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時政熱點:避開三大求職陷阱須把握好兩個原則

每年春節之後的3月是求職熱潮期,針對各求職者的招聘詐騙也進入了活躍期。國內網絡詐騙舉報平臺——獵網平臺發佈預警稱,求職者在求職時要擦亮眼睛,提防三大招聘陷阱。(3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

據報道,獵網平臺所發佈的三大招聘陷阱分別是:借網投簡歷騙取身份信息,並選取合適對象實施網絡電信詐騙;高薪引誘,先轉賬再入職,一旦求職者盲目相信對方說辭進行轉賬,就落入了騙子陷阱;以“防止新人跳槽”名義收取培訓費,雖聲稱可退還,但基本無望。

這是比較常見的三種招聘陷阱,也不光會出現在每年3月,在其他日子裡求職者也經常會遇到。而且,這三種騙術也大多不會單獨運行,而是經常會“捆綁”在一起“組團”進行活動。比如,騙子們完全可以要求求職者既要提供個人信息,同時也要先交入職保證金或者參加所謂的培訓。

時政熱點:避開三大求職陷阱須把握好兩個原則

那麼,如何來識別、應對和有效規避這三大陷阱可能給求職者帶來的侵害與損失呢?筆者以為須牢牢把握住以下兩個原則:

一是要甘當“鐵公雞”,任你說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我自巋然不動、“一毛不拔”。實際上,真正的公開招聘,用人單位是絕不會直接或者間接向求職者收取包含報名費在內的任何費用的,法規政策不允許,也有損於用人單位的外部形象。況且,哪有我來為你工作卻必須先給你交錢的道理。拒交培訓費其實也很好理解。正規單位培訓新員工肯定應該是在正式入職以後,且費用也應該由用人單位來出,而絕不應該由求職者自己掏錢。因為,培訓新員工是企業出於對自身利益考慮而理應要做的一項工作,而絕不是新員工必須自掏腰包去履行的一項義務。

二是要時刻保持理智,並客觀、清醒地看待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現象。第一,要力爭“先入為主”,不要被別人的花言巧語牽著走。在正式決定提供信息、投遞簡歷之前,一定要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儘量把想要應聘的用人單位及中介平臺、機構瞭解清楚,尤其是要多查詢有無詐騙等負面信息,並從中篩選,進行有效甄別。互聯網時代,要做好這些工作其實並不難。第二,要保持客觀理性,既不輕信,更不僥倖。應儘量選取大的公眾平臺投遞簡歷,或者儘可能地參加由政府機構或部門組織的招聘活動,尤其是切不可相信打著各種高薪誠聘幌子的街頭小廣告。同時還要堅信,根本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發生。

實際上,只要略作觀察和思考便會發現,但凡是上當受騙的求職者,其實無不是在輕信與僥倖上栽了跟頭,結果才被天上掉下來的“石頭”砸進了騙子預先挖好的陷阱裡。所以,不論是心情有多麼急迫,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都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並牢牢把握住不掏錢、不輕信、不僥倖的原則,以防上當受騙,掉進各種招聘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