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北宋汝窯葵花洗

推薦這篇文章是為了讓廣大官迷真正瞭解汝瓷,好多藏友都說汝瓷的是玉質感的,但是卻忽略了汝瓷的玻化程度,宋代距今經過1000年左右,現在說說汝瓷的脫玻化程度。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這個碎片我在之前文章中多次提到過,清涼寺出土的,從殘缺的部位能看出來釉薄,開蟬翼紋,久經歲月後看起來潤潤的,但是不能說他沒有玻化程度。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裡面的是歷史的包漿,人為是做不出來,下面給你們看下北京古玩市場見到的做舊的所謂古董,新手應該看不出來,老玩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上面沾了好多白色物質,在經過高溫燒製,這上面的東西是扣不下來的。

有些地方做的確實很像,拿回去給燒窯的師父看了看,還說真像真的,畢竟燒窯的不是做鑑定收藏的。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下面進入正題:

汝瓷的脫玻璃化現象在出土汝瓷中是明顯存在的;我沒有能力把北京故宮汝瓷和臺北故宮汝瓷進行鏡下觀察,但我同樣深信脫玻璃化現象在傳世汝瓷中也是明顯存在的。

但由於燒成時間比較短,脫玻璃化現象在新仿汝瓷中並不存在。因此有無脫玻璃化現象是鑑定真假汝瓷的一條重要標準。

在瓷器的燒製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組成釉的各種物質逐漸進入熔融狀態,這個過程成為玻璃化過程。當瓷器燒到一定程度後要逐漸冷卻,瓷器出窯。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故宮汝窯

這時的瓷器釉的內部結構基本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在自然環境中呈亞穩定狀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釉的內部結構會不斷自動地進行調整,由無序的亞穩定狀態逐步向有序化穩定狀態轉變,這個過程就是脫玻璃化過程。瓷器的脫玻璃化過程是漫長而又緩慢的,瓷器從燒成開始就進入緩慢的脫玻璃。

瓷器釉面的脫玻璃化過程進行得快慢與瓷器最初燒成時的溫度關係比較密切。當初瓷器的燒製溫度越高,釉中的物質流動性越好,熔融得越均勻,玻璃化程度就越高,則後來的脫玻璃化過程進行的越緩慢。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故宮汝窯

反之,當初瓷器的燒成溫度比較低,釉中的物質流動性比較差,熔融得不太均勻,釉的玻璃化程度不高,則後來的脫玻璃化過程進行得較快。

下面幾張圖為最近新燒製的汝瓷的釉面放大30倍的照片。從照片可已看出,釉面底部在冷卻過程中,明顯有白色物質析出,有的呈條帶狀,有的還在氣泡周圍形成了一個白圈。

釉的底色為灰藍色,氣泡晶瑩剔透,釉面透明度高,白色析出物的界限比較清晰。這應該是新仿汝瓷的一個特徵。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況是在釉面中結晶出一簇一簇的晶簇。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多在燒成溫度比較低,玻璃化程度差的月白色、青灰色釉中出現,同時還伴隨有其他的侵蝕現象。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在脫玻璃化過程中,釉下物質結晶出許許多多微小的晶體顆粒,佈滿釉中,且不均勻分佈,或呈絮狀分佈,或依附於氣泡,形成朦朧的暈圈。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就像冬天當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氣會凝結成冰晶,瀰漫在空氣中。由於這種冰晶對光線有散射作用,使空氣的透明度降低,顯得霧氣騰騰。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這種冰晶還總是喜歡依附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者依附樹枝及其他固體物質而結晶。

下面是一片天青色汝瓷的鏡下特徵,白色絮狀物質,朦朦朧朧,不均勻分佈,這是因為經過漫長的歲月,許多細小的晶體顆粒在釉下生成,這些晶體顆粒對光線有折射、散射作用,使釉面有一定程度的失色、失透,所以才產生了朦朦朧朧的感覺。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許許多多的細小晶體顆粒依附在氣泡周圍,由於細小晶體顆粒的折射、散射作用,使氣泡上像塗抹了一層牛奶,模模糊糊,周圍還有白色的暈散,像風天月亮周圍出現的暈圈。這是出土的天青色汝瓷的一個重要的微觀標誌。

汝瓷專家趙青雲老師認為:“汝窯御用品,以瑪瑙作釉,更出現特殊色澤,器表釉層瑩潤,開片密佈。

於胎呈香灰,釉內又閃紅斑,更富有詩情畫意,若在陽光下照射,利用折射原理,對準焦距,用30倍放大鏡觀察,就會出現驚人的奇觀,紅斑猶如晨日出海,又像彩虹懸掛,或似陽光普照,猶如夕陽晚霞。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上海博物館藏汝窯

真可謂器官萬變,妙趣生化。”根據筆者的觀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釉中滲入瑪瑙關係不大(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入瑪瑙熔融與加入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的石英熔融區別不大),而是汝瓷在長期的脫玻璃化過程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小晶體顆粒,細小的晶粒有的呈絮狀不均勻分佈在釉中。

有的依附在氣泡周圍形成白色的暈圈,它們對光有折射、散射作用,所以在光的照射下,會形成各種各樣絢麗多彩的奇觀,就像太陽光照在雲上,由於雲中細小冰晶的折射、散射作用,會形成彩虹、火燒雲以及其他各種彩雲一樣。

青綠色汝瓷由於燒成溫度比較高,釉面的玻璃化程度比較高,所以後來的脫玻璃化過程進行的比較緩慢。釉中的白色絮狀物、氣泡周圍的暈圈均不太明顯。

知識貼 關於汝瓷脫玻化

小結:在30----50倍的鏡下,氣泡晶瑩剔透,釉面透明度高,白色析出物的界線比較清晰,這是新仿汝瓷的一個特徵。

而脫玻璃化過程中,在釉中形成了大量細小晶體顆粒。由於大量細小晶體顆粒或呈白色絮狀不均勻分佈,或在氣泡周圍形成乳白色暈散,釉面朦朧模糊是出土汝瓷的重要微觀標誌。”這是專家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