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喝酒吃藥”行情不改 北上資金長期看好

本刊作者 劉增祿

近一個月來,在大盤先揚後抑下,白酒股表現一直強勢,雖然在年初的幾個月中也曾出現一輪快速的大幅回調,但受2017年年度、2018年一季度業績增長超預期的影響,白酒股5月初重拾升勢。與此同時,白酒消費二季度淡季不淡,即將到來的三季度消費旺季中,又有部分公司產品即將漲價,諸利好因素迭加下,白酒股強勢行情仍有望延續。

相比之下,與白酒股具有類似防禦性和業績持續成長性的醫藥股,在前兩年白酒股持續走牛時卻經歷了長時間的調整。今年2月中旬至5月底,在片仔癀、恆瑞醫藥、長春高新等龍頭醫藥公司的領漲下,醫藥股走出了一波結構性牛市行情,但在近日又重陷持續調整狀態。對於醫藥股的表現,多位職業投資人向《紅週刊》記者表示,醫藥行業的持續成長性是值得肯定的,短期調整並不會改變其結構性牛市行情,在醫療持續增長的強勁需求、兩票制帶來渠道去庫存後迴歸正常週期等利好因素影響下,醫藥股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喝酒吃藥”行情不改 北上資金長期看好

估值修復行情仍將延續

分析近兩年(2016年~2018年6月份)的A股市場,白酒股絕對是表現最優、“耐力”最好的行業,近2年半的時間內累計漲幅高達191.58%,在申萬227個細分子行業中強勢拔得頭籌,漲幅超越同期排在第二位的空調行業34.3個百分點。雖然今年1月中旬至4月末,白酒股出現了3個半月的調整,但5月份以來又重拾升勢,再次成為近期的領漲龍頭,白酒指數短期漲幅超過了20%。

對於白酒股持續強勢的原因,深圳溫莎資本投資副總監魏新元認為,這主要是基本面、情緒面、資金面3方面的共同影響所致。在監管層倡導價值投資的背景下,身處景氣週期的白酒股成長性佳、現金流充裕、負債率低,自然得到市場資金的強烈認可。

相較白酒股前兩年的一騎絕塵,醫藥股則屬於後起之秀,在歷經了兩年的沉澱,直至今年年初白酒股出現大幅調整時,醫藥股才得以自2月9日開啟上漲之旅,截至6月14日,細分子行業中,醫療服務、生物製品、化學制藥的表現相對強勁,年內漲幅分別實現了16.29%、14.12%、9.74%。

“醫藥股在今年上半年突然升溫的原因是‘業績超預期+政策利好+資金湧入’3大因素共同催化所致。”魏新元表示,醫藥領域頻頻推出政策紅利,醫藥行業近年的業績成長性持續上升,中國的創新藥經歷多年的積累,已經接近實質性驗證階段,此時自然會有更多的資金參與即將到來的收穫。而同樣長期看好醫藥股,在A股市場素有“林醫藥”之稱的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也對《紅週刊》記者表示,“經過了長達2年的調整,醫藥股的‘泡沫’已經被消化”。

不過,白酒、醫藥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上漲,市場中的懷疑之聲也開始日漸高漲,認為這兩個行業的估值已明顯偏高,提出白酒股於1月中旬至4月底的大幅調整就是很好的證明,而近期醫藥股的表現似乎也正在重走昔日白酒股調整的老路。

對於白酒股估值偏高的質疑,上海實力資產管理中心CEO陳理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白酒行業整體估值合理,隨著白酒行業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2年白酒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一萬億元,優質白酒企業未來的業績增速可以有效平滑當前看似偏高的行業估值。

對於醫藥股估值過高的擔憂,魏新元則認為,醫藥行業並不能單純從市盈率去衡量估值,美國知名藥企強生的估值已經超過了200倍,“2018年~2020年極大可能將成為A股醫藥公司的轉折點,隨著創新藥臨床進度的推進,醫藥公司有望迎來更快的爆發式業績增長”。林園同樣認為醫藥股目前的估值水平非常合理,並表示“醫藥股現在尚處於牛市的初期”。

二線白酒龍頭髮力

2018年以來,白酒股的絕對龍頭甚至A股的“股王”貴州茅臺雖然仍在不斷刷新著股價的歷史新高,但截至6月14日,年內漲幅僅有12.71%。同樣在2016年、2017年股價翻倍上漲的五糧液、瀘州老窖,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也分別只有5.67%、1.8%。而此前表現平平的二線藍籌白酒股卻明顯強勢,順鑫農業於今年2月12日開始大爆發,截止6月14日,股價在短短4個月攀升了145.91%;今世緣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也同樣不容小覷,在整個A股“跌跌不休”的背景下股價大漲了50.29%,跑贏同期市場的同時,還遠遠超越了所在行業的整體漲幅。

因受一線白酒此前提價被限制,再加上2017年漲勢普遍翻倍提前消化了過多上漲空間,今年以來,投資者的眼光也自然地更多放在了此前漲幅相對偏低但同樣基本面優異的二線藍籌白酒公司身上。與此同時,目前高端白酒普遍提價至千元以上價位,這給次高端白酒留下了伸縮性很大的中間價格帶。次高端白酒價格不再侷限在300~500元區間,而是有了更多上升空間。酒鬼酒、劍南春、洋河股份、水井坊、今世緣等多家二線白酒品牌相繼在春節前夕上調了價格。

正是產品價格的調整,2018年一季度,高端、次高端和大眾白酒收入、利潤增速均好於2017年一季度,其中次高端白酒收入增速最為明顯。今年二季度,白酒淡季不淡,並沒有出現傳統的夏季降價促銷現象,相反是“漲聲”一片。在飛天茅臺一批價已漲到了1720元/瓶的刺激下,五糧液、國窖1573、瀘州老窖、古井貢、西鳳酒等品牌也在最近一個多月裡相繼宣佈漲價。業內人士判斷,2018年有望成為區域次高端龍頭的崛起之年。

創新藥有望迎來收穫期

相較前兩年的持續調整,今年醫藥股的表現非常亮眼。在大類行業年內市場表現上,醫藥生物公司7.98%的階段漲幅略弱於休閒服務和食品飲料股,排在申萬行業漲幅榜的第三位。

依照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尋找“tenbagger”股(十年十倍股)的標準,覆盤2008年6月14日~2018年6月14日的A股市場,可以發現,10年間兩市共出現了33家累計上漲超過10倍的公司,而這其中就有13家公司為醫藥企業,長春高新、上海萊士、片仔癀10年間的累計漲幅更是超過了20倍。魏新元明確指出,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支持,如抗癌藥物降低關稅和增值稅、醫藥企業研發創新藥及符合“一致性評價”標準的高品質仿製藥審評上市週期縮短、醫藥流通領域推行兩票制、醫保目錄更新、公立醫院改革等等,相比白酒股,醫藥股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值得被投資者看好。

在醫藥行業眾多細分領域中,魏新元目前相對最看好的是創新藥的發展前景。他認為,經過近10年的沉澱,具備研發實力的創新藥企業有望迎來長足發展,“在2018年~2020年間,創新藥公司很可能會出現重大的拐點,從邏輯兌現、政策兌現演進為產品兌現”。

其實,或觀察2017年、2018年一季度創新藥公司的業績表現,確實可發現在政策扶持下,部分創新藥公司的業績表現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如智飛生物、康泰生物、科倫藥業等公司均實現了不俗的利潤增速。“國產創新藥研發井噴式爆發的態勢已經非常明確,隨著藥監繫統對創新藥的優先審評審批制度的實施,創新藥企業已臨近收穫期。”魏新元如是說。

關注成長性公司機會

6月12日,A股股王貴州茅臺盤中高點已觸及803.5元,市值挺進萬億元大關。對於茅臺的估值,市場中一直分歧頗大。對此,魏新元表示,資本市場的高估分兩種,一種是位置高,一種是估值高,他認為茅臺目前的股價位置確實很高,但從估值表現來看,其並沒有脫離合理區間。以6月14日771.94元收盤價測算,其動態市盈率為33.52倍。而從茅臺的業績表現看,2017年的淨利潤增速高達61.97%,2018年一季度利潤增長同比也繼續保持在38.93%,業績的高增長完全化解了所謂的估值壓力。

五糧液的基本面情況與茅臺類似,2017年、2018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分別增長了42.58%、38.35%,目前最新的市盈率僅為29.65倍。“2018年的投資邏輯和2017年沾上白酒兩字皆上漲的行情不同,2018年投資白酒重在擇股,無論一線龍頭還是二線成長,主要還是看標的公司的未來成長性”,魏新元對《紅週刊》記者表示。

相比白酒龍頭公司估值仍在合理區間,多家醫藥公司的估值則明顯偏高。如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的康泰生物,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就已高達130倍。對此,魏新元認為很多醫藥龍頭雖然看似估值很高,但在其業績持續高增長下,其風險也並不像想象中那麼恐怖。觀察發現,康泰生物2017年利潤增速實現149.04%,2018年一季度利潤增速進一步提升至290.61%,若其能繼續保持此前的高增長態勢,高企的估值也會得到合理的修復。

與白酒股目前只有洋河股份一家明確了中期業績繼續增長相比,醫藥股今年中報業績預期更為明朗。截至6月14日,共有79家醫藥公司提前發佈了中報業績預告,69家業績以預增、略增、扭虧、續盈等不同方式預喜,佔比高達87.34%。目前業績增長預期最優為海普瑞,因SPL肝素鈉原料藥銷售量價齊升帶來了毛利大幅增加,迭加SPL胰酶原料藥銷售增長,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預期同比增幅在1376.49%~1779.17%。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成長前景明朗的醫藥股股價在近日還是出現了回調,這對投資者信心帶來一定的打擊,市場中也不乏有各種看空傳言出現。對於醫藥股的近期回調,林園認為這主要是短期漲幅過快而產生的合理調整,重拾升勢只是時間的問題。魏新元也認為醫藥股的回調是正常的,漲多了自然就要有調整,“雖然部分高價醫藥股在短期存在一定的股價回落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領頭企業、好企業的調整期也恰恰是投資者的加倉期。”他指出,2018年進行醫藥股投資重點是要尋找未來業績可能超預期增長的公司,以創新藥為例,哪個公司創新藥產品研發的進展更快、研發投入更多,未來的市場預期收益率也會相對更高。

北上資金長期“喝酒吃藥”

基於白酒股、醫藥股基本面的長期良好,機構投資者也對其保持著長期的關注。從今年二季度以來機構的最新調研情況看,醫藥股中的華東醫藥、億帆醫藥、智飛生物,白酒股中的口子窖、順鑫農業、洋河股份等一直在被眾多機構集體“圍觀”。二季度以來,華東醫藥得到了最多機構投資者的參觀調研,參與調研機構合計136家。華東醫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規劃今後每年有3~5個新產品(包括1~2個創新藥)申報,引進一個海外產品技術授權,力爭實現從仿製藥到創新藥的轉型並積極走向國際市場。計劃引進領域主要有: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糖尿病類、多肽胰島素類、抗感染類以及創新性的改進新劑型或給藥途徑等技術。

相比國內機構持倉的飄忽不定,自從“陸股通”開通後,北上資金雖然偶爾也有資金流出之舉,但長期來看還是持續保持著“喝酒吃藥”的習慣,尤其是對行業中的龍頭公司,給予了充分的資金認可。根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統計,“入摩”前後,貴州茅臺始終是北上資金最為看重的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已累計持有貴州茅臺9049.55萬股,持股市值高達715.21億元。醫藥股中持股規模最高的是恆瑞醫藥,持股市值高達418.81億元。另外,五糧液、洋河股份北上資金的持股市值也均超過了百億元。而從近10日的資金流向看,上述公司也全部呈現了淨流入的趨勢。

對於北上資金的長期看好,魏新元表示,龍頭公司是A股加入MSCI後很多被動資金必須配置的,由此也會引起一些主流資金的關注。外資選擇A股,一定會優先考慮口碑好知名度高的公司,因此龍頭股即成為了外資的首選。只有把龍頭公司研究清楚了,才會逐漸配置同樣有亮點的中小企業,這是資金的正常思維。

由於目前機構重倉的部分高價龍頭股股價和估值均不低,有市場人士開始擔心機構資金有可能會大幅減持,從而帶來股價大跌。對此,魏新元認為大家的擔心是很正常的,在貿易戰的系統性風險下,機構優先減持賺錢的公司這是一種避險行為,但這並非是說明他們對標的公司不看好,“如果將時間尺度拉長看,在大盤繼續向下的空間有限、白酒行業和醫藥行業持續性增長比較確定的大背景下,兩行業結構性牛市仍將延續”。

“喝酒吃藥”行情不改 北上資金長期看好

“喝酒吃藥”行情不改 北上資金長期看好

“喝酒吃藥”行情不改 北上資金長期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