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歌女之作,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杜牧放荡形骸,不拘小节,与青楼女子多有往来酬唱。大和九年(835),诗人调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赴长安,同歌女分别时作下《赠别》二首,这里我们讲第一首,这首着重写歌女的美丽,引起依依惜别之情。

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歌女之作,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歌女之作,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首句描写少女正当妙龄,身姿体态轻盈美好,七个字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纵观全诗,正面描写歌女之美的只有这一句,还是避实就虚的写法,其造句真可谓空灵入妙。

第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豆蔻”产于南方。南方人往往采摘其含苞待放者,名之为“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贴切极了。花在“梢头”,微风轻拂,便随风轻舞,尤其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中呼应了“娉娉袅袅”四个字,比喻新颖独到。

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歌女之作,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三四句以“总比如”竭力称赞,扬州十里路上珠帘卷出,有无数佳丽,却总不如伊人之独俏。大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又有《诗经》中“有女如云,匪我思存”意思。

这首诗以优美贴切的比喻和空灵轻妙的手法描摹少女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