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粽情端午,五百多年來這條村只做一件事:點睛,引來方圓百龍共鬧


每年端午節前,農曆五月初三,整個珠江三角洲的龍船都會不約而來,群聚廣東佛山順德的龍眼村,大家來這隻做一件事“點睛”。

順德龍眼村,古稱“龍渚”,後來稱“龍眼”,村不是很大,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建於漢代時期,是佛山市古村落,廣東省生態、衛生示範村,從這種導遊圖可以看出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美麗新鄉村。龍眼村的貝丘遺址是嶺南地區滄海變桑田的見證;清朝幼童赴美留洋歸來梁敦彥的故鄉;黃蕭養髮起1449年“揭杆起義”的根據地就在龍眼村。

據說:在明朝永樂年間,龍眼村的相公廟外有龍船澳,祖輩們為了祈福一帆風順,漸漸形成了點睛的習俗。一直到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南約孖廟(太尉、華光廟)建成,村民就將“龍船點睛”遷至新廟舉辦,一直延續到現在。


經過五百多年的歷史沉澱,“龍眼點睛”習俗影響力已經漸漸通傳整個珠江三角洲,形成了端午節前五月初三所有的龍船必到龍眼村給龍船點睛的習俗,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個習俗已經被定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月初三當天,珠江三角洲的各條河道、村渠彩旗飄揚,龍舟穿梭,鑼鼓喧天,炮竹聲聲,熱鬧非凡!各地龍舟會聚到龍眼村後,通過醒龍橋,船手將龍船爬到龍眼村的太尉廟前,龍船靠岸,鞭炮迎龍。

船手卸下龍頭、龍尾、龍牌,眾人簇擁、熱熱鬧鬧步入太尉廟堂,接受德高望重者用硃砂點睛。

船手們將龍頭、龍尾、龍牌擺放在太尉廟堂前,交遞龍船利是,並接受太尉廟的回禮,有龍符、利是、寶燭、龍耳、鮮果等,並在龍口掛一紮綠葉,點睛施禮者用毛筆滿沾硃砂,在龍頭的龍眼點睛,口中唸唸有詞“一帆風順、萬事順意、國泰民安”,也在龍牌名號點朱。

點睛禮成後,船手將龍頭、龍尾、龍牌抬到廟堂繞行叩拜,此時廟外炮竹聲聲賀禮成。

梁氏大宗祠的廣場,鑼鼓咚錚,醒獅、武術、十八般武藝樣樣輪番上演,在這繼續恭候龍頭來叩拜。

梁氏大宗祠大廳擺滿了金豬貢品,金豬是端午龍船節的重要習俗貢品。

船手又將龍頭、龍尾、龍牌抬到梁氏大宗祠叩拜,叩謝!

叩拜禮畢,自然少不了“太公分豬肉,歲歲旺丁財”。

點睛禮成後,船手將龍頭、龍尾、龍牌安裝歸位後,敲鑼打鼓,載福而歸。

裝好龍頭、龍尾、龍牌,升起旗幡,如皇帝出巡。

點睛完畢,信心百倍!今年龍舟賽必勝!

龍眼村就是這一件事“龍船點睛”,承傳了五百多年,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承傳,為國人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增加了非常濃厚中國特色的華夏子孫民間禮儀,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