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問道老子46:什麼是“大成若缺”的“大象無形”?

問道老子46:什麼是“大成若缺”的“大象無形”?

現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修成大道的人,總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陷,這就促使他永遠追求除弊鼎新。越是充滿大智慧的人,越是虛懷若谷求知若渴,這就促使他能夠不斷得到進步和提升。能夠最快到達目的地的光明大道,看起來總是顯得曲曲折折。最具有巧妙智慧的人,看起來總是顯得愚昧笨拙。最具有思辨能力的人,看起來總是顯得不善言辭。沉靜能夠剋制煩躁,寒冷能夠戰勝酷熱。只有清靜無為道法自然以正治國,才能實現天下太平。

對此,我們還是先要複習一下《老子》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以萬乘之主而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內心無形之氣的厚重,是看輕外界有形之象的根本。平心靜氣,恰恰是急躁舉動的主宰。因此,得道者日常處事總是以內心厚重為根本,周圍雖然有靚車豪宅珠光寶氣的榮華富貴景象,但自己卻始終能夠身輕如燕淡然處之而不染俗氣。那麼,貴為一國之主的統治者,為何反而行為浮躁輕視天下民心呢?行為輕浮就會喪失根本,急功近利輕舉妄動就會喪失理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