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導讀---

俗話說:“要想小兒四時安,需得三分飢與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話還是蠻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不知不覺就喂多了。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兒積食概述

一歲至三歲半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管不住自己的嘴,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另外有些家長特別擔心孩子吃不飽,就不停的勸孩子“再吃一口”,甚至用些“獎勵”或“承諾”來誘導孩子多吃一些。小兒本身脾胃虛弱,就這樣多吃的“一口”、“一口”造成了小兒脾胃的負擔,日久損傷脾胃,導致“積食”的發生。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問題,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證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兒積食臨床表現

1

口氣臭穢

如果感覺孩子口中味道最近變得非常大,則比較有可能是積食。情況嚴重的孩子還有嘔吐的情況,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這種情況,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2

大便比較臭

古人說“臭如敗卵”,也就是說,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

大便的頻次、質量改變

有積食的孩子,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次數增多,但是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會腹瀉。而大便的臭味,在開始幾天會比較嚴重,然後會慢慢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這種孩子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4

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體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5

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的孩子積食,食物積滯化熱,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

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孩子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這種發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7

食慾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8

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身體扭來扭去,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

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 這是中焦阻滯,肺胃不降,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10

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兒積食飲食調護

①調整飲食結構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麵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②七分飽,益健康

無論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會形成積食、腹瀉等狀況,傷害孩子的身體。

③三餐定量

給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飢一頓飽一頓,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否則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④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孩子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⑤睡醒1小時不進食

早上或中午孩子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正常需要一點時間,否則,也無益於消化和吸收。

⑥哺乳媽媽進食要注意

對於處在吃奶期的嬰幼兒的媽媽來說,也要忌口,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兒積食推拿保健手法

清補脾經

脾經位於拇指橈側緣,指尖至指根成一線。

操作方法:術者用左手握患兒之左手,同時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兒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兒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稱為補脾經;將患兒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脾經;來回推之,稱為清補脾經。每次100~300次。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消食積、化痰涎。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清大腸

大腸穴位於食指靠近拇指側,自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術者用拇指面沿直線自虎口向指尖直推,稱清大腸,每次100~200次。

作用:清除腸道宿便,促進腸道運動。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板門穴

板門穴位於手掌大魚際的中點。

操作方法:術者用拇指指腹揉小兒板門穴,每次操作100~2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調理氣機。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順運內八卦

內八卦穴是以手掌中心(內勞宮)為圓心,圓心至中指指跟距離2/3為半徑之圓周。

操作方法:術者以左手託握住小兒左手五指,然後醫者用右手拇指在小兒掌面作順時針推運,稱順運內八卦。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摩腹

操作方法:術者用掌面或四指指腹在腹部做順時針旋轉推動,稱摩腹,每次100~300次。

作用:消食導滯通便。

你家寶寶容易積食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