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流感差點要了這個36歲男子的命:專家說能搶救過來就是奇蹟

——郭強/文

網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曾經引爆網絡,講述的是一個北京青年在岳父生病期間的遭遇。也給大家一個科普:流感,也會要命。儘管作者自認為大學畢業認識不少人,仍是沒能挽救岳父的生命。

河南36歲男子因為發熱伴咳嗽、胸悶 17 天,加重 12天,當地醫院處理不了,住進省級醫院,仍是控制不住,家人這時慌了神。省級醫院的專家團隊也在經受考驗:這個患者能搶救過來是創造奇蹟,大家一起努力吧!

流感差點要了這個36歲男子的命:專家說能搶救過來就是奇蹟

流感威脅著一個壯年男子的生命

36歲男子於某,是一名退伍軍人,平常身體挺健康,這次患了流感後並沒特別在意,在診所吃吃藥,想著頂多輸輸液就好了,事實上,醫生讓輸液時他還很排斥。發熱咳嗽胸悶好幾天後才想起去醫院,到醫院一查血氣分析,提示呼吸衰竭,很快就因為胸悶加重上了呼吸機。可即使這樣,病情仍在一天天加重,並出現了血流感染,持續高熱,呼吸機支持下氧和仍無法維持,家人意識到病情的嚴重,趕緊聯繫轉院,於2018年03月05日直接轉到了省醫呼吸重症。重症監護室被稱為生死之門,能活著出來就是幸運。

接診醫生張靜以“重症肺炎、ARDS、Ⅰ型呼吸衰竭、膿毒症、低蛋白血癥”把他收治入院。據張靜醫生介紹,男子來時體溫 39.6℃,高燒不退,呼吸機支持力度高,給氧濃度 100%,氧和指數61.4mmHg,入院後立即調整呼吸機參數,加強鎮靜鎮痛,完善各種檢查,並給予俯臥位通氣,但血氧飽和度仍然無法改善,並且呈下降趨勢,急查床旁胸片,提示病人肺部感染非常嚴重。

“醫生,病人血氧飽和度 50%左右上不去,目前呼吸機氧濃度已經是 100%,且支持力度特別大……”凌晨的呼吸重症監護病區顯得更加的緊張。

張靜主治醫師意識到病人血氧飽和度上不去,就目前情況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支持不住,但是能用的方法都已經使用……根據病情發展情況,及各種檢查結果,張靜建議立即上體外膜肺氧和(ECMO)!ECMO簡言之就是當患者的心肺不能工作時,用其代替,為生命維持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

流感差點要了這個36歲男子的命:專家說能搶救過來就是奇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專家感慨:能搶救過來就是創造奇蹟,大家一起努力

對於醫生來說,沒有什麼比把一個瀕死的病人搶救過來更有成就感。整個團隊高速運轉!

挺住!

病人的檢查結果顯示存在血流感染。張靜心裡很清楚,機械通氣伴有血流感染病人的成功救治率很低,這將會給後期的治療與脫機造成極大的困難。這個時候說時間就是生命一點也不誇張。

張靜一邊指示護理人員準備 ECMO 機器及手術所需物品,一邊請示醫務處程劍劍處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馬利軍主任醫師、呼吸重症監護病區王凱主任醫師、劉紅梅主任醫師,儘快實施 ECMO 生命支持。

3 月 6 日凌晨一點五十五分,ECMO上機成功,血氧飽和度快速上升為 95%左右,呼吸機支持力度下調,各項生命體徵趨於穩定。

張靜不敢放鬆:病人感染如此的嚴重,後續治療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挑戰,大家一定不要懈怠。

生命的韌性:這個退伍士兵一點一點的扛,再次贏得了生命

3 月 6 日上午,男子在 ECMO 支持下血氧飽和度維持不理想。各位主任查房後決定為病人實施 ECMO 聯合俯臥位通氣。

3 月 9 日,醫護團隊攜帶 ECMO 為病人外出行 CT 檢查,影像學結果提示病情較上機時無改善。病人持續高燒,肝腎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請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實施 ECMO、CRRT、俯臥位通氣聯合應用,並給予胸部斷層電阻抗成像技術(EIT)動態監測肺通氣情況。

流感差點要了這個36歲男子的命:專家說能搶救過來就是奇蹟

3 月 17 日,ECMO 運轉十多天,影像學及各項檢查結果顯示:感染依舊如此嚴重。由於長期抗生素的應用,病人已經出現對多種抗生素耐藥。

凶多吉少!

程劍說,一個重症患者能挽救過來,除了感謝團隊,更感謝患者家屬,重症監護室,上ECMO,對家人心理和經濟都是很大的衝擊。但家屬沒有放棄,始終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相信你們,我們相信你們一定會想辦法讓他活下來。

也正是這份信任和堅持,在鼓勵著醫務人員:堅持!

ECMO小組專門建了微信群聊,隨時通報病人的病情變化,幾位主任能夠及時的給出合理且可行的治療建議。張靜醫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每天採用胸部斷層電阻抗技術(EIT)實施動態監測病人肺部通氣情況,安排 ECMO 專科護士進行護理。

3 月 20 日,奇蹟出現,病人病情峰迴路轉。張靜給予病人行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皮氣管切開術。

3 月 22 日,病人 ECMO 順利撤機,行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氧濃度 50%。

3 月 31 日,呼吸治療師給予呼吸機脫機實驗,各項指標順利通過。

4 月 3 日,病人順利脫機,氣管切開處給予持續加溫溼化。

流感差點要了這個36歲男子的命:專家說能搶救過來就是奇蹟

後續,不經生死,不足以談人生

36歲,正是壯年,他絕對沒想過一場流感差點要了他的命,他也不會想到,在他昏迷的這段日子裡,家人經歷了什麼,醫生經歷了什麼,護士在做什麼。

還好,在呼吸治療師的指導下,根據病人活動耐受情況,每日逐漸增加上下肢功能鍛鍊、下床活動時間,各項康復技術促使病人的快速康復。

4月 13 日,病人轉入呼吸康復病房(RCW)繼續治療;4 月 25 日,給予拔除氣管切開套管;4 月 28 日,病人完全康復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