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江英镇党委书记黄志华:紧扣“三条主线”打造“绿色生态名镇”

江英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名镇”目标,全镇上下同心,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描绘绿色发展蓝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江英镇党委书记黄志华:紧扣“三条主线”打造“绿色生态名镇”

江英镇党委书记黄志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通讯员供图

谈特色产业

“我们的第一条主线是特色产业。”江英镇聚焦产业兴旺,立足“绿色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依据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打造香菇特色小镇。在江英村建立香菇种植扶贫基地,以产业植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带动全镇8个“面上村”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路。

江英镇充分发挥大桥村土地资源优势,打造“三个全域两大攻坚”镇级示范区,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领特色农业发展。通过积极推进农村耕地整合整治和“三变”改革,依托置换整合后的土地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向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三变”,使土地整合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养殖户和贫困户养殖致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全村共有种植、养殖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合作社的种植、养殖基地遍布全镇,其中,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57名,合作社年种植蔬菜2.2万亩(含复种),年供销优质蔬菜15000多吨,总产值3000多万元。旭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养殖基地13个,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800万元,社员有180名,年养殖江英鸡23万只,主销珠三角地区大型餐饮企业,销售收入15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每位社员平均实现利润1万元。“江英鸡”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养殖,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通过鑫浩、益民、旭峰、强昊、康农等龙头合作社辐射带动,不断巩固和拓展越夏蔬菜、食用菌种植和牛羊、江英鸡养殖等示范基地建设,在全镇逐步形成绿色经济带。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通过引导贫困户入股小水电、投资光伏发电、发展种养项目、就业帮扶及低保兜底等措施,促贫困户脱贫致富。

“特色产业发展,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打通江英镇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互联网+’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江英镇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的支持,引导旭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搭建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江英路路通农产品展示和信息发布平台(公益)。包括农副产品展厅、江英食品加工厂和食品冷库、销售信息交流平台、英石观赏场、休闲民宿等系列设施,主要以“互联网+合作社”的模式,通过收集发布全镇优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特色农副产品信息,充分打通我镇农副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同时给各专业合作社提供与农户、消费者交流的平台,有效宣传推广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帮助农民“种对、卖好、省钱、赚钱”,进一步加速江英镇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谈生态宜居

江英镇聚焦生态宜居,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镇文化休闲公园和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加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窄路基路面拓宽工程、过境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切入点,全镇完成了197条20户以上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大桥墩二村的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各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迳面村、珠岩铺村、周屋村、朱山村等13条整洁村,建成墩二村、坑边村、移民新村等4条示范村,其中大桥江三村充分借鉴墩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思路,科学规划建设小公园、村民住宅区、文化中心、绿化带、禽畜养殖区、雨污分流管道网络等设施,以风格统一、立面统一、巷道统一、楼高统一、面积统一的“五个统一”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新形象,大力改善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美丽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本着攥起拳头使劲干,要干就要干出一流的信念,一直都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江英镇的重点民生工程,就是为了给山区群众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黄志华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只有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才可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江英镇着重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考虑了宜居宜业宜游,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把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与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规划推出大桥南蛇头驿站———大桥墩二村———大桥江三村徒步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休闲旅游,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创造前提条件,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着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努力打造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谈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不是作秀,落脚点是真正的关心老百姓,要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好做实,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黄志华说,江英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新办法,把基层治理作为建设“绿色生态名镇”的第三条主线,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通过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完善综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镇共划分84个网格,配备84名网格员将300多名村小组长及理事会会长等人员充实到网格信息员队伍。在信息全面掌握的前提下,江英镇坚持依法依规治村,靠前服务,实施分片区管理并落实专人负责,尽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把隐患矛盾消解在萌芽,有效化解问题,消除社会隐患,全力维护平安稳定。同时,以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普法读本,提升“两委”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引导干部群众用法治思维解决农村基层的复杂问题,以法治手段把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让村民们开始习惯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德治建设,使农村的道德风气持续向好,邻里关系日趋和睦,整洁、有序、文明、美丽的新农村风尚渐渐形成;通过全面推动村民自治,自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取得实效。2016年江英镇通过了市县法治乡镇创建验收工作,2017年大桥村等8个村委会成功创建为法治村。

深化“三个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加强党建关注,努力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和领导力,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方面,全镇各村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利用公开栏公布村党支部建设情况、村民委员会决议通过事项、村财务收支等情况,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和群众评议,全镇各村党支部积极调动村委、村民小组、民间组织和群众的力量,扎实开展法治村庄、文明村庄等建设,让乡村成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井然有序、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的美丽新农村,如江三、珠岩铺、西田等村在党支部和理事会的带领下,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矛盾纠纷处理等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要让江英镇的绿色发展蓝图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黄志华表示,江英镇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项目年”“落实年”“成效年”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准绿色生态发展定位,精准施策,重点突破,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项目落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在江英结出丰硕成果。

清远日报讯 记者罗燕颜 通讯员曹明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