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画幅相机未来会普及吗?

誰家不啟軒


不会,即使降价到5000元一台,也不会普及。



历史告诉我们,过小的相机,非常迷你的相机不容易生存下来。比如米诺克斯。



历史也告诉我们过大的相机也同样不适合生存下来。(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因该说现在玩大、中画幅的人比20年前已经多很多,但是还是太少不是吗?)


中画幅的传感器尺寸已经决定了它的镜头能够做到多大,以及它几乎不可能拥有F1.4的光圈。也决定了你用中画幅相机300mm仅仅等效普通相机的200mm。焦距不够长是吗?中画幅的300mm镜头已经非常贵、非常难以制造了。所以中画幅相机系统的限制是大大的多。


我想中画幅机,最必须有30mm-200mm范围内的三只定焦镜头或两只变焦镜头。算算重量吧?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了。何况这点视角变化还远远不够用。


所以对于普通人,中画幅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只能做商业摄影用用。


对于非商业、纯喜欢摄影的玩家,我最多是收一台玩玩,论片幅和可玩性,我为什么不用8X10胶片机呢?所以,对于我同类的人,也没有多大意义。



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特地截了一个图,是我自用手机的屏幕保护。从我的小相机传给手机,然后做成的。我自己拍的。用一台M43相机拍摄的。但是我用了移动传感器合成的高分辨率模式(其实镜头解析度没有提升,但是提升了一下像素)。传送到电脑发稿的时候,小图的清晰度和色彩下降很厉害,手机上看非常棒。黑色部分全部是细节。


原图的尺寸是7296X4104像素,以350DPI的超高精度打印,可以输出52X30cm的照片。如果用150DPI随便打印一下,照片有1米多大。


上面这幅是原图的缩小画面,没有修过


纯黑部位其实是有大量丰富细节的。甚至在手机上都清晰可见。


再随便来点细节。


虽然高分辨模式对于小相机来说,并不会提升多大清晰度。但是提供了和几乎和中画幅相机一样的打印输出尺寸。这是事实。(论分辨率,其实小机器和中画幅是几乎等效的,不信?请看我写的理论文章。我已经拿全幅镜头和M43镜头比较过了,目前暂时证明我的分辨率等效理论正确。就等中画幅机器来实际比一比了。不过,就算中画幅胜了,也没有意义)


所以,假设我是商业摄影师,只要客户不介意我用的相机品牌不是哈苏、飞思,一样是可以交稿的。



一个小包,随身背着,5-6个镜头随便装装,2个机身,微型脚架全部带齐。视角范围14-800mm(全幅机等效。


这些,中画幅相机可能做到吗?


如果有人说,中画幅相机如果也玩高分辨率模式呢?


我回答:至少目前中画幅的传感器还抖不起来。甚至连全幅机都很难抖起来,因为传感器太大了。


91拍照聊相机


丰富细节,绚丽多彩,这两款相机的画质远超全画幅旗舰单反

摄影圈有句老话,底大一级压死人,往往用来劝说新手入门最好选择价格更贵的入门全画幅,而不是CMOS尺寸相对较小的APS-C画幅,因为全画幅相机在宽容度、景深、色彩等方面是半画幅无法比拟的,而操控以及各项指标综合素质较高一点的,则要选择中端全画幅单反或者微单,比如尼康D750,佳能6D、索尼A72等产品,价格适中而无论是拍摄的操控性还是后期处理都具有不输旗舰单反的出片质量。

而对摄影痴迷中毒的玩家则会在升级器材的时候往往选择旗舰机单反,比如尼康D850与佳能5D4,全画幅旗舰有高像素强大的解析力,对焦、测光、连拍等都已经到达了很高的水准,而更专业的摄影师级别玩家则会选择体育题材的高速连拍旗舰机型尼康D5与佳能1D X Mark II价格已经直逼4W大关。

但是摄影爱好者在追求画质的路上永无止境,在全画幅CMOS之上还有更加出色的中画幅感光元件,不要从字面上理解中画幅貌似没有全画幅那么全面,实际上只有老司机才会明白,全画幅的CMOS尺寸大概为24*36mm各家会有细微的不同,而目前中画幅的CMOS尺寸为33*44mm,是全画幅感光元件的1.7倍,在同像素条件下,单个像素会有更高的通光量,那么随之提升的是景深变化,解析力,色彩还原度,以及后期的宽容度等,但是传统的中画幅相机由于体积较大,镜头群少,价格又居高不下,并不使用,而下面这两款中画幅由于其高素质的综合体验是摄影老司机垂涎已久的器材。

富士(FUJIFILM)GFX 50S 无反中画幅相机

作为目前市售价格几乎最低的中画幅相机,上市之初就收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追捧,诱人的价格并不比全画幅的尼康D5与佳能1D X Mark II高多少,但是却配备了一块拥有5140万像素的中画幅传感器,43.8*32.9mm的超大感光元件已经远远超越了全画幅的CMOS尺寸,而得益于无反光板五棱镜的设计,机身尺寸甚至小于全画幅的相机,丰富的手动按键,可配置369万像素的电子式取景器,可折叠触摸屏,独特的富士胶片色彩都让这款中画幅相机具有很高的竞争优势。

同时相对于价格十万加的传统中画幅相机,GFX 50S拥有更加时尚的折叠触摸屏,电子取景器,更全面覆盖的425个对焦点,支持3张连拍,让曾经高高在上拍摄题材有限的中画幅相机拖到了平民价位,再加上配备的3款高素质的镜头,富士GFX 50S很快成为市场的宠儿。

富士(FUJIFILM)GFX 50S 无反中画幅相机 ¥46000

哈苏(HASSELBLAD)X1D-50c无反数码相机

两年前哈苏发布了最早的无反中画幅相机X1D-50,紧凑小巧的机身,强大的性能,在加上哈苏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情怀,迅速引起广泛的关注,哈苏X1D-50c搭载了32.9mm*43.8mm的5000万像素传感器,支持2.3张/秒的连拍,39个自动对比对焦系统,并且兼容尼康标准的闪光灯,非常实用。

哈苏X1D-50c的做工同样值得称道,机身采用全铝结构,重量很轻,但是坚固耐用,机身细节打磨精细,最新搭配的4款定焦镜头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可提供14级动态调整范围,以捕捉光影明暗的瞬间都能够纤毫毕露的细节,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精致相机。

哈苏(HASSELBLAD)X1D-50c 中画幅无反数码相机¥61800

认可

这两款无反中画幅相机的发布日期并不长,但是凭借越级的超大感光元件,合理的机身尺寸与售价,迅速占领市场,虽然大街上,景点里到处都是拿着单反相机的玩家,但是拿到这两款神级画质的中画幅相机一定能够做到与众不同,享受更好画质所带来的回忆画面,一定是清晰锐利细节丰富的想象。


合理消费,请关注数码自媒体《卢旭》


科技光影


个人认为,中画幅相机未来确实会比如今更加普及,然而中画幅相机并不会有如今全画幅相机的普及程度。

从胶片的历史看来,135 画幅与120 画幅尽管说不上是分庭抗礼,但两大画幅至少都拥有不少用户。

而数码时期120 画幅之所以没有当年胶片时代的光景,那是因为如此大面积的CCD /CMOS 良率一直以来都不算特别高,导致中画幅相机的售价一直高昂。

近年来,索尼在半导体方面的研发可谓是领跑于全行业,这一契机也使得中画幅逐步回到胶片时代那边普及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

借着无反相机的大趋势,传统的中画幅老牌厂商哈苏以及富士都纷纷推出了中画幅无反相机,特别是富士的GFX 50S ,其性能已经接近与中端单反。

当然了,在我看来数码中画幅依然不会像全画幅这么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依然是价格问题。毕竟中画幅并不会拥有如50mm F1.8 的廉价大光圈“小痰盂”镜头。

而机身方面更大面积的CMOS 成像传感器、更大的写入缓存、更大画幅所要求保持的对焦性能等,无一不是无一不是让中画幅相机的造价更高,从而导致在售价不能如全画幅相机那般相对低廉。

所以中画幅整体的拍摄成本都要比全画幅要高,这一点也与当年胶片时代的的中画幅颇有相似。

总的来说,借着中画幅的CMOS 良率开始稳定以及无反化的趋势,我个人还是挺看好中画幅的普及。但普及的程度或许还是会像胶片时代那样,并不会有全画幅那么主流。


XDWIRE


中画幅相机普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N两家也可能正是预见到这种可能性或在硬件制造上有难以逾越的难点而不生产中画幅产品,尽管这不妨碍部分厂家继续研发中画幅这个小众产品。

大家知道,摄影术的发展历来是以硬件技术为基础的,从胶片到目前流行的数码残幅、全幅到中画幅,一步步走过来,主要目的无非都是为了以更大的“底”来容纳更多的像素,从而输出更大尺寸的影像,这种靠硬件条件硬拼的办法实际上很“蠢”,底大一级压死人,你真的这么认为吗?从人们对影像尺寸的需求来说,绝不会无限的大下去,因此成像之底也终会有一个界限,个人觉得,目前的全幅技术完全能满足各方面的商业需求。如果真需要更大的影像输出,可以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

比如,我们在日常拍摄中常用到的接片技术,就能够将多幅小图拼接成一幅大图,不论你拍摄的小图用的是广角还是长焦,最终的合成图像的像素都有了成倍的增长,甚至大的你难以想象,所以中画幅相机并非实现大画幅的唯一途径。

前几年起,网络上就流传过亿像素图片,这样的图片难道是中画幅相机所为吗?显然不是,既然如此,厂商和消费者为啥还要抱着中画幅不放呢?

请看如下亿像素上海超级全景图链接:

1950亿像素上海超级全景图 2017.01.01No Responses工具 摄影 类型> 网址推荐前沿科技 1950亿像素是什么概念?!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了吗,进入下面网址浏览该图,你可以肆意地放大,直到看清街上的每个行人,如果这个人碰巧是你的朋友或家人,你一定可以轻松地识别出来。 景坤科技国际顶级的数字城市(景区)名片提供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专注创作百亿级像素以上超级全景的科技公司。2014年10月我们发布中国最大的全景图“249亿像素上海外滩”获得了3000多万的访问,通过手机朋友圈转发分享,引起了国内外网友的惊呼。 网址:http://www.bigpixel.cn/ 上海超级全景:http://sh-meet.bigpixel.cn/

可以预见,今后厂商会更多的通过软件技术来提升画幅、画质的数据,而不是一味在成像之底上做文章。何况中画幅机器在便携性、操控性、镜头的选配上很难达到目前全画幅相机的水平。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拍的照片都不逊色于数码,不就是凭的软件技术吗?

下面这幅用老单反拍的纽约曼哈顿全景图(原图尺寸:8476×2847)。


远方的视像


中画幅相机未来会普及吗?哈哈,等普及了我一定告诉大家!开玩笑了。任何预测都是很难准确的,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解放初几十位国内著名科学家预测几十年后的科技发展,出了本书,预测年限到了,打开书一看,我记得文章说的是几乎全不对。柯达公司很早就出相机,还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但它为保住胶片的一亩三分地,相机推销并不积极,最后在数码相机冲击下破产。柯达公司肯定一直在预测,给我们的警示是,一是预测很难准确,一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科技的进步。说了这么多,笔者就大胆预测一回,中画幅相机近期不会普及,从长远说就不一定了。

再说说佳能、尼康等相机厂为什么不生产中画幅相机,主要是认为中画幅相机太小众划不来,它们一旦看到中画幅相机普及的可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兰阇艺文


我的结论是:中画幅相机普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理由如下:摄影用的专业相机由于受到手机、高清录像机的冲击,其市场正在逐步萎缩,小众化。在这样萎缩的市场环境下,注定不会有厂家愿意另起炉灶,大笔投入来研发一套新画幅系统。

其次,即便是拥有巨大镜头群,市场认可程度非常高的135全画幅,在面世16年之后,也依然没有做到普及。由此可见,中画幅相机想要普及,需要克服的困难远远比135全画幅大,可能性也肯定比135全画幅要小很多。

至于尼康、佳能为什么不生产中画幅相机,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之前佳能推出5Ds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一个访谈,佳能认为135画幅的潜力挖尽的话,分辨率在5000万像素的基础上还能够继续提升,因此他们认为135全画幅完全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商业摄影的需求,剩下的小众市场不值得他们去独立开一个产品线。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佳能的5Ds\\5Dsr系列对市场上低端的中画幅相机冲击非常严重,诸如pentax 645D、645Z之类的相机,现在在2手市场都有很多人抛售,就是因为135全画幅相机高像素化之后,这种低端中画幅显得很鸡肋。


从耗子胖成猪


按照工程技术开发的定律来说,中画幅相机的是非常有可能普及!如果回顾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子消费产品发展的历史可以知道,一个新技术产品的成本一定是不断下降的,而普及程度又完全和成本重合的!就比如个人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同理我们也可以预测中幅的未来!


ClarkLee李駿


随着手机拍摄技术不断进步,逐渐会冲击单反,取代单反的一部分功能,专业摄影师将会寻找成像更好的相机用于手机无法替代的领域。而随着成像更好的中画幅相机技术成熟,成本控制得当,普及性将大大提高,成为专业摄影师的首选。


一杯清茶刘荣生


我觉得中画幅相机不会普及,原因是:一是全画幅够用。就以现在的全画幅水平一般的摄影题材都可以从容应对。已经达到的5000多万的像素底片,照片细腻度足够满足主流摄影师的需求;二是中画幅相机个头偏大。现在主流的中画幅相机差不多都是“台式机”,个头偏大,需要三脚架支撑。而现代人对相机便携性要求越来越高,手机拍摄成为时尚,相信绝大多数摄影师都不愿扛着相机拍照。三是感光元件改进。不说胶片相机,单说数码相机,从CCD发展到CMOS,从1000万像素提高到4亿像素差不多也就十几年。预期未来相机感光元件还会出现革命,135的全画幅可能达到120的中画幅的清晰度。四是价格因素。我们不能把中画幅简单视作全画幅扩大底片,其中很多技术问题,最现实是中画幅镜头的分辫率更高,大多数全画幅镜头达不到中画幅要求。所以中画幅价格一定偏高。如果说全画幅相机是人民币数万级,中画幅肯定是人民币十几万、几十万级,一般人消费不起。

综上所述,虽然中画幅乃至大画幅相机在追求高画质的摄影发烧友和图片摄影师中还会存在和使用,但是要普及比较困难。


看不清楚


我认为中画幅不会普及。

受众会比全画幅范围更小,更局限于专业领域。

aps-c画幅,俗称半画幅,其实就能满足一般摄影的拍摄需求了,没必要上全画幅了。

半画幅体积可以做的比较小,轻便便携,更适合于一般摄影爱好者。

中画幅一直是小众,没有太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尼康佳能不生产。

历史证明,135系统在画质和便携找到了最佳平衡。而中画幅虽然画质更好,但是便携性不足,只适合于一些特定的拍摄场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