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買不起幸福的時候,
不應該和幸福的櫥窗靠得太近,
望著幸福出神!
——莎士比亞
文丨舊故麻袋
∨
多年後,你也許會停下來問問自己:曾經的努力和拼搏是為了什麼?
見清拼盡全力在北京買房,為的是能給小曉一個家,那麼你呢?
感情這回事就像天意弄人,有緣無分的太多,哪怕一開始轟烈,到最後可能還是會變得淡漠,彼此淪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曉最初不懂愛,一心想留在北京,有房有家;而見清,留在北京的最初原因是想要闖出一番天地,開創自己的事業。兩人在火車上的相遇是緣,但初衷的背道而馳註定兩人會走向不同的分叉路。
有人說電影矯情,其實愛情裡誰不是矯情的那一個呢?我當初沒進電影院看奶茶處女座也是因為矯情,誰讓監製是張一白呢,《匆匆那年》看完後,立誓此後再也不進電影院看張一白監製的青春電影,我遵從了原則,直到電視上出片源,才在閒暇時看上一番,還安慰自己主要是陳奕迅和田馥甄的插曲比較好聽。
《後來的我們》整部電影像是一個被“喪氣”覆蓋的長鏡頭,用悲劇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多年後,見清和小曉再次相遇,他們回憶起點滴,說起過往,流著淚互訴衷腸,小曉故作鎮定地說著幸福,見清淚眼婆娑地希望她幸福,然而,兩人卻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哪怕最後兩人笑著互道“再見”,喪喪的氣氛還是沒有輕鬆半刻,因為觀者知道,他們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年的錯過。
錯過是件很可怕的事,因為會有太多的“如果當初......”冒出來,若當初你沒走,若當初你挽留,若當初上了火車......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我也曾害怕錯過,高中時期對愛情懵懂,就著滿腔熱血,寫了許多“情書”,明知不可能,明知他心中無我,還是堅持了一年多,因為只有自己努力過了,放棄才會果決,才不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就錯過了什麼。
這樣壓抑的氣氛,透露著一點頹廢,哪怕真的戳中了觀眾內心那個“不可說”的人,也不會有釋然,電影展現了曾經他們的美好和不美好,也展現了他們如今的如意和不如意,因為小曉,見清成長;因為小曉,見清成功,其實我不懂故事最終想要講述的是見清和小曉無疾而終的愛情,還是見清與小曉相互之間的遺憾。
這種遺憾有一種扼喉感,難受但又抒發不出,不是非你不可,而是隻有你懂,生活成了擺設,一切快樂也只是枉然。成長的確是個好東西,它讓我們隱藏起心底最想要的那份單純的美好,虛設往日裡的笑臉。
當然,電影除了愛情,還向我們展示了北漂族的慘狀,像是在告訴北漂一族只有堅持才會有成功,若沒有準備好經歷最深的痛苦,就不要冒然成為北漂一族。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無數個偶然之後的必然。
見清成功了,在北京買房買車,娶妻生子,他再也不會在同學會抬不起頭,再也不用厚著臉皮裝孫子,也再也不會聽見同學們對他的嘲諷,他成了自己最想要的那種成功人士,他能給到家人最好的照顧,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只是這一切,或許是他想要的,或許也不是他想要的。
其實我們可以假設一下,若是當時小曉沒走,見清走出了陰霾,決定埋頭苦幹,他或許沒有今天的成就,但至少內心充實。
每一個人生選擇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見清的代價就是失去小曉,那麼你呢?
感情這回事,就像是見清他爹說得那樣,能不負彼此就好,要不負此生太難。
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心中所想,愛心中所愛。夜深人靜時,有多少人躲在被窩裡抽泣,隔著手機屏幕,想著不可能的人。
就像好多故事的開頭都是:給你幸福,可到了結局都成了:祝你幸福!
閱讀更多 舊故麻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