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考考你!認識“寶朵之父”嗎?這可是咱吉安的驕傲!

考考你!認識“寶朵之父”嗎?這可是咱吉安的驕傲!

吳谷

中國吉安網 記者龍玉然

在贛西羅霄山脈的崇山峻嶺間有個小縣,叫永新。自東漢建安九年建制始,至今1800多年,文風鼎盛、文脈賡續、文人輩出。

如果你去永新,大街上隨便逮住一人問問“你可認識寶朵”,沒準人家就會帶你找到吳谷。確實,今年70歲的吳谷是永新小有名氣的文人,而且被譽為“寶朵之父”。

“寶朵之父”是因“寶朵”三部曲而來:《寶朵接婆》《寶朵招工》《寶朵衝浪》。這是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永新小鼓”形式創作的曲藝節目。

可以說,至少在我市文化系統內,無人不識“寶朵”——三部曲先後獲全國第十四、十五屆群星獎、華中六省一市曲藝大賽一等獎、全國第五屆曲藝藝術節精品獎和江西省多種獎項;其文學劇本獲文化部群文文藝作品優秀劇本最高獎和全國鼓書研討優秀劇本獎。

考考你!认识“宝朵之父”吗?这可是咱吉安的骄傲!

和農民交心

“寶朵”是怎麼來的

“我最喜歡粗茶淡飯,最喜歡和農民交朋友,最喜歡讀書寫作。”除了跋山涉水,整天和鄉間藝人打成一片,就是每天深夜兩三點起床創作,幾十年如一日。4月10日,年屆古稀的吳谷如此告訴記者。

“寶朵”系列講的都是農民的故事,題材源自真實人物事件,非常現實主義。第一部是吳谷在鄉下體驗生活待了1個多月得來的,腳步從永新南部一直走到北邊:龍源口鎮橫溪村一名退休教師點撥主題,但一直到懷忠鎮才找到原型。梗概是,在“三農”政策下,一名農民想在家發展養殖業,於是寫信要求在外打工的妻子回家幫忙,但妻子以每月有五六千元工資為由予以拒絕,最終雙方鬧起矛盾喊著要“離婚”,經過村委主任等人的勸導解說後,妻子轉嗔為喜,後共同回鄉創業,帶領鄉親致富。2007年吳谷創作的《寶朵接婆》看似簡單,結果卻很不簡單,一炮打響、一路獲獎。

2009年吳谷再接再厲,創作第二部《寶朵招工》。其時正值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大批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而該縣臺嶺鄉有一名農民,打算與當地8名在外務工者,一道在家發展傳統蜜餞產業,廣植果樹和菜蔬,還在山上飼養肉雞,但這農民的妻子不同意,認為有穩當工作不做,冒這麼大的風險做“這樣沒前途的事”太不值當,又是吵架鬧意見。“為這事,我都給他們倆勸過無數架。”吳谷跟記者笑道。最後產業做得很好,又招了30餘村民加盟,而《寶朵招工》也在翌年摘得中國曲藝界的奧斯卡——群星獎。

考考你!认识“宝朵之父”吗?这可是咱吉安的骄傲!

吳谷在發言交流

最滿意的“寶朵”

“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是《寶朵衝浪》,雖然遺憾的是,這一部最終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獲得群星獎,但那是我用心最苦、思想最重、感覺最好的創作。”一向淡泊名利的吳谷認真地跟記者說。

作為“寶朵”系列的成熟產品《寶朵衝浪》,靈感來自吳谷一位供職永新法院的朋友的提點,加上縣文化館在永新工業園區設立了電子閱覽室,吳谷經過實地調研發現,每天確實有不少農民來此上網查取種植養殖等科技知識。於是,“寶朵”向下鄉扶貧的女幹部拜師學“e”,想通過電商渠道銷售自己的農產品,而妻子又不理解,認為“寶朵”有意疏遠自己,想方設法去攀高枝,又吵又鬧。“情節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戲劇衝突。特別是創作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曲藝節目,我們一定不能少了泥土氣息。”吳谷向記者解釋。

這位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被稱作勞模式的老作家,在《寶朵衝浪》劇本中,特別地以意為“中國農民呱呱叫”的一句英文來結尾,“要向全世界觀眾表達中國農民如今早已不再是愚昧、落後和無知的形象”。而這部劇在演出時,卻被導演一再要求刪除這句英文,認為夾雜得“不倫不類”,會讓觀眾覺得非常突兀、費解和不適,但吳谷說什麼也要保留,“架也吵了起來。但這個是原則問題,必須寸土不讓。”吳谷笑著跟記者說。結果,正是這最後一句英文,引起轟動效應,每次節目演出一結束,觀眾便在臺下大聲附合,把氣氛推向高潮。

考考你!认识“宝朵之父”吗?这可是咱吉安的骄傲!

老百姓很喜歡和這位文人在一起

並非只有“寶朵”

出身貧寒的吳谷,1975年調入縣文化館,40多年來,一直從事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和傳承工作。“他是一位十分令人尊敬的老藝術家,用盡一生的精力和心血獻給群文戰線,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碩果累累,值得我輩學習。”該縣文廣新局副局長董海濤說。

其實,除了“寶朵”系列,吳谷還創作了《老克的遺產》(2016)《牛娃回山》(2017)《兄弟》(2017)等劇本,都有不俗成績。

吳谷早於2006年退休後,返聘在縣文化館任非遺專幹已10餘年。相比文學創作,他其實更珍愛的是民間文化,特別是非遺保護。吳谷收集整理、編輯出版了非遺書籍和資料近1000萬字,主持申報成功永新盾牌舞、永新小鼓這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另有省級7個,市級18個,縣級580個。

考考你!认识“宝朵之父”吗?这可是咱吉安的骄傲!

吳谷在鄉間採風

“非遺和民間藝術丟掉太可惜,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寶貝,而且永新城鄉有太多這樣遺落在草間的珍珠,值得我們每一個有心人去拾取。我只覺得做這些事情,會讓我的人生體會到什麼是美滿。”吳谷動情地跟記者說。他很想留給後代的,除了一部前後耗費10多年編撰而成、50萬字的《永新民間文學集成》,以及斷斷續續進行了30多年採集修纂的30餘萬字的《永新曲藝志》之外,還要力爭主持編寫完《永新民間歌謠》《永新民間舞蹈》等大部頭學術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