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家校矛盾陷入紧张,欺师殴师乱象频出,这些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家校矛盾陷入紧张,欺师殴师乱象频出,这些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文 | 心灵清单

近来,家校矛盾陷入紧张,家长欺师、殴师乱象频出:

老师将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要求登门道歉否则告教体局;

学生课上大闹,老师管教,家长拉横幅举报;

老师未及时回复群消息,家长先骂后打;

高考结束,家长邀人痛打老师以替孩子泄恨。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长和老师的矛盾演绎从未停止。

然而,与其说是双方共生的矛盾,不如说是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工作而单方面挑起的矛盾。

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家长还是积极配合老师,和老师携手同行,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就是有那么一些家长,不理解老师工作,不能换位思考,惹是生非,动辄大闹上告,这不仅让老师苦恼,而且最终害了自己的孩子。

家校矛盾陷入紧张,欺师殴师乱象频出,这些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那么,有哪几种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1

不明事理型

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都疼爱有加,把他们当成是心肝宝贝,生怕孩子在外面受一点委屈。

这种护犊心切的心情老师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没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之前,就替孩子出头,那就是不明事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学生家长动手推搡其他孩子,最后校长出面才解决。

这两个学生是同桌,听说他们私下里关系还不错。有一天A同学没带笔,于是向同桌B同学借,但是B刚刚因为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便拿出笔丢到A的课桌上,态度不是特别好。

虽然得到了帮助,但是B的举动让A觉得很不舒服,心想凭什么把气撒在我身上,于是就把笔扔了回去。就这样,两人发生了口角,甚至还动手了,A在B的脖子上划了一个长长的伤痕,还带一些血丝。

本来孩子间发生点摩擦很正常,但是B同学的妈妈,看到孩子受伤了,第二天就急于过来兴师问罪,哪还顾得上自己孩子是不是有错。

到了班上一看见A,二话没说就对他大声呵斥,还动手推搡了他。本来就因为一支笔的事,最后楞是闹到了校长面前。

孩子之间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别看他们昨天大打出手,没准第二天就会主动向对方分享零食了。

而作为家长,根本不管事情的真相,强行地干预到其中来,这样极其容易培养出一个蛮横的小孩。

不明事理的家长,惊扰了老师,也误伤了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讲理,什么事都闹到学校来,会严重地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你觉得这会不影响孩子在老师眼里的形象吗?

家校矛盾陷入紧张,欺师殴师乱象频出,这些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2

指手画脚型

你知道现在的老师有多难吗?布置的作业多了,嫌老师给孩子负担太重;作业太少吧,又说老师不负责任;学校制定的规矩,不是嫌松就是嫌紧。

记得有次一个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下课老师把他喊到办公室问原因,结果孩子小声说:作业这么多怎么写得完,我爸爸都说了……

当时这位老师很无语,这种话竟出自家长之口。既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水准。

后来听说,还有老师因为布置作业多被联名上书,这种聚众起哄的家长,老师怎么会喜欢呢?

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种父母,他们对孩子的表现完全不关心,也不过问。

大家也知道,为了加强老师跟家长的信息沟通,有些作业或者试卷会要求家长监督签字,但有些父母从来都不做,甚至都不知道老师的名字,家长会也是名正言顺地缺席。

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都漠不关心,老师重视的再多,也是独木难支、无济于事。

家校矛盾陷入紧张,欺师殴师乱象频出,这些家长,令老师非常头疼

3

急于求成型

在很多家长眼里,分数依然是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可是即使同样都是60分,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会不一样。基础不太好的可能就算正常的分数了,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就只是刚刚及格;而且有时候试卷很难,也许60分就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但是有些家长就不理解,看到孩子分数就着急,不能冷静思考。

为了提高孩子成绩,有些家长甚至会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让老师“照顾”他家孩子,不管出发点是不是怎样的,但是绝对是用错了方式。

还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你手上,他的成绩就是你老师的事情了,我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到时候成绩不好,就是你老师的水平有问题。

天哪!哪有单单靠老师,就能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高的?即使有,也是少数,比如那种天赋异禀,且独立自律的孩子。

作为老师,希望的是孩子无论得了多少分,家长都能宠辱不惊地接受。考差了,能与孩子、老师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认真分析试卷,帮孩子找出原因,而不是干着急,不是毛毛躁躁地质疑老师、“问责”老师。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会因你家孩子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的“外人”。

所以,家长和老师从来都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更像是同盟军,在教育的战线上一起努力,让他们成人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