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小巷深深,抬头一线天,低头石光鉴。窗儿挨着窗儿,门儿对着门儿。行走在青石巷清脆回音与竹椅的咯吱声,刺破古旧的沉寂,悠扬着激越与希望。”陈湛林的一首《培中遗韵》道出了苍桥县石桥镇培中村青砖碧瓦下的无限韵味。苍梧县培中村是苍梧县地城文化——东安文化的发源地,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一直感染着后人,恢弘的古宅与温情脉脉的诗词是她给子孙后代最美好的馈赠,可蕴藏着的却是亘古不变的血缘亲情。 聚族而居,浮雕黛瓦间和睦生息便是培中村的魅力所在。2015年4月, 培中村入选广西首批传统村落。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来到培中村,扑面向来的便是浓厚的古宅文明气息。培中村原有古民居3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近20座。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宅相互连接着。纵横有序地错落在现代化的水泥楼房中,均坐北朝南呈“井”字形布局,工艺精湛的木雕、壁画以及文蕴深厚的题诗给高墙厚壁的古建筑添上了五彩缤纷的绚丽。这些古宅不仅规划整齐,功能设备完善, 每座都统一规建,门楣、天井、厅堂、厢房等合理布局,排水系统优良,外墙上设有防卫的小窗口与防盗青石条。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我们惊叹这些古宅建筑恢弘,但在培中村民的心里,古宅代表的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这些古宅最难能可贵的是将兄弟团结起来,屋连着屋,生活在一起。”已经退休十多年的潘沃钤老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培中人,在他心里,古宅不仅仅是他们的安居地,更是他们心灵的归属。“古宅都是我们老相宗业播公的子孙建造的,最早建造的在嘉庆年间,最迟的是在1935年建造的。”潘沃钤老师表示,古宅的居民都是祖宗业播公的后代。“乾隆时期, 时为武长生的潘家祖宗潘业播来到培中村定居,第一座古宅便由业播公的孙子建起来的,后经过后代子孙的发展逐渐建造成群,形成恢弘的氏族居落。”对培中人来说,每一座老房子,每一幅壁面,每一条青石巷都是富含意义,这里既是他们相宗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族人和睦生息,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培中村古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向型气质,和谐型风格以及最重要的伦理关系。互相连接着的一座座青砖碧瓦,长幼有序地排列着,将族人紧密联系着,屋屋相连,一 起生活,从不离存。在如此浓厚的亲族文化筑围浸染长大的潘沃钤将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桃李遍天下,如今已经高龄70多岁的他还在兢兢业业地研究着培中文化,不但深入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还不遗余力地将其发扬光大。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培中村作为苍桥县东安文化的发源地,其人文气息本就很浓厚,而培中人又勤于拼搏,善于继承发扬前人的智慧结晶,所以人才辈出是培中村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自明末清初培中村开村以来,由于一代接一代人的努 力拼搏,历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层出不穷,在一座古宅的大门上还悬挂着一座“进土”牌匾,据悉是光绪年间,先人潘其顺所立的。而如今历年考上县、市重点高中,升上大学的学子也数不胜数。闻名远近的“东安圣人”潘葆芬便是培中人,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他出生在1910年,虽然身体虚弱,但却努力研读四书五经、诗词文学,不但在6岁的时候就进入私塾,高中毕业后还直升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得到鲁迅、郭沫若等人亲自教诲,毕业后在苍格县国民中学任教也是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以及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广西分公会员。潘葆芬的努力与成就使培中村的好学氛国更加浓厚,一直激励着后人积极向上, 他们或者“学而优则仕”,或者“学面优则商”, 在外发展事业,就连在家务农之辈也经常“敢将锄犁换诗笔,才下田头上案头”,他们的诗社一一培中诗社由村民组成, 共有常驻社员41人,已经出版的刊物有《诗画培中》、《培中诗词》(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在苍梧县乃至梧州市都声名远播。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的培中村,村落发展有着严谨的规划性,道路纵横有序,水系来去有常,和睦生息,一片繁荣。在林岳葱郁秀丽,禾田碧绿生机盎然的映照下,古宅韵味悠扬,一幢幢华阁在农家院落拔地而起,崭新的教学楼与村文化中心相互映衬。古宅新楼交替矗立,古今文明相互辉映。

“现在,我们计划开发村委办公楼后面的山区,用以发展风景区,首期会打造历史文化公园,将一一建造古城墙、钟楼、更楼等建筑,并借助自治区级生态乡村的建设不断硬化道路,净化饮水以打造宜居乡村,最终实现幸福乡村的建设,”培中村党支部书记朱卓锦表示,以“文化强村,农业富村,旅游兴村,廉政管村” 16字为发展方向,走“开发企业—开发—旅游开发”的发展路线,首先统一规划建设居民楼,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断注重文体建设。 “我们计划将村委礼堂重新修整,合理利用空间,打造农家博物馆,将闲置的老旧物品收藏起来,以供观赏。”

青砖碧瓦下,石板巷道中,清风伴着鸟语花香,带月荷锄归后,谈谈天,写写诗词,培中村民便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息和睦着。

「魅力培中」青砖碧瓦屋屋相连 培中精神代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