。
可以说,电视剧真的是太特么励志了,似乎表现了一个人来到北京这个城市,只要还算聪明,漂亮又肯努力奋斗,就真的有一天会遇上富二代帅哥遇上艺术家遇上随时出现的男闺蜜,事实上,其实很打脸。很多长得还不错能力也还行也还算努力的女孩北京奋斗多年后,也依然合租在一套房里,更不可能在王府井新天地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
多年后,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差的自己怎么就被嫌弃地剩下了。
这是赤果果的更符合大多数的现实。
我还是想说说陈可的几段爱情。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经济不适用男的爱情

最甜的是坐在自行车上最无拘束的笑,最甜的是两个孩子毫无城府的彼此坦诚,完完整整的爱情,啃个鸭脖喝个啤酒,小小的房子里满是温馨和快乐。
然而他们两个人要的是不一样的。
张超是个工作努力又求实际的人,他要的是用加班加点换来工作的认可,好好谈恋爱,好好结婚,好好生孩子,过个普通人的生活。
陈可不一样,她对北京充满了幻想,对上流生活,对奢侈品充满了幻想,她想要一个LV的包,于是时常去看一眼,她要的不是眼前的苟且,如果结婚生子,那么她还不如在天府之国过着安逸的生活。北京,是她的梦想。
生日那天,张超费心准备了粉红气球的屋子,过得去的蛋糕,以及一顿奢侈的金钱豹。还有一个山寨版LV的吊带,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就要有一件真正LV的陈可彻底扫兴,奢侈的金钱豹也没能唤起她的热情,男朋友的自助餐攻略吃到胃坏,她终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走得那么决绝。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
她要寻找她要的。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于扬,给尽物质宠爱 却不会给你生活

这世界上有一种男人喜欢一个女人,仅仅是喜欢一个女性,比如性格还好,人又聪明,恰恰能满足自己所需,那就OK了,如果你想未来,想婚姻,想要一起生活,那真的是想多了。
于扬和陈可就是这样的。
陈可以为遇上了最好的爱人,努力上进,高富帅,又对她竭尽宠爱,她跟他在一起后,终于有了她所有想要的名牌,打高尔夫,品雪茄,学商务英语,变得时尚能干,越来越职业,参加不完的饭局。这些也许不是她真爱的,但她愿意沉迷。
她的上司顾总三次问她:于扬对你好吗?
“他对我很好!”
顾总欲言又止。
只是在她需要买房差钱的时候,于扬却只是个无所谓的旁观者,“一个男人想跟你安家才是真正爱你。”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直到她知道两年前于扬在世贸天阶大肆追求一个女孩,又直到她使出她认为一定会成功的杀手锏,让妈妈来北京。于扬却假意出差,避而不见。
故事又到了一个终点。
陈可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她决绝干脆而不死缠烂打,多少有点帅气。
只是一纸请柬再次无情地讽刺了她。作为富二代的于扬为何还是选择了比自己实力高处了许多的女人结婚?
他不是不想结婚,只是不想跟你结婚而已。
他给尽陈可喜欢的奢侈品,却从来没有给过陈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二人时间,一次故宫,一次火锅都不可能实现。“一个男人的手用来搬砖了就没空抱你。”于扬只是喜欢她,单纯的喜欢,喜欢她听话懂事,识大局,可以跟着他应酬,拿得出去带得回来,至于婚姻,怎么也轮不到她,怎么也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千万别认为你就是穿了水晶鞋的灰姑娘。说白了,那些名牌包、衣服、鞋子和陈可关系也不大。和她关系真正大的是一份支持她房租和消费的工作,是她必须要谈成的客户。于扬是生活中的花朵,只是点缀,真正与她相关的,也许就是一顿西红柿炒鸡蛋。于扬给不起她要的生活,也从来没想给。
她也不过只是装点了于扬的生活,当转身,大家还是会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安稳进行,就像,毫无关系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你不要以为你有个富二代男朋友就可以张狂,你不要以为你穿了一千多块钱的限量版的内衣你就真的了不起了。”
回到现实,于扬是于扬,陈可还是北漂陈可,还是买不起房又被限购扼杀梦想的陈可。

关于艺术家 更多的是只爱自己 不会爱别人

我早就说过,不要相信艺术家、诗人的爱情!哈哈哈,圈子里太多艺术家,你们就对号入座吧。
我指那些穷酸喊着自由喊着爱情愤恨金钱的伪艺术家。他们喜欢免费泡妞免费吃喝,美其名曰都是爱情,拒绝铜臭味。
陈可为了这份爱情,脱掉职业装穿上毫不适合的棉布袍子,这个摄影师黄越彬却在给自己选衣服的时候喜欢品牌的。他会在吃完饭后躲进厕所买单,买杯咖啡拿陈可的卡,找个空档让陈可给他充储值卡,一切看似光鲜的表面背后都藏着虱子。
谈钱伤感情。
谈感情伤钱。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只爱他自己,在黑暗里投入地看着文艺片不管陈可感不感兴趣,陈可的工作电话让他大为观火,他为了“艺术”可以毁掉陈可辛苦谈来的客户。他是艺术家,他当然不会管陈可的死活,他要尊重艺术。
谁也想不到他留个纸条便跑了。
说不适应国内的生存环境。
殊不知他只是去投奔了一个更富有一个包就45万的女人。他在夸着那个女人“最闪亮”,就像他曾经夸赞陈可就是最完美的艺术品一样。
没有接触有些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很神圣很神秘,他们很天真很洒脱很真实很率性。事实证明,很多人不过是没有机会而已,一旦有机会,所谓的艺术家跑得比谁都快,他们厌恶市场又对市场放出贼亮的光(完了,我感觉我要被好多人拉黑),以至于后面我看好多艺术家喝酒都觉得是假的,佯装爽快骂娘大口酒大块吃肉,看到个女人就饥渴地恨不得扑上去。他们简直被自己装出的这个形象都打动了,都感动了。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心里呼喊来多少次“万恶的资本快来光顾我吧。”
也许终于有资本了,终于拍高价了,他会开始昂着头更加不屑一顾了。牌坊已立,还有何惧!
这场爱情,于陈可来说,像一场浑浑噩噩的梦,自己为何卑微改变她自己都不清楚,说一种迷恋,经历过了就再也不会沉迷。

陈可,自己挣的每一分钱才是支撑尊严的

其实我喜欢这个电视剧,我不想去批判剧中赤裸裸地对“名牌”的崇尚,一次次把那些大牌的门店当成一个殿堂,我喜欢电视剧懒得去装“清纯”装“高尚”装“傻白甜”的态度,承认物质,承认每个人的趋利,“每个人都想活得好一些,选择更好的,我们都是这样的人,你也得允许别人是。”依然是一脸冷静干练理智的顾总所说。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装什么装,累不累。
清纯可爱只是奉献的圣母婊?你要一辈子傻白甜啊?No,做不到。
陈可为抢客户使的小心机,在那个最爱的LV包里呕出的酒和饭,一切看起来并不讨厌。每一个在往上的人,没有马云爸爸强东老公的人,都不要把“单纯”当褒奖,怎么去躲过酒局里的咸猪手,怎么保全自己全身而退,甚至错过迷失过,相信过人渣,那不过也是成长中的一环。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你当然不能悟性太差,情商太低,错过一次,两次……总在同一条河流里湿了脚就是愚蠢了。愚蠢不值得同情。
陈可就不愚蠢,她能很快吸收别人的建议,能很快调整自己,也很快从不属于自己的感情中走出来,有点经历的女人没什么不好。如果她没有可塑性,没有努力,男人的肩膀给她踩也只会跌下来。

我不知道陈可还会遇上什么样的爱情,什么样的男人,沉淀过后,也许她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电视剧很现实,几乎能引起所有北漂的共鸣,现实是,女主们实际还不如陈可。公司欠薪讨薪、房东涨租金、每天赶公交地铁、去优衣库HM也许更现实一点。
有时我也会问,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我们狗都不如地疲于奔命,我们没有可靠的朋友,最终也许不过一点点积蓄而已。然而人活一生,或者不完全是为了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历练、成长,和比我们强的人打交道,我们活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就够了,而不是回到成都养娃吃火锅打麻将。
无论什么样的活法,自己喜欢就好。不问得失,不悔选择。无论爱情中是否有一些不堪直视的龌龊,那个过程,彼此投入或是各取所需,都是生活。
只是,我想,最后都陈可一定会遗憾当初张超带给她的全部,虽然,再选择一次,她还是会朝着她想要的风向毫不犹豫地离开。

北京女子图鉴:经历了三次爱情后会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