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一提及顶级食材,人们自然联想到法国的鹅肝,日本的神户牛肉,俄罗斯的鱼子酱,布塔尼亚的蓝龙虾等。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中国作为世界美食大国,许多顶级食材却不如上文提到的食材出名,有的甚至连中国人自己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吃到。

小九今天带你了解6个中国最顶级的食材 ,就算吃不到,也要开开眼界呐~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黄油蟹

黄油蟹被广大食客称之为蟹中贵族。在04年以前可谓是养在深闺人不知,不少捕蟹者捕到黄油蟹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没有市场,卖不出去。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但在05年的时候被嘴刁的香港食客在深圳发掘出来,从此身价百倍。从一斤10块涨到几百甚至上千一斤。但是出价再高也未必吃得到,因为黄油蟹非常非常稀少。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黄油蟹是奄仔蟹向膏蟹进化时,极少只因为肥过了头,膏油积聚过多,或因其他因素,无法完成重壳、脱壳的过程,等于少了一轮发育过程。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这种少了一轮发育的青母蟹,在产卵季节,会爬上海滩,在阳光的照射下,体内的蟹膏就分解成金黄色的油质,然后渗透至体内各个部分。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整只蟹便充满黄油,蟹身呈现橙黄色,甚至在蟹壳上都会有一点点“油珠”,故称为黄油蟹。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河豚

北大路鲁山人在《料理王国》中写到:“河豚的美味与明石鲷、海参或是鹅肝一类,都远不可相提并论”,那是一种“无味之味”。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河豚属于白肉鱼,比起一般的鱼肉来说,蛋白质更加丰富,脂肪却极少,鱼皮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肉质洁白细嫩,鲜美甘甜,历来享有“鱼中之王”的美誉。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河豚是一种致命的美味,食每块河豚肝都是生存或是死亡的单选题。

对一切吃货,终极考验就是愿不愿以“死的觉悟”来品尝美食,而河豚就是那枚最魅惑的试金石。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不过小九觉得绳命比饕餮之念更重要。不能为了一只小河豚,放弃了整片海洋。

鸡枞菌

菌中之冠。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㙡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这种菌是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由于少,价格自然就贵了,几百块一斤。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买到新鲜的回家,可以炒着吃,煮汤吃,鲜得舌头都要吞下去了。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网友曾戏言,遇到地震啥也不要不要先抱着油鸡枞逃跑(吃货的世界啊)

鲥鱼

张爱玲说过人生三大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鲥鱼鲜美异常,但鱼刺多。被誉为为江南水中珍品,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也遭遇种群危机。现在几乎见不到野生的鲥鱼了。

石林蛙

百度百科上关于它的介绍都是极少的。石林蛙超级解毒,现在有钱也难买到。

这种蛙只能生存在非常干净的溪涧边,它本身数量就少,加上近些年生态污染和大量抓捕,真的已经看不见这种蛙了。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而且石林蛙不适宜养殖,养殖的成活率是0%,吃到都是缘分

通常的做法是加把葱姜拿来炖汤,炖后的汤味道超级鲜甜,一丝土腥味都没有。

它的骨头还是那种半透明的,非常好看,肉质细嫩,一点都不柴。

银针鱼

银针鱼又称银鱼,俗称面条鱼。银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8年在巴拿马国际名产会上被列为世界名产之一。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该鱼捕捉困难,人工饲养难度高,这种鱼是水质好的证明,水质稍微差点就会死。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肉细味鲜,富含蛋白。无鳞无骨。全鱼可食。拿水冲冲,当面条煮就行了。也可以拌点酱料芝麻当凉拌面吃也行,巨鲜。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听爱人讲情话;三是跟孩子玩游戏;四是吃最新鲜的食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

这些中国最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这些有钱也难买到的中国顶级的食材,你吃过几样?

< END >

小九 / 作者 |

农夫渔夫 - 大乔小乔 / 音乐 |

网络 / 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